本帖最后由 琼影 于 2014-7-19 18:09 编辑
试析刘明泉先生 踏莎行《寒塘秋月》
作者:琼影
踏沙行•寒塘秋月 文/刘明泉
小径霜封,闲堤蓼折,枯荷深处蛙声歇。一泓凫影满亭秋,半坡灯火清阴切。
红藕香残,青蓬子结,空宵谁把相思撷?此情无计赠西风,橹声摇碎寒塘月。
赏析:一、主要内容:借秋夜月下荷塘景象,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充满对理想破灭无奈与苦闷。
上片:首句着重描写“寒塘”:塘边的小路已铺满寒霜,少有人走的塘堤边蓼草枯折,寒塘里的枯荷深处再也听不到夏日蛙的欢鸣。下句承写寒塘,写月光下一泓清水,数只野鸭静静掠过,孤独的闲亭、野鸭的身影与远山坡上的灯光相映,构成一幅萧瑟的寒塘秋色图。
下片:转拍由景生情,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青蓬已经结子,在这空空的夜晚,有谁还把莲子采摘?词人借用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句中的“红藕香残”,述说词人的看不到美好景象之苦闷。后句,写独自在寒塘秋月夜,泛舟荷塘,“此情无计赠西风,橹声摇碎寒塘月”。这一句是全词的总结,是词人美好理想破灭的最深刻、最生动、最形象的表述。橹摇碎了水中的月影,实际上也摇碎了词人的破碎的心。
二、写作特色:
(一)、婉约派风格:从内容看:离情别绪(谁把相思撷),从形式看:婉丽柔美(一泓凫影满亭秋),含蓄蕴藉(橹声摇碎寒塘月)。
(二)、结构严谨:起:着重写塘寒。承:着重写秋月。转:着重写相思情。合:情景交融。层层紧扣,耐人寻味。
(三)、用典:“红藕香残”:出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句。
(四)、用词精确:一个“空”字,表现词中人的心中由于理想破灭的空虚。一个“谁”字借用反问,突出了只有自已苦果来咀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