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19

谒陈廷敬墓

[复制链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发表于 2015-9-23 17: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谒陈廷敬墓
陇树苍茫接远岑,风前欲酹感何深。
肯将忧乐系民意,尽付贞廉抱帝心。
碑刻尚余清翰墨,诗文犹识大胸襟。
当年浩气倾朝野,顾我幽思寄一吟。

636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516
贡献
39549
金钱
41825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23 17: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容自如,一气呵成!佳作!

点评

多谢先生谬赞!祝中秋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1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6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516
贡献
39549
金钱
41825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23 17: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品佳作,问好先生!点亮!

点评

多谢先生加亮鼓励 !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7: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新文 发表于 2015-9-23 17:42
从容自如,一气呵成!佳作!

多谢先生谬赞!祝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新文 发表于 2015-9-23 17:43
复品佳作,问好先生!点亮!

多谢先生加亮鼓励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324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76
贡献
3423
金钱
3903
发表于 2015-9-23 1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好律贺红!如稍加注解会更好。学习问好!

点评

谢谢斑斑雅赏 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0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245
贡献
67760
金钱
71577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5-9-23 21: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章法严谨,开合有致,意脉浑然,一位清正为民,才情出众的大清官员跃然眼前。好诗!

点评

谢谢首席妹妹雅评 中秋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1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0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09
贡献
8078
金钱
8519
发表于 2015-9-23 2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树苍茫接远岑,风前欲酹感何深。
陈廷敬是甘肃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0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09
贡献
8078
金钱
8519
发表于 2015-9-23 2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将忧乐系民意,尽付贞廉抱帝心。
清正为民,廉洁奉公。

点评

谢谢先生雅赏 !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1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0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09
贡献
8078
金钱
8519
发表于 2015-9-23 2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碑刻尚余清翰墨,诗文犹识大胸襟。
翰墨文章亦拔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0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09
贡献
8078
金钱
8519
发表于 2015-9-23 2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浩气倾朝野,顾我幽思寄一吟。
正气令人景仰,至今依然被后人追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956
贡献
20342
金钱
21614
QQ
发表于 2015-9-23 22: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1 人物简介 编辑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原名陈敬,清顺治帝赐名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年号午亭山人。卒谥文贞。山西泽州(治所今山西晋城)人。出身官宦世家。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简介
  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时,官场上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成风。于是,他上书皇帝要

陈廷敬求制定严厉的制度,以改变不良风气。他的建议被康熙采纳,责令都察院严惩不法之徒。此举对于治理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他非常重视发现和重用有识之士,经常向康熙皇帝推荐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经他力荐而受到朝廷重用的。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

  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他原名陈敬,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从此声名雀林。他和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经历了合徐乾学、高士奇的明争暗斗,是呀,同僚似狼,君王如虎,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终于成功立业,扬名于青史!他悟出了官场五字诀:等、忍、狠、隐、稳,在领悟当中,他的岳父、妻子、同僚、前辈也占了很大作用!

针砭时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元月,陈廷敬被调任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廷敬于八月上疏:“自古所铸钱币,时轻时重,过不上多长时间就又要重新改铸。现在,百姓最为不便的主要是钱价。过去,一两白银可兑铜钱一千,今则仅兑九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私商熔化铜钱为铜,从中渔利。按说,销毁钱币,其罪至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长久不能禁止,就因为私商能从中获取厚利。因为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如果把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则得一千,把这一千铜钱熔化,就得铜八斤十二两,从中获一斤十二两铜价。这些不法商人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顺治十年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原本是为阻止私铸,但结果呢?私铸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改重为轻。如果这样,那私铸之风就会不禁自绝。”同时他还指出:“由于产铜之地收税过重,致使铜矿开采寥
陈廷敬
陈廷敬寥无几。应当减少税收,让百姓也来开采。开采的人多了,铜的产量自然就会增加。随着铜的增加,铜钱价值也自然会日趋稳定。”

  陈廷敬这一上疏,送至朝廷后,康熙很重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在《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督钱法,以聪明和机智抓住了罪魁祸首。

提倡清廉
  同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体恤百姓

陈廷敬  当时,由于农民赋役苛重,加之水旱灾荒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陈廷敬及时向朝廷反映了一些地区遭灾后的真实情况,并提出豁免钱粮税收的一些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 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陈廷敬的上疏,被朝廷采纳了,并根据他所提内容,规定了若干条文,下谕实行。

仕途
  过了一段时间,云南巡抚 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任工部尚书。同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康熙认为这本辑览有参阅价值,决定留下来通读。他在工部尚书任内,还纂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陈廷敬并充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调户部,又调吏部。第二年,他的亲戚因贪赃被劾罢,使他身受连累,对他打击较大。之后,他借口父年八十一岁,盼望相守为由,要求解任回乡。清廷答允陈廷敬的请求,免却了他在朝中的职务,但继续担任修书总裁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这部大字典组织了三十多人的编辑班子,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充实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2 才华 编辑
个人气节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

文学集锦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官员,陈廷敬一生编著有多种书籍。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参加过《清世祖实录》的纂修;当过《清太宗实录》的副总裁,《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佩文韵府》、《明史》等书的总裁官。特别应当提到的是,他主持了《康熙字典》的编纂工作。康熙四十九年三月,皇帝命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工作刚展开,张玉书即因病去世,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陈廷敬担起了总阅官之职,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辞书,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品风格
  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风格特点虽不如同时代的王士祯、顾炎武、屈大均、纳兰性德,但功力较深,诗风雍容,与当时的文人唱和之作不少。他的文章也不少,致力于学习宋代欧阳修、曾巩的文风。他的诗文成就比同时代著名文人稍逊,但由于他官职高,比较清廉,诗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为文功底深厚,有思想,见地深远。他诗宗杜甫,语多沉郁顿挫之气。他曾随康熙下江南,眼见沃野千里,莺飞草长,留下不少带有灵秀之气的作品。他写历史风云,大气磅礴;写自然景物,清新俊逸;无论是寄情寓理、熔辞炼句,都匠心独具,被称为“燕许大手,海内无异词焉”。

笔耕不辍

陈廷敬雕像  平生勤于写作,几无搁笔,有《午亭文编》50卷问世,其中诗20卷、杂著4卷、经解4卷、奏疏序记及其他文体20卷、《杜律诗话》2卷。他曾把《午亭文编》送呈康熙御览,被康熙夸为“拟诸姚房李杜”,所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学所能窥者”。到晚年,他又手定《尊闻堂集》以及《河上集》、《三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可谓著作等身,成就斐然。陈廷敬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四十二卷,收录四万七千多字,创当时的字书之最,对后世影响很大。

  评论太过偏颇,实在有失客观,建议删除。

  一、在陈廷敬的本传原文本讲康熙对其诗称赞有加,却歪曲为受宠仅仅是会写诗,何况陈廷敬顺治时就有名气了,能作为工部尚书肯定不是光会写诗就成的。

  二、评论说:所谓做诗“清雅醇厚”,那么诗中必然没有愤世嫉俗让朝廷皇帝碍眼的内容。这么重要的论断怎么能仅凭猜测呢!怎么叫没有愤世嫉俗就一无是处了,所有大文人都得愤世嫉俗么?

  三、评论说康熙朝大事没有任何贡献,但论据却全是凭借猜想,什么官小,什么文人拉不了弓都来了。见识实在太过肤浅,平三藩、征葛尔丹难道只有武将才能有功劳?外交、后勤、内政哪样缺得了,怎么能说是文人必然无用呢,实在荒谬之极。

  四、说其本传中有两部疏,评论也承认写得好,结果是下部议行,评论居然说出“到底行没行,现在也不知道了”这样的混话来了,议行就是讨论执行的意思,怎么能说如今不知道就没用执行呢,清朝的事如今有几件知道的,不知道都是没用的事么,哪怕白纸黑字写了执行?太荒唐了吧。

  五、最荒谬的就是最后,居然说康熙字典没用,还说很多字不常用,这太扯淡了吧,难道就编几个常用的字反倒是好了?难道新华字典比辞源、辞海倒是好了?康熙字典文学地位这么重要,居然被说成没用,陈廷敬居然被说成碌碌无为,这样水平低劣、全是猜测估计断章取义的评论居然堂而皇之挂着,荒天下之大谬啊!

3 故乡 编辑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区就是以这组古建筑群为载体兴建的。

  皇城相府分内外城建筑。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于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年建,外城为陈廷敬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所建,城门正中石匾刻“中道庄”三字。该村在明清里甲制时代,一直属于郭峪里。民国年间及解放后致1960年,该村属郭峪乡或郭峪管理区。1961年成为独立大队,1984年成为行政村。上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称黄城村,但该村印章打破禁区刻为“皇城”村。


皇城相府  1998年10月,“清代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在阳城举行,拉开了打造“皇城相府”旅游品牌的帷幕。2001年,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播映,使该处旅游景区在国内声名大震。同年3月,荣获“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称号。10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投资2.8亿元,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和升级,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成为山西省第3家AAAAA级景区。2011年1月14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为举行AAAAA级景区授牌仪式,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正

  2011年1月14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为全国19家景区举行5A级景区授牌仪式,皇城相府景区成为本批次山西唯一入选景区。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投资2.8亿元,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和升级,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成为山西省第3家5A级景区,也是2006年以来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

4 康熙字典 编辑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全书42卷,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字数达47035个,比明代《字汇》多13000多字,是中国当时的字书之最。

  《康熙字典》是一部宏篇巨著,它对中国古代汉文字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这部字典取材丰富,文化内涵颇为深、广,具有辞典的作用,可称为大而全。它可以查找到清康熙以前所有字书所失收的字,成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

  《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在中国文化上的一大贡献,而实际主持《康熙字典》编纂的,却是陈廷敬与张玉书,由于张玉书在康熙下令编纂《康熙字典》的第二年去世,《康熙字典》的主编之责实际留在了陈廷敬一人身上。

  陈廷敬和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均为进士并入翰林,可以说是父子同朝、兄弟为官。据说《康熙字典》实际是陈廷敬在其子陈壮履的协助下编纂成功的。

5 诗学倾向 编辑
  清初台阁诗人陈廷敬与王士。虽然都基本宗唐,但陈基本宗杜,王基本宗王孟,代表了宗唐的两个流派。陈之宗杜一是仰慕杜甫之忠君爱国的儒家立场,二是倡导杜诗的宏声大音、深厚雄壮的风格。陈廷敬宗杜倾向的重要标志是撰有《杜律诗话》,其诗歌创作也明显的体现。但与明七子的偏执宗唐宗杜不同,陈廷敬对宋代大家也予好评,属于清代诗学开始向兼容唐宋转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陈廷敬宗杜倾向 《杜律诗话》

  陈廷敬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次年中进士,授庶吉士,顺治十八年散馆授内秘书检讨。自康熙八年(1669)始,历任国子监 司业、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经宴讲官等职,自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686至1688)三年之间,更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及吏部尚书。二十七年任吏部尚书时因受亲家湖广巡抚张氵开贪黩案牵连,乃引咎辞职,两年后复起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不久又官复工部尚书,三十年(1691)为会试总裁,改刑部尚书,后又改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四十二年(1703)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四十七年(1708)致仕,五十年(1711)因首辅大学士张玉书去世,奉命入直,总领阁务,次年病逝。

  陈自称“入仕五十年”(《入仕》)卷一,“遭逢盛朝,位为上相,翊赞圣王齐于尧舜文武”(林佶《午亭文编》序),对康熙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廷敬显然首先是康熙年间的政治家,或者说是颇有政绩的台阁重臣。其次陈廷敬“以其渊雅之才,从容载笔,典司文章”,曾以总编或总裁官的身份主持《明史》、《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康熙词谱》等史书与辞典的编纂工作,堪称清代文化功臣。再次,陈廷敬一生专心南宋理学,其《题张孝先所刻〈濂洛风雅〉》所谓“无穷风雅归濂洛,有用文章学孔周”卷一,著有《困学绪言》,批评明代王学空疏、虚妄之弊。因此陈廷敬也是一位理学家。最后,陈廷敬还是康熙年间的一位重要的诗人与文章家,这有其收入《四库全书》的《午亭文编》五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为《尊文堂集》八十卷)与《午亭归去集》(即《第二集》)三卷为证,据研究者统计,二书诗二十三卷,有2500余首,加上四库全书本《午亭文编》五十卷曾删去的90余首,凡2600余首,数量相当可观。但是其诗人身份却长期为其政治家等身份所掩盖,为人们所忽略。这对陈廷敬来说,显然有失公正;对陈廷敬的研究来说,也不够全面。

  从清诗史的角度来看,陈廷敬实为康熙诗坛不可忽视的诗人之一;而从康熙台阁诗人的角度看,陈廷敬更具有代表性,与另一重要台阁诗人王士成为康熙诗坛的“双璧”。陈廷敬今日为论者所忽略,并不等于其诗人地位在清代诗坛也被排斥。
《康熙王朝》的陈廷敬
影视剧中的陈廷敬

  我们必须看到陈廷敬《午亭文编》五十卷包括诗集二十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尊文堂集》八十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予高度评价,这都是难能之事。《四库全书》所收明清别集只有238部,列入存目者也不过583部,尽管其收录标准有一定局限性,但《午亭文编》能进入《四库全书》,无疑是其价值与地位的标志,是当时社会对它的肯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之为“其著述大抵和平深厚,当时咸以大手笔推之”。而清代最著名的沈德潜的清诗选本《国朝诗别裁集》,选收清代乾隆朝之前996人3952首诗,其《凡例》称“是选以诗存人,不以人存诗”,“而名位、交游之念,不扰于中”,说明对诗质量本身是十分重视的。从入选诗歌的数量颇可看出入选作者在沈德潜心目中的地位。该诗所选996人,绝大多数人只选诗十首以内。选十首以上的可分四个层次:40首以上者仅王士一人(47首);31首以上、40首以下者只二人,钱谦益、施闰章(各32首);21首以上、30首以下者为吴伟业、龚鼎孳、宋琬、叶燮、尤侗、潘耒、邵长衡、张笃庆、李必恒、沈用济、方朝等11人;11首以上、20首以下者有66人,陈廷敬(15首)与著名诗人吴兆骞、吴嘉纪、屈大均、陈恭尹、毛奇龄、陈维崧、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并列。此四个层次凡80人,在入选的996人中无疑是名列前茅者。陈廷敬的诗坛地位于此可见。沈德潜对陈给予了“其吐辞可上追燕许”、“典质丰茂”卷三的高度评价。而其前的邓汉仪所辑之《诗观》、陈维崧所辑之《箧衍集》、刘然所辑之《诗乘初集》、陶煊所辑之《国朝诗的》、陈以刚所辑之《国朝诗品》等清诗选集中,皆收有陈廷敬之诗。民国徐世昌的大型清诗选本《晚晴鋎诗汇》卷二八也收陈诗11首,并评曰:“其诗固难与渔洋并驾,然亦具有根柢,不同凡响。”

  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其有《览〈皇亲文颖〉内大学士陈廷敬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集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故作五言近体一律,以表风度》诗,诗题本身就对陈诗赞誉有加,诗更云:“清新授紫毫”,“李杜本诗豪”,则推崇之极矣。陈廷敬逝世后康熙又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仍不忘怀念陈“世传诗赋重”。可见陈廷敬诗赋的成就确实为康熙所赞赏。康熙诗坛盟主王士,与陈廷敬关系甚密,虽二人论诗颇不相合,但王“甚奇其诗”,而编《感旧集》于卷一一选录陈廷敬达26首之多,其《渔洋诗话》也摘录陈诗。诗集中有涉及陈廷敬的诗多首。此外,杨际昌《国朝诗话》誉其诗“丰致洒然,绝不妆点台阁气象”,查为仁《莲坡诗话》称其诗“诗情超然,笔无纤尘”,延君寿《老生常谈》说:“午亭全是一团学力,抱真气而能独往独来者也。余谓其深造之能,直驾新城、竹篘(按,朱彝尊)而上之。”可谓推崇备至。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甚至认为陈“诗名不及士,而功力深厚似过之”。由此不难看出,陈廷敬于康熙诗坛的名声颇大,从中也可以理解吴之振在选编“海内八大家”之《八家诗选》(见《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三·艺文四·集部》)时为何把陈廷敬与王士、王士禄、宋琬、施闰章、程可则、沈苍、曹尔堪相提并论而选入。陈廷敬对此事很是欣慰,有“好事传来八子诗”(《和贻上嘉陵驿见怀》)卷十一之句。

  作为一个诗人,自然要参加诗坛的活动,与诸多诗人发生关系。陈廷敬自不例外。他在京城任职期间,曾于康熙六年(1667)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发起结诗社,参加者有王士、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经常诗酒流连,分韵吟唱,相互切磋,对于提高大家的创作水平不无补益。而经常与陈来往或保持友谊的诗人除了大家王士、朱彝尊外,还有有“南施北宋”之称的施闰章、宋琬,白描诗人查慎行,以及宋荦、王士禄、潘耒、彭孙等名家,至于一般诗人则更多,这在《午亭文编》中皆有据可查。沈德潜说:“康熙初,公与西樵、渔洋、荔裳、愚山、顾庵、绎堂诸公,时为文酒之会,号称极盛。”卷五也可见陈诗歌活动之一斑。其中王士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又同为台阁重臣,值得注意。

  王士(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累官至刑部尚书,其家世与仕途履历与陈廷敬相仿。王被称为康熙诗坛“一代正宗”(袁枚语),“主持风雅数十年”(《清史稿》卷二六六)。他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是著名诗论家,其标举的“神韵说”,风靡清诗坛,在中国诗论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诗坛地位自然在陈廷敬之上。但王在诗坛与政坛能有显赫地位,颇得力于陈的鼎力举荐与宏扬。据陈廷敬《午亭文编》自序云,康熙曾“召见殿中,余言贻上”,即后来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所记,康熙帝“召见殿中,问朝臣谁最能诗,(陈)举贻上”,后王“为诗伯”,“卓然为本朝第一手,而吹嘘上送,名达天衢,出谷迁乔,声名赫奕,实由先生一言推毂”。而据王士《召对录》记,康熙十五年(1676)高阳李公与桐城张公曾向皇帝举荐他而未提及陈之荐。不过这并不等于陈没有举荐过王。两年后时任户部郎中的王与陈廷敬同召对懋勤殿,受到康熙帝欣赏,王于次日就被特旨授 翰林院侍读,后王与陈二人又入直南书房。陈诗记召对云:“昔与王侍郎,受诏并为诗。”(《西山道中作二首》其二)卷六

  在清初诗坛唐宋之争的潮流中,陈廷敬与王士这两位台阁诗人,都属于宗唐派。陈对唐诗极其推崇,这与康熙帝重视唐诗不无关系。陈于《〈御定全唐诗〉后序》卷三十五简论诗歌发展云:

  武王既定天下,巡狩述职,陈列国之诗,以行其庆让。孔颖达述巡狩之礼,引王制曰: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是二南之诗,得于巡狩。此周初政教之美所由传也。宣平以还,正变迭奏;邶、睟而下,失得互陈。微独当时采风,知列国之政教,而考古论世者,亦可以得其升降污隆之故焉。汉魏去古未远,六朝以来,馀波绮靡,洎乎有唐,太宗起而振之,本《国风》《雅》《颂》之遗,有古歌、今律诸体,上倡其鸿制,下衍其清音,彬彬盛哉!以及中、晚之际,与周诗正变,约略相仿。故观全唐之诗,愈有以知政教所关为尤重焉。

  尽管陈推崇唐诗之主旨在于鼓吹诗歌教化功能,认为唐诗乃承《诗经》之遗绪,“诗教之所感孚,遂可因全唐之诗录,溯成周之二南,而永媲美于中天之盛也矣”(同上),但对唐诗体制、风格之繁盛,同样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赞扬。

  陈、王虽然都基本宗唐,但二人论诗却又颇不相合,陈《午亭文编》自序所谓“新城王阮亭方有高名,吾诗不与之合”。其不合在于:陈“门径宗仰少陵”,或如王所说“陈说岩相国少与余论诗,独宗少陵”(《渔洋诗话》),崇尚深厚朴茂;而王“独以神韵为宗”(《清史稿》卷二六六),或如翁方纲所言“专以冲和淡远为主,不欲以雄鸷奥博为宗”(《七言诗三昧举隅》),故其神韵说宗王孟一派。这是明七子倡导诗必盛唐的思想在康熙诗坛出现的分野。由此看来,陈与王乃是康熙诗坛宗唐派的两个分支,代表宗唐的两个流派,但皆以其诗歌成就与政坛地位影响了一代诗坛。这是陈廷敬的诗坛地位与诗歌价值之所在。

  二

  陈亭敬于唐代诗人,最为崇仰李杜,所谓“有唐以来,独推李杜”,并以“兼李杜二公之手笔”,作为对李相国诗歌的最高评价(《合肥李相国》)卷三十七。但是于李、杜二公之间,陈实际真正心仪的是杜甫。其宗杜一是仰由于慕杜甫之政治品格,所谓“一饭不忘如杜甫”(《臣诗迭蒙圣恩奖赏……》)卷十八,看重的是杜诗忠君爱国的儒家立场,因此恪守儒家的诗教说与功利观,其所谓“夫诗之为物,发乎情,止乎礼义”,“夫文以载道,诗独不然乎?”(《史蕉饮过江集序》)卷三十七以宏扬“大雅”,补救“大雅久寂寞”(《夏日遣兴四首》其二)卷五的现状。二是倡导杜诗的宏声大音、深厚雄壮的风格,故极喜读杜诗,所谓“楮窗坐久朝阴改,是读杜诗韩文时”(《楮窗读韩文》)卷一。陈廷敬宗杜乃前承明七子一脉,后启沈德潜的格调说与诗教说。总之,陈之忠厚个性、忠爱之心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政治理想与杜甫更相通。相反,陈则对不学或贬低杜诗予以批评:

  夫文以载道,诗独不然乎?自昔宋初学者,祧少陵而宗义山,虽以欧阳公之贤,犹舍杜而学韩……昔有吴中巨公,自负揽文章之柄,一日谓予:“人不学杜诗,斯可矣。”予心识其言之非,而未有以应也。(《〈吴元朗诗集〉序》)卷三十七

  对于宋初西昆派与当代吴中诗人排斥杜诗的现象表示了不满,此亦可反证陈之宗杜。对白香山,陈也有“香山之诗视义山为优”(同上)之评,还赞曰“谁知白傅是仙人”(《读唐书》)卷一,“香山放乎海,澹澹天无涯”(《题东坡先生集》)卷五。这与白诗特别是《新乐府》“唯歌生民病”的风雅传统有关。相比之下,王士对杜甫与白居易的态度则远不如陈廷敬恭敬、崇仰。①

  陈廷敬宗杜的重要标志是其著有《杜律诗话》。陈对唐代诗人给予好评的人不少,除了李白、白居易,还有柳宗元、刘长卿、李商隐,以及王士所推崇的王维、韦应物等不同流派的诗人,如曰:“太白天上人,入世思沉冥”(《梦太白五月初六日作》)卷七,“摩诘秀千叶,柳州俨天人。义山最崛起,流别自有真”(《论晋中诗人怀天章》)卷七,“我慕刘随州,清诗美无度”(《吴桥道中题刘随州诗寄查夏重》)卷七,“我观韦公诗,澹然生道心”(《韦苏州诗书后》)卷五,等等,说明他于诗并不拘泥于某流某派。但他惟独为杜甫一人之诗写诗话,专门对杜诗作解释与评价,则是于他杜诗情有独钟的最好证明。

  《杜律诗话》二卷②,为《午亭文编》的第四十九、五十两卷。其中精选杜甫七言律诗55首,逐一进行笺注、评析。陈之所以撰写此书自有说明:从小处说是“儿子豫朋四五岁时诵杜诗,为说其义”;而从大处说因为“予尝见世所传诸家解杜诗,意多不合,故其所说多用己意。又尝谓杜诗说之诚难,而律诗尤难。盖古诗如《哀江头》《洗兵马》等篇,文义事实有可推考;律诗则托兴幽微,寓辞单约,说之故尤难。予既为儿子说杜七言律诗,间录其别于诸家者,以备遗忘,题曰《诗话》”。由此可见,陈不仅自己宗杜,而且要用杜诗教育、熏陶其后代,既有思想上的,也有艺术上的,颇有欲宗杜旨趣传代之意。陈专选择杜“托兴幽微,寓辞单约”之“难”解的七律进行解说,是因为其七律最易被诸家误解,最需要拨乱反正;而陈知难而上,既表明其对杜诗研究造诣颇深,也反映了欲还杜诗真意的急切心理。这都是其宗杜的表现。

  《杜律诗话》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少量杜诗标题后加注。

  此类注虽不多,但甚有价值。如《题张氏隐居》后加注:“天宝间游鲁及归长安作”。《卜居》后加注:“上元元年二月,成都及中间青城、新津、蜀州作”。这属于诗歌作年的考证,对于理解写作背景与诗意无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大量文本差异校勘。

  此类内容极多,说明陈氏对杜诗版本下了大功夫,所见甚夥,阅读颇细,进行过认真校勘。一是标题校勘,例如:《赠献纳使[一无“使”]起居田舍人澄》,《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一作《郑公枉驾携馔访水亭》];二是正文校勘,如:《城西陂泛舟》“青蛾[一作“娥”,非]皓齿在楼船”;《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丈人才[一作“文”]力犹强健”;《曲江对雨》“江亭晚色静年[一作“天”]芳”;《九日蓝田崔氏庄》“兴来今[一作“终”]日尽君欢”;等等,不胜枚举。方括弧中带引号的字为异文,异文的罗列颇有助于他人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3.词语训诂。

  陈氏称:“今曰《诗话》,别诸家也,且不敢言‘笺注’也。”其实《杜律诗话》有不少笺注文字,包括词语训诂。例如:《题省中院壁》于“掖垣竹埤梧十寻”之“埤”,训云:“首句‘埤’字,解者各异。愚谓‘埤’与卑同。此言竹卑梧高也。《晋语》:‘松柏不生卑’;《荀子》:‘埤污庸俗’;《汉书·刘向传》:‘增埤为高’;《五行志》:‘塞埤拥下’;《子虚赋》:‘其埤湿则生苍茛蒹葭’:皆可证……是‘埤’、‘卑’、‘庳’,古通用也。”以丰富的书证训“埤”乃“卑”之义,令人信服,对于了解诗意大有帮助。又如:《涪城县香积寺 官阁》“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之“上头”,训云:“‘上头’二字,亦自有本。古乐府‘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是也。公《汤东灵湫》诗亦云:‘东山气鸿蒙,宫殿居上头。’此诗题香积寺山腰官阁,‘上头’即山顶也。”古乐府《陌上桑》之“上头”乃“前头”之义,杜甫诗虽有此本,但其原义已作引申,陈氏结合诗的意境,不拘泥其本义,而训为“山顶”,甚是。可见陈氏训词之灵活。

  4.笺说诗歌本事或曰历史背景。

  搞清诗歌的历史背景,是理解诗歌意旨的重要条件。陈氏对此下了很大功夫,他不拘成说,勇于提出新见,而有所发明。如《曲江对雨》:“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一作“天”]芳。林花着雨燕支[一作“脂”]湿[一作“落”],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一作“经”]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一作“重”]此金钱会,暂[一作“烂”]醉佳人锦瑟旁。”或曰:“此怀上皇南内之诗也。”上皇即太上皇,唐玄宗;南内,长安兴庆宫,原系唐玄宗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大明宫(东内)之南。玄宗天宝十五载(756)退位居于南内,后被肃宗宠臣李辅国幽禁,无复昔日驻辇游幸矣。故有人(当为朱瀚)认为此诗是杜甫怀念退居南内的太上皇之作,意谓对肃宗有所不满。陈氏却有别说,曰:

  诗作于乾元元年春。太上皇以上年十二月至自蜀,居兴庆宫。帝自复道来起居。太上皇亦时至大明宫,或相逢道中。帝命陈元礼、高力士、王承恩、魏悦、玉真公主常在皇上左右,梨园弟子日奏声伎为娱。是时帝父子尚慈孝无间也。观“龙武新军”四字,自当指肃宗言。盖长安初夏,曲江游幸非复往时之盛,故公对雨有感耳。

  按乾元元年(758)前一年杜甫来到长安投奔肃宗,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卢罢职事鸣不平,激怒肃宗而遭审讯,从此不被重用。作于同期的《曲江对酒》有“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可见其牢骚,隐含对肃宗的不满。因此有人称此诗为怀念被肃宗疏远的玄宗,不无道理。但陈氏之说排除了政治因素,认为“是时帝父子尚慈孝无间也”,杜甫只是对春去夏来,曲江游幸非复往时之盛,对雨有感。此言可自成一说,能给人新的启发。

  又如,《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一作“花”]可[一作“更”]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一作“春”]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关于此诗或谓“(裴)迪从王缙在蜀,缙尝为相,故诗用‘东阁’;又迪在缙幕,如何逊在建安王幕,故用扬州事。”陈氏评云:

  此谬也!新旧史《缙传》无刺蜀事,旧史《王维传》亦无。新史有之。是时维自表五短、缙五长,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旧史:维以乾元二年七月卒。新史:维以上元初卒。二史皆云维卒时缙在凤翔。此诗上元二年作,何得云缙在蜀州邪?广德二年,缙始拜黄门侍郎 平章事,亦不得云缙尝为相。诗中‘东阁’二字,即诗题‘东亭’二字。‘何逊’、‘扬州’,但以梅事引用。迪在缙幕,逊在建安王幕,及逊墓志‘东阁一开’等语,概芟之,不溷心眼,亦快事也。

  此评引证史实,说明裴迪与王缙无关,旧评附会裴迪从王缙在蜀,且缙为相事皆谬也。“东阁”与“何逊在扬州”句也只是一般用梅花故实,并非比附裴迪与王缙的关系。言之有据,可从。

  5.评析诗意。

  评析诗意是《杜律诗话》的重要内容,往往破旧立新,见解精辟。其中对组诗的评析既有对每首诗的评析,也有对组诗的总评,反映陈氏对杜诗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杜诗名篇《诸将五首》,评其一“责代宗时吐蕃乱诸将也”,其二“责肃宗初禄山乱诸将也”,其三“责以宰相临边之诸将也”,其四“盖责藩镇兼宰相之诸将也”。最后总评云:

  五首合而观之:一汉朝墓,二韩公三城,三洛阳宫殿,四扶桑铜柱,五锦江春色,皆以地名起。分而观之:一二作对,一责代宗时吐蕃乱将,一责肃宗禄山乱诸将。其事对,其诗章句法亦相似。三四作对,一举内地割,责以宰相临边之将徒烦输挽;一举远人畔,责以藩镇兼相之将不能镇抚。其事对,其诗章、句法亦相似。末则另为一体。杜诗无论其他,以此类言,亦可想当日炉锤之苦,所谓“晚节渐于诗律细”也。与《秋兴八首》并观,愈见。

  对于组诗的意旨与诗章、句法都作了画龙点睛的评析,大有益于学者对诗的整体把握与诗意领悟。组诗《秋兴八首》也同样。

  对于单诗的评析,简明扼要,一针见血揭橥主旨。比如《寄常征君》:“白水青山空复春,征君晚节傍风尘。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评曰:“通首尾读,无非知交深悲极痛之辞。近注者皆谓公讽刺征君,吾所不解。”后来的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四引卢世亦云:“此诗字字沉痛,说者类云讽刺,因错会‘晚节傍风尘’一语,遂致通篇皆错。夫傍风尘,犹奔走道路耳,人少壮蹇踬,犹冀前途,至老年道路,则无复之矣,此最是伤心处。”可视为陈说的注脚。又如《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一作“终”]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一作“在”],醉[一作“再”]把茱萸仔细看。”陈氏评曰:

  末句“仔细看”,或谓看茱萸,或谓绾上“蓝水”、“玉山”言之,两通。须知蓝水、玉山非但写景;山水恒在,人难常健。当日生感之意在此。

  此评点尾句“仔细看”的对象,认为两种说法皆通。看茱萸有伤老之意,而看蓝水、玉山,又可悟出山水恒在,人难常健的哲理。陈氏之评,不仅通达,而且领会深刻。

  6.人物考辨。

  杜诗中常涉及人物,但有时并不明确,为准确理解诗意,考辨有关人物,自然是非常必要的。陈氏对此很认真。且举两例,以见一般。《题张氏隐居》之“张氏”,有人据《旧唐书·李白传》“少与鲁中诸生张叔明等隐于徂徕山”,及杜甫文《杂述》“鲁之张叔卿”两条材料,认为“叔明、叔卿止是一人。是诗题张氏隐居,岂其人欤?”陈氏经细读《杂述》,发现“张叔卿未能如诗所云也”,即张叔卿与诗中之张氏看不出有相同之处。从而只能这样断定:“此自当时一高士,题止云‘张氏’,遂使无考,亦憾事。”既否定了张氏为张叔卿,又不随意猜测,陈氏之考辨是认真而慎重的。又如对《崔氏东山草堂》“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之“王给事”是否王维的考辨,则得出明确结论,更见功力。西庄即蓝田辋川别墅。有人认为“王给事非王维”,因为《旧唐书》云维晚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陷贼以前尚未有也。陈氏因之考辨云:

  按维传,自“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已下,皆隐括生平行事,“晚年”指维长斋一事,与上文“居常不茹荤血”应,下文并及与裴迪往来啸咏事,非谓此时始得蓝田别墅也。维长于公数岁,开元九年进士,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给事中。其责授太子中允,当在至德二载冬。公赠诗“中允声名久”。史称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当是一年数迁耳。维以乾元二年七月卒。公诗“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维卒后感也;“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维生前有感也。当时蓝田不闻别有一王给事也。

  陈氏先并针对“维晚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之说,反驳说“非谓此时得蓝田别墅也”;后细致排列王维生平履历,以确凿的传记材料,证明蓝田王给事只能是王维,而不可能“别有一王给事”。在此前提下,乃可知此诗乃借崔氏草堂讽王维再仕也。

  7.指点论诗态度与方法。

  陈氏在评诗时偶尔会作些发挥,涉及论诗态度与方法,虽不是很多,但不无价值,可给人启发。如评《题郑县亭子》,云“此诗明有寄托,亦不必概去之。诗无他意,强作附会;诗有寄托,反谓无他:皆好异之过也” 。这里是强调论诗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标新立异。评《寄杜位》,云“诗文各有宜用字,乃谓‘严谴’、‘宽法’四字,便见春秋笔法,非是……此等解累诗多矣”。此是主张评诗不要看表面字眼,而要挖掘内涵。评《人日》,云“‘直道’,亦偶然及之,不必执泥,妄生枝蔓”,指评诗要整体把握,不要拘泥个别细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杜律诗话》虽然谈论诗方法的文字不多,也未必精辟,但其采用的方法却甚丰富。李正民先生有专门概括,可参阅,兹不赘。

  《杜律诗话》对于学习与继承杜诗特别是杜律作出了很大贡献,是陈廷敬宗杜的珍贵成果。

  三

  陈廷敬宗杜思想,在创作上也不能不有所体现。在思想上他忠君爱国,关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对康熙的平定三藩与吴三桂、亲征噶尔丹,以及南巡、治河等壮举给予高度重视与热情讴歌。如《岁暮杂感二首》卷十、《平滇雅三首》卷一、《北征大捷功成振旅凯歌二十首》卷一、《南巡歌十二章》卷一等都是力作,皆激情澎湃,充满爱国精神。又如被沈德潜评为“近杜”的《晋国》:

  晋国强天下,秦关限域中。

  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

  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

  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

  诗充满了对盛世故乡山西兵强地险的自豪感,诗风沉雄淳厚,朴质深茂,是诗人宗杜的生动例证。由于所处时代不同,陈诗类似于杜诗反映民生疾苦、为民请命之作并不多,但像《桑林午食二首》能反映清初战乱所造成的百姓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还是值得重视的:

  底柱山前乱石村,十家今有一家存。

  千岩万壑人踪在,正是皇朝赐复恩。

  石田漠漠草菲菲,破屋炊烟四处飞。

  行到前村还怅望,五年不见一人归。

  清同治《阳城县志》评曰:“写兵乱凋伤后故里空村人烟荒寂之景,萧条满目,宛然如见,最得诗人抚时感叹之遗意,非深至于此者或未知也。”11乃中肯之言。另外还有《大陵河夜风雷》: “空城鬼火出,废垒戍乌啼。”卷十一《首山》:“太息炊烟稀,沃野无人耕。”卷三不仅皆“惟歌生民病”,而且具有杜诗一样的“诗史”价值。此外如《问王给事病》、《立秋日子顾、绎堂、贻上、湘北、幼华过集二首》,也被延君寿《老生常谈》评为“此学工部而泯其迹”,“此首人咸知其学杜矣”。“诗是山西老将雄”(《酬赠于子龙秀才》)卷十七,陈的山水诗学杜也甚明显。如七古《澄海楼观海》:

  燕山蜿蜿如游龙,东将入海陵虚空。峦壑汹涌变形状,腾波赴势随飞虹。长城枕山尾掉海,海楼倒挂长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转横烟霭。楼脚插入大海头,巨灵触搏海怒流。呼吸万里走雷电,崭凿中涌堆山丘。乍到魂虑忽变慑,意象忄党慌难寻求。五岳拳石渺一粟,九州小屿浮轻沤。沧溟浩荡乾坤窄,弱水流沙在咫尺。扶桑弄影杳何处,空青一线摇金碧。却忆洪涛泛滥时,苍茫神禹经营迹。百川既导万穴归,天吴海若安窟宅,四海以内真弹丸。秦还汉往如翻澜,海月万古堆玉盘。愿得一食青琅秈,乘风破浪生羽翰。我来手拍洪肩,仰天大笑忘愁叹。

  诗大笔如椽,山水意象硕大,大海意境壮阔,郁勃着大自然的沉雄之气,亦显示出诗的胸襟,颇得杜诗的神韵。又如《涂河行》、《沁水道中》等,也多气势雄放,壮人心魄。

  另外,从细微处考察,陈廷敬有不少诗句特别是律句明显出自杜甫,是陈氏宗杜的具体表现。如:“嗷嗷正值投林鸟,山鸟山花思友于”(《题宋山言清泠图》),化自杜诗“山鸟山花一友于”;“残杯冷灸易酸辛,多少京华旅食人”(《菜根二首》),出自杜诗“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回看直北长安路,不忘天边渭树春”(《寒溪见和壮履人日登高诗次韵诗》),后句用杜诗“渭北春天树”(《春日忆李白》)。五言律句也有不少是学杜,如:“流风舞回雪,飘摇盈客衣”(《冬日杂谈诗》),出自杜诗“急雪舞回风”(《对雪》);“山连遗堞起,河入断垣清”(《稚子壮履蒙恩……》)、“边山随地阔,塞水入河清”(《密云东界》),化自杜诗“山带乌蛮阔,江连白帝深”(《渝州》)、“水带春星动,沙流岸月明”(《棘津城》)。还有排律《自题午亭山村图一百韵》,铺张扬厉,波澜壮阔。其中“宫室茅茨下,羹墙日月边”、“华岳遥撑拒”诸句气魄沉雄,有老杜《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中“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等诗句之气概。陈廷敬创作虽宗杜,但也能转益多师,不拘一格。如《登普照寺》被延君寿《老生常谈》评为“从太白‘犬吠水声中’化出”,《石鼓歌》学韩,而论者评其《雨后至南园》“似觉盛唐诗人韦应物的手法”,有的古体诗学苏,有的绝句也颇富神韵:皆显示其创作的多元性,难能可贵。

  陈廷敬于诗学虽然宗唐宗杜,但他与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明史·文苑传序》)等完全排斥唐以后诗的偏执态度不同。陈氏显然汲取了明七子作诗狭隘的教训,胸襟变得比较开放。清初诗坛有识者开始注意兼容唐宋,后来逐渐形成清代诗学的健康潮流。此潮流乃滥觞于钱谦益,陈廷敬诗学也属于清代诗学开始向兼容唐宋转化的一部分。所以陈氏对于宋代大家,也给予好评,如对宋之苏东坡就赞不绝口,曰“苏公天上人,万丈银河垂”(《题东坡先生集》)卷五,“公气如龙薄九天。公才如海归百川”(《读书台》)卷一,就是证明。其诗风与语句也不无苏东坡诗的痕迹,如:“古松流水幽寻后,清箪疏帘对坐时”(《张东山少司寇宅观棋》),出自苏东坡《白鹤观》诗序中“独闻古松流水之间”与诗中语“楸枰对坐,谁究此理”。另外,标明步东坡韵的诗就有《和子瞻饮酒四首》、《人日雪宿左掖用坡公聚星堂韵》、《放歌再用坡公韵》、《梅花用坡公次李公择韵》、《忆樊川梅花用东坡松风亭梅花韵》、《惠山泉和东坡追用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韵》等。这些诗无不任情挥洒,浑转浏亮,有东坡诗韵味。

  尽管如此,陈氏诗学宗杜的基本倾向仍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注释:

  ①详参拙著《清人诗论研究·王士“神韵”说初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今有李正民、姚霁珊未刊校点本,以康熙四十七年林佶手抄刻印本《午亭文编》为底本,并参校四库全书本。本文颇得益于此校点本,特此说明,并致谢忱。以下引文均见此本,不再注明。

点评

谢谢先生辛苦 感谢 ! 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14:42
QQ2583041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3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812
贡献
49907
金钱
54747

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9-24 06: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扣主题,讲求章法,人物形象鲜明。

点评

谢谢斑斑雅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3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812
贡献
49907
金钱
54747

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15-9-24 06: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好!祝您开心!

点评

多谢多谢!祝您节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14: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4: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山月|张立军 发表于 2015-9-23 19:42
劲赏好律贺红!如稍加注解会更好。学习问好!

谢谢斑斑雅赏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4: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若水 发表于 2015-9-23 21:18
章法严谨,开合有致,意脉浑然,一位清正为民,才情出众的大清官员跃然眼前。好诗! ...

谢谢首席妹妹雅评  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4: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云深 发表于 2015-9-23 22:52
肯将忧乐系民意,尽付贞廉抱帝心。
清正为民,廉洁奉公。

谢谢先生雅赏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4: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迷尔 发表于 2015-9-23 22:53
1 人物简介 编辑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原名陈敬,清顺治帝赐名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年号午亭 ...

谢谢先生辛苦  感谢 !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4: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归天涯 发表于 2015-9-24 06:29
紧扣主题,讲求章法,人物形象鲜明。

谢谢斑斑雅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7845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晋社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67
贡献
8244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4: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归天涯 发表于 2015-9-24 06:30
学习问好!祝您开心!

多谢多谢!祝您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