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园版主
精华1
注册时间2015-6-28
威望175
金钱1079
贡献870
版主
趣园版主
  
威望- 175 点
贡献- 870 次
金钱- 1079 枚
|
本帖最后由 罗伍生 于 2015-9-19 19:50 编辑
我在写《弃妇长怨》千字排律时,选择了新十四韵中的齐韵。初写时,基本选择了(i)音,因情节需要,写到后面时,也选择了(er,u鱼)等音。全诗总共用104个韵。欣喜间,朗读此诗到(u)音时,突感不太对调,语气不畅。如:
独种荒坡豆,双锄汗地荑。
捉星飞梦庆,醉月忘身疲。
挚手新居秀,流云晈日曦。
瓷杯相递意,玉兔亦长娱。
共过严冬冷,双承玉月皙。
琴兴如帝曲,意滿似胶漆。
天道无常事,夫颜似古稀。
风临传草泣,雁带受云讥。
基本为(i)音,朗朗上口,当读至(娱)字,感觉特别不爽,气韵不合,后改成(嘻),觉得顺意,一气哈成的感觉。终而把全诗发音为(er,u)的全部改换为(i),突现了韵步一致,朗朗上口。诗是要永传的,不能因差错而有所於点。有人会说,平水韵也有发音也相差很大的。如:六麻中的爷(ye)与其多数字发音天地之别。
个人认为,古代环境受制,信息不强,言语很难统一。因而,平水韵中,携有些许方言。毕竟,各地言语不一样,发音相差很大。以现代国语来参考而评判平水韵,是很难准确的。如:石(shi),属十三(支)韵。在我们家乡读(xia)可归入(麻)韵。因而平水部的个别归属,实难考究。
现在,语言统一了,实行普通化,适时制定了新十四韵是可行的,是历史不可抗拒的潮流,值得我们赞赏与推行。当然,目前,实行平水韵,新韵并轨制,我也挺举。我既不反对平水韵系,我也不反对新韵系。本人无门无派,独闯江湖。当然,这是额外话,我想表明的是,时代有时代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步伐,两种韵系自然会磨合。也不是现代专业人士力所能及的事。
既然言语统一,在制定韵书时,当然不能使用方言。根据写诗原则,专家们得制定国语韵书了。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了,而是所有精英们的事了,不要抱着旧观念,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制定一部完善的韵书,以造福子孙,为诗词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大都赞成新十四韵的归纳。如:
.eng、ong同韵。韵母ong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的韵腹都不是o,而是e,即应为ueng、ǖeng,其韵身都是eng。《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ueng,与ong同音,可见ong与ueng是等效。
……等等,觉得很有道理。
不过个人认为:韵书不能过于笼而统之,把各不相联的放在一起。主体上,应以国语发音为基础,参考古代韵书同时,应以诗的语感为辅,从而制定国语版韵书。一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我们要抛弃少数旧俗观念,以发音近似为基础,归纳新的韵脚。试举一例来说:齐韵(i)应与归于(ei)(ui)微韵类,而不能与(er)(u)读音相差那么大的同韵。如:
骑(qi)与鱼(yu),无论怎么想象,也不能押韵。但骑与回(hui)放在一首诗中押韵,语感也强,不象(鱼)相差那么大。
或许有人致疑,平水韵中(骑)在上平四支,而(回)在十灰韵中,按出群格十灰韵与九佳韵接近,距四支韵,也远了点。
再如上首:
独种荒坡豆,双锄汗地荑。
捉星飞梦庆,醉月忘身疲。
挚手新居秀,流云晈日曦。
瓷杯相递意,玉兔亦长睽。
共过严冬冷,双承玉月皙。
琴兴如帝曲,意滿似胶漆。
天道无常事,夫颜似古稀。
风临传草泣,雁带受云讥。
暌字显然比娱字通顺多了。过去划分规则,也难细考。当今时代,语言变化了,划分要有突破。就不能按老调子思维,而是在国语的基础上,按诗的感官原则,选取读音近似的字归于同韵中。若把(i,ei,ui)归微韵,而十二齐韵改为鱼韵,那么微韵类相当大。这个是不应虑及的,韵部肯定有大有小的。只要划分较妥当些就好。
新十四韵基本得到认可,现在,我提出这个建议,很多人会致疑,甚至觉得可笑。我也是在写长诗中,触感到这个问题。才大胆提出完善新十四韵的建议,至于怎么弄,就不是我能及的事。是所有诗词精英的事了。
再次声明:我还是欣赏此部韵书,只是提出小建议罢了。我也不顾虑什么!写下此文,放入我诗集,及各大诗词网络中,以便后辈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