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诗歌首席版主
精华93
注册时间2014-11-16
威望4802
金钱37172
贡献27580
首席版主
燕赵诗歌首席版主
 
威望- 4802 点
贡献- 27580 次
金钱- 3717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5-9-14 23: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处秦皇岛抚宁旧县村西北的兔耳山,曾名吐儿山、兔儿山,又名玉皇顶,海拔571米。因山势陡峭,双峰对峙,酷似兔耳而得名。
清康熙二十一年的《抚宁县志》记载它:“双峰尖耸,状类兔耳,绝顶有潭,云常罩之,微径而登,可容数万人。南为黑鹰、平房二峪,耸秀深茂,多果实。□为石佛峪,泉从佛顶上出,下有井,深黝不可测,祈雨多应。”清光绪三年的《抚宁县志》补充了一点,说它“上平广”。
兔耳山是座名山,山深林密,沟壑纵横,泉瀑跌宕,古时庙堂群落。登上顶峰,天气晴朗之时,可见渤海惊涛。满清入关后,它成了两京(北京和盛京)往返的御路要道。清康熙二十一年,清初著名书画家、翰林院学士、詹事府詹事沈荃过抚宁,在县令赵端的陪同下游兔耳山栖霞寺,作《游栖霞寺诗四首》并题字“勺泉”;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十月,乾隆皇帝去盛京(今沈阳)祭祖返回途中望兔耳山作《兔耳峰》:
兔耳峰头常罩云,
果然玉笋矗氤氲。
初冬喜见朝隮蔚,
便望漉漉六出纷。
自明开国以来600年间,兔耳山成了文人墨客寻幽觅胜之地,从天子到顾命大臣,从守边将领到知县幕僚,或寄宿山寺,或登峰抒怀,为兔耳山留下了近百首赞美的诗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