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9-7 11:24 编辑
浅赏穿越梅岭先生佳作《七律》诗
观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有感
句容•穿越梅岭
鏖战当年几胆肝,关河莽莽百艰难。
三千万白头颅骨,一大堆红故国丹。
垒废平时深蔓草,灰馀劫后旧衣冠。
休惊铁甲纷遮眼,海上帆风带雨寒。
这是一篇仄起(首句入韵)《七律》诗,押寒韵。作者穿越梅岭先生巧用了赋比兴和首尾两联不对而颔、颈两联对仗的写作手法,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掷笔空中,借题发挥,写出了新意,反复读之如神龙之隐现,是一篇非常不错的好诗。
起句“鏖战当年几胆肝,关河莽莽百艰难”以兴起感承的手法由心中所怀之感想暗引题意。宏大的阅兵场景引作者眼前回放起当年残酷激烈地战斗中无数将士肝胆相照奋勇杀敌片段;祖国河山茫茫关野硝烟弥漫,人民生存是何等的艰难啊。
接着颔联“三千万白头颅骨,一大堆红故国丹”用数字阔对的手法赋比续接入题,以三千万数目巨大的白骨和一大堆红花漫野的对比,紧接起句之意,引事托景抒情,隐喻在那场战争中为捍卫祖国和人民而牺牲的英雄血染的风采,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红旗如潮花如海的美好家园,尤其那第四字眼一“白”一“红”, 强烈反衬,炼字点意恰到好处。
接着联巧变对“垒废平时深蔓草,灰馀劫后旧衣冠”妙化了一典一句继而进一步抒发了怀念英雄以及对留存下来的老兵的敬意和战后重建之繁花红潮的感慨。“垒废平时深蔓草”化用了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八中“残碑沉蔓草,石几卧青苔”之句,形容平日里那些长满长茎缠绕攀缘杂草的丘茔,有多久没有人去祭扫了,他们的亲人是去了那里呢?真是凄凉无比啊。“灰馀劫后旧衣冠”句化用了“劫后灰”的典故,借比九死一生幸存至今身著军装的抗战老兵,从他们身上隐现了战火后留下的残迹或灰烬以及那些九泉之下的将士,暗示人们不要忘记英雄写就的历史和悲惨的故事,有如陈毅《偷渡梅关》诗中“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句咏之意。
尾结“休惊铁甲纷遮眼,海上帆风带雨寒”用了扩意转结法,给读者留下了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休惊铁甲纷遮眼”可以反过来读成铁甲纷遮眼休惊,看到一队队从广场驶过的导弹车、坦克装甲、空中战鹰和巡洋战舰纷纷呈现眼前,告诫人们不要惊叹或忘形于祖国当代军事发展的状况,要戒骄戒躁。“海上帆风带雨寒”,放眼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局势复杂,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迅猛发展,尤其是那些战败国和资本主义大国,他们亡我之心不死,贪焚者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和领土侵略掀起的血雨腥风难以避免,我们未来希望的和平与发展仍然充满了艰难困苦。
总之,我认为此诗布局谋篇颇有新意,同题之中别具一格。起兴特别,避开了泛泛直书的普通写法,转乘紧密,对仗工整,赋比得体,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意深刻,语句精炼,通俗而不失典雅,如“垒废平时深蔓草”句,语言清新,明白如话;厚重而不沾腐朽,如“休惊铁甲纷遮眼,海上帆风带雨寒”句 ,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辞尽而意犹长,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深厚的底蕴,也看到了作者深思远虑高瞻远瞩的睿智情怀。醉生梦死众生中,是问忧怀几人如?阅兵悼英魂,强国思远患,爱国之心寓于其中,诗里诗外都留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穿越梅岭先生的诗作寓意颇深,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浅赏不尽之处请大家自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