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8|回复: 64

[品读古典] 斯言乱语【待续】

[复制链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发表于 2015-9-2 08: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斯言乱语
                                      ——中华诗歌变迁
一  语言的变迁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毛泽东  贺新郎 读史】

  人是由古猿变来的,已经是人类的共识了。古猿毕竟是动物,它们语言很简单,可想而知,在人类早期,语言也是极为简单的。
  语言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最初不过是呀呀学语,有笑的声音,哭的声音,愤怒的声音,忧伤的声音,这些声音就是由早期原始人的语言。
  人和动物最早的分离是人学会了劳动,并且能使用自然中现存的物件作工具。人与动物实质的区别是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在此劳动过程中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意识。
  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必须有情感交流,这迫使他们把声音多样化,这样才能满足他们之间交流的需要。
  根据汉语的特点可知,最初的语音是以单音为主。逐渐发展为双音及多音语句。当人类意识脱离动物简单本能的时期,也正是人类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大约在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过渡时期。
  中华地域博大,原始人种群多样,各地的原始人发出的声音并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方言,据王力先生考证,现代的客家人还保留着古中原人的口音。
  今天人类已经步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汉语本身有了极大的发展,并且融合了许多外来语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北京话为主制定了汉语普通话方案,并在全国推广。时至今日,青年人几乎全部使用普通话。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2 08: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2 14: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
《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所写,这首词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的确是气象恢宏,古今罕见。这首词最早发表在《红旗》1978年第9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2 14: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手迹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主题

554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81
贡献
5655
金钱
6214
发表于 2015-9-2 2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者身不是逍遥客。镜里流光紫玉钗。窗前冷雨菊花台。 江湖难测。风刀还刻。问谁谁有张良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05: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文字的变迁
  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这是必然的规律。
  文字的起源还是与劳动分不开的,自从人类能劳动之后,就产生的劳动成果的分配和记录的需求。开始是对数字的记录,渐渐发展成对行为的记录。
  原始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他们的数字和行为呢?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1 结绳、2 刻木、3 筹码、4 扎标、5 刻画。不难看出,现代文字是由刻木和刻画发展来的。我国古代以竹简代书,与刻木有必然的联系。最终聪明的原始人选择了刻字,就是把实物简单地画下来。于是岩画文字产生了。中国的半坡人就把种种画符号刻在陶器上。这些应该视为最早的象形文字。所以中国人认为:“书画同源”。
  中国古代传说中,说是仓颉造根据鸟迹而发明汉字的,实际上是老百姓创造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中国古代甲骨文有可能是他收集整理再创造的。
  感谢先祖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这么好的文字,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集形,声,意于一体,无论你走到中国的哪个地方,尽管方言不同,如果用笔谈,都能顺畅地交流。外国人说汉字难学,那是他们笨。【曾经有个聪明的外国人说,他看到某一个汉字,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中国是最早使用文字的国家之一。
  汉字的发展脉络为 刻画--甲骨文--金文--篆--隶--楷--简【行,草是速写体,不列入】
  从这里不难看出,文字的发展方向是由繁到简。文字是什么,我认为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当然是以简单,易记为最好。我特别支持简体字,我认为汉字还要再简化一次。【有一个时期,有学者提出用拼音来代替汉字,这种废典忘祖的做法本人极不赞成。】
  至于汉字书法,那是书法家的事。中国能有几个书法家。何况简体字同样能艺术地书法。
  近年来,诗坛上许多诗友以写繁体字为乐。好象会繁体字就证明他有学问。我不知道那些诗友在手写时是否真写繁体字。我自认为自己认得繁体字很多,但是对那些诗友诗中的繁体字还是认不胜认。从推广诗词的角度考虑,我建议诗友们发诗帖时,都用简体字。
  一些重大改革必须由政府部门大力坚持与推广,第一套简体字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也是难以推行的。历来改革都要受到各方面的阻力。所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行跑掉”是也。
  再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华国锋政权也搞了汉字第二次简化,但由于推广不力,加上保守派的竭力反对,最终还是流产了。
  这里顺便说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臭名昭著。在文化层面上讲,那是倒退。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秦始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的儒家死抱着周礼不放,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不采用非常手段是不能推动改革的。书同文,车同轨。这是秦始皇的功绩。我想按照当时的儒家观点,还要使用周的文字呢!而且全国各地还使用不同的文字,就象今天的大陆和台湾。一笑。真的,如果大陆和台湾一百年不统一,两岸的文字和语言的差距肯定还会拉大。

点评

建國以後的幾次文字簡化都是對文字的戕害,對古文字的褻瀆。古人造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特定的意義,漢代的許慎在編寫《說文解字》的時候,將當時流傳使用的漢字作了一個歸納,對漢字的“六書”做了明確的定義,什麼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0:57
美文,先睹为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3 08: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5-9-3 05:46
二  文字的变迁
  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这是必然的规律。
  文字的起源还是与劳动分不开的,自从人类能劳动 ...

美文,先睹为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3 0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近年来,诗坛上许多诗友以写繁体字为乐。好象会繁体字就证明他有学问。我不知道那些诗友在手写时是否真写繁体字。我自认为自己认得繁体字很多,但是对那些诗友诗中的繁体字还是认不胜认。从推广诗词的角度考虑,我建议诗友们发诗帖时,都用简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3 08: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一些重大改革必须由政府部门大力坚持与推广,第一套简体字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也是难以推行的。历来改革都要受到各方面的阻力。所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行跑掉”是也。

点评

建國以後的幾次文字簡化都是對文字的戕害,對古文字的褻瀆。古人造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特定的意義,漢代的許慎在編寫《說文解字》的時候,將當時流傳使用的漢字作了一個歸納,對漢字的“六書”做了明確的定義,什麼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3 1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5-9-3 05:46
二  文字的变迁
  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这是必然的规律。
  文字的起源还是与劳动分不开的,自从人类能劳动 ...

建國以後的幾次文字簡化都是對文字的戕害,對古文字的褻瀆。古人造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特定的意義,漢代的許慎在編寫《說文解字》的時候,將當時流傳使用的漢字作了一個歸納,對漢字的“六書”做了明確的定義,什麼是漢字的“六書”呢?“六書”其實就是古人造字的六種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許慎在《說文解字》的序中分別對“六書”做了詳盡的解釋“許愼《説文解字∙敍》:“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 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許慎是對“六書”定義的解釋是迄今為止最早見於記載的定義,後人對“六書”的解說也多以許慎的說法為依據,看了許慎的解釋,我們知道,古人造字是有他特定指意的,而漢字簡化後,這種特定的指意就消失了,使漢字變成了真正的符號、代碼。這種現象,可以從一直在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中略窺一斑。“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麺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3 1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5-9-3 08:29
点赞:一些重大改革必须由政府部门大力坚持与推广,第一套简体字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也是难以推行的。历来 ...

建國以後的幾次文字簡化都是對文字的戕害,對古文字的褻瀆。古人造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特定的意義,漢代的許慎在編寫《說文解字》的時候,將當時流傳使用的漢字作了一個歸納,對漢字的“六書”做了明確的定義,什麼是漢字的“六書”呢?“六書”其實就是古人造字的六種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許慎在《說文解字》的序中分別對“六書”做了詳盡的解釋“許愼《説文解字∙敍》:“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 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許慎是對“六書”定義的解釋是迄今為止最早見於記載的定義,後人對“六書”的解說也多以許慎的說法為依據,看了許慎的解釋,我們知道,古人造字是有他特定指意的,而漢字簡化後,這種特定的指意就消失了,使漢字變成了真正的符號、代碼。這種現象,可以從一直在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中略窺一斑。“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麺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

点评

按照先生的观点,请先生发帖时使用甲骨文。谢谢先生光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1:50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9-3 10:58
建國以後的幾次文字簡化都是對文字的戕害,對古文字的褻瀆。古人造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特定的意義,漢代的 ...

按照先生的观点,请先生发帖时使用甲骨文。谢谢先生光临。

点评

那按照你的觀點,我們的文字再簡化下去,會是什麼結果,是不是簡化成橫豎撇捺更好呢。漢文字的精華在哪裡,這點,我倒要請教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2:39
嗯,附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3 1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5-9-3 11:50
按照先生的观点,请先生发帖时使用甲骨文。谢谢先生光临。

嗯,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3 12: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5-9-3 11:50
按照先生的观点,请先生发帖时使用甲骨文。谢谢先生光临。

那按照你的觀點,我們的文字再簡化下去,會是什麼結果,是不是簡化成橫豎撇捺更好呢。漢文字的精華在哪裡,這點,我倒要請教你

点评

谢谢再来交流,先生要写繁体字那是你的自由,没人能干涉你,其实,我就是一种建议。现在有些汉字笔画数太多,是要再简化些,至于简化的结果,只能是易写易记省时。至于汉字的精华,先生胸有成竹,我实在不知道“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4:39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4: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9-3 12:39
那按照你的觀點,我們的文字再簡化下去,會是什麼結果,是不是簡化成橫豎撇捺更好呢。漢文字的精華在哪裡 ...

谢谢再来交流,先生要写繁体字那是你的自由,没人能干涉你,其实,我就是一种建议。现在有些汉字笔画数太多,是要再简化些,至于简化的结果,只能是易写易记省时。至于汉字的精华,先生胸有成竹,我实在不知道“華”字的精华是什么,而“华”字就没有汉字的精华了。如果先生不嫌在下愚钝,敬请赐教。

点评

你在文中提到了漢字改革,而我就此談了自己對漢字改革的看法,這是正常的交流,其中並無不妥之處,而您在12樓的回復顯然是沒有交流的意思,我再次請教您對漢字精華的認識,并沒有要求您和其他人也來寫繁體字,這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9-3 15: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5-9-3 14:39
谢谢再来交流,先生要写繁体字那是你的自由,没人能干涉你,其实,我就是一种建议。现在有些汉字笔画数太 ...

你在文中提到了漢字改革,而我就此談了自己對漢字改革的看法,這是正常的交流,其中並無不妥之處,而您在12樓的回復顯然是沒有交流的意思,我再次請教您對漢字精華的認識,并沒有要求您和其他人也來寫繁體字,這個,屬於你的答非所問。您又斷章取義的將“精華”一詞割裂開來,問我“華”字的精華是什麼,屬於典型的轉移話題或者言不及義。

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3 17:0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9-3 15:09
你在文中提到了漢字改革,而我就此談了自己對漢字改革的看法,這是正常的交流,其中並無不妥之處,而您在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声的变迁
  声调是伴随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者认为上古没有声调,是完全错误的。只是上古时代由于文化落后,没有人专门研究声调,可以这样说,在上古时代没有声调理论。
  客观存在的声调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各地方言来总结,尽管现代汉语有标准的理论声调,但各地方言是不遵守这些理论声调的。方言口语中的声调不外乎:轻-重-长-短-缓-急。其实这就是最原始的声调。
  声调理论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究了,一般认为有文字记载的声调理论始于南齐沈约所著的《四声谱》,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已经开始给汉字注音了,例如:材  音才。这是利用简单易认的汉字给复杂难认的字注音。这种注音虽然不注声调,但是采用同声调的字来注音,可见许慎已经研究了古代汉语的声调。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一书中写道:“先秦的声调除了以特定的高音为其特征外,分为舒促两大类,但又各分为长短。舒而长的声调就是平声,短而促的声调就是上声。促声不论长短,我们一律称为入声。促而长的声调就是长入,促而短的声调就是短入。”
  沈约在继承和发展了上古声调理论,写出了《四声谱》,至此汉语就有了完整的四声理论,即:平,上,去,入四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后才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于是有了现代的新四声。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原始人的声调应该偏向短,重,促。而现代人声调偏于长,轻,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韵的变迁
  韵一般是指句尾押韵(即韵脚),而句尾压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可见这里的“韵”特指字音的尾音,也就是韵母。韵与诗歌和韵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韵也随着语言的变迁而变迁。不要把它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
  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在这之前,三国时期魏人李登曾编著《声类》一书。可惜已亡佚。唐代,有孙愐著有《唐韵》一书。唐人写诗可能参照此书。
  在我国古代韵书史上,宋代的《广韵》(公元1011年)和《集韵》(公元1067年)算得上是两部重要的韵书。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自平水韵形成之后,诗人写诗基本用平水韵。
  其实在平水韵之后,韵书又有发展,元代有《古今韵会》,《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等韵书。
  明代有韵书《洪武正韵》,《韵略易通》。
  到了清代又有《音韵阐徵》,《词林正韵》。
  解放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诗韵新编》,一直到《中华新韵》。
  上面提到的韵书,很不全面,但是可以说明一点,韵书是一直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为什么现在还要抱着平水韵不放呢?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新韵必大行于诗词界。可喜的是,现代网络中已经有一大批诗人坚持用新韵创作诗词了。建议诗友们用《中华新韵》来写诗。
  赞新韵
  行舟平水已临冬,万物长眠待复兴。
  谁染诗园芳草绿,试看新韵作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7: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诗歌的变迁
  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诗歌。
  诗起源于歌,歌源大致有以下三支:
1. 源于劳动号子。例如: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
        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
        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这首就带有劳动号子的痕迹。  
2. 源于人的喜怒哀乐。例如:
        国风·周南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这首就带有哭歌的痕迹。
  3. 占卜祷告辞。例如:
        周颂·臣工之什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这首就带有祷告的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8 2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赏读,先生辛苦了,问好

点评

谢谢先生多次赏阅。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14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5-9-8 21:24
来赏读,先生辛苦了,问好

谢谢先生多次赏阅。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18: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最早的一首诗是哪首呢。谁也搞不清,专家们从诗经里找出一首来。就是【关睢】,我在百度中搜出一首据说是更早的诗叫《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也有人认为最早的诗歌目前发现的是《击壤歌》。   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通过比较《弹歌》应早于《击壤歌》。因为前者语言简单。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诗可应该是殷商甲骨文中的“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这与前面所说的不矛盾,因为前两首诗歌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点评

来赏读,问好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19 1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19 16: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5-9-16 18:56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最早的一首诗是哪首呢。谁也搞不清,专家们从诗经里找出一首来。就是【关睢】 ...

来赏读,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0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所说的是有文字记载的诗。其实【诗经】里的诗几乎是民歌民谣。是【诗经】未出之前就存在的诗歌。文字是落后于语言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就有诗歌了,所以我说最早的诗歌谁也搞不清。当语言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就有诗歌,而这些诗歌只能靠先民们一代代的口授相传,我小时候,我的外婆就教我唱许多儿歌,这些儿歌在书本上是查不到的,这和先民们流传下来的诗歌是一个道理。那么【诗经】是不是最早记录的诗歌呢?这要看人们怎么理解了。我认为有文字史以前的岩画就包涵诗歌的。因为那时没有文字,如果记事只能画一个场面,这幅画就有着许多意思,难道其中就没有诗歌的意思吗?故岩画就是史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14: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歌发展史上,先秦的诗歌除了【诗经】以外,就是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的【离骚】最为重要了。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并且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确为我国诗史之骄傲。【诗经】在上面已经讲过了,是来自民间,既然来自民间,那就是以口语写成的了,而【离骚】呢,这是由屈原一人写成的啊,那是文人写的文学作品,好难懂哦。其实不然,【离骚】也是口语写成的。只不过是那时的口语。屈原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当时的人听,大家都能懂,只是现代人看不懂而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的意思现代人还看得懂。所谓不懂,是因为语言的变迁而造成的。
  屈原的诗中出现“山鬼”一词,“山鬼”就是野人。在我的诗中经常加进现代人的词汇,就有人不能接受,真是笑话。新社会应该有新意象。现代的物品,现代的词语应该进入诗内。这是诗词发展的必然结果。
  屈原写的诗叫楚辞,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屈原开创了一派“辞体诗”。另外屈原的《离骚》和《远游》是游仙诗的开山鼻祖。所以说屈原开启了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二个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30
贡献
73849
金钱
921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22 16: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谢谢诗友点评,祝中秋节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7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5-9-22 16:43
来赏读,先生辛苦了,问好

谢谢诗友点评,祝中秋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15: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乐府诗歌的诞生,标明文人创作诗歌已经普及了。不过还是以民歌民谣为基础。许多汉乐府诗现在读来还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例如: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除了田田一词外,就是现代口语了。《汉乐府》确立了两汉及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为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它与后来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这些诗歌在当时是能流行于民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两汉时期,推崇赋文,诗人寥寥可数,诗人的作品也少。诗基本上还停留在歌的水平。直到后汉三国时期,出了个著名的诗人,那就是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曹操是歌向诗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推手。
      《谣俗词》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曹操的这首诗及《善哉行 其二》《善哉行 其三》就是后来古绝,也是五绝的雏形。他的两个儿子受其影响,都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诗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的《七步诗》五言四句,另一版本五言六句,《情诗》《野田黄雀行》五言十句,《杂诗》五言八句。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的《杂诗》五言十句,《钓竿行》五言六句,《燕歌行》基本上是最早的七言诗且不含兮字。这首《燕歌行》开七古之先河。后来的七律继承了此诗的七言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