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ttp://www.hksc888.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3/07/134038lgohoo585gou8qtt.jpg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个人专辑] 秋夜听虫鸣

[复制链接]

9717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山水摇篮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5600
贡献
59338
金钱
8543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昨天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25-8-25 14:59 编辑

秋夜听虫鸣【散文共两篇


李盛仙【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永嘉县城关支行
                          个人帐号:603334001200345122】

       秋天的夜晚,最惬意的莫过于听一曲秋虫鸣唱的合奏了。月光洒在大地上,清风拂过,带来了凉爽的气息。这样的夜晚,阵阵虫鸣声,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在这秋日的夜幕中,这虫鸣之声在自由自在地吟唱着,萦绕着。灯下,我静静地听着虫鸣之声,有蟋蟀的瞿瞿、金钟儿的叮咚、纺织娘的咕嘎。有的虫声细若游丝,有的虫声如珍珠滚玉盘;有的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有的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令人沉醉,让人痴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我脑海里立马蹦出刘方平的这首诗。推开窗,窗外冷寂的院子里,也被月光浸得白雪般晶莹。一阵淡荡的清风,缓缓地送过来墙下秋虫的悠扬婉转的鸣声,直吹到你的耳鼓里,实在能够教你灵魂沉醉,如中了催眠术。好舒服!我忙搬了张凳子靠窗倚坐,惬意地闭上了眼睛,想象着那些虫子们在树叶上摩擦,在草丛中跳跃,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身影,心儿就会随之轻柔如水……
      蟋蟀,又名“蛐蛐”、“吟蛩”、“促织”等。唐代诗人张志真写道:“花丛月下总吱吱,正是秋虫欢唱时。得意之时多失意,三五成群捉蛐蛐。” 说的就是秋天月下儿童捉蛐蛐的景象。
      秋虫有清音。虫鸣,不像蝉鸣那样聒噪,也不像鸟鸣那样张扬,不急不缓,高低适度,如同一曲安神的小夜曲,又似三月春风轻轻地触点了屋檐下的风铃,飘去又飘来。悠扬悦耳的鸣奏声始终不断,这方唱罢初歇,那方歌喉又起,此起彼伏,单唱合奏,或呢喃婉转,或引吭高歌。秋虫的鸣奏声,曲调是那样和谐动听,使秋的色,秋的月,在夜幕下渐渐地浓郁起来,细雨中的秋夜更加寂静了。
      雨后,秋虫的鸣声更是难得一闻。夜雨之后,在淡淡月色里,听秋虫之声便别有一番情趣了。在轻微的水滴之声里,秋虫鸣响,像裂云撕帛般的清脆,那样的声音仿佛有着银色月光般的光泽,也有着银色金属般的质地,我不敢打断它们的声音,也不能打断它们的声音。这样的夜晚属于我们,也同样属于它们。
       在秋天的鸣虫中最著名的当推蟋蟀。蟋蟀,为秋虫之骄子,既善鸣,又好斗。每当金风送爽,夜阑人静之时,人们从深深庭院中的台阶下,从幽静公园里的花木丛中,时能听到它那美妙动人的鼓翼鸣叫之声。蟋蟀善鸣,能从鸣叫声中知其强与弱,知其喜怒哀乐。这小小昆虫的鸣叫声,时而高亢激烈,时而凄凄切切,时而急促如焚,时而得意高歌。它向雌虫求偶时,能发出悦耳动听的求爱歌声,如雌虫不愿理睬,它低声哀鸣乞求,,直至如愿以偿方止。但若遇到另一只雄虫出来夺爱,两雄之间便会发生一场难解难分的恶斗,直到一方败阵而去,才偃旗息鼓。此时胜者更高唱凱歌,声音宏亮,可传几百米之外,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由于雄蟋蟀有清亮的“歌喉”,故有“弹琴能手”、“昆虫歌星”之美称。连大诗人、大文豪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杨万里等为它写诗作文。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题为《促织》的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诗中所描写的即是长期客居他乡的自己,在听到床下蟋蟀所发出的鸣声以后,油然而生的怀亲思乡的忧思和背井离乡的伤感。现代文化名人中也有酷爱蟋蟀的,如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滑稽名家姚慕双等都对蟋蟀情有独钟。
        静听雨中山果落,闲赏灯下草虫鸣。我喜欢秋天的虫鸣之声,觉得那是大自然的朴素清音,能让人的内心获得丰盈的精神感受。其实,秋日的虫鸣之声就是让人用心倾听的,在那一阵阵的音韵中,用心灵去感触,感触那美妙的声音。
秋夜的鸣虫声是如此美妙,如此动人。亲近秋天,走进秋天的夜晚,去欣赏秋虫鸣唱的和弦吧,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丽与神奇。那是秋天的好声音,充满草木气息,最抚凡人心。
     虫声如诗,从《诗经》里一直吟唱到今夜。
通联: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27   325100




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盛仙【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永嘉县城关支行
                          个人帐号:603334001200345122】
        “世间好景元无尽,霜落荷枯又一奇” 。深秋里,荷花巳凋谢。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没有今秋的凋零,就不会有明年夏天的盛开。
        枯荷,虽然给人一种残败衰弱之感,经常与寂寞和悲伤联系在一起,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音,却别有一种美的情趣。
         人如荷花,自有芬芳,心如荷花,静静开放,这也是我对荷最终的描述。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残荷。残荷,不仅多了一份沧桑,多了一份残缺,更多了一份宁静和纯朴。我想残荷她是美的,因为和莹莹绿荷相比,她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风韵,即使她最后“残”了也要美丽一把的精神。残荷,经过秋天的洗刷,越来越成熟,越老越有岁月沉淀下来的魅力,真正做到了人“残”而心依然芬芳。
      古人有许多赞美残荷的诗句。最有名的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別有意蕴和情趣。因为有枯荷之“留”,才能“听”到这富有神韵之“声”。元朝诗人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的“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也是写秋雨打落在残荷上聆所到的声音。但诗人没有直写听到,而是用“鸣”来表达雨打残荷之声,使人感受到它的声韵,在烁字上十分用心。吟诵这些诗句,不仅使我们倾听到秋之声,而且还看到了清秀疏朗的秋之景。
       深秋,虽然看不到怒放的嫩蕊摇黄,听不到绿荷含苞的娇羞欲语,但依然听到秋雨打荷声,像谁在轻轻地拨动琴弦,奏出不同的音阶,和谐动听。这是一种在城市里无法领略到的野趣与天籁,听惯市声的人会觉得无比的新鲜,无限的诱惑。
       残荷之美,美得坚定,美得倔强。冷风摇枯枝,颓枝败叶,清风透骨,别有一番韵味。残荷之美,美在抛弃了尘世的喧嚣与心的杂念,让人们在淡泊宁静的心境中,细细地品味,它在冬季积蓄生命绽放能量的静美,等待春天的到来。
     八大山人喜欢以残荷表达孤冷落寞的心境,那是他的切身感受,但很多古代画家却从残荷中找到了另一种表达自然美、生活的途径。齐白石的枯荷,黑白相间、粗细相交的线条,勾勒出桔荷站在泥塘的盛景,执着、淡定的品格跃然画上,多像不屈的人生状态。其实,诗画中的荷,其表现的自然之美、渗透的品格之高,值得细读慢品。
       荷的春之青涩,夏之繁华,秋冬之残败,无一不是一种美。人生亦如此,少时心怀梦想,壮年拼搏奋斗,老年悠然散淡。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活主题,但生命之美是不变的。也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波澜不惊的安然。
       残荷听雨,听得是灵魂孤寂的吟唱,听得是心灵与残荷彼此之间的共鸣。残荷听雨,好比人之晚年,经历了风霜雨雪,经历了春华秋实,亭亭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经过了季节的淘洗,变得干净,荣辱不惊。残荷听雨,懂得的人,自然能体会其中的妙趣。破败只是一种表象,生命的柔韧和厚度,这时节才最能体现。
        枯荷是孤独的,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把灰暗和沧桑刻在枯荷的心头。在这个季节,这样的氛围里,心中经常会泛起一个想法:人生若荷,总有枯的时候,但努过,付出过,依然无悔。即使是残荷。


浙江永嘉县上塘环城西路47弄27号  李盛仙  325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6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