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似水年华

沧浪书院曲三期第三讲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44

帖子

3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8
贡献
92
金钱
14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边日出 于 2025-8-21 06:52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11-东边日出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参考例曲:

例1、
〔双调·沉醉东风〕会稽怀古
元代:任昱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舰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双调·沉醉东风》仲夏
东边日出
放晴雨、新荷曲沼,避骄阳、茂树芭蕉。晨鸡早,宿鸟绕。伏梧桐、聒噪知了。
灯下棋枰捉对敲。蟋蟀唱、声情一角。

点评

对偶对仗做到了。  发表于 昨天 10:45
最好写一时或一处之景。然后是情绪。第一句与后面没关系,写早晚的景物,没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  发表于 昨天 10:27
理论部分没答案。制曲:“了”用了上声韵。“曲”字不是去声。  发表于 昨天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9

帖子

12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6
贡献
325
金钱
482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58-凝石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元曲与词的体式差异显著:词多以固定分段(如上下阕)为体,句式严谨;元曲以单段为基本体式,分段更灵活,句式可自由伸缩。词无衬字,严守词牌格律;元曲允许添加衬字,增强口语化表达。词依《词林正韵》平仄分押,韵脚疏;元曲以《中原音韵》为标准,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韵脚更密。词句式固定不可增减;元曲可增衬句,伸缩性强。词语言雅正含蓄;元曲融俚语,直白通俗,体现文体由雅向俗的演变。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参考例曲:

例1、
〔双调·沉醉东风〕会稽怀古
元代:任昱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舰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例2:
〔双调·沉醉东风〕湖上晚眺林
元·张可久
林君复先生故居,苏子瞻学士西湖。六月天,孤山路,载笙歌画船无数。万顷玻璃浸玉壶,夕阳外荷花带雨。

制曲要求:

1、严格按照给定曲谱写作,《中原音韵》分辩曲谱平、上、去声。

2、注意曲谱中的几个前三后四逆挽句式,不可写成律句。

3、第一第二句要求对偶,第三第四句要求对仗。

4·作业格式要求前文后谱,方便老师评阅。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
仄——上去声通用;
×——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
上——必须为上声;
去——必须为去声:
厶——同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
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答:
〔双调·沉醉东风〕下班途经风景湖
曲三58-凝石
未消暑扶风拂柳,晚来秋湖畔渔鸥。每下班,灯如昼,广场中辣舞时休。带货直播上热搜,俏大妈围场固守。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未消署”与扶风拂柳无关联。前两句写景与后面写的人事,没有连接词或情感的贯穿。  发表于 昨天 10:51
理论知识回答正确。创作部分,“拂”不是去声。  发表于 昨天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21

帖子

42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3
贡献
965
金钱
1672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文/12和铭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如下:
1. 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老宅秋思
草满地秋风暗爽,柳垂塘小径凄凉。墙根苔,阶前莽,槛痕斑漫染苍苍。忽忆堂前瑞气扬,鹊声喧、炊烟信赏。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1、问答题可参考课件自行检测。写作题韵律正确。对偶对仗的地方符合作业要求。  发表于 3 天前
2、曲作前四句没什么问题,一幅秋天老宅的画面。“忽忆堂前瑞气扬”瑞气泛指瑞应之气、吉祥之气,这是虚的,怎么能看到和回忆呢?  发表于 3 天前
3、炊烟、信赏。两个词不挨着。炊烟是农村做饭冒出的烟。信赏是指对有功之人必赏和指必定给予的赏赐。其他没什么问题。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0

帖子

23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55
贡献
555
金钱
91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30翰墨舞霓裳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如下:
1. 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初秋赏荷

藕花谢、风裳半收,柳线疏、雨盖频酬。鹭影孤,萍踪皱,问白鸥、底事迟留?老柄摇香暗递幽,料应是、催诗未休。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1、问答题可参考课件自行检测。写作题韵律正确。对偶对杖部分符合作业要求。  发表于 3 天前
2、分析下曲作:起句“藕花谢”已经表明了荷花已经谢了,开败了,没有了,那就已经没有荷花可赏。那第五句的“摇香”就不可能了。  发表于 3 天前
3、题目“初秋赏荷”整首曲都应该围绕荷花来写,什么柳哇,鸥鹭哇、萍呀不能增进主题的物象可以没有。递幽一词不常见,可斟酌。  发表于 3 天前
4、赏荷是为情感铺垫,曲作究竟想表达什么情感呢?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3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1
贡献
90
金钱
146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如下:
1. 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秋江暮吟

霜林醉苍颜暮水,
荻花白乱雪纷飞。
野渡横,寒烟砌,
雁声遥碎入云际。
一棹残阳望酒旗,
休问俺愁为甚底?

点评

1、问答题参照课件自行检测。第二题写作题:一、二要求对偶,曲作对偶后两字略显不工。际字是去声,曲谱要求押平声韵。其他正确,符合作业要...  发表于 3 天前
2、曲作秋江暮吟应该是江边,霜林醉应该是枫叶,枫叶一般不在江边生长。多生于海拔2380-2700米的干燥山坡上。起句的物象可斟酌。其他都不错。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5

帖子

164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词十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3
贡献
376
金钱
63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洗尘 于 2025-8-21 13:44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26-洗尘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曲与词比较而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曲是与诗词并称的文体。曲与词的名称,在历史上极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所谓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曲的内容与风格比词更宽泛。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曲与词在形式上有同有异。相同点:都属于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寄怀
文/洗尘
新来瘦、非干病酒,旧忆频、怕见盟鸥。许白头,别红袖。音信杳,望断西楼。落木萧萧瑟瑟秋。他乡客,牵谁素手?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题目
××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1、问答题参照课件自行检测。第二题写作题韵律正确。要求对偶和对仗的地方符合作业要求。  发表于 3 天前
2、第二句盟鸥是指与鸥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亦指结为伴侣的鸥。既然是盟鸥,为啥怕见到呢?略显矛盾。如果是怕见双鸥。可以理解。个见。  发表于 3 天前
3、总体看曲作还是不错的。能将一位背井离乡,空许盟约,日渐消瘦的孤独客描写的很到位。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3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6
贡献
74
金钱
120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50—徐空一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1. 格律要求
词:格律较为严格,有固定的词牌,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押韵规则,且词韵相对宽泛,多参考《词林正韵》,在韵部的划分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总体规范明确。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其格律严谨,每个句子的平仄和押韵都遵循特定模式。
元曲:格律同样严格,但在某些方面更为灵活。元曲有宫调、曲牌之分,曲谱规定了每句的平仄、句式等。不过,元曲可以在规定的格律框架内加衬字,衬字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不受字数限制,这使得曲句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口语化特点。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就有不少衬字的运用。元曲押韵更为紧密,几乎句句押韵,且多押仄声韵,韵脚变化频繁,用韵参考《中原音韵》,其韵部划分比词韵更细。

2. 语言风格
词:语言相对典雅、含蓄,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细腻表达。用词较为书面化,多采用文雅的词汇和修辞手法,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感。如李清照的词,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语言优美典雅。
元曲:语言更加通俗、直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市井色彩。大量运用口语、俗语、方言等,使得元曲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易于理解和传唱。例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的曲词,就充满了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3. 对仗要求
词:对仗要求相对灵活,并非所有词牌都要求严格对仗,且对仗位置和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有的词牌只在特定位置有对仗要求,有的则不要求对仗。
元曲:对仗要求较为严格,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曲牌中,常常有明确的对仗规定。如在本题的〔双调·沉醉东风〕中,第一第二句要求对偶,第三第四句要求对仗,通过对仗增强了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4. 句式结构
词:句式较为整齐,多为长短句相间,但总体上句子结构相对规整,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词牌的句式组合有其固定模式。
元曲:句式更为灵活多变,除了基本的句式外,由于衬字的使用,使得曲句的长短变化更为丰富,能够更好地适应表达复杂情感和多样内容的需要。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新秋感怀
残暑敛、松风渐爽,新凉透、山枫初黄。
雾迷林,篱菊绽,晚风牵、暗香漫漾。
苔径凝露秋意长,对冷月、清樽自赏。

点评

问好,二题,枫处应仄,菊处应平,露处应平,求处应仄,绽不是同一韵部。  发表于 昨天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8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6
贡献
221
金钱
337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樵唱晚
沧浪元曲三期第2课作业
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总结如下:
1. 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雾灵山避暑
文/渔樵唱晚
仰头望天高日炳
低眼看雾涌云蒸
暑热消,
尘凡静。
爽气拂,准拟添衣。
好友山中结伴行,
真难得乘凉胜境。

点评

爽气拂后面应为顿号。  发表于 昨天 21:26
问好,作业完成的不错,衣不是同一韵部。  发表于 昨天 2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341

帖子

4217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书院教务兼词二期、律诗二期首版兼曲三期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3
贡献
696
金钱
24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前天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曲三期第三讲作业
56-闲时华开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 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二十字十几字句在曲中是较常见的。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  沉醉东风】入秋感怀
56-闲时华开
残暑去、金风送爽,新凉来、树叶初黄。田野间,机声响,禾垄里,人儿高唱。又是一年日月长,馈万物、丰年尽飨。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问好,作业完成的不错,人处应仄声,一处应平声。  发表于 昨天 2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0
金钱
32
发表于 前天 0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翰林学院 于 2025-8-22 12:31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30.翰林学院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总结如下:
    1. 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一江山岛军事教育基地
翰林学院 (参考曲目例2)
城市西郊有岛,园林北水无涛。夏日天,林廊道,军机坦克育髫韶。惬意飞凫戏水草,蜻蜓绕、莲开正好。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
××仄、平平厶上(平)△,
××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
×××、×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参考例曲:
例1、
〔双调·沉醉东风〕会稽怀古
元代:任昱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舰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例2:
〔双调·沉醉东风〕湖上晚眺林
元·张可久
林君复先生故居,苏子瞻学士西湖。六月天,孤山路,载笙歌画船无数。万顷玻璃浸玉壶,夕阳外荷花带雨。
制曲要求:
1、严格按照给定曲谱写作,《中原音韵》分辩曲谱平、上、去声。
2、注意曲谱中的几个前三后四逆挽句式,不可写成律句。
3、第一第二句要求对偶,第三第四句要求对仗。
4、作业格式要求前文后谱,方便老师评阅。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
仄——上去声通用;
×——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
上——必须为上声;
去——必须为去声:
厶——同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
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句情说明:
❶ 第一、第二、第七句都为前三后四句式,也有前三减一字化为六言句的。
❷ 首二句可作对,谱可为六言:×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
❸ 三、四句为三言句,可加衬字为五字句,可对。
❹ 第五句可为谱:×××、仄平平去
❺ 第六句七言,一般为律句式。
❻ 按曲谱句号可分,一二句为一意层,三四五句为一意层,六七句为一意层。
❼ ××× 平仄不论,但避免三平。

点评

问好,作业完成的不错。  发表于 昨天 2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4
金钱
38
发表于 前天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瑞华 于 2025-8-23 17:54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59雨汐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 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
××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
山坡上枫林挂锦,竹篱边菊蕊添金。
找长衣,翻棉枕,休等着气凉寒侵。
秋日欢愉可自吟,登高处呼朋畅饮。


寻觅点评:
1、基础知识略过。
2、作业点评:
【凉】处应仄。个别用词待斟酌:【气】【枕】(外游拿枕不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5
金钱
39
发表于 前天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瑞华 于 2025-8-23 17:56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28号红霞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 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参考例曲:

例1、
〔双调·沉醉东风〕会稽怀古
元代:任昱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舰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例2:
〔双调·沉醉东风〕湖上晚眺林
元·张可久
林君复先生故居,苏子瞻学士西湖。六月天,孤山路,载笙歌画船无数。万顷玻璃浸玉壶,夕阳外荷花带雨。

制曲要求:

1、严格按照给定曲谱写作,《中原音韵》分辩曲谱平、上、去声。

2、注意曲谱中的几个前三后四逆挽句式,不可写成律句。

3、第一第二句要求对偶,第三第四句要求对仗。

4·作业格式要求前文后谱,方便老师评阅。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
仄——上去声通用;
×——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
上——必须为上声;
去——必须为去声:
厶——同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
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答:〔双调・沉醉东风〕七一夜
28号红霞
彩云绕、星眸亮眼,鸟儿宁、月老欢颜。红扇扬,长裙绽,灯火里、我舞阑珊。每念今天不一般,咏英魂,七一夜晚。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寻觅点评:
1、基础知识略过。
2、作业点评:
内容注重景而忽略主题:七一。显得空洞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9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224
金钱
356
发表于 前天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瑞华 于 2025-8-23 17:57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春芳草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1. 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
文/三春芳草
西风紧听蝉蛩瑟索。白日斜看红绿消衰。
凄惨惨地断鸿啼,飘摇摇地梧桐落。
倦登临四千天望极天涯,愁杀人三万里孤棹野泊。暗故乡山遮雾隔。


寻觅点评:
1、基础知识略过。
2、作业点评:
首句因对句宜七言句。
衬不过三。
声情上过于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帖子

10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6
贡献
247
金钱
404
发表于 前天 1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瑞华 于 2025-8-23 17:59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08~海棠依旧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词与曲的比较,元曲有以下几个体式特点:
         ①曲与词在称谓上的分析: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②两者在写作内容方面的分析: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③两者在写作形式方面的分析: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初秋高温有感
文\曲三08~海棠依旧
虽秋至、高温暴临,如天燃、热浪狂侵。空调开,门窗禁,雅室内、静养身心。把盏悠然抚柳琴,咏安泰、红歌致深。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2025.08.21


寻觅点评:
1、基础知识略过。
2、作业点评:
以高温铺垫,后又安然抚柳琴,情绪/脉络有出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9
贡献
59
金钱
96
发表于 前天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06-水珠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 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
〔双调·沉醉东风〕酷暑
水珠
火云压、檐牙烫晌,蝉声鸣、槐叶蜷伤。掩竹扉,心渐朗,展芸编、墨沁微凉。忽有松风字底藏,蓦见得、沧溟湃江。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格律自校,忽、江平仄有误。描写了酷暑天气炎热。躲在屋里看书写字,可觉凉意。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心境闲适,可见一斑。  发表于 昨天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6
贡献
103
金钱
169
发表于 前天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039—诚心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二是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三是形式上的同异: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春景
万物醒、生机满地,杏花开、喜迎春归。树草荣,生阳气。鸟啼鸣、唤醒朝晖。沉醉韶光化痛悲。志向在,书香陋室。

点评

自校格律。错误太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悲痛”从何而来?  发表于 昨天 1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39

帖子

240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赋三期版主赋版块版主兼曲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9
贡献
530
金钱
1034
发表于 前天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沧浪曲三期  16-龙之传人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在词与曲的比较中可以总结元曲的体式特点。
1、内容方面:词反映了爱国激情和抗敌壮志、都市繁荣和个人享乐、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在表达主题方面,词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2、形式方面:
(1)相同点:词与曲同属于长短句,基本句式为一至七字句,长句、短句参差安排且灵活多样;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都叫“乐府”。
(2)不同点:1)词分为一段至四段(或片、遍、阕),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填词通常用@《词林正韵》,声调分平上去入;曲韵通常用《中原音韵》,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派三声(平、上、去三声)。
4、词不能增减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增减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5、句子长短方面:词的句子从一字句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的);而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十几字乃至二十字句在曲中是较常见的。
6、在语言、风格方面:1)词贵雅,曲尚俗;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7、在格律方面:词要求严格,散曲更自由一些。
8、在分类方面:词根据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分为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带过曲、套数)。
9、在标题格式方面:宋词:词牌+标题;元曲:宫调+曲牌+标题。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秋
曲三期   16-龙之传人
清眸里,天高地敞,密林边,湖碧风凉。钓鱼人,教书匠,俱寻得、各自时光。大雁回头不肯翔,无奈也、家园必往。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钓处该平。人字出律,不在韵部。思维很混乱。“教书匠”此时也是“钓鱼人”。从“钓鱼人....各自时光”,都是废话。与主题无关。  发表于 昨天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5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38
金钱
217
发表于 昨天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40-清秋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我们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进行比较: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用韵不同: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多)。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二十字十几字句在曲中是较常见的。一般说句式的或长或短反映了音乐上情调,短句韵位密集,拍节急促,易表达激越感情,长句呢则调式沉缓,气势平和。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从语言上看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1)、词贵雅,曲尚俗。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曲三期第三讲作业
【双调·沉醉东风】黄果树瀑布
40-清秋
穿林樾、脱缰野马。坠深潭、溅玉飞花。石上流,峰间挂。似琉璃、洁净无瑕。墨客骚人绘若画,亲临此、纷纷叹诧。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点评

的品质。结尾写黄果树瀑布的奇观,引来骚客们的兴趣,莫名的惊诧。文脉连贯。  发表于 昨天 17:50
诧(该上声)。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奇观。令人震撼。“穿林樾、脱缰野马。” 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似琉璃、洁净无瑕 ” ,写出了黄果树瀑  发表于 昨天 1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5
金钱
54
发表于 昨天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029-日照沙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通过与词的比较,元曲的体式特点如下:
1. 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
       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
         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夏日乡村荷塘观景(张可久体)
塘里红莲戏蛙,岸边小子摸沙。 嫩黄瓜,油毛鸭。翠玉豆角挂新架。 百日红开一树花,蕾似宝珠枝上发。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3203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6
贡献
809
金钱
1199
发表于 昨天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61:树林虫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曲与词的关系:
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
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
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
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双调·沉醉东风】赠吾儿
作者:虫
忆童稚、清晰过往,经岁年、砥砺寒窗。
课桌旁,沙发上,捧教辅、润浸书香。
漫道求学阻且长,此从头、追逐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9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4
贡献
221
金钱
351
发表于 昨天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元曲三期第3讲作业
曲三期35惠风和畅

一、通过词与曲的比较,简述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 曲与词的关系:二者在历史上名称易混淆,元人所指的“词”即后代的“曲”,有“曲为词余”的说法,但唐诗、宋词、元曲是形式、语言、风格各具特色的不同文体。
2. 内容上的特点:词多反映爱国壮志、都市享乐、世情感伤、丧国悲恸等,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元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3. 形式上的同异:相同点:都属长短句,合乐能唱,基本句式为一字句到七字句,八字句多为四加四或三加五的组合。不同点:词多为两段,或多段,曲通常为一段;曲有衬字,词没有;词韵用《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且入派三声、平仄通押;部分曲可增减句子,词不能。散曲大量运用方言俚语,词相对雅正。

二、作曲一支〔双调·沉醉东风〕××,(宫调、曲牌、题目),
主题: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叙事抒怀、或咏史怀古。《中原音韵》韵部自选。

【双调·沉醉东风】·西湖抒怀
曲三35惠风和畅
欧苏韵、流芳百代,西湖情、济美八垓。阁清涟,桥飞盖。曾齐名,杭颍风采。物换星移万木衰。唯文脉、千秋未改。


参考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4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