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3

纪昀评《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25

主题

8574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79
贡献
9305
金钱
12108
发表于 昨天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7-31 19:11 编辑

      纪昀在《唐人试律说》中两评了《湘灵鼓瑟》,其中评钱起的最为详细也最为精到,评陈季的则寥寥几笔带过,然亦引它诗叙其诗理。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逸韵谐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此诗之佳,世所共解。惟三句随手注题,浑然无迹。四句尤醒眼目。通篇俱纳入“听”字中。运法甚密,读者或未察也。

  西河毛氏曰:往在扬州,与王干一论诗。王谓钱诗固佳,而起尚朴僿。相此题意,当有缥缈之致。霎然而起,不当缠绕题字。时余不置辩,但口诵陈季首句“神女泛瑶瑟”,庄若讷首句“帝子鸣金瑟”,谓此题多如是,王便默然。盖诗法不传久矣。

  臧氏《唐诗类释》颇訾“白芷动芳馨”句。不知此写声气相感之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常建《江上琴兴》诗曰:“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岂复可以言诠乎?


按:据宋代《诗话总龟》记载说:钱起月夜独吟,忽闻空中有人诵"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后来考试时就用了这两句。这个传说被后世反复引用,成为"有神助"说法的源头。


325

主题

8574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79
贡献
9305
金钱
1210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8-1 16:06 编辑

    《唐诗纪事》:宣宗十二年,上于延英召中书舍人李藩等对,上曰:“凡考试之中,重用字如何?”中书对曰:“其间重用文字,乃是庶几,亦非常有例也。”又曰:“孰诗重用字?”对曰:“钱起《湘灵鼓瑟》诗,有两‘不’字。”余按:古人词取达意,故汉魏诸诗,往往不避重韵,无论重字。律诗既均以俪偶,谐以宫商,配色选声自不得句重字复。傥不得已,则重字犹可,意必不可使重。此诗“不”字两见,各自为义,所以不妨。如张子容《璧池望秋月》诗,既曰“玉镜银钩”,又曰“菱花蟾影”,又曰“似璧疑珠”,一字不重,其为重复也大矣。

  中六句句法相同,所谓切脚之病。
:此切脚之病,指第三字均动词也,今人或谓之摞眼,唐人则谓之长撷腰。

  西河谓“流水”“悲风”,是瑟调二曲名。然作者之意,正以“流水”“悲风”烘出远神,为末二句布势。如作曲名,反成死句。如杜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本自即景好句;宋人以二地名实之,意味反索然也。况“流水”“悲风”为曲名,亦未详所出。


按:“流水”或古琴谱《流水》,《流水》是中国传统古琴曲代表作品,源于春秋时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该曲与《高山》原为一体,至唐代分作两曲,宋代形成八段基本结构。“悲风”或古琴谱,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这首诗里面提到了《悲风》、《寒松》、《白雪》、《绿水》这些古曲名,说明这些是存在的古曲‌‌,只是名如纪大学士云亦未详所出,我辈不敢妄断,姑借大数据的DeepSeek聊以加按。

按:此段最可深悟,常见之词有时在可典、不必典之间,如何取舍既是在作者自主认知也是在读者的自主认知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8574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79
贡献
9305
金钱
1210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7-31 21:07 编辑

陈季

  神女泛瑶瑟,古祠俨野亭。
  楚云来决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徵幽契,繁声入杳冥。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此题数首,惟此篇可亚仲文。

  第二句趁韵。

  “暮山青”语略同钱作。然钱置于篇末,故有远神。此置于联中,不过寻常好句。西河调度之说,诚至论也。此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作发端则超妙,试在篇中则凡语。“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作颔联则挺拔,设在结句则索然。此意当参。
按:此段亦可深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8574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79
贡献
9305
金钱
1210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昀《唐人试律说》序云:诗至试律而体卑,虽极工,论者弗尚也。然同源别派,其法实与诗通。度曲倚歌,固非古乐,要不能废五音也。迩来选本至夥,大抵笺注故实,供初学者之剽窃。初学乐于剽窃,亦遂纷然争购之。于抄袭诚便矣,如诗法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