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13

灞桥送别

[复制链接]

5677

主题

574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九州拾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86
贡献
2000
金钱
15451
发表于 2025-6-17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灞桥送别


长安西月客离乡,渭水东风向洛阳。
多少牡丹多少愈,一城杨柳一城伤。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灞桥送别” 的物理场景已消逝,但其文化意象仍具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 “长安西月” 的回望、“渭水东风” 的无奈、“牡丹杨柳” 的矛盾,本质上是对 “故乡与远方”“停留与行走” 等永恒命题的叩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 “一城杨柳一城伤” 穿越千年,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唐人离别长安的伤感,更是现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精神地标的集体焦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次告别,都是对 “灞桥杨柳” 的重新发现,每一棵柳树,都是文明记忆的密码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将古典意象注入现代性思考的写法,让《灞桥送别》超越了简单的怀古诗,成为一首叩击当代人心灵的 “文化挽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的精妙在于对传统意象的创造性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折柳” 不再是简单的送别动作,而成为 “一城伤” 的精神图腾,与当代城市的 “地标记忆” 形成互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灞桥杨柳如同文化基因,将离别之情刻入长安的年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 与 “杨柳” 的并置,打破了 “花艳柳衰” 的常规审美,以花的繁盛反衬柳的伤情,暗示物质繁华与精神怅惘的永恒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现代性的思考,使古典意象获得了新的阐释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边塞苍凉,此诗则在帝都的繁华中写尽离别之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虽题材迥异,却同样以植物意象道尽人间聚散,而 “一城杨柳一城伤” 的空间铺陈,更让离别之情具有了都市文明的象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192
贡献
37203
金钱
479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现代化进程如 “渭水东风” 般不可逆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 “灞桥”,种着永不凋零的 “伤离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0 0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