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7-7
威望181
金钱496
贡献197
高级会员

威望- 181 点
贡献- 197 次
金钱- 496 枚
|
本帖最后由 古琴 于 2025-4-25 14:36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六十三:关于鉴赏
鉴赏就是甄别、分析、鉴定、评介,它是人之思维之于艺术、文学的理解评判过程。
鉴赏需要鉴赏力,就是鉴赏者要有学识、是内行、富思想、具慧眼、能理性、讲客观。
1、鉴赏尽管是一个人的主观活动,但它是主观面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和评价,其实是一个由感性认识最终实现理性飞跃的过程。这就与评价一个人如老师每年给学生做鉴定一样,对学生鉴定固然是老师的个人评价,但这老师的个人评价一定是客观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不是四不像或别的什么人。把好学生评为坏学生,把坏学生鉴定成好学生,这老师不但不合格,也一定会把班级搞乱。
2、正确的以至好的艺术鉴赏,一定是按照民族的时代的文艺理论和专业知识来理解和评价,而不是任由哪个完全以个人情感、认知或离开本民族和时代的标准随意解析评介。
3 、鉴赏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是凭兴趣凭主观随意,不是任凭某个人说赝品就砸说真品就捧。鉴赏是要把一个作品的本来构造本来面貌本来意义即艺术品的立意思想、艺术特点、创新程度、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做出优劣、得失的中华审美评价,述之于世公之于众。
4、鉴赏与欣赏是一对有联系更有区别的品鉴、品读概念。鉴赏是社会行为,欣赏更多的是个人行为 ;鉴赏的原则是尽可能去掉主观而使所鉴艺术品呈现客观,欣赏则很多时候不需要理由完全在于主观而不大考虑客观;鉴赏是理性的公允的,欣赏多出于个人感觉和偏爱;鉴赏 一定是发表的公诸于世的,欣赏颇多只是个人喜欢和把玩不一定写出文章让大家共享。
5、鉴赏需要眼光需要发现,更需要诚实。所谓诚实,就是这鉴赏一定是自己的认知、解析和评鉴又体现中华文化之道,而不是对前人鉴赏的寻章摘句、东拼西凑、改头换面,直率说就是不可以剽窃。拾人余唾,偷窃装拼,已远离鉴赏,其实是对鉴赏的亵渎。如果发文出书标明了是引用或摘选,那另当别论。
6、旧体诗词已存在两千多年,对于历代作品尤名篇佳什的准确精到注释解析无以数计、琳琅满目——完全可以满足后来者后学者的学习继承。离开上述,以有限的古典浸淫、尚未成熟的诗词修养、简单粗浅的文学认知或完全偷窃而来的拼贴供给诗友,这不惟徒劳,更是一种轻慢甚至于是一种无耻。
7、论坛的所谓鉴赏,应该是有用,而不是做排场、搞表面、行无实。要达到有用,要满足两点:一货真价实,二指导现实。要实现这两点,我以为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毫无疑问应该积极推荐转发历代诗话诗解的大家方家之作,这是学习继承的先决正宗,也大有裨益。二、难能可贵自我发现自我鉴赏过往古人的作品,而那些能够用新时代视角来解读的新创,要大力提倡。三、理所应当要把重点放在对本论坛诗友作品的评介评论上,这对于诗友们的旧体写作,会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启发和帮助——这应该不是鉴赏了,而是谋本务实、不做装潢、诚恳简约的赏析之类——网上论坛更适于赏析。
8、鉴赏,因为有鉴才决定是否能赏。时下的诗评(各论坛各版块的诗后跟帖),热情和礼貌是感人的,很多版主的敬业服务让人钦佩,但亦有不过为了栏目点击量而颇多是无有鉴别的形式主义客套——鉴赏,在网上论坛是个奢侈甚至可望不可求的事情。
9、鲁迅在《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说:"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显而易见,这是提倡文艺要实现大众化,是一种希望。但也正说明,鲁翁所处时代和其所看到的,文艺还是小众化,对文艺可以鉴赏或有能力鉴赏的,还是极少数,所以鲁翁才呼吁。而鲁翁在这句话之后,也正是强调了还无法做到大众化的问题。他说:“现在是使大众能鉴赏文艺的时代的准备······倘若此刻就要全部大众化,只是空谈。”
现在虽然已从鲁迅时代演进了几乎一个世纪,但就诗歌尤其旧体,喜欢的还是小众,写作的更是小众,完全精通非常在行的不能不说是小众的小众。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