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25
威望120
金钱358
贡献238
高级会员

威望- 120 点
贡献- 238 次
金钱- 358 枚
|
发表于 2015-8-18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荷15金蝉
一:判断下列对联符合对联的那些平仄格律:
1:
天子书何以读来,看斯世正腥风浊雨;
祖宗法恰相宜也,好南山作拄杖而耘。
符合:意节律
不符合:诗律,马蹄律
2:此去杨州聆古韵;
再无杜牧立江楼。
符合:诗律,马蹄律
不符合:意节律
3:且向烟州前下饵;
先从宦海里抽身。
符合:诗律,马蹄律,意节律
4:何图绝地群山小;
为爱清风此处多。
符合:诗律,马蹄律
不符合:意节律
5:又见窗前枝压月;
曾教案上酒欺身。
符合:诗律,马蹄律,意节律
二:课后阅读余德泉
《对联格律·对联谱》
对联,亦称“楹联”,与诗、词、曲一样,是我国传统上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它的产生和汉语汉字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写得好的对联,内容深刻,艺术性很高,非常感人,令人读后难忘,并能广泛流传。
对联的创作历史悠久,“唐宋律赋,蝉联相续”(清人林庆铨《楹联述录》)。从其字句对称与平仄相错的格律来看,可能还受到六朝产生的骈体文的影响。有清以来,对联的创作和应用愈盛。“文革”之后,由于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开展春节征联活动,对联的创作也很活跃。
“吟诗”与“作对”并称,可见其有共同的特点。但对联又有其独特的格律。历来许多联家都能心领神会,过去也有人写过一些介绍文字,但缺乏深入的研究,未能真正揭示对联的基本规律,所讲往往不得要领。
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是对联规则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而今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或简称“联律”。
写对联应当要求合联律,联律不要求了,对联的本质就会失去,对联本身也会逐渐消亡。
要求合联律,并不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写对联,都必须百分之百地做到,更不是说稍有打破者便不是好对联。偶有打破或者说局部性的打破,只要不伤大体,是允许的。
对联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艺术也是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在其艺术不成熟的时期,由于联律尚未形成或者说没有定型,人们所写的对联,基本上只是局部性地合联律。即使联律已经定型了,由于认识、掌握和运用也有一个过程,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多少合联律,就要看其对联律认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认识、掌握和运用得好的,合联律就多,反之,合联律就少。而对联律认识、掌握和运用得好的,在广大楹联爱好者中,总是居于少数,这就决定了合联律的对联,总是没有不合联律的多。既然如此,那么,那些内容好又完全合联律的对联,就是对联中的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