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8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5861
金钱106782
贡献94408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5861 点
贡献- 94408 次
金钱- 106782 枚
 
|
【原创】慎要跟我学诗四(扶持)
huge 发布于2019-10-18 09:50 点击:394 评论:3 手机浏览
五绝 以诗代序
孺子可教不,须无人性忧。服从为首要,入垄若黄牛。
四
龙家小院在拙作《七律·诗之技》下跟评:2019-09-18 23:40
老师的话很有理,却过于深奥,似有官场暗语,学生却无此经历,故似懂非懂之时,无法决断。只是契约如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之时,想也不难达成。困难在于学生愚顿,常常不合时宜,不懂这种忠诚是以何种方式表达?才能令师认可。如蒙不弃,请师明言,以解下惑,感激不尽。祝老师一切安好,就此拜上。
huge回复:2019-09-19 08:19
嗨嗨,怎么到这个地方朋友就卡壳了呢?说的这些是点拨给朋友的学习方法、道理和途径,要想学会和掌握任何一种专门本领都得这样,怎么说着说着,仿佛鬼子偷地 雷、特务策反似的了呢?朋友像得了什么恐慌症,草木皆兵似的,真是未想到。是不是朋友哪里太过敏感,让我触碰到了什么?
这可真是我这个热心肠老毛病自找的,自作自受,还得自圆其圆。请问,朋友工作的地方,有没有讲究新老之间“传帮带”?也就是传技术,帮进步,带徒弟。
这可是多少年的老传统。想想看,新同事不听老同事的话,不懂得忠诚而我行我素自搞一套,哪怕他再诚实率真,哪个老同事会传他、帮他、带他?所以忠诚就是默契,是主动心心相印的一种高尚精神。这是自觉,“契约”不过是比喻说法,是指“心灵契约”,这个词总听说过罢。
想必朋友那里没有这个传统,也就不能心领神会,甚至把脑筋想歪了。也难怪,在当今这个金钱关系的社会,让人人都不肯有正常想法,胡乱猜度,总怕上当吃亏,事实也是这般,人与人间是要讲究利益来往的,否则谁也不愿意帮谁,更别提传和带。
我这里,到底是因为我做得了主,到哪都要坚持这个老传统,没有也得捡起来,而且要纳入工作作风、师德和业务考核,看来还是赖我忽视了朋友所在的环境和受此制约的理解能力。
这该明白了吧?不说了,像两个世界似的。---
神州一片新中国,竟要凭空分唱歌。奈是这般情不悦,心头无意起风波。
龙家小院跟评:2019-09-19 11:27
听老师如此说,学生非常惭愧。老师一片好意,学生竞如此误解,罪莫大焉。“传帮带”之说我只在电视和武侠小说中听说过,家乡早已不见这样的风俗,故想歪了,还请师傅恕罪。我的工作中确实普遍存在着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因利而聚,利尽则散。有些甚至蝇营狗苟,违背道德,我深恶之,这也是我却实不合时宜,但我不悔。中国好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尊师重道,艰苦朴素,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等我都非常赞同,只是当今社会,很少见到能这样做的人,深为遗憾。老师如欲重拾旧美,弘扬道德,学生一定紧跟身后,听从教诲,绝对不敢忤逆师命而自行其事。师徒有别,纵对问题有不同看法,也要先向老师请教,不可触怒师颜。因为学生的水平和阅历远远没有达到像师傅那样高的境界,思考问题难免有所偏颇,如再我行我素,师傅即使想教,恐怕也爱莫能助了。就算本领已经赶上师父,师傅于徒弟有教导大恩,岂可忘本弃源,恩将仇报,将置道德与何地?学文本为修身养性,若反不如从前,学之何用?这不是糟蹋了文化又是什么?将何以存身立命?将以何德传于后人?能无愧乎?故若蒙老师不弃,学生愿意听从教诲。祝老师一切安好,书不尽言,就此拜上。正是:
天师降下伏魔旨,弟子愿携宝剑从。风雨同舟无怨悔,直达北海斩蛟龙。
huge回复:2019-09-19 13:26
“学文本为修身养性,若反不如从前,学之何用?这不是糟蹋了文化又是什么?将何以存身立命?将以何德传于后人?能无愧乎?”朋友这个认识好,如此方有学习之基,才能保证出门有正路,抬脚可服途,坎坷多与少,不将心气输。
朋友写的四句诗:“天师降下伏魔旨,弟子愿携宝剑从。风雨同舟无怨悔,直达北海斩蛟龙”,也很顺畅,这是第一位的,值得鼓励。至于想从我这里学习,可以,不过要打消速成心理,避开这些影响,先从底蕴积起。这还说的是要鱼,还是要渔的问题。
先试试看。一是要先能够学着把朋友这段留言分段,然后慢慢通读我的文章,有问题就问,有感受就留言,尽量联 系生活来思考,既通过这样来练习语言表达能力,也练习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同时便于我了解朋友学能学风之短长盈亏,也避免重复互动而浪费时间和劳动。
再者要学会悟我写的诗,带着已有的古诗词积累来对比着品味,有什么共同点,有哪些差异,是有意为之,还是别的原因,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既防我误人,又主动增加朋友自己的直接领会经验。这不是什么人都会给朋友这样的机会的。
时日一到,慢慢就不仅仅是知道,也真正体会到了,写诗是泉满自流,水到渠成的事,到有了足够熏陶和主动思考,自然而然就会每每有一大堆话想用诗来表达,这个时候手上自然会有跃跃欲试感,写出来一点不晚。
写诗不是想写就写的,如果只是这个原因想写诗,再怎么跃跃欲试也要住手,哪怕往深处考虑到底要表达什么,多做些情感情绪思维思想积累,也不要轻易攒成诗,防止巩固恶习。同样,特别在感到两个世界的时候,朋友尤其要想想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以后这方面不再解释。
这两日跟朋友说过什么话,我这个人什么性格,朋友该是记得的,这些算不算交给朋友的任务,算不算考验,朋友定夺。几句自述,---
与人为善不曾迟,多少功夫先自知。带过三千亲弟子,可成炉匠可成师。
龙家小院跟评:2019-09-19 23:26
老师说的很对,谢谢老师愿意教我,给我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谨遵教诲,好好通读老师的文章;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言和问题,以便请教老师解惑。
至于速成,我不敢再抱任何妄想,因为那是懒惰,是邪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才是至理名言,是正道。
还有文章分段问题,以后我一定会注意,这样才条理清晰,看得明白,不然的话读着太累。
良师是人生大海的最好航灯,引导着我们驶入正确的彼岸。有幸遇到老师更是我莫大的机缘,我一定不负老师的信任,鼓励和期盼,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再次谢谢老师,祝老师一切安好。学生姓“杜”,单名一个“勇”字,以后老师叫我“小杜”即可。书不尽言,就此拜上。
huge回复:2019-09-20 01:11
好吧,就叫小杜。小杜好!的确叫着亲切和顺当。既然不再急于求成,我虽然说是说了,也不要有太大压力。这些都是通理,只要想学成一件事和本领,不管是跟书学,跟人学,还是跟谁学,都是这么一个路子,这就是严谨。
只有严谨,一步一个脚印,什么事情才能干好,且干得什么人都比不了,毕竟严谨的人永远是少数。比如,跟书学。读一本书要消化一本书,不能还没消化好,就又受别的书影响,到头来搞成囫囵吞枣大杂烩,就等于还是什么都没学会。
兼收并蓄是有一定基础以后的事,过早兼收并蓄不是好事。学习实际上不怕杂,杂也要从专开始,是一个专一个专的积累,直到好书坏书都能读,而自己却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叫万事一理。
做到严谨,要学思悟见四合一。学习要边学边思,还要学后常思,要给思一些时间,甚至连走路也要学会思。有常思才能有可靠的悟,且避免了狗熊掰棒子,也避免了图痛快说话做事,进而让自己深沉起来,有别人没有的优秀品质和个性,也包括特色、风格、情趣、情调。
这个过程中,见就是观察和体验,用来时刻验 证所学所思所悟。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领会,乃至深入领会。领会是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意思,只有领会才能指导实践,才可能有熟能生巧的那一天。
做到了这些,用不了多久,写起诗来自然会轻松自如,也就不必担心这个想不到,那个还没有。这就是泉满自流的好处,像总有老天帮忙似的,灵感一来,什么都能自然而然发挥出来,且这种自然而然的发挥一旦出现,就会达到连自己都震惊的最大程度。亦几句勉励,--
鹰靠双张马靠蹄,长空千里两相齐。是鹰是马皆腾起,不复庸攀高与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