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8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5861
金钱106782
贡献94408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5861 点
贡献- 94408 次
金钱- 106782 枚
 
|
【原创】诗评之观之要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9-12 11:55 点击:931 评论:6
五绝 以诗代序
评诗很是难,易者不知寒。此乃双馨艺,人间面面观。
——以下是刚刚在拙文《评三首诗友诗》下,写给几位诗友的回复,转来搁此,题目为后加。
诗评之观之要
——拙文《评三首诗友诗》续
一
云深鹤闲:2019-09-11 14:53
第一首:只见鱼翁急,难知垂外意?
第二首:如无读取《将进酒》,金裘花马也突兀。
第三首:既然夜有星月升,何必赊萤照行僧。
huge回复:2019-09-12 10:50
谢谢朋友说出自己想法,很宝贵,有交流意义。容我也说说看法。
朋友的三点看法,第一条是写诗学习和培养上的一般要求,很有道理,但在创作实践上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诗友这首诗,因侧重描写和刻画,形象感和画面感都很充分,故未必要画蛇添足,其选择素材和这种写法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寓意,也是这样的态度。如王维《鹿柴》和《鸟鸣涧》。
这种情况,是根据手法不同所进行的具体处理,在一定限定的空间内,就必然要有一定限定的写法,要有主次,轻重,否则弄不好便可能不伦不类,除非空间没有限定,如陶渊明《饮酒·其五》。
不管空间限定不限定,诗外意都允许有各式各样的处理,不可用现成经验和主观欣赏习惯来论。
通常写诗用叙述的方式,因易于指向诗外,才往往有明显的诗外余地,如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
写诗不能因此就给创作带来很大压力,否则倒有可能是败笔。这些方面,要随着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两方面的成熟而成熟。
朋友第二条,是在写诗欣赏或评价时,常易出现的附会现象,甚至是一种这样的心理和习惯,比如用典泛滥、望文生典,以及这样的自我暗示。
写诗不是出现古人有过的字词,就要往典上引,这是文人幼稚病,不是客观对待。写诗要因地制宜,一分为二地来对待古人有过的说法,避免牵强附会,才能实事求是地概括出自己想有的表达,而不应囿于某种绳套之内。
第三条说得很客观,用荧光指月光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矛盾,是不合实情的,否则便是违背艺术真实。当然,任何情况,什么矛盾,都可以写入诗里,不过要先能巧妙地化解矛盾,然后引向合理。几句诗言,--
学习写诗无定规,百家见解辨中窥。坚持实践多研考,不以主观敲与推。
二
酬笔道:2019-09-11 05:44
起承悠闲,转结仓促。提起与弯腰对照细浪,不至于这么慌张吧?我从我看到的现实的钓鱼的动作说意见。(注:诗友第一首诗)
李白在玄宗时,为翰林待诏吧?李白不是翰林学士。李白,没有突破在写诗文向整体社会的作为的突破。无论谁,都不能凭着几首诗而无实际作为而为行实际的,李白也一样,这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中。待招到学士,这期间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学士资格没有的李白,成为诗仙,不好?这首诗过于片面,仅从文人视角看问题。(注:指诗友第二首诗)
这个,难懂、晦涩,漫天星星加个大月亮,又哭哭啼啼,看不明白。写胸怀又哭泣,万家灯火点燃,哭泣啥?(注:指诗友第三首诗)
我的一些意见,做事要认真。向老师问好,祝福老师吉祥快乐!
huge跟评:2019-09-12 11:06
朋友这种尝试评诗的想法是好的,但明显看出朋友评诗还不客观,也不像评诗。一是这样评诗还没离开一般认识,一是用据上显著是在强词夺理。这说明,朋友要想评诗还得多学习。
评诗不是一般的发议论和表达看法与见解,评诗是专门的一套由长期经验性实践和严密理论修养组成的科学系统,乃非有所研究就不能做的事,特别依赖对写诗、评诗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要反映为合理的智慧结构,准确的思维洞察力和敏锐体会生活的高度眼光。什么人在这几点上稍有不足,评诗就都不可能是客观准确合理的。
比如“钓鱼”这件事。什么人会钓鱼或看过钓鱼,都可大谈特谈,唯从艺术视角来谈,就不是几个人能有资格了。例如,朋友在诗友这首诗中,看出了“慌张”,不仅没能从生活角度来体会这首诗,而且是望文生义的主观妄断。
说到这处,就要说评诗的一个局限。这就是,评诗比学写诗难得多。写诗可以通过自学便可照猫画虎,也大体碍不着别人什么事,评诗则是直接针对他人的,是必须负责任的行为,任何不负责任的做法,已经不再属于能力学识这么简单的问题,而都一定涉及的是道德方面。
这是不由评诗的人自己来解释的,故评诗不仅要谨慎,且非得有专门的老师长期点拨和驯化不可,而且就这也得要分老师怎么样,学生的德品与悟性如何。
为什么这样说?看看当今的事实就不言而喻,朋友不可加入这样的虚荣浮躁的队伍。--
事有专攻各有能,不分领域便无凭。评诗纵本为人善,亦恐胡来乱拨灯。
三
大江东去忆苏翁:2019-09-10 21:38
感佩先生还记得三首诗,其实我心灵深处每一首诗都想呈先生指点。我也是人,先生之情,先生之思,先生之累感佩之至。文化批判的纯洁性,批判性,斗争些以及自我完善的自觉性,是每一个文化人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huge回复:2019-09-12 11:28
朋友这种渴望点拨的想法和心理,值得理解,且再正常不过,而且是所有想学习真本领而避免走弯路的人,不仅最盼望的事,也是最缺少的机遇,故人生中师者之劳,师者之义,总为人所看重,乃至歌颂,但师者也有不可尽之责和不可尽之时。
师者尽管以有教无类为义务准绳,但也以瞎教乱教,不分所教对象的无知行为为戒尺,也就是要秉持因材施教这一规律。因材施教是有教无类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有教无类。
网络有网络的特点,对所教对象的不了解,首先就影响了因材施教这一规律,硬要进行下去,非但是对这一规律的违背,也是有违师者之责的,更可能是不仅徒费时间,还有可能助纣为虐。
师者的行为是以所教对象的服从性为基础并开展具体的行为的。即便在网络上,这个基础也不允许打破,不允许导致所教内容不仅无效,还会造成所付出的辛苦到处乱杂,变得一文不值。这就是为什么师者总是要遵循所教所学要有计划、有倾向、有目的和有秩序的原因。
很多诗友在网上学习,都想既得到真本领,又想自由自在,既想到处取经,又不想诚服于人,既想到处发表言论,又想摆脱人的制约,殊不知这是学习以后的事,而不是学习中的事,哪个愿意给人以师者之怀的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置于这么被动的局面下而授人以渔。
昨晚与一帮弟子聚会,师生之情各个都溢于言表,重复个没完没了,其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排它性,都用切身的体会说着当初听了这个人的话会怎么样,听了那个人的话会怎么样,今天的结果又是如何。
我的授课原则,一是听课可以睡觉,但不允许捣乱,更不允许用别人的想法观点来反驳,二是听不懂,不服气不要紧,二十年以后再想一想害没害人,那时什么感受。这可认为,听课睡觉是师者无能,二十年以后是师者至少要有的眼光。
这些学生现已都在各级管理岗位上,大多都经过了二十年,有的已经迈入了三十几年。我这个人不愿意听到单纯师生关系之情的东西,这是命运安排,不代表师者有独特贡献,只有师者有独特贡献才配得上师生之情。
朋友也做过学生,也有老师,不知有什么感受,是否赞成我这样的说法。师者是拨灯的人,但不是拨未有之灯,也不是拨放 火之灯,这就要依赖有严谨的治学之风,包括少不了的骨气。
以上说的这些,就是根据朋友所表达的看法和心理,说一说作为一个当老师的人的想法,拿来与朋友交流,亦不知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看法。--
为人师表非虚表,时刻凝于身范中。稍有差池毋宁死,一腔热血不如虫。
四
amanday:2019-09-10 19:09
“犁”字漂亮!只是转句“忽”,结句再加“速”、“急”,虚词过于密集,且七绝最重要的结句中“速”与“急”近义。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字,比如:速提鱼竿弯老腰?自谑一番……
amanday跟评:2019-09-10 21:34
Huge老师实评时候,纵横全局,清晰敏锐,着实钦佩。只是这两天琢磨虚词走火入魔……
huge跟评:2019-09-12 11:41
因为曾经感到朋友有自负倾向,也就不敢再与朋友说话。朋友或可看看我在上面回复几位诗友的话,特别看看写给诗友大江东去忆苏翁的回复,就明白我的实际为人,也就清楚为什么对有些现象会有所忌惮。
本着与人为善,简单几句。前人说法不可不重视,大都是很有用的实际经验,后人所说则不可足论,各家之抽象纷杂,已离开轨道渐远。
虚词的使用,也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尤其副词往往多具有实词意义。具体到诗友这首诗中,“忽”、“速”和“急”在创作上有相互呼应和映衬之功,“忽”是时间概念,表突然,“速”是描写对事件的动作反应,“急”则有对动作神情刻画的功能。
对这些,写诗时不是想好了再用,而是出于不知不觉自然的习得,既是无法刻意的东西,也是后来留给欣赏的余地。一旦以有意的状态来用,就成了雕琢,再好也没了欣赏余地,除非遇到不懂欣赏的人来欣赏或评价。这样的事实很多,且古已滥觞。几句诗语,--
我道写诗如说话,只因说话见其根。不知说话何言语,焉晓字词开处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