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菊50-紫竹 于 2025-4-10 16:08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九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芷兰31-紫竹
下面布置一下这一讲的杜甫七绝解析作业:
解闷十二首 其四 (767年)
唐·杜甫 押东韵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原注:水部郎中薛据)
。熟读这首七绝,之所以选择这首的其四,
是因为涉及典故比较多。知道重点了吧,
分析一下原典,已经为何这里杜甫要用,
如何用的?背景也要养成自己查的习惯。
请各位写出一篇解析来。谢谢大家的参与!
创作背景: 767年(大历二年),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杜甫漂泊西南,生活困顿,政治理想彻底破灭。《解闷十二首》是他在苦闷中借咏史、咏人以自遣的作品。薛据(薛郎中)为杜甫友人,与王维、岑参等交游,曾任水部郎中,后遭贬谪。杜甫在《寄薛三郎中》中曾赞其“文章开窔奥,才力老益神”,可见对其才华的推崇。
解析: 首句:沈范早知何水部:沈范指南朝梁代文坛领袖沈约、范云,何水部指诗人何逊(曾任水部郎中)。典故出自《梁书·何逊传》,范云见何逊文章后大加赞赏,沈约亦称赞其诗“能暗合吾意”。杜甫借此典故,暗指薛据(时任水部郎中)才华横溢,若在南北朝时期,必受沈约、范云这样的文坛大家赏识。
次句:曹刘不待薛郎中:曹刘指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植、刘桢,二人并称“曹刘”,钟嵘《诗品》誉之为“文章之圣”。此句意为:可惜曹植、刘桢早已不在人世,否则他们一定会推崇薛据的诗才。杜甫借古喻今,通过“沈范知何逊”“曹刘若在必重薛据”的假设,反衬薛据(及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的悲哀。
三句:独当省署开文苑:省署指尚书省(薛据时任水部郎中,属尚书省),开文苑指主持文坛风雅之事。此句赞薛据虽在朝为官,却能独撑文坛,延续文学传统。
结句:兼泛沧浪学钓翁:典出《孟子·离娄》引《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象征 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 钓翁:双关典故,屈原《渔父》:渔父劝屈原“与世推移”,而屈原宁赴湘流,表现 仕与隐 的矛盾;姜尚(吕尚)钓渭滨:周文王访贤遇姜尚垂钓,喻待时而出的智慧。此句写薛据虽在朝任职,却仍有隐逸之志,暗含仕途不顺、心向江湖的矛盾心理。既肯定薛据的文学地位,又暗指其虽有才华却无法真正施展,只能以隐逸之态自保,折射出乱世文人的无奈。
用典手法与深层意蕴:
借古喻今,对比强烈。以何逊受沈范赏识、曹刘若在必重薛据的假设,反衬薛据(及杜甫自己)在当世无人赏识的困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盛唐文坛凋零、知音难觅的悲叹。双重寄托,自抒怀抱。表面写薛据,实则暗含杜甫自身感慨。诗中“沧浪钓翁”亦象征其进退两难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