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89

沧浪书院赋三第六讲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753

主题

950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兼赋二词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02
贡献
1046
金钱
6156
发表于 2025-4-5 18: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娴雅幽静 于 2025-4-5 21:12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mò)。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⑹,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注:本次作业写完时间为一周,截止下周六晚上八点,过期不评!


作业截止时间,2025.4月11日晚七点半。





205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506
贡献
35022
金钱
3688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4-6 15: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赋三期02春霖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诗、词、歌、赋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是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壮句
因赋闲困家中,居山野。

紧句
愁困家中,喜攀山顶。
眺望远方,神思故里。

长句
登高处眺之远方,
至尽头晓以幽境。

步峰巅为之放眼,
临柳岸得以思怀。

轻隔
贫居山野,常放眼而登高;
乐见田园,可开怀且尽兴。

重隔
常放眼而登高,喜居山野;
因开怀则尽兴;乐在田园。

疏隔
困家居,吟赋以寻乐;
依林憩,纳凉则乘风。

密隔
因撷而入林,采鲜果食之美味;
为钓则近水,捕锦鱼烹之佳肴。

平隔
山上黄桃,嫩脆香甜;
水中锦鲤,新鲜味美。

杂隔
山野幽居,避喧嚣而贪图清静;
滩头小憩,寻雅逸则喜爱江湖。

点评

骈句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继续加油!加油!  发表于 2025-4-6 18:55
②两个分句不使用同一个虚词,应考虑两句平仄相对以及与尾节的平仄交替。  发表于 2025-4-6 18:53
一题正确。二题正确。三题①因赋闲不是提引词。②注意长句节奏点平仄变化。虽然两句看起来对的很好,但细看句内节奏点平仄失替。  发表于 2025-4-6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4

帖子

30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10
贡献
734
金钱
1179
发表于 2025-4-6 16: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22-福胡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平仄是指声调的平声和仄声。古汉语的声调有四声。那么其中平声就是平,上去入三声都属于仄。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句平仄特点有四个方面:1本句相邻节奏点平仄交替。但一句中有三个节奏点那么就不一定全部交替。2对句同位节奏点要相对。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声调不同。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个字的同声调。韵同调,对求异。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文是由很多骈句组成。如果第一个骈句的句脚是仄、平,第二个的句脚就是平、仄,第三个又与第一个一样……直到最后一个骈句。反过来同理可推。如果有隔句,隔句的马蹄要融合在骈文的马蹄中。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以上为散句)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平)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平)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平),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平)。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轻隔:穷困家居,傍山野而独处;逍遥世外,临水云以自闲。
重隔:掬清泉而握发,濯足濯缨;采山果而充饥,明心明目。
杂隔:恬澹山中,登高眺远而长啸;悠闲树下,坐久静心以暝思。
疏隔:涤清泉,净珠汗而觉襟袖冷;摘山果,尝滋味以知齿牙甘。
密隔:登高纵目而观,乍觉众山小而一身渺;临水引竿以钓,便知万虑消而道心生。
平隔:纵目登高,晨烟已起;攀枝摘果,晚叶才凋。
紧句:①穷困家居,逍遥山野。
②茂林闲坐,峻岭远望。
壮句:栖树下,濯泉中。
长句:①居山野而日无作息,悦水云而心有流连。
②居野栖林以忽悟道心,垂竿采果而常存雅趣。

点评

一、正确。二、正确。三、平隔字数应前五后五。密隔而字多了显得单调。其它正确,很好。  发表于 2025-4-8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5
贡献
25
金钱
49
发表于 2025-4-6 2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37号一杯月色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

在古汉语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如《平水韵》《词林正韵》。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注:必须有节点平仄交替,能做到每个节点平仄交替最好)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④、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⑤、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尔其从山上,看水中。
紧句:穷困家中,乐游山野。
紧句:悠然静坐,清澈洗涤。
长句:登高而眺望,采撷则悠然。
长句:泉水潺潺之清澈,山林郁郁之峥嵘。
轻隔:兴游山野,流水澈之潺潺;闲倚青松,涛声闻之阵阵。
重隔:叠翠群山之峻,白鹭翩翩;流泉小径之悠,花香郁郁。
疏隔:望远方,山林之繁茂;穿小径。草木之深幽。
密隔:清澈波之流,翠柳白云观之倒影;香甜果之品,红苹野味采之欢心。
平隔:群山叠叠,流水潺潺;蝴蝶翩翩,春烟漫漫。
杂隔:垂钓清波,依依之翠柳;登高夏日,叠叠之群山。


【2】请摘抄《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结合该部分内容请完成下列练习:
1、说出本段(4小结)中有至少两个典故(可以群里相互讨论学习,禁止抄袭!)
2、以本段内容为基础,找出壮、紧、长,隔句各一组,用“组篇法”并组成一篇短文(三、四个句子即可,最好是走马蹄,无需写成一篇骈文,)!
温馨提示:
1、顺序:紧、长、隔、依次相随;
2、壮句前加提引词;
3、四字以上长句需加上虚词;
4、隔句需要走马蹄;
5、注意虚词、提引词的灵活使用。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典故:
①五色笔: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才子江淹以其出众文采称著于世。晚年时,他在梦中遇见一位叫郭璞的人。他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这里多年,请你现在把它还我。”于是江淹便从怀里掏出一支五色笔给他,他本人也在交笔同时醒过来。后来江淹发现自己再也没法作诗。“江郎才尽”这个成语也是从此而来。

②金屋闭来:金屋 说的是 “金屋藏娇” 或 “金屋贮娇” 的典故。

汉武帝刘彻 被立为太子之前的事。汉景帝的姐姐 刘嫖 有女儿名 阿娇 ,当时身为胶东王的刘彻说:“如果能娶阿娇为妻子,我一定建造金屋来安置她。”

后来就用“金屋藏娇”来形容娶妻或纳妾。刘彻做了皇帝后,陈阿娇就做了皇后,后来因 “惑于巫祝” 而被废,退居长门宫。

壮句:五色笔,十香词
紧句:湘竹含烟,海棠经雨。
长句: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隔句: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组篇:湘竹含烟,海棠经雨。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点评

友友好啊!笠翁对韵,壮句忘加提引词。长句和隔句4字以上忘加虚词呢。其余皆好。点赞.  发表于 2025-4-7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7
贡献
138
金钱
206
发表于 2025-4-7 14: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赋三期09妮妮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现代汉语中,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和四声为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句的平仄特点是:节奏点上的平仄交替,即单句节奏点上平仄交替,双句节奏点上平仄相反。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文的平仄特点是:不仅要求单句和双句节奏点上的平仄协调,还要求整篇文章的平仄有一定的规律和变化,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1.壮句:
观乎连天际,绕谷间。
1.紧句:
登山远望,剪燕自悠,
静水浮舟,小鱼踏浪。

3.长句
.采摘山果尝甜蜜,
垂钓河鱼品美鲜。

清风拂面精神爽,
明月照人思绪长。

4. 轻隔
静赏繁花,听鸟语而忘忧愁;
闲吟句子,韵歌谣于多自在。

5. 重隔
园中漫步而欢笑,鸟语花香;
湖上泛舟于浪漫,清波荡漾。

6.疏隔:
静听松,云起新诗而赋;
闲描竹,风来好句于情。

7.密隔:
山川而秀丽,草木葱茏于景色佳。
日月于逍遥,莺歌燕舞而夏情浓。

8.平隔
清幽谷涧,缓缓溪流;
静谧山林,徐徐微风。

9.杂隔
灿烂阳光,洒下斑驳之影,
婉约鸟语,传来悦耳之音。

点评

友友问好,一题:回答正确。二题:整体标注正确,1“遭时徽  发表于 2025-4-7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

帖子

21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6
贡献
546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5-4-7 15: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赋三33 海纳百川巢湖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的平仄特点:
1本句相邻节奏点平仄交替。但一句中有三个节奏点那么就不一定全部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要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个字的同声调。韵同调,对求异。同一段落的韵字需同声调,对句相同位置则平仄相对。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文的句脚走马蹄律,隔句遵循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通篇句脚为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交替最佳。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平),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然则顺天然,心自安。
紧句:穷困草庐,乐居山野。
长句:登高则眺望远方,静处则安享自然。
长句:泉水潺潺之清澈,山林郁郁之峥嵘。
轻隔:登山远眺,烟波漫于松林;倚林静听,溪水溅于清石;
重隔:山上采摘之果,甜美可食;水中流来之虾,鲜嫩可口。
疏隔:望远方,层峦逶延之叠浪;穿小径。茂林深幽之隐秘。
密隔:云岭烟溪之上,朝霞白鹭常流连;林阴苔痕之前,陋室草民乐安居。
平隔:群山叠叠,流水潺潺;蝴蝶翩翩,花香阵阵。
杂隔:石榻卧云深,时有清猿来话旧;竹窗听雨寂,更无俗客到逃禅。
注:本次作业写完时间为一周,截止下周六晚上八点,过期不评!


作业截止时间,2025.4月11日晚七点半。

点评

重隔未遵守马蹄韵  发表于 2025-4-9 20:59
(白雪)壮句对仗不工。长句(登高句)对仗不工,前后两句节奏点平仄未相对。轻隔未能正在使用标点符号。重隔句内平仄未能交替,未遵守马蹄...  发表于 2025-4-9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6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153
金钱
261
发表于 2025-4-7 16: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怡萍 于 2025-4-10 09:14 编辑

沧浪赋三期第6讲作业
16-秋雨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

在古汉语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如《平水韵》《词林正韵》。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平仄是四声的二元化,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已行成入声取消的格局。

平仄是骈句对偶必须注意的因素。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2)对句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平仄相反,且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句脚走马蹄韵。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壮句:
是则登高处,望远方。

紧句:
1、枝繁叶茂,鱼跃鸢飞。
2、时鱼鲜美,水果香甜。

长句:
1、登高而望远,做赋而吟歌。
2、感树下之凉阴,闻水边之爽气。

轻隔:
徜徉山野,闻泉水之潺潺;
仰望星空,赏月华之澹澹。

重隔:
闻泉水之潺潺,徜徉山野;
赏月华之澹澹,仰望星空。

疏隔:
在山野,采鲜果以寻幽;
观溪云,得新诗以遣兴。

密隔:
钓水中之鱼,肉鲜香而可口;
采山中之果,汁甜美而可食。

平隔:
枝繁叶茂,鱼跃鸢飞;
絮舞花残,莺啼春晚。

杂隔:
隐居山野,做赋则吟歌;
巡阅古今,登高而望远。

点评

二、正确;三、正确。  发表于 2025-4-8 07:21
第一大题的1、3两个问题回答不够准确,反复阅读老师讲义就能找到答案。  发表于 2025-4-8 0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76

帖子

5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59
金钱
235
发表于 2025-4-8 15: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日暖阳第6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入声、上声和去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本句相邻节奏点的平仄相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对句句脚上的字声调要有变化,同一节奏点上的三四个字声调不能相同。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文中每个骈句脚字要遵循马蹄韵。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平),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轻隔:
山野深居,晴日登高远眺;
川原缓步,闲时倚石静眠。
重隔:
泉过石声悠悠,频添雅兴;
风来花气淡淡,渐忘世情。
疏隔:
花点点,何人关心年来且落还开;
果离离,过客中意几度来而忘返。
密隔:
听风以醒酒,欣果圆而乱绪渐平。
坐石漫垂钩,见鱼跃而吾心自足;
平隔:
登高以远眺,坐静更悠然;
涤久兮清明,烹鲜而自在。
杂隔:
水浅且清,鱼类自然鲜美;
土肥而润,果儿更见匀圆。
壮句:
溪鱼可口,山果赏心。
栖虽无定,乐即为安。
紧句:
乐乎闲曝日,静垂钩。
长句:
时登高以便远眺;偶觅泉为助清欢。

注:本次作业写完时间为一周,截止下周六晚上八点,过期不评!

点评

一、回答简单了。二、正确。三题隔句中没有准确使用虚词。壮句与紧句的概念混淆了。  发表于 2025-4-10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15
金钱
26
发表于 2025-4-9 0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6讲作业
45——念汐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的平仄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先说马蹄律,我们在学隔句的时候就说过马蹄律,是指隔句的四个分句句脚走马蹄,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那我们现在说骈文的马蹄律,同样的也是指骈文里骈句的句脚走马蹄。
隔句就四个句脚,而骈文是由很多骈句组成的文章,这些句脚平仄走马蹄是很长的。
具体情况是,如果文章第一个骈句句脚是仄、平的话,第二个骈句句脚平仄就是平、仄,第三个骈句的句脚又是仄、平,……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骈句。
反过来,如果第一个骈句句脚是平、仄,第二个骈句句脚就是仄、平,第三个骈句句脚又是平仄……如此循环,到最后一句。
这其中,如果有隔句,隔句的“小马蹄”,要配合、融合骈文的大马蹄走。
我们这里所说的隔句、骈文走马蹄,都是指句脚字的平仄安排,不是句中字的平仄。注意我们说的走马蹄,只有关句脚,无关句中。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仄)。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平),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平),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仄),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平)。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平)。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沉默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是以水清澈,山绿成。

紧句:穷困家居,悠然草树。
        登临山野,眺望烟霞。

长句:泉水清而洗涤,白云悠以徘徊。
       困家居而望远,住山野而登高。

轻隔:流泉清澈,可洗涤而洁身;
          野果香甜,方采来以饱腹。

重隔:住山野而养身,甘于平淡:
        登高峰以望远,早识清闲。

疏隔:住山野,度日而悠然;
        闲家居,经时以莞尔。

重隔:登高而望远,山川繁茂之光;
       近水而垂钓,鱼虾鲜肥之味。

平隔:可口美食,山中瓜果;
        开心野味,水里虾鱼。

杂隔:山野清欢,穷困虽居而舒适;
        林泉雅趣,功名不用以安闲。

注:本次作业写完时间为一周,截止下周六晚上八点,过期不评!

点评

第3大题,您的第二个重隔应该是密隔吧?否则按重隔字数不对的。前面一个重隔对的。平隔第一句“美食”,食字是入声,所以这个句式没有走马蹄。其余不错,请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25-4-9 23:57
问好念汐同学,第1大题第1小题回答应再详细些。第2小题回答正确。第2大题中,“甘棠”应平,还有后面五律部分也请标平仄。  发表于 2025-4-9 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0
金钱
34
发表于 2025-4-9 05: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52~笛梦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的平仄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先说马蹄律,我们在学隔句的时候就说过马蹄律,是指隔句的四个分句句脚走马蹄,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那我们现在说骈文的马蹄律,同样的也是指骈文里骈句的句脚走马蹄。
隔句就四个句脚,而骈文是由很多骈句组成的文章,这些句脚平仄走马蹄是很长的。
具体情况是,如果文章第一个骈句句脚是仄、平的话,第二个骈句句脚平仄就是平、仄,第三个骈句的句脚又是仄、平,……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骈句。
反过来,如果第一个骈句句脚是平、仄,第二个骈句句脚就是仄、平,第三个骈句句脚又是平仄……如此循环,到最后一句。
这其中,如果有隔句,隔句的“小马蹄”,要配合、融合骈文的大马蹄走。
我们这里所说的隔句、骈文走马蹄,都是指句脚字的平仄安排,不是句中字的平仄。注意我们说的走马蹄,只有关句脚,无关句中。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仄)。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
故洁其身也(平),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
蜕其皮也(平),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
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
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
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
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
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仄),遭时徽纆(mò)(仄)。
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
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
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平)。
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
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平)。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

因潦倒困于陋居,隐于深山僻野。

紧句

1. 愁居寒舍,独爱漫步幽林。
2. 静赏云霞,遥思远方故旧。

长句

1. 登巍峨之峰极目眺望辽阔之天地,任那自由的思绪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间肆意驰骋。
2. 依潺潺之泉静心聆听悦耳之水流,将疲惫的身心沉浸于这空灵美妙的自然韵律里。

轻隔

幽居乡野,常信步而寻幽境;
闲游山林,可随心而赋雅诗。

重隔

常信步而寻幽境,情倾乡野;
因随心则赋雅诗,意醉山林。

疏隔

穷居茅屋,挥毫以抒胸臆;
倦倚柴扉,望月而叹流光。

密隔

为觅而入林,采甜栗食之甘美;
因钓乃临溪,捕肥鲤烹之鲜香。

平隔

坡上蜜桃,鲜嫩多汁;
塘中莲藕,清甜脆爽 。

杂隔

山林静处,避纷扰而贪恋安宁;
溪边小坐,觅清幽则钟情山水。

点评

骈句句脚应为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  发表于 2025-4-9 22:27
轻隔,重隔,疏隔虚词后面不应该是三字,应该是二字或四字。多看讲义掌握好骈句句式结构。  发表于 2025-4-9 22:26
长句最多九字对偶句。不能太长。  发表于 2025-4-9 22:23
1.愁居寒舍,独爱漫步幽林。 2. 静赏云霞,遥思远方故旧。紧句是四字对偶句。所写得紧句不对。  发表于 2025-4-9 22:22
壮句 第三题壮句加提引词的三字对偶句。 因潦倒困于陋居,隐于深山僻野。(这个不对)  发表于 2025-4-9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38

帖子

59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4
贡献
484
金钱
4538
发表于 2025-4-9 11: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名晓竹 于 2025-4-9 16:38 编辑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赋三23--无名晓竹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平)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平)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仁智居,仙霞岭。
紧句:登高远眺,养静闲吟。
          树林茂密,泉水清凉。
长句:登高山而望远,倚云树而听声。
          钓鱼虾以得心趣,采山果以调腹饥。
轻隔:邓林横翠,步其间以寻诗;泉水清凉,浴此中而淬体。
重隔:临泉壑而牧笛,但得悠闲;居山岑而枕松,优游自在。
疏隔:采山果,酒仙人以充饥;钓鱼虾,白社客而得趣。
平隔:登高远眺,养静闲吟;方外消隐,桑中寻履。
杂隔:作息无常,惟舒适则宜;起居有序,不放逸则循。
密隔:隐逸于山野,作世上之神仙;躬耕于榆林,掌壶中之世界。


点评

轻隔、重隔、疏隔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  发表于 2025-4-10 16:13
问好学友。一、二题答题正确。  发表于 2025-4-10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5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7
贡献
121
金钱
203
发表于 2025-4-9 12: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32—鹰击长空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平)?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平)。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写出6个不同的隔句、两个紧句、一个壮句、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1、一个壮句:登高处,望远方。
2、两个紧句:登临高处,眺望远方。悠然静坐,随处安居。
3、两个长句:登临高处之眺望远方。悠然静坐且随处安居。
4、轻隔:甜美可尝,山上采之红果;新鲜可口,水中钓之鳜鱼。
5、重隔:水中钓之鳜鱼,新鲜可口;山上采之红果,甜美可尝。
6、疏隔:困家居,在树下之常静坐;登高处,来山上且自清游。
7、密隔:偶尔困乃家居,在树下之常静坐;悠然来之野处,临其中且自清游。
8、平隔:眺望远方,流泉清澈;登临高处,老树纵横。
9、杂隔:甜美可尝,在山上采之红果;新鲜可口,于水中钓之鳜鱼。

谢谢点评老师!

点评

一、二题回答正确。三题的壮句要加提引词。其余骈句可以,但是需注意虚词的正确使用。加油!  发表于 2025-4-12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81
金钱
307
发表于 2025-4-9 17: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慕芳菲 于 2025-4-9 17:33 编辑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赋三期35---若曦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诗、词、歌、赋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是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1、壮句:从山上,看水中
2、紧句:登临高处,眺望远方。悠然静坐,随处安居。
3、长句:泉水潺潺之清澈,山林郁郁之峥嵘。
4、轻隔:静赏繁花,听鸟语而忘忧愁;闲吟句子,韵歌谣于多自在。
5、重隔:临泉壑而牧笛,但得悠闲;居山岑而枕松,优游自在。
6、疏隔:困家居,在树下之常静坐;登高处,来山上且自清游。
7、密隔:听风以醒酒,欣果圆而乱绪渐平。坐石漫垂钩,见鱼跃而吾心自足;
8、平隔:眺望远方,流泉清澈;登临高处,老树纵横。
9、杂隔:石榻卧云深,时有清猿来话旧;竹窗听雨寂,更无俗客到逃禅。





点评

轻隔走马蹄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  发表于 2025-4-9 23:06
三题壮句需要加提引词  发表于 2025-4-9 22:59
一二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5-4-9 2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7

帖子

1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295
金钱
454
发表于 2025-4-9 19: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06-桃之妖妖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
在古汉语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是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壮句
其家于山野中,因穷困。

紧句
野地为家,从容自处。
陋室安身,风霜不惧。

长句
临高处而眺远方,
望密林以知清静。

濯清泉因而净体,
观浩宇得以舒怀。

轻隔
草庐依丘,晨练拳脚之健;
小室于野,暮温书卷之雅。

重隔
观天地之苍茫,行于旷野;
感宇宙之浩瀚;乐在山原。

疏隔
望云霞,舒眉以养目;
听鸟啭,悦耳则怡情。

密隔
因饥而攀山,采野果食之饱腹;
为饿则入水,钓鱼虾品之维生。

平隔
茅檐傍涧,卧赏流弦;
柴扉面谷,最品兰香。

杂隔
寒舍僻居,望苍天而观云霞之变;
幽林小隐,循茂树则有鸟雀之鸣。

点评

简答题完成得不错,骈句基础知识掌握尚可,对偶有点小瑕疵,略酌即可。  发表于 2025-4-10 20:43
轻隔“健“与“雅”失替 ,平隔不走马蹄律;杂隔句不能同时用两个虚词。  发表于 2025-4-10 20:33
问好同学!壮句:“山野中”与”因穷困”词性不对,紧句“野地为家”与“从容自处”词性不对。  发表于 2025-4-10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4
金钱
44
发表于 2025-4-9 2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第六讲作业
03-水珠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注:必须有节点平仄交替,能做到每个节点平仄交替最好)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如果文章第一个骈句句脚是仄、平的话,第二个骈句句脚平仄就是平、仄,第三个骈句的句脚又是仄、平,……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骈句。
反过来,如果第一个骈句句脚是平、仄,第二个骈句句脚就是仄、平,第三个骈句句脚又是平仄……如此循环,到最后一句。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平)?嗟乎(平),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二选一,从下面的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业,有兴趣的也可以全部完成。)

【1】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轻隔:闲居陋室,心怀高远之志;静赏繁花,意游天地之间。
重隔:心怀壮志凌云,身寄山林;梦绕江湖烟雨,情牵草木。
疏隔:临碧水,静听鱼跃之声;倚青山,遥看云卷之态。
密隔:漫步幽林小径,感受微风轻拂面庞;垂钓清澈溪流,静待鱼儿咬钩瞬间。
平隔:朝起山间漫步,暮归松下品茶;春赏繁花似锦,秋观落叶纷飞。
杂隔:林泉之畔,畅享惬意时光;溪桥之上,饱览山水风光。
紧句
朝迎旭日,暮送残阳。
风摇翠竹,雨润幽兰。
壮句
登高峰,揽胜景;临深谷,听松涛。
长句
山果盈筐甜意漫,溪鱼满篓鲜味飘。
静卧繁枝听鸟语,闲临清泉洗尘心。

点评

④壮句前应加提引词。⑤长句里加上虚词。  发表于 2025-4-14 21:22
一题回答正确。二题标注正确。三题①重隔1,3分句没虚词。②密隔,平隔,4个分句均没虚词。③杂隔,在4个字的分句中不用虚词。  发表于 2025-4-14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1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351
金钱
628
发表于 2025-4-10 0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步珂月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诗、词、歌、赋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是
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壮句
窃惟心安处,境自达。

紧句
穷不攀贵,苦也知甜。
身居山野,梦留水乡。

长句
镇日闲情之乐趣,
浮生淡雅以清欢。

登高处望山之入境,
落寂时对月以陶情。


轻隔
山中居所,何来愁而生悲;
石上流弦,怎不乐其畅意。

重隔
喜远山而登高,恋之山野;
因开怀则思乐;贪于田园。

疏隔
穷家居,横野以床榻;
珍食物,入林之果香


密隔
因食而入林,采果鲜餐之美味;
为钓则临水,捕鱼虾煮之佳肴。

平隔
探水清凉,心涤舒畅;
闲情飘逸,梦有欢娱。

杂隔
山野幽居,避喧嚣而享清静;
石泉小憩,寻雅逸则兴旷达。

点评

第三题 隔句均正确,对隔句定义理解较好,作业认真,点赞!  发表于 2025-4-14 09:42
第二题 平仄标注正确,仅个别标点有误  发表于 2025-4-14 09:35
第一题三个小题均回答正确认真。  发表于 2025-4-14 09: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9

帖子

16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2
贡献
411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5-4-10 0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赋三第6讲作业
41-秋之心语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声调的平声和仄声。古汉语的声调有四声。那么其中平声就是平,上去入三声都属于仄。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平仄特点有四个方面:1本句相邻节奏点平仄交替。但一句中有三个节奏点那么就不一定全部交替。2对句同位节奏点要相对。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声调不同。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个字的同声调。韵同调,对求异。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文是由很多骈句组成。如果第一个骈句的句脚是仄、平,第二个的句脚就是平、仄,第三个又与第一个一样……直到最后一个骈句。反过来同理可推。如果有隔句,隔句的马蹄要融合在骈文的马蹄中。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
远红尘;居山野。
紧句:
登顶凌云;临渊结网。
泉边醉卧;林下高吟。
长句:
听鹂莺之宛转;嗅草木之芬芳。
静看松柏之姿;闲听涧琴之语。
轻隔:
野果盈筐,拈之酸甜满口;
河鱼入馔,啖之鲜美盈肠。
重隔:
不言风雨无常,安于舒适;
最是溪山有乐,独享悠然。
疏隔:
居山野,远离俗世之喧嚣;
望水涯,恰似浮云之自在。
密隔:
淡看花开落,不问四时之更替;
静守月缺盈,笑谈千载之变迁。
平隔:
春风阵阵,悄绽桃花;
细雨濛濛,初萌草色。
杂隔:
登高望远,念天地之苍茫;
悼古谈今,感岁时之更迭。

点评

三题也完成的非常棒。唯重隔和密隔首句未加虚词。其它都很好,句内平仄交替。另密隔未走马蹄,其它隔句都完成得很好。点赞。  发表于 2025-4-10 21:58
问好赋友,一二题回答正确。学习精神可嘉。  发表于 2025-4-10 2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1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282
金钱
645
发表于 2025-4-10 09: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轻侯 于 2025-4-10 09:16 编辑

39-吕轻侯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平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中关于汉字声调的基本概念,是构成诗词格律的重要元素。它根据汉字的声调特点将字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
通过平仄交替的规律形成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1. 上下句平仄相对‌
‌核心原则‌:骈句的上下联(或对仗句)在相同位置上的字,
平仄需相对(即上联用平声,下联用仄声,反之亦然),形成声调交替的对比。
‌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平仄基本相对(不完全严格,但整体错落有致)。
‌2. 句内平仄交替‌
‌节奏感‌:单句内部平仄交替变化,避免连续多个平声或仄声(类似近体诗的“二四六分明”规则)。
‌常见句式‌:
‌3. 避免“同声落脚”‌
‌句尾平仄‌:上下联的句尾(最后一字)平仄必须相对,且通常上联尾用仄声,下联尾用平声,形成收束感。
‌4. 灵活性与文体的关联‌
‌骈文‌(如六朝骈赋):平仄规则相对宽松,更注重整体声韵的流畅,允许局部灵活调整。
‌5. 长句中的平仄分层‌
在长骈句(如八字句、十字句)中,平仄可按语义分段处理,兼顾节奏与内容。
‌6. 避免声病‌
‌孤平、三平尾‌:与近体诗类似,骈句也忌讳“孤平”(一句中仅一个平声)和“三平尾”(句尾连续三个平声)。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一、‌上下联平仄相对‌
‌核心原则‌:骈文上下联的对应节奏点(如句尾或关键音节)平仄需相对,形成声调交替的对比。
二、‌句式以四六言为主,平仄交替‌
‌四六句式‌:骈文以四言、六言句式为核心,句内平仄交替以增强节奏感。
三、‌声律与对仗结合‌
‌对仗工整‌:平仄规则与词性、词义对仗紧密结合,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同时平仄需对立。
四、‌灵活性与文体的平衡‌
‌与律诗对比‌:骈文平仄要求较律诗宽松,允许局部调整以适应内容表达,但整体需保持声韵和谐‌。
五、‌与用典、藻饰协同作用‌
‌用典与声调‌:骈文多用典故,平仄需配合典故的语义节奏,避免因声调冲突破坏文气。
六、‌避免声病‌
‌禁忌‌:如“三平尾”(句尾连续三平声)、“孤平”(一句仅一平声)需规避,以保持声调平衡‌。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
(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⑴;(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
(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
(平)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
(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
(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
(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
(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
(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
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
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
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2个紧句:
蓬门倚岫,草径临泉。
采蕨供餐,垂纶佐宴。
1个壮句:
至于居蓬牖,栖茅檐。
2个长句:
既漱寒泉以明志,亦欹翠竹而忘机。
采山蔌则甘于藜藿,钓水鲜乃足慰庖厨。
轻隔:
漱石鸣琴,振衣而舒云外啸‌;
‌分泉洗月,倚柯以证劫中身。
重隔:
采薇岂必周粟,甘藿自安‌;
‌钓鲤何殊渭滨,乐鲜足养。
疏隔:
登山岭,望断鸿冥而思接混茫‌;
‌濯吾缨,坐忘曦驭乃神游姑射。
密隔‌:
掬泉而在手,则素魄寒沁肝膈‌;
‌荫树而侵衣,乃翠涛爽透肌骨。
平隔:
采蕨南涧,垂纶北溪‌;啖云疗腹,饮月澄心。
杂隔:
烟霞满抱‌,陟冈峦以骋怀;
宠辱俱空,偃林泉而适性。

点评

轻隔是前四后六,密隔露侵衣比树侵衣好些,杂隔写成了轻隔。第一题的回答个别有出入,可在读读讲义,其他的完成的不错。  发表于 2025-4-11 21:43
问好,标平仄是要标在句尾标点符号的前面。至于居蓬牖,栖茅檐(句意重且后一句说人的居住不妥。)。  发表于 2025-4-11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5-4-10 12: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43-拂衣去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汉语声调中的平声和仄声。古汉语的平声就是平,上去入三声都是仄。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A、本句中相邻的节奏点的平仄要交替。但一句中有三个节奏点那么就不一定全部交替。
B、对句同位节奏点要相对。
C、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声调不同。D、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个字的同声调。韵同调,对求异。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文是由很多骈句组成。如果第一个骈句的句脚是仄、平,第二个的句脚就是平、仄,第三个又与第一个一样,……,如此循环,直到最后一个骈句。反过来同理可推。如果有隔句,隔句的马蹄要融合在骈文的马蹄中。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以上为散句)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平)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平)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8;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平),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平)。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轻隔:穷居山野,无俗务而心喜;
           静坐树荫,有清阴以身凉。
重隔:濯清泉而洗涤,身洁心净;
           捕肥鱼以烹煮,腹饱口香。
杂隔:登山望远,眼界舒展而神畅;
           傍树得闲,身形逸安致心怡。
疏隔:居山野,集市远而俗务稀少;
           戏溪边,自然近以美景繁多。
密隔:
穷居山野而乐,套路俗务少而全家喜;
富有风光以闲,赏心美景多得一身轻。
平隔:临险寻幽,不嫌身累;
           趋平得静,只愿心宁。

紧句:A、悠然静坐,心旷神怡。
           B、寻幽探险,测地观天。

壮句:寻幽险,观天地。
长句:
A、树下溪边得自然趣味,寻幽探险使身心俱怡。
B、沐山风而气息舒畅,戏溪水以身心净洁。

点评

问候学友,作业完成的很好,隔句,好几个句子没有走马蹄律。 不妥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4-10 2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67

帖子

2845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8
贡献
701
金钱
1201
发表于 2025-4-10 14: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作业
48-桂花雨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平仄是指声调,平声就是平,仄声为上去入三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句平仄特点有四个方面:
(1)本句相邻节奏点平仄交替。但一句中有三个节奏点那么就不一定全部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要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个字的同声调。韵同调,对求异。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文由多骈句组成,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以上为散句)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平)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平)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平),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轻隔:安贫乐业,居山野而适意;赏月观云,得心闲且高歌。
重隔:望流云而生远意,欲从何处;踞青石而享清风,可向我来。
杂隔:淡泊山中,但看春风过往;悠然指上,且听流水去来。
疏隔:鞠清泉,涤心身而畅意;品野果,养精气而悦生。
密隔:安居山野若无求,择一茂树可消终日;江渊垂钓自多趣,携几新朋宜得清闲。
平隔:登临野陌,山峦隐隐;信步闲庭,鸟语啾啾。
紧句1:山野幽居,人生自在。
紧:2:闲坐小庭,远望重山。
壮句:泉水清,涛声隐。
长句1:  江渊垂钓自多乐趣,茂树消凉难得清闲。
长句2:起居无定时且看花雀自来自去。毁誉莫关心便可残生无虑无忧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5-4-11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4
贡献
70
金钱
114
发表于 2025-4-10 2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第六讲作业
赋三01—诚心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叫平仄?
答: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仄声分为上声和去声,在古音中仄声分为上、去、入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一是本句相邻节奏点上字有平仄交替,仄声字可在上、去、入声中变化相对;
          二是对句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三是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四是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一是本句相邻节奏点上字有平仄交替,仄声字可在上、去、入声中变化相对;
          二是对句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三是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四是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五是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仄);而听讼斯在(在),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平)?嗟乎(平),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入),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无人信高洁(平),谁为表予心(平)。
三、(二选一,从下面的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业,有兴趣的也可以全部完成。)【1】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
于如此。
答: 壮句:观夫家贫困,四壁空。
         紧句;登高眺望,观景思悠。
                    悠然静坐,惬意养神。
          长句:登高山而望远,临深涧而静心。
                     树木之下静坐,清水之中洗涤。
          轻隔:穷困家居,四壁之空荡荡;孤身                      憔悴,屋内之影单单。
          重隔:繁茂树荫之下,神清气爽;清澈                      泉水之上,云雾润蒸。
          疏隔:穷困家,经济则窘迫;穷庐舍,                      孤影则悲凉。
          密隔:登高山之处,视野则辽阔顿开;
                     临深涧之泉,心灵则豁达清澈。
          平隔:家徒四壁,贫困家居;孤影零                          丁,形色憔悴。
         杂隔:山上鲜果,甜美入口则心怡;水                      中鱼虾,  鲜嫩品尝则惬意。
            


           

点评

理论知识题尚可。总体还不错。 排版不够清晰,下次尽量做好。  发表于 2025-4-14 09:32
第三题,壮句是指两个对偶的三字句,而家贫困,四壁空,不算对偶,最少是对偶不严谨。 紧句也是勉强。 其他几种隔句也是需再炼、  发表于 2025-4-14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6
贡献
45
金钱
100
发表于 2025-4-10 21: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6讲作业
40-蝉音弥夏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句脚字平仄相对,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平),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平),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壮句:若夫居山野,钓水云。
紧句:山果盈筐,溪鱼满篓。泉水潺潺,竹林郁郁。
长句:登高于静处,采撷以悠然。观泉水之清澈,看山林之峥嵘。
轻隔:身处林泉,闲钓湖山之水;人居山野,静看今古之书。
重隔:不与是非之争,安居山野;且抛名利之事,闲钓水云。
疏隔:倚青山,静观云之舒卷;临碧水,闲对水之清凉。
密隔:登高而望远,美景尽收于眼底:把酒则抒怀,闲情都付于心中。
平隔:闲居山野,静卧林泉。燕语声声,花香郁郁。
杂隔:松下弈棋,笑谈古今之事;溪边垂钓,静看来往之鱼。

点评

骈句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写句子时多注意些细节就好!加油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4-14 21:08
④平隔:2分句与3分句换一下位置,才能1与3对,2与4对。记得隔句不是连句对,是隔句对哦。  发表于 2025-4-14 21:05
②重隔建议“不与”“是非”换一下位置,“且抛”与“名利”换一下位置。③密隔未走马蹄。  发表于 2025-4-14 21:03
一题回答正确。二题标注正确,三题①壮句前不要用若夫,若夫属开篇提引词,记得,壮句是不可以开篇的。  发表于 2025-4-14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51
金钱
95
发表于 2025-4-10 2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6讲作业 20-沐青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 平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基本声韵规则,用于调节诗句的音律美。它基于汉字发音的特点,将字分为两大类: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有如下特点: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文的平仄特点除了有上题骈句平仄4个特点外,骈文的句脚还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以下是依照要求创作的六种隔句,结合原文意境并对应各隔句类型:

轻隔
身居野趣,登高可眺晴川;
心寄林幽,静坐堪听鸟语。

重隔
居穷巷而忘忧,乐山乐水;
远俗尘以养性,非利非名。

杂隔
栖山野,濯清泉以自洁;
处困穷,采鲜果而充饥。

疏隔
登高处,看云来去无定;
钓浅滩,任水东西自流。

密隔
山果采来,甜香盈齿颊;
河鱼钓得,鲜嫩入盘餐。

平隔
生涯虽简,乐此林泉之趣;
岁月无拘,安于作息之常。

紧句
枕石观云,乘兴垂纶。
无关尘事,自适天机。

壮句
犹可倚松静,
        闲听瀑,

长句
居穷巷而安野趣,濯清泉以养冰心。
采山珍而充午膳,钓水鲜以佐晨炊。

点评

疏隔:缺少虚词,并且句内失替。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需修改。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  发表于 2025-4-12 11:26
轻隔:缺少虚词。杂隔:前四字,后五至八字;或后四字,前五至八字。  发表于 2025-4-12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1
贡献
55
金钱
86
发表于 2025-4-10 2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26-清秋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就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的平仄特点是: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求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相对,并且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的;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文的平仄特点是:骈文的句脚平仄一定要符合马蹄律。
也就是说如果文章第一个骈句句脚是仄、平的话,第二个骈句句脚平仄就是平、仄,第三个骈句的句脚又是仄、平,……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骈句。反过来,如果第一个骈句句脚是平、仄,第二个骈句句脚就是仄、平,第三个骈句句脚又是平仄……如此循环,到最后一句。
除起句与尾句的脚末平仄为单起单收之外,其余脚句平仄大抵是“成双”的,如把句脚字的平仄排列出来,即为: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内: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二选一,从下面的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业,有兴趣的也可以全部完成。)
【1】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1.壮句:
宁可穷家居,住山野。
1.紧句:
乘凉绿树,濯足清泉。
上山采果,下水摸鱼。

3.长句:
宁穷困于家居,愿流离于山野。
品山中之野果,赏水里之游鱼。
4. 轻隔:
养性修身,树下悠然而坐;吟诗把酒,篱边自在而眠。
5. 重隔:
于碧水而渔虾,鲜嫩可口;于青山而采果,甜美倾心。
6.疏隔:
绿竹居,自在而随兴;清溪钓,悠然而忘机。
7.密隔:
穷居于山野,远离尘世而逍遥;高卧于篱边,闲看浮云而静美。
8.平隔
居于幽谷,瘦骨生香;行于紫陌,孤怀入韵。
9.杂隔
濯足清泉,鸥飞而鱼戏;抚琴旷野,犊卧而莺潜。

点评

9、对的不错,且走马蹄,平仄仄平。  发表于 2025-4-12 15:42
6、疏隔:正确。7、密隔不错的。虚词使用无误,且走马蹄。8、平隔、平仄有误。陌入声字仄。此句为仄平仄仄。  发表于 2025-4-12 15:38
愿字欠酌。宁可——也不。(2)正确无误。4、轻隔很好,对的工稳且走马蹄。5、重隔有误。渔虾——采果。没对上。(下碧水而捕虾,上青山而采果  发表于 2025-4-12 15:27
评:一、二题回答正确。三题1、壮句“穷家居,住山野”。家居的居这里应是动词。词性不对。2.紧句正确无误。3、长句(1此句应是选择关系。愿字...  发表于 2025-4-12 1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2
金钱
36
发表于 2025-4-11 0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赋三期12-藜火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诗、词、歌、赋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平),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亦平亦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平),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壮句
因穷困居山野,眺远方。

紧句
果实香甜。鱼虾鲜嫩。
目眺远方,神游万里。

长句
树下悠然坐,泉中自在涤。

享自然之丰硕,无尘俗之烦扰?

轻隔
居住山野,自然风光愉悦,
眺望远方,心中块垒消散。

重隔
登临南山之巅,放开怀抱。
归隐林泉之中。陶冶性情。

疏隔
静坐时,长思吾之所不能,
行吟处,尤见山之蕴伟力。
密隔
自山中而来,已尝尽野果之甘醇,
涉水中而至,当惯看风浪之壮美。

平隔
清溪之畔,当洗尽铅华,
林泉之下,应回归初心。

杂隔
日出而作,勤奋苦耕耘,
日落而息,随性自安逸。

点评

三题不足:3、长句过五字而无虚词;隔句,标点混乱,马蹄混乱。请自查。 隔句马蹄律正确格式: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  发表于 2025-4-11 13:16
三题不足:2、壮句,因穷困,非虚词,不妥。紧句,标点混乱,请自查。  发表于 2025-4-11 13:09
三题整体可以,但有不足:1、壮句,因穷困,非虚词,不妥。  发表于 2025-4-11 13:07
一题正确,二题正确,为你点赞。  发表于 2025-4-11 1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4
金钱
233
发表于 2025-4-11 11:4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赋三期31一片天空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诗、词、歌、赋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是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平)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平)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二选一,从下面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业,有兴趣的也可以全部完成。)

(1)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壮句:喜而看碧水,卧竹林。
紧句:平生困苦,十载清闲。
长居山野,总伴清溪。
隔句:山野人居,傍清谷之来建;
竹林泉流,养风骨而气清。
2)喜繁茂之竹林,云天可接;
看悠长之涧水,花草能滋。
3)在山中而果攀,香甜可食;
在水里则鱼钓,鲜嫩能餐。
4居住山间,且门前而眺远;登上松台,则月下乃怀思。
5)山野人闲,看竹林之茂盛;
柴庐空寂,听泉水之清悠。
6)静坐悠然,对清流之碧水,
养心清雅。听喜悦之琴声。

点评

题1题2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5-4-12 11:47
问好学友。第1个隔句未走马蹄,流应仄。第4个隔句未走马蹄、台应仄。第6个隔句未走马蹄,水字后应分号,雅字后应逗号。  发表于 2025-4-12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309

帖子

1243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
贡献
333
金钱
44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4-11 19: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三期第六讲论坛作业
赋三期 011 和百合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诗、词、歌、赋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特点是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答案见括号: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o)(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
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答:
壮句
嗟夫困家中,望槛外。

紧句
闲困家中,悠然树下。

紧句
流离山野,思念家乡。

长句
居山野而悠然,
望云水则遐逸。

长句
泉水潺潺而清澈,
山林寂寂而萧条。

轻隔
闲坐家中,听泉流而自乐;
频来竹外,观鹤舞则忘机。

重隔
听泉流则心悦,临水长吟;
望日落而神伤,思乡远眺。

疏隔
望山林,竹松正翠叠;
步原野,花草乃香浮。

密隔
听泉水之潺潺,似闻仙客之弹筝弄曲;
赏竹声之瑟瑟,疑有梵音而洗耳清心。

平隔
山中林果,叠翠披霞;
陌上柳丝,摇烟映日。

杂隔
翠峰伫立,看云飞似人进瑶宫;
碧野漫游,赏鹤舞犹身离俗世。

点评

知识掌握得很好,作业很认真。挑不出问题,给予表扬。  发表于 2025-4-11 2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2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1
贡献
27
金钱
50
发表于 2025-4-12 0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的狼 于 2025-4-16 20:26 编辑

沧浪赋三期第6讲作业
50-北方的狼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汉字的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是骈句对偶必须注意的因素。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答:特点是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句脚字平仄相对。比如起句的句脚字为平,对句的句脚字就必须是仄。
(2)隔句遵循马蹄律。
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3)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 即平对平,仄对仄而形成马蹄律。
(4)在平仄字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此。
答:壮句:
何况隐山林,离殿阙


两个紧句:
朝收雨露,夜数星辰。
穷居山野,远离尘嚣。


两个长句:
坐茂树以谁闲,濯清泉而自洁。
寻野果以清香遣兴,捉鲜鱼而美味怡神。


轻隔:
作息无时,岁月悠于世外;
追呼有酒,诗书雅以人间。

重隔:
遁际山林以内,看破红尘;
忘机市井于中,应邀明月。

疏隔:
远尘烟,结舍之云水;
闻莺语,看花以野亭。

密隔:
听泉声而自乐,仰卧山坡于慵懒之身;
醉竹影而忘忧,开怀云海于清凉以景。

平隔:
半生薄宦,历尽风霜;
一枕青山,悠然岁月。

杂隔:
三山草树,半掩林间翠竹则清幽;
十里烟霞,深藏水上仙桥于淡雅。

点评

1、问答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5-4-12 09:47
2、作业要求除了六个不同隔句还有两个紧句、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没用做。  发表于 2025-4-12 09:47
3、虚词在节奏点上平仄是随本节奏实词的平仄,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疏隔的后分句节奏点平仄应该交替。其它正确。  发表于 2025-4-12 0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16
金钱
30
发表于 2025-4-12 1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郁离 于 2025-4-12 19:27 编辑

沧浪赋三期第6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合称“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句的平仄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用括号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仄),将虫响悲于前听(仄)?
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参照下列的短文任意发挥 ,写出 6 个不同的隔句 、 两个紧句 、一个壮句 、两个长句(各自独立不用写成文章) 。

登高望极,颂松柏以遣忧;
怀远吟残,歌大风以绥志。
濯山野之清泉,无秽可近;
采幽林之蔬果,有腹堪盈。
立山端,聊登高以远眺;
居树底,复坐默而怀幽。
怀任石之楚灵均,濯清泉以修洁;
忆采薇之商墨允,采林果以加餐。
起居无定,当夜而登高;
穷通有时,应心而背世。
天时有数,更谁浮沉;
作息无时,惟此安适。

结庐山野,悬磬室居。
起居无定,安适有时。

清泉冽,野果鲜。


聊登高以眺远,复坐默而怀幽。
行止安于宁适,起居忘乎晨昏。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 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注:本次作业写完时间为一周,截止下周六晚上八点,过期不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