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7-7
威望181
金钱496
贡献197
高级会员

威望- 181 点
贡献- 197 次
金钱- 496 枚
|
思无邪漫谈之四十七: 评北山钓者“两个故事”
北山说:“我先讲个关于红楼梦的故事。据说红楼梦脂本发现之前,读者一直以为程甲本是红楼梦原著,直到上世纪发现了甲戍本,再经胡适之先生大力介绍,人们才知道红楼梦原著本来面目与程甲本是大相径庭的。”
其又说:“同样,在《金瓶梅词话》发现之前,人们以为经删改过的《金瓶梅》就是原著,直到《金瓶梅词话》重新面世后,逊色不少的《金瓶梅》就被弃之墙角。” 北山这“故事”,让我对这位理论版的常客、自谓研究《文秘镜府论》“近十年”之久的空海追随者,生出极大的惊诧和遗憾。
众所都知,红楼梦有多个版本,这是因了满足阅读需要以及作品存在年代久远之故。
甲戍本,是胡适的意外发现。它是目前最早的版本,制于1754年,仅存16回,多有眉批、侧批,其因了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字样,得名甲戌本。此本颇为红学界重视,亦有争议,价值主要在批语的资料意义。很多专家譬如冯其庸等认为,它不可能只有16回,“批阅十载,五易其稿,”不会只有寥寥16回。
程甲本,出版于1791年,系由程伟元和高鹗修编。他们把前80回和后40回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冠以《红楼梦》,用木排活字印制。程甲本故事完整,经过修订,是后来传布最广的版本,它结束了手抄的历史。
这两个版本,都有争议,都不是底本。但也都被认为是曹的作品。前者,其批语有研究钩沉的史料意义;后者,虽经修改,但故事更完整,流传更广泛,现在已被认可为是红楼梦的当家版本。
了解了两个版本,北山红学“故事”的问题,显而易见:个人杜撰太强了,一己偏见亦过于草率。
须知,两种版本都不是底本,之所以都被认可,不过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罢了。扬此抑彼乃非学术谬见,而程甲本,万难撼动也否定不了。
《金瓶梅》与《金瓶梅词话》,与上述情况相仿,亦是版本不同。
这部小说有三种不同版本系列,主要者两种:一为词话本,就是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二为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等说散本。两种文本主要情节和人物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前者有说唱文学特点,也最接近金瓶梅原著,但大量自然主义的性描写,不宜所有读者;金瓶梅的说散本经过后世文人增删,文学性更强,另有颇多眉批、旁批,给后来研究提供了史料价值,适于一般读者范围。
《金瓶梅》与《金瓶梅词话》,人物情节基本相同;两种版本既没有真假之别,亦没有质的的差异;两种版本都为读者和研究者承认、喜爱,“《金瓶梅》被弃之墙角”,纯是无稽之谈!
胡适先生就学术研究有句名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是经验谈,亦是魄力谈,更是敬畏谈。
“大胆设想”,其前提,须是在一个领域有阅历、有占有、有研究、有发现之后。孩子们在海边或海滩上逗留嬉戏,偶尔捡起一两只贝壳,便以为“找到了海的宝藏”,便以为“海不过如此浅得很”——这是孩子之见,是狂语。
没有涉猎和研究,不会有科学、客观、规律或创新的“设想”;不具起码基础硬要去“想”,梦呓而已,大话而已。而“求证”,就更远远谈不上,目前在网的朋友们,应该没有到达这一阶段——还是老老实实去学习、认认真真去掌握一些基础的东西吧,这是应取的态度。
有人竟然比况他自己是诗词理论的哥白尼,我愿意直率地说: 朋友你高烧了吧?
(2015-05-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