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10

[国学纵横] 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

[复制链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发表于 2025-3-26 14: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几乎妇孺皆知,但知道其作者是谁恐怕就不多了;安史之乱几乎妇孺皆知,但在安史之乱之前很多年就断定安史之乱必定发生的是哪一位,很多人也未必会知道;人们都知道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乱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最早断定李林甫必定祸乱国家的是哪一位。是谁?是哪一位?是唐朝鼎盛时期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九龄。
  张九龄有先见之明,他见微知著,他断言李林甫、安禄山必定祸乱天下。张九龄几次向唐玄宗直陈己见,他说: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乱幽州者,此胡刍(安禄山)也”!
  “(安)禄山狼子野心,有逆像,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
  读张九龄对唐玄宗的诤谏之辞,至今仍让人感喟不已!


  唐玄宗在武惠妃、李林甫等人的蛊惑下,已经厌烦中书令张九龄的诤言直谏了,根本听不进张九龄的忠言相告,于是,历史上就有了李林甫、安禄山果真祸乱天下的那一页,就有了大唐帝国急遽由盛变衰的那一页。


  读张九龄平生际遇,还应从张説读起。
  武则天的侍寝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操权弄势,不可一世,魏元忠裁制之。公元703年秋九月,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诬陷宰相魏元忠,他们拉拢凤阁舍人张説,要张説作证,来共陷魏元忠于死地。张説以计应之,不仅没有同张易之兄弟同道,反而把他们的丑恶心理在朝堂揭露出来。
  在那罗织满天下,告密之风满天下的武则天时代,张説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士大夫!
  魏元忠、张説恼怒了腌臜男宠张氏兄弟,武则天于是大怒,斥责张説是“反覆小人”,她组织人马,命共鞫之。魏元忠、张説等人被谪岭南。
  很多事情真是不可言说,凤阁舍人张説被流放,这本是件坏事,然而这一件坏事却引发出一件好事,身居岭南的张九龄却因有幸逢遇张説而有了新的人生际遇。
  《新唐书.张九龄传》记载道:“会张説谪岭南,一见厚遇之”。
  对张九龄“一见厚遇之”,说明张説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是一位善于甄辨人才诠察人才的政治家。张説“敦气节,立言许,喜推藉后进”,他为国家搜集人才,他举贤荐能,而且善于诠察品鉴人物。史家在评论对唐朝开元盛世最有建树人物时,说道:“张説于玄宗最有德”,“开元文物彬彬,(张)説力居多”。
  张九龄有这样的机会,得到一位表里洞达的政治家厚遇,幸甚至哉!
  其实早在逢遇张説之前,张九龄在家乡岭南就有了很高的声望。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他“七岁知属文”,是一个神童。十三岁那一年,张九龄投书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读罢,赞叹道:“此必致远”。张九龄中进士之后,拜校书郎。武则天末期朝政混乱,但是把天下还给李家的行动也在步步推进。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诛逐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唐中宗即位,被谪岭南的张説回到朝廷,先后任黄门侍郎等职。
  公元710年夏,韦皇后伙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中宗,遂有相王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平定内乱,相王即皇帝位,是为唐睿宗;临淄王李隆基为太子。张説被擢为中书侍郎,不久即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张九龄自然会得到宰相张説的提携,张九龄得到东宫太子李隆基的青睐。有太子李隆基的青睐和赏识,还有中书侍郎、兼东宫侍读张説的提携,张九龄成为向着光明,向着大唐繁荣昌盛而与之大步行进的同路人!
  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唐玄宗即位伊始,竟然是这种现象:“宰相多太平公主之党”,“宰相七人,五出其门”,而且“文武之臣,大半附之”。太平公主加快进程,她谋求废掉李隆基而另立皇帝。公元713年六月,身为左丞相东都留守的张説“乃因使以佩刀献玄宗”,力促唐玄宗除掉怀逆不轨的太平公主。唐玄宗采纳张説的建议,一举平定太平公主一党,太平公主被赐死于家。
  朝政稳定了,玄宗拜张説为中书令。中书令,是正宰相之职。然而张説不久就被罢免宰相。虽然被罢免,但他对朝政仍是有影响。当张説再次任中书令时,主动与张九龄“续昭穆,尤亲重”。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以张九龄为中书舍人。
  在后来的岁月里,由于张説几上几下,张九龄当然也要几上几下,离开朝廷而任地方官员,但是唐玄宗并未忘记张九龄。
  唐玄宗牢记张説对张九龄的评价。张説死后,唐玄宗诏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俄拜工部侍郎,迁中书侍郎。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丁母丧归乡里,守丧未毕,于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被召回朝。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职)。公元734年夏,张九龄为中书令,是首相之职。
  张九龄是在唐玄宗思想产生变化之时履任正宰相之职的。开元末期的唐玄宗变得羁縻声色,疏于朝政。于是滥封滥賞现象严重,尤其用人不当。张九龄极力规谏。譬如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屡立战功,唐玄宗要赏封张守珪为宰相。张九龄极力反对,他强调,“宰相者,代理天物,非赏功之官”。唐玄宗又说,只给他一个名望,不让他任其实职,张九龄又反驳道:“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张九龄又规谏道:“且张守珪裁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在张九龄极力规谏下,唐玄宗才打消这个主意。张九龄对张守珪并没有成见。张守珪的确战功赫赫,然而并非宰相之材。我们从中可看出张九龄是身系国家,是以江山社稷为重,他是极力主张任人以能的,量才而用的。
  张九龄曾撰写《千秋金镜录》,开元二十四年秋八月千秋节那一天,张九龄把《千秋金镜录》献给玄宗。张九龄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来追述前世兴废之道,来写成此书。张九龄与当年魏征一样,在为社稷江山长治久安而苦思冥想。
  唐玄宗又是怎样对待这样一位社稷之臣的?以布衣直道而为中书令的张九龄犯颜直谏,唐玄宗对此产生了极度的逆反心理。在是否以李林甫为宰相的问题上,他们君臣的矛盾公开化。
  唐玄宗要以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按照程序,他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直言不讳,毫无顾忌,张九龄说:“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唐玄宗对其中的“庙社之忧”都不予理睬,这位帝王已经彻底蜕变了!
  张九龄犯颜诤谏,其声声字字振聋发聩!
  李林甫是依附取悦武惠妃,攀附众宦官才不断得以升迁的,他品行极坏,他阴险叵测。张九龄为社稷江山当然要态度明确。
  “任李林甫为宰相,我担心江山社稷会由此产生大灾难”,张九龄有先见之明,他的政治远见,得到历史验证!
  张九龄虽然多次表达述说,唐玄宗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总是置之不理。唐玄宗在位已久,已经“渐肆奢欲,怠于政事”,他对张九龄的先知先觉,直言诤谏,不仅置之不理,而且极度不满。李林甫还是被擢升,被任命为宰相。
  这个无比狡猾无比阴险毒辣的李林甫,是不会放过张九龄的,张九龄的政治生涯从此不再一帆风顺。
  李林甫对张九龄恨之入骨,但还是竭尽伪装,曲意侍之。李林甫一面对张九龄甘言密语,一面网络党羽中伤。张九龄没加一点防范,他仍旧是事无巨细,犯颜诤谏。
  唐玄宗忍无可忍,于开元二十四年冬,公元736年,罢黜张九龄。
  李林甫老奸巨猾,没有人能逃于其术者。从此,李林甫以投之所好之术完全俘获了那位帝王李隆基,李林甫于是恣意而为,无所忌惮了。
  史载“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然而,唐玄宗对张九龄仍是赞誉有加,爱重其人。史载:“每宰相荐士,辄问曰:‘风度得如九龄不?’”


  开元二十五年夏四月,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在武惠妃、李林甫的挑唆下,唐玄宗在张九龄被贬的这个月的乙丑日,杀三子,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他们要为武惠妃所生之子扫清障碍!
  张九龄再也无力保护李瑛李瑶李琚三兄弟了,他们被他们的父亲唐玄宗,被那位任人蛊惑的唐玄宗杀戮了。李林甫时代是以这样的形式扯开大幕的!
  开元二十八年正二月,荆州长史张九龄病逝。
  再后来,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十月,专制三道的安禄山反于范阳。在李林甫长期酿造下,安禄山在李林甫的包庇纵容下,最终发动了安史之乱。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张九龄一语成谶!
  “乱幽州者,此胡刍(安禄山)也!”“(安)禄山狼子野心,有逆像,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张九龄的断言得以印证!


  安史之乱,迫使已经身为上皇的李隆基逃奔,逃到成都后,这位太上皇为之热泪滂沱。《资治通鉴》载:“上皇思张九龄之先见,为之流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
  逃至巴蜀,每思九龄风采,每念九龄预言,而无不泫然流涕,唐玄宗悔之晚矣!


  张九龄最善于察识奸宄,他毫无顾忌地剥尽奸宄假面目,还奸宄之真相。张九龄真宰相也!


  我们反复读张九龄的断言,不禁发问,张九龄何以如此洞察秋毫?其实很简单,除具备才识外,只要得一个拳拳赤子之心。
  张九龄被罢政,是大唐帝国由兴而衰的标志。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评价道:“张九龄抱忠清以终始,敻乎为一代泰山乔岳之风标!”
  王夫之又说:“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为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义安”。
  王夫之的评论很中肯。但,先于张九龄的宋璟与卢怀慎,一位对子侄疏于教育管理,其子侄贪纵不法,为天下怒,一位被称为“伴食宰相”,如此看来,张九龄是与宋璟卢怀慎不尽相同的。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勾勒的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雄浑壮阔的意境,为我们留下千古绝唱,然而他在遭谗害被贬之后写下《感遇》诗十二首,其比兴亦在焉。让我们吟咏着《感遇》中的第一首来结束此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此文发在天涯论坛2018-06-02 06:51:12


微信图片_20241201150359.jpg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4: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叫做  yue时光荏苒 的人全盘抄袭我的这篇文章,一个叫公元2012的人也全盘抄袭我的这篇文章,还有好几个网站把我的这篇文章据为己有挂在他们的图书馆上来卖钱。

点评

可鄙! AI出现,此后的文贼会陡然上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6 1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4: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籁雪簌簌   籁雪簌簌:   您好!您的文章《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人文"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人文"栏目的支持!   来自:CMS   ————————————   谢谢来证明。我的《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这个帖子,已被好几个网友照搬为己有了。
黑名单 | 举报 | 13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89
贡献
3240
金钱
4759
发表于 2025-3-26 17: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5-3-26 14:48
一个叫做  yue时光荏苒 的人全盘抄袭我的这篇文章,一个叫公元2012的人也全盘抄袭我的这篇文章,还有好几个 ...

可鄙!
AI出现,此后的文贼会陡然上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89
贡献
3240
金钱
4759
发表于 2025-3-26 17: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89
贡献
3240
金钱
4759
发表于 2025-3-26 17: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古诗,诗风清淡,素练质朴,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倍誉“岭南第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89
贡献
3240
金钱
4759
发表于 2025-3-26 17: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89
贡献
3240
金钱
4759
发表于 2025-3-26 1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点评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乱幽州者,此胡刍(安禄山)也”! 玄宗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诤言,遂有李林甫祸国殃民,遂有 安禄山叛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7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0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鸣声韵 发表于 2025-3-26 17:28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乱幽州者,此胡刍(安禄山)也”!

玄宗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诤言,遂有李林甫祸国殃民,遂有
安禄山叛乱!

点评

帝王无识人之能,江上势必不稳。 有权者,最应防备的,是那些对自己一意奉承、百般献媚之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7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89
贡献
3240
金钱
4759
发表于 2025-3-27 09: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鸣声韵 于 2025-3-27 21:58 编辑
鲁卑陬 发表于 2025-3-27 08:24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乱幽州者,此胡刍(安禄山)也”!

帝王无识人之能,江山势必不稳。
有权者,最应防备的,是那些对自己一意奉承、百般献媚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新唐书》随笔 之《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于2018-06-02 发在天涯论坛闲闲书话,于2018-06-03 发在人民网强国社区的煮酒论史。后来发现诗句网、历史密码网、黄埔网、搜问百科、问答百科等网站都转发了这篇文章,然而都没有我的署名。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个叫“公元2012”的网友和一个叫“yue时光荏苒”的网友都来全盘抄袭我的文章,把我的这篇文章放到他们文章的中间,文题也叫做《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经过举报,那个“yue时光荏苒”的文章已下架,而在百度上依然可以搜到公元2012网友全盘抄袭我的那篇《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而且公然挂在个人图书馆上,做广告,收费阅读。
我阅读被抄袭的公元2012和yue时光荏苒抄袭的文章后,这两人的《》抄袭的完全一样,才知道这两个人的《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完全一样,于是可以断定,这两个人也是一人在抄袭另一人,是公元2012抄袭yue时光荏苒?还是yue时光荏苒在抄袭公元2012呢?如这两个干戈之盗抑或衣冠之盗的,网上太多了!
我发现我的的文章有十几篇被抄袭,被抄袭的文章有的已经做成抖音发出。

我认为,我的《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写得很一般,既然如此,还是被抄袭,被一个又一个网站据为己有,还被挂在网上图书馆上来牟利,究其原因,大概出自他们对张九龄这个名字的惊奇,(其中或不乏景仰之情),如是看来,如今的人们还在呼唤着张九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