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 ——读民族英雄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题为《石灰吟》的诗,是于谦十七岁写的。 于谦,字廷益,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石灰,它一身清白,清白的一身却来之不易。千锤万击开采石灰岩,把石灰岩运出深山,再把石灰岩投入窑中烈火焚烧,之后再把煅烧成的生石灰投入水中变成熟石灰,方可供人用于工程建筑,那洁白清爽的画面才得以完成。经过千锤万击,经过烈火焚烧,“若等闲”而已,而且“粉身碎骨全不怕”,所有这些描写,就是为了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至此才全知,这分明是托物言志,是作者用对石灰的吟颂来直抒胸臆。 于谦青年时代步入仕途,他凌云壮志,在随同宣宗平定朱高煦之乱后,先后出使湖广川贵,巡抚江西、河南、山西诸地,他裁抑豪强,罢黜贪墨,昭雪冤狱,为民兴利,深得百姓拥戴朝廷赞许。明宣宗病逝后,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英宗皇帝朱祁镇身为太子时,宦官王振就侍奉在左右,王振深被宠昵。朱祁镇九岁即位当上皇帝,更是离不开王振,须臾不见便怅然若失。王振主掌司礼监,开始市权纳贿。王振恃宠,营私舞弊,然而有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老臣在,王振还有所畏惮。正统七年之后,三杨等老臣有的病逝,有的年老精力不济,王振遂跋扈不可制。此时奔劳于外的于谦要回京师述职议事,就有好心人提醒他,要他去打理一下王振诸权贵,即使不送银两,也要送些土特产品,诸如合芗(线香)、干菌(蘑菇)之类。于谦为此则作诗一首:“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每次回京述职,都是“空囊”而入,绝不攀援,“清风两袖朝天去”,虽然惹得王振之流恼羞成怒,然而却把清白留给了人间。 这就是于谦,一位鞠躬尽瘁为官,清清白白做人的于谦! 英宗正德十三年,于谦回到朝廷,任兵部左侍郎。正德十四年(1449年)秋七月,瓦剌的也先率大军入侵。王振出自擅权立威的需要,煽惑英宗皇帝亲征,于谦率先坚决反对,极力规谏皇帝不要亲征。王振还是裹挟皇帝而去。英宗皇帝率亲征大军却连连失利,八月辛酉,在土木堡被包围,被包围的第二日,英宗皇帝被瓦剌大军俘虏,王振被乱兵杀死。 皇帝兵败成为俘虏的信息传到京师,朝廷上下一片惶恐,危难之时,出现了投降逃跑主义。侍讲徐珵大言星象有变,他极力主张,应当像北宋那样,放弃京师而南迁。包括徐珵在内的逃跑主义者要把半壁河山拱手让给瓦剌,兵部侍郎于谦为此怒不可遏,他厉声喝道:“言南迁者,可斩也!” 喝声犹如惊雷,震醒满朝文武,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于谦! 监国的郕王采纳于谦主张,江山社稷才没有分崩离析!才没有出现当年宋朝半壁江山的景象! 于谦任兵部尚书,他率领满朝文武开始筹划御敌诸事。九月,在于谦等大臣的拥戴下,郕王即位,史称代宗皇帝。于谦被委以重任。 “一腔热血,竟洒何地”,于谦昔日的呐喊呼唤在国家危难之际掬示于苍天后土! 十月,也先攻破紫荆关,直奔京师而来。有人建议敛城坚壁,静候敌军自去。兵部尚书于谦力排此议,他“誓不与贼俱生”,他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他与全城百姓同仇敌忾,震慑来犯之敌。两军交战酣烈,也先大军狼狈而逃。在社稷将毁于一旦之际,于谦力挽狂澜,使大明江山得以安然无恙。 也先不得不以送还英宗为条件来求和,代宗犹豫不决,于谦力劝迎回英宗,以之为太上皇,得到代宗应许。英宗能回归故里,是于谦之力,然而于谦不去表白,不去争功,英宗对此并不知情。孰料为=因此埋下祸患。 代宗景泰年间,于谦执政,他举贤授能,裁抑奸邪,不避嫌怨,精忠为国,因此险邪躁进之徒恨恨不已。公元1457年,即景泰八年春正月,代宗病重宿于南郊斋宫,石亨、徐有贞(徐珵力主南迁,被于谦驳斥后,甚觉没面子,于是改头换面,改姓名为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迎立上皇英宗复位。再次当上皇帝的英宗废代宗为郕王,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的催逼下,英宗以莫须有之罪杀害了于谦。 倘若不力主迎回英宗,于谦就不会以悲剧形式结束一生。迎回英宗对自己是吉是凶,于谦可曾考虑过?他刚亮识大体,他不愿丢掉大明朝的颜面而成为瓦剌的笑谈,他岂能把个人升沉冷暖放在前面。 后来,英宗为错杀一位精忠报国的社稷重臣而悔之莫及。 人们把于谦与岳飞相提并论,称他们是民族英雄。南明的民族英雄张煌言写了一首七律《甲辰八月辞故里》,其第一联第二联写道:“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于氏墓”,于谦之墓,于谦后来被葬在西湖西南的三台山中;“岳家祠”,即岳飞祠庙,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死后葬在西湖北面的栖霞岭上。张煌言抗清兵败被俘,他景仰功绩如日月双悬光照千秋的于谦,他景仰金戈铁马独撑半壁江山的岳飞,他坚拒大清王朝的威胁利诱,慷慨就义,死后亦葬在西湖南屏山荔子峰下。 于谦的精神与日月同在,他的人格力量激励着他同时代的人,也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子孙! 人们又把于谦与海瑞相提并论,称他们同是刚直不阿,又同是清正廉洁的典范。《明史》记载,说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避风雨”。《明史》记载,说他坚辞所有赏赐,坚拒一切恭维,被害后,朝廷派人抄他的家,发现“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当又发现“独正室鐍鑰甚固”,待打开后,发现正室放置的竟是“上(代宗皇帝)赐蟒衣、剑器也”。 于谦的一生是建树丰功伟业的一生,是用清贞操守写就的清清白白的一生,于谦是一座丰碑,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子孙心中的丰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是高唱着这首十七岁时立下的誓言,一路行进,而步入人生最高境界的。让我们当代为官者也读读此诗,也“要留清白在人间”,那该多好! “此一身热血,竟洒何地”,于谦曾一次次这般拊膺喟叹!于谦为江山社稷而抛头颅洒热血,当红日冉冉升起,当明月高悬碧空,我们总是感知到,于谦,还有岳飞,还有那不胜枚举的所有民族英雄们,他们与日月争辉,他们的精神将与日月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