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满江红酒 于 2025-3-15 18:50 编辑
七绝·春燕·步韵奉和吾波老师 穿帘掠栋似通灵,比翼颉颃戏绊萦。 伫望衡皋频顾盼,时来送目欲还情。 * 七律.穿堂燕 穿云剪雾认仙灵,顾影雕梁绣户萦。 翻云剪雾谁家院,顾影巡梁秀户迎。 欲寄琼花南海渡,衔来柳榭北江亭。 (二) 琼花玉树迎新客,王母瑶台送旧莺。 凭倚东墙窥楚玉,莫非西苑慕王生。
嫣香浥露明霞透,冷翠摇风素月清。 流水漂摇风欲静,南城烟柳雨蒙蒙。 *
吾波原玉.七绝 春晨园中见燕 谁家春燕小精灵,比翼双飞嫩柳萦。 见此如窥梁祝伴,何人不起爱怜情。 * 兰台清吹拂冠緌,薙草新居对渺㳽。 丽赋朝云无处所,羁怀秋气动赍咨。 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词。 独有江南哀句在,更传馀恨到黄旗。 * (注:柳榭——"柳榭"既指柳枝(植物),亦暗含《长物志》“亭榭相望”的园林意象;送目——典出:“送目”一词虽未直接见于《楚辞》原文,但其意象与《楚辞》的文学传统存在关联。具体分析如下: 《楚辞》中的“目”与远望意象
《楚辞》中常通过视觉描写表达情感,如《离骚》的“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屈原以“游目”寄托对理想的追寻。此类描写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远望抒怀”的创作范式。
后世作品中的“送目”化用
明代郭登的《送目》诗云:“送目衡皋望不休,江苹高下遍汀洲”,通过“送目”展开对自然景物的凝视,暗含愁思,与《楚辞》借景抒情的风格一脉相承。诗中“楚径蕙风”更直接呼应了《楚辞》对香草(蕙)等楚地意象的运用。
《楚辞》对文学典故的影响
《楚辞》开创的“香草美人”“浪漫抒怀”等传统深刻影响了后世诗词创作,如“送目”这类动作描写,可视为对《楚辞》抒情手法的延伸,而非直接引用原文。
综上,“送目”虽非《楚辞》原句,但其文学表达与《楚辞》的抒情传统及意象使用高度契合,体现了后世对《楚辞》精神的继承与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