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词名词解释
一、回文词名词解释 1.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朝鲜称“回头文”)。它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 2.回文体,回文用于文体上则称做“回文体”。 3.回文词,回文体用在词中叫回文词。始自宋朝刘攽(字贡父)。 4.回文曲, 回文体用在曲中叫回文曲。始自元朝周德清(字日湛)。 5.回文四体:通体回文、本句回文(就句回文)、上下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 6.回文六体,刚刚(许传刚)把回文四体扩充为回文六体:通体回文、本句回文(就句回文)、上下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折叠回文、错杂回文。 7.通体回文体,又叫倒章回文,又名双回文。是回文最基本的形式,即通常所谓“一顺一倒”。先连续读至尾﹐再从尾字开始环读至开头。一首诗变成两首诗,所以又叫双回文。 8.本篇回文体,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最初又叫颠倒使韵。 9、双句回文体,又叫上下句回文、两两回文、倒语回文、颠倒韵、逐句回环体、逐句回文体,即前人所称的隔句回文。明代有人称为“一句重读回文”、“随句回文”。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倒读,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倒读,全篇每二句为一组,是颠倒互为回文的一种回文方法。多用于《菩萨蛮》词。 10.就句回文体,又叫双回文诗、本句回文、当句回文、倒句回文、倒顺回文诗、对称回文、本句回复式回文诗。所谓当句回文,即指当句之中其文便可回读者。每一句完成一个循环,从左右两边读都可,也就是后半句即为前半句的倒读回文。 11.折叠回文,又叫倒句回文、对称回文、回环韵。顺逆读时奇句和偶句的次序都不变。特点是偶句的首字也为一组韵的回文叫折叠回文。 12.错杂回文,形式很多,如部分回文、半折叠回文、隔句回文、连绵叠体、十字顶真回文诗、隔句添字回文、创半回文、词中的上下句回文与本句回文结合、词中的交错回文等。万树、万斯同的《六棱品字玦》,便用了错杂回文。 13.双回文,见通体回文体、就句回文。双回文前面如果还有修饰词,则表示一首诗可用两种回文方法读。如折叠双回文,就是既可折叠回文读,又可通体回文读,读出来的加原诗共三首。本句回文中又可以通体回文读的也叫双回文。 14.本句双回文,本句回文诗只能读出一首诗,如果本句回文诗也能兼首尾回环读者,即除了本句回文一首外,还能用通体回文的方法再读出一首的。 15.颠倒回文词,用本章回文方法的回文词。 16.通体折叠回文,用折叠读法读出一首诗,加原诗共两首的,叫通体折叠回文。 17.折叠双回文,用折叠读法,读出一首,加原诗共两首,便是通体折叠回文。如果又能用通体回文读法读出第三首的,叫折叠双回文。通体折叠回文和折叠双回文的区别是:通体折叠回文的偶句首尾为韵,共两组韵。折叠双回文则奇句的首字也为韵,共三组韵。 18.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共三组韵,有两组韵是顺逆同韵,指奇句首字为一组韵,偶句尾字为一组韵,两组韵韵母相同、平仄一样。第三组韵是偶句的首字。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用多种读法共可读出44首诗。 19.本章折叠回文,其前一部分是原诗,后一部分是它的折叠回文,这样组成的诗叫本章(本篇)折叠回文。 20.半折叠回文,属于错杂回文中的部分回文。原诗只有一组韵,因此不能通体回文,但奇句却是能回文的,因为句序没打乱,所以叫半折叠回文。在折叠回文中,也有奇句不回文读(一种是不能回文,一种是故意不回文),只偶句回文读的半折叠回文。 21.倒序折叠回文,它与通体回文一样,也是从后面开始回文。但通体回文是从最后一句开始逆序而上。倒序折叠回文则是以联(或阕)为单位,一副副的联,从奇句开始读,再读偶句,这样一组组逆序而上。折叠双回文也常可倒序折叠回文读。 22.双句倒读回文,这种回文诗与折叠回文一样,从头到尾。但不同的是折叠回文句序一点都不变,第一句仍是第一句,第二句仍是第二句。双句倒读回文则以联为基础进行回文,也就是回文读时奇句为偶句,偶句为奇句,如第二句做第一句,第一句做第二句。这是一种新颖的回文方法。因为句序已变,不合折叠原则,所以叫双句倒读回文。最早可能见于华彬《菩萨蛮四调》,其实通体回文也多可这样读,有三组韵的回文诗可常用这种回文方法,为回文的写法和多读法又开辟了一条路。第二句的首字若与奇句首字同平仄的,则不能通体回文,只能用双句倒读回文。 23.间隔韵回文,所谓“上下句双用韵”。回文诗只要有三组韵的,都属于间隔韵回文。有交锁韵回文、间韵回文、折叠回文等。 24.交锁韵回文,回文诗有三组韵,奇句的首字为一组韵,奇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与奇句的尾字韵组的韵母不相同。 25.间韵回文,回文诗有三组韵,奇句的首字为一组韵,,奇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与奇句的尾字韵组的韵母相同,但平仄不同。 26.顺逆同韵交锁韵回文诗,交锁韵回文中,奇句首字与偶句尾字的韵同韵部或为邻韵。 27.顺逆同韵回文,顺读的韵与逆读的韵同一韵部或为邻韵的回文诗叫顺逆同韵回文诗,又叫一韵回文,余藻华则称之为八变换句式。属于顺逆同韵回文诗的类型很多,如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顺逆同韵交锁韵/間韵回文、顺逆同韵柏梁体、顺逆同韵四变回文、连珠体顺逆同韵柏梁体回文诗等。 28.转韵回文,不一韵到底,中途进行换韵。转韵形式很多,有两句一韵的(掷韵)、有抱韵的、一节一韵的等。格律回文诗一般不换韵。 29.尾转韵回文,一种特殊的回文。顺读最后一字不押韵,但此字与回文读的韵同。顺逆的韵往往是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关系。读时把顺逆两首合为一首读,便是一首转韵诗。 30.双篇回文,通体回文中之一种。又叫变义回文诗。通体回文读所得的两首诗词,或者描写角度不同,或者描写的主要人物发生变换,或者事件、时间发生变化,甚至成为两个主题。两篇合起来表现的主题或内容更全面,意境更高远,形象更丰满。 31.合璧回文,两种诗体合在一起的回文。文字不增减,不调位,不改动,顺读与回文是两种诗体的,叫合璧回文。如诗体合璧、联诗合璧、诗词合璧、词曲合璧、律绝合璧、联绝合璧等。萧玉苍说:“所谓合璧回文,即指揉合二种诗词体裁,有如珠联璧合者,一般需耍改动标点符号,可以视为倒章回读之特例,此殆回文中之最难制作者。计有诗词合璧、词曲合璧,以及律、绝合璧,四、五言诗合璧等。” 32.诗词合璧回文,合璧回文中,顺读与回文时,一是词,一是诗的,叫诗词合璧回文。通过标点,把诗变成词,或把词变成诗,比如虞美人合璧回文。利用加字减字使诗词互变的不属于合璧。 33.双词合璧回文, 顺读与回文是两种词牌的,叫双词合璧回文。 34.诗合璧回文,主要靠标点、节奏的变化,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之间互变的,或者把几种诗体的写法综合在一起,刚刚称它为诗合璧回文。诗合璧回文和多变回文常常结合起来运用。那种主要靠减字、添字而产生诗体变化的,属于多变读法,叫多变回文,不是合璧。 35.诗体合一回文,在诗合璧回文中,如果一首诗中有杂体诗体的综合,就叫诗体合一回文。有几种体结合就叫几体合一,如倒序,回文,联诗,同音韵诗,柏梁体,福唐体,同头诗,半字回环顶针诗,重字体诗综合的便叫九体合一。常见的有二合一、三合一。五合一以上的较少,因难写。 36.多变回文,含百变回文。有的回文诗,虽然没有在同步韵上用韵字,但因为措词巧妙,巧妙用韵,通过减字、跳读(乱点鸳鸯法,其实就是调序与重组)等综合读法,可读出几十首甚至上百首诗。 37.百变回文,或叫百读回文。通常的两首回文诗外,另外还可原文截前二字成五言律,截后二字亦成五言律。截中一字成三言或六言,截三字成四言,加上乱点鸳鸯读法(调序跳读法)便成百变回文。 38.虞美人诗词合璧百变回文,除了虞美人诗词合璧诗词合璧外,另外还用百变回文法读出许多诗来。 39.合璧虞美人百变回文反复体,把七律、虞美人和回文反复体结合在一起。有两首反复体与它们结合。读出的首数超出任何诗词,是回文诗词中的冠军。 40.双拟对重字折叠回文,双拟对,上下联中重字的位置相同就叫双拟对,全首都用双拟对的方法就是双拟对体。重字体、复字体、复字同头体,数名诗中多有这种诗。重字用双拟对方法排列,又是折叠回文的叫双拟对重字折叠回文。 41.首尾同字折叠回文诗,每句的首尾为同字的折叠回文诗。 42.诗词合璧虞美人,四读回文中的一种,顺读、回读分别成两首虞美人词和两首七律。 43.变体回文词,双词合璧回文词中,回文有些不合词牌要求的叫变体,或叫变式。 44.词曲合璧回文,萧玉苍首创。词回文为曲,或曲回文为词。 二、异名回文词条查询 1.迴文,见回文。 2.回纹,见回文。 3.倒章回文,见通体回文体。萧玉苍说:“所谓倒章回文,即指整个一章,从结尾一字倒读至开头一字,无不可通者。若为诗,则可仍其章句;若为词,则需易其标点。” 4.上下句回文,见双句回文。 5.隔句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6.两两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7.倒语回文,见双句回文体。即前人所稱的隔句回文。全篇每二句為一組,顛倒互為回文的一種回文方法。萧玉苍说:“所谓倒语回文,即指上下句之词语相雷同,而其词序相颠倒者。一般以词为限,若‘菩萨蛮’词,可全句倒读之;若‘阮郎归’词,则只可大半句倒读矣。此类回文,只读一过;若回读之,则徒重复而已。” 8.颠倒使韵,见本篇回文体和双句回文体上下句回复式。本篇回文和两两回文都属于顺逆同韵,因为顺逆的用的韵字一样,所以叫做颠倒韵。 9.颠倒韵,见本篇回文体、双句回文体和颠倒使韵。 10.颠倒虞美人,见颠倒回文词。 11.本句回文,见就句回文体。 12.当句回文,见就句回文体。萧玉苍说:“所谓当句回文,即指当句之中其文便可回读者,且以七言为最常见。其法以每句中之第四宇为界,前后三字同其形而异其序。此乃回文中之最简易者,盖不必另章回读也。” 13.倒句回文,见就句回文。 14.倒顺回文诗,见就句回文。 15.对称回文,见就句回文。 25.倒句回文,见折叠回文。萧玉苍说:“所谓倒句回文,即句序一概不变,而语句则要倒读者。一般体例(诗体、词牌)仍旧,而韵律亦相符;但个别字音,则要求变读。此种回文,以词曲为常见。” 26.对称回文,见折叠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