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三期第二讲作业: 41-秋之心语 一、认真阅读讲义,完成下列作业: 1、什么叫壮句,自写一个带提引词的壮句。 答: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壮句的前一分句是五个字,后分句是三个字。因为五个字中,前两个字是提引词。撇开提引词,剩下就是三字单句对,这种骈句就是壮句。 例如:可怜尘覆面,鬓添霜。 且看柳依依,花灼灼。 2、什么叫紧句,自写两个紧句。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紧句只有一个结构,既22句式。 比如:柳色依稀,湖光潋滟。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 3、什么叫长句,自写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长句各一个。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五字长句:东风兮款至,湖面兮微澜。 六字长句:怜岁月如流水,叹浮生似飘萍。 七字长句:春赏乎花开与谢,秋看乎明月圆缺。 八字长句:和风澹乃欲扶弱柳,细雨绵则轻唤桃花 九字长句:今宵无寐兮独斟杯酒,往事重来兮又上心头。 4、壮、紧、长三种句式使用时要注意哪些? 答: 壮句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可有三连平或者三连仄。(2)壮句按照常规,尽量不要有虚词。(3)在一篇赋文中一般用一至三次,不能连用,一段中最好少于或等于一次,若连用过多,则壮之有余而宽疏不足。因为赋是一种需要高声朗诵的文体,对朗诵气氛而言,需要句式上的配合才能尽得其妙。(4)一般壮句前通常需要辅以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如以上例句中的“观夫”“所以”“复若”等就是提引词。(5)壮句一般不宜开篇或在段头使用,适于需要表现紧张壮阔处。 紧句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1)在开篇用紧句时,可加可不加提引词。(2)在换段、换内容、换韵时,如果用紧句,紧句前要加提引词,这样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段中的文意。(3)在一段中不宜连续使用。最多连用两骈,不能三骈连用,连续使用会显得句型配合呆板。因为连用的太多,也会显得文章空泛平淡,会减弱朗诵的声调,和减弱抑扬顿挫的语感。 长句常用于关键部分的前奏与铺垫,一般不在开篇时使用。开篇尽量使用紧句,若是律赋用于开篇破题还是可以的。长句通常在5一9字之间为宜。否则,失去灵动,韵味不足。必须遵守的底线。 二、阅读下文,请找出文中的壮句、紧句、长句。 日五色赋 唐 •李程 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禀以阳精,体乾爻于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 懿彼日升,考兹礼斗。因时而出,与圣为偶。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时也寰宇朗清,景气澄霁。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裔。霏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馀霞散于重轮,焕然绮丽。 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合璧方可孰可,抱珥比而奚匹。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 浩浩天枢,洋洋圣谟。德之交感,瑞必相符。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 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殊祥着明,庶物咸覩。名翚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 斯乃天有命,日跻圣。太阶平,王道正。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夏王徒指之而比盛。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彰烛远于皇明,乃备彩于方色。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壮句:斯乃天有命,日跻圣。 太阶平,王道正。 紧句: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长句: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 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 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 知淳风之不遐。禀以阳精,体乾爻于君位。 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裔。 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 三、(上网搜索回答)荀况、宋玉是战国时期的辞赋家,王勃 是“初唐四杰”之一,请简答他们的主要成就及主要代表作。 荀况即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他是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代表作包括:《荀子》、《天论》、《解蔽》、《正名》、《富国》、《性恶》、《劝学》、《荣辱》、《君子》等作品 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辞赋家。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号鹿溪子,出生于楚国鄢地(今湖北省宜城)。 宋玉是屈原之后楚辞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深受屈原影响,与唐勒、景差齐名,后人常以“屈宋”并称。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高唐赋》《神女赋》《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王勃是唐代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约650年,逝世于676年或684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中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九岁时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表现出博学多才。他在文学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成就在于骈文,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