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咸阳古渡 关中八景之三 七绝 新韵 陈玉喜

[复制链接]

206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42
贡献
12361
金钱
1834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3-6 06: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谦翰行云流水 于 2025-3-6 06:23 编辑

咸阳古渡   关中八景之三
七绝  新韵
                  陈玉喜


咸阳古渡迩遐悠,晏口澜河关中畴;
唐汉渭滨桥横混,冬春设路夏秋舟。


秦都通蜀欸仍声,彻夜孤息秦渡行;
络绎不绝舟载客,惊悠渔艇诱浮盈。


烟波白鹭鸟青究,樵士羊肠放牧牛;
斗草歌喧莲曲唱,笔尖弄墨画书琉。


隐没百岁固桥沉,朝雨褒城无故人;
新架渭河咸古渡,阳关三栾水曲辰。

赏析;
   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咸阳古渡几千年,名闻遐迩。赞曰: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喧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李商隐有诗云: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从长安城到咸阳桥,送行送出一天的路程,颇有送君千里的情谊。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就是在此为朋友饯行所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咸阳古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古渡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文物,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丝绸之路也称为佛教之路,咸阳古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隋唐佛像,为研究当时佛教文化活动以及中原和西域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古时的咸阳桥已不复踪影,咸阳市在渭河上架起了新的咸阳桥。咸阳桥不仅留下了名字,更留下了千年传唱的《渭城曲》。我们听到的就是这首曲子, 它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阳关三叠》,想象人们曾以此送客,一唱三叹,其中别有一番滋味。西安的东西两侧,有两座桥很著名,一座是城东的灞桥,一座是城西的咸阳桥。两座桥都因离别而著名,也各自延伸出了“关中八景”中的一景,城东的是“灞柳风雪”,城西的是“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的消失,是历史的变迁,以渭河为中轴线长达100多里渭河生态长廊,成为西咸一体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0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