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3-21
威望826
金钱2968
贡献2007
金牌会员
 
威望- 826 点
贡献- 2007 次
金钱- 2968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5-3-15 1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二例可以很好反应声调和情感的对应关系,虽然是不讲格律的古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古风,短歌体,是词源之一;可以看出主音节交替:前古人,后来者。天地悠悠,怆然涕下。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除复词,引词,助词,主音节全对。有变调,单仄尾双仄尾交变。三句的平声调,突然舒缓,益增其忧愤的情感色彩。用仄韵二十一马。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古绝,意节以双音词为主体齐言,音律只讲究到句脚,律句属偶合。从平声为主,发展到仄声为主,入声收韵,刻画那个“嘘”的少年肖像,贴合的天衣无缝。入声,为词韵的邻韵,可视为一种变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