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邓蓉镜《诵芬堂文存》,《邓蓉镜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43页。 [2]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一,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第302页。 [3]郎廷槐记《师友诗传录》,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135页。按:“间似律句无妨”,《诗问》本“似”作“从”。 [4]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潘务正、李言编校《沈德潜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册第1938页。 [5]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册第1469页。 [6]陈柏全《清代诗话中格律论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7]陈平原等主编《学人》第1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收入《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蒋寅《翁方纲对王渔洋诗学的接受与扬弃》,《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9]“续《声调谱》时代”,是我在《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分期概念,参看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03-112页。 [10]高凤翰《南阜山人敩文存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第20页。 [11]孙葆田《柯封翁墓志铭》,《校经室文集》卷五,刘承干刊求恕斋丛书本。 [12]彭启丰《宋荔裳诗集叙》,《芝庭先生集》卷九,道光刊本。 [13]宋弼神道碑见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四十一,王培荀《乡园忆旧录》亦载其事迹。 [14]宋、刘二家之说皆见吴绍澯《声调谱说》引,嘉庆二年吴氏歙县刊本。 [15]李锳《诗法易简录》卷末,嘉庆十九年李氏十二笔舫斋刊本。下引该书,皆据此本。 [16]王敬身《诗法指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7]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1页。 [18]参看刘跃进《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永明诗体辨释》,《中国诗学》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参看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第五章“王渔洋与清代古诗声调论”,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130页。 [20]乔亿《剑溪说诗》又编,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2册第1132页。 [21]朱桂《岩客吟草》卷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藏清青丝栏抄本。 [22]李宪乔《凝寒阁诗话》,《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山东大学出版社影印本,第47册第257页。 [23]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47册第76页。 [24]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47册第77页。 [25]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47册第76-77页。 [26]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47册第142页。 [27]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二十著录《五七言古诗声调》稿本。卷首自题曰:“昆明王生二厚,从余问古诗声调。时未携赵饴山旧谱,口说难明,遂标唐宋诸家诗示之,略引端绪,所贵隅反。”末署“甲子端午桂馥记于永平县斋”,知此书撰于永平任上,当为嘉庆九年甲子(1804),《偶记》误以为乾隆九年(1744)。 [28]李宪乔《与桂未谷书》,《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47册第142页。 [29]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47册第140-142页。 [30]吴镇事迹见李华春撰《吴松厓先生传略》,《松花庵全集》附录。 [31]翟翚《声调谱拾遗》论例,丁福保辑《清诗话》,上册第353页。 [32]翟翚《声调谱拾遗》,丁福保辑《清诗话》,上册第356页。 [33]翟翚《声调谱拾遗》,丁福保辑《清诗话》,上册第358页。 [34]如翟翚断言平韵古诗不可用,即使笔力最横绝的杜甫、韩愈诗中也未尝有的仄仄仄平平平平及仄仄平平平平平句法,其实韩愈诗中都有,详蒋寅《韩愈七古的声调分析》,《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1997年版;收入《百代之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5]翟翚《声调谱拾遗》,丁福保辑《清诗话》,上册第360页。 [36]谭宗浚《赵秋谷声调谱跋》,《希古堂文甲集》卷二,光绪刊本。董文涣《声调四谱图说》自序也说翟书“实眇分明”,同治三年董氏刊本。 [37]袁嘉谷《卧雪诗话》卷二,《袁嘉谷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册第517页。 [38]吴镇《松花庵八病说》,《松花庵全集》本。下引此书皆据此本。 作者简介:蒋寅(1959-),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清代文人事迹编年汇考”(13&ZD117)的阶段性成果。 原载《复旦学报》2018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