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5|回复: 12

诗联句中自对之管见

[复制链接]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发表于 2014-6-8 1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联句中自对之管见
邱才扬
        律诗要对仗,尤其是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是众所周知的诗词写作的基本常识。因为对仗首先要求句型要一致,字数相等,两两相对;上下两句,左右对称。字音既相对,意义又相关或相联;且要词性相对,平仄互对。正由于对句对仗的使用而使律诗读起来平仄相间,声调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琅琅上口,极富艺术美,从而得到了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但也正由于句子结构、句型句式、词性等要一致,两两相对、平仄互对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给律诗的写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要完全达到工对,又往往难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兼之还要描情写景、畅言心志等等,在一首诗短短的数十个字中,要写出好作品,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用对句对仗,难于达到艺术美和意境美。而过分追求句中的对仗工整,又往往会束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于达到意境合一的境界。为了使诗词创作者放开思绪,拓宽诗路,做到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使之和谐统一,意境浑一,于是便有了一种句中先自对,而后再上下联相对的对仗,(或不相对的诗句)。如杜甫的《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及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诗中的颔联句中用“风”对“尘”、“涕”对“泪”,颈联中“迟”对“暮”、“涓”对“埃”相对。白居易《代春赠》中“山吐晴峦水放光,辛荑花白柳梢黄”。上句“山”对“水”、下句“白”对“黄”等等,都是句中先自对,再在诗联中相对。从而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使全诗读起来妙趣无穷。我在拙诗《秋怨》等诗中也借鉴了句中自对的作法,如“静水悠悠风激浪,前山隐隐绿添黄”。在《谢蔡厚示教授惠赐华翰》中用了“评诗论韵探深浅,立意抒情展异同”。前一联中用“风”对“浪”,“绿”对“黄”,后一联中“深”对“浅”、“异”对“同”。
      有了句中自对,两诗联中的对仗便可以放宽。这就为我们拓宽视野,放开思绪,敞开诗路更好地抒情、描景、言志创造了条件。首先是句中自对使创作手法更丰富了,作者不用再为对句对仗拘于其间,为寻求工对而束缚住手脚。其次是句中自对,另一句可不再相对,使描写的范围更宽更大,作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驰骋空间,从而使诗路更加开阔了。
      但也有人提出句中自对是字数不相等的,所以应该叫做“不等字自对”。并举例如“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细草”与“绿汀洲”为对。“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白居易《登澄洲白雪楼》)“青山簇簇”与“水茫茫”为对。也有上下两句均相对的。如“山吐晴峦水放光,辛荑花白柳梢黄”。济南大名湖铁公祠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等等。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句中自对是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只要句中有两两可相对的字或词就行,其它的修饰辞语则完全可以抛开不论。如上所举例“细草”与“绿汀洲”为对,其实“细草”与“汀洲”则同属名词,尚可宽对。但“绿”字在这里是作动词和形容词兼用的,是染绿了汀洲的意思,不能认为是不等字的上下自对。这是诗词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手法和技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是作动词和名词兼用的。
      我的拙诗《贺西院吟草》中“院竹茹辉翠玉栏”中的“翠”字;《仙人湖咏秋》中的“金风黄翠叶”中的“黄”字,也是作动词、形容词兼用的,这是诗词写作中特有的一种形式。“青山簇簇水茫茫”句中也可抛开其它修饰词语不论,只要句中出现了“山”与“水”相对便行。同理,如上所举杜诗中的“风尘”、“涕泪”、“迟暮”、“涓埃”;白诗中的“山水”、“白黄”;铁公祠中的数字“四三”、“一半”;拙诗中的“风浪”、“绿黄”;“深浅”、“异同”等等,都是句中自对的工对。根据对联写作的特点和要求,我倾向于对联“字数不等不能成对”的规则。句中自对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可以抛开其修饰词语不论,但必须有可相对的字或词两两相对,且字数相等(如上举例),才能成为其对。所以,我赞成“果真字数不等可以对仗,那么对联还是对联吗”的观点。 “字数不等不能成对,这是写对联常识的常识”。因此,正确地理解句中自对,而不是曲解句中自对,并能熟练地加于运用,不但可以放开思绪,解放思想束缚,拓宽诗路,提高欣赏水平;而且可以丰富创作手法,提高写作技巧,更好地描情达意,畅抒胸臆,进一步提升格律诗词的创作水平。

4771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翠微风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44
贡献
26790
金钱
435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6-8 1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诗词理论,谢谢兄台赐玉指导,高亮共赏!

点评

几点体会,还请兄台赐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9 15:22
客邑多勤者,家居好古风。苇塘清且浅,笛韵与云融。

1236

主题

39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5
贡献
2073
金钱
6512
发表于 2014-6-8 20:3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诗论。附议苇兄。

点评

谢谢井水兄鼓励!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9 15:24

6248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翠微风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492
贡献
32850
金钱
5182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4-6-8 2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匪浅!
三秋问好。

点评

谢谢三秋兄鞭策!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9 15:27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5: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苇笛 发表于 2014-6-8 18:11
学习诗词理论,谢谢兄台赐玉指导,高亮共赏!

几点体会,还请兄台赐正!

点评

我是后学,怎敢侈谈“斧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9 15:28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5: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井水一瓢 发表于 2014-6-8 20:36
学习诗论。附议苇兄。

谢谢井水兄鼓励!问好!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秋之晨 发表于 2014-6-8 21:23
学习,受益匪浅!
三秋问好。

谢谢三秋兄鞭策!问好!

4771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翠微风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44
贡献
26790
金钱
435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6-9 15: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才扬 发表于 2014-6-9 15:22
几点体会,还请兄台赐正!

我是后学,怎敢侈谈“斧正”。

点评

兄台过谦了!兄的有些观点对余很有启发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0 14:45
客邑多勤者,家居好古风。苇塘清且浅,笛韵与云融。

1577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89
贡献
12059
金钱
17430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6-9 1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学习,问好。

点评

谢谢大卫老师再赏鞭策!敬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0 14:46
开心每一天!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4: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苇笛 发表于 2014-6-9 15:28
我是后学,怎敢侈谈“斧正”。

兄台过谦了!兄的有些观点对余很有启发哟!

点评

哈哈,我是姑妄言之的。比如,某些时语,客家人的某些口语,我顽固地以为有时也可入诗的,只是要用得敲到好处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0 14:50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4: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4-6-9 17:16
再学习,问好。

谢谢大卫老师再赏鞭策!敬酒!

4771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翠微风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44
贡献
26790
金钱
435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6-10 14: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才扬 发表于 2014-6-10 14:45
兄台过谦了!兄的有些观点对余很有启发哟!

哈哈,我是姑妄言之的。比如,某些时语,客家人的某些口语,我顽固地以为有时也可入诗的,只是要用得敲到好处而已。

点评

这是对的,口语、时语入诗,自古有之,更能体现与时俱进。易安夫人便是此中高手!我是反对过多的用僻典、僻字等自以为是的学识渊博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0 15:12
客邑多勤者,家居好古风。苇塘清且浅,笛韵与云融。

563

主题

2978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765
贡献
1313
金钱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苇笛 发表于 2014-6-10 14:50
哈哈,我是姑妄言之的。比如,某些时语,客家人的某些口语,我顽固地以为有时也可入诗的,只是要用得敲到 ...

这是对的,口语、时语入诗,自古有之,更能体现与时俱进。易安夫人便是此中高手!我是反对过多的用僻典、僻字等自以为是的学识渊博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