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吟书院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11-16
威望323
金钱1341
贡献465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威望- 323 点
贡献- 465 次
金钱- 1341 枚
|
主讲:副总辅导-阿舍
(一)行调(行调的起源、来历及传承、特点、意义)
1、“行调”的起源:
“行调”是古时盛行在山东淄博及周边地区的一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在格律诗的读法上非常具有学院派的特点,节奏鲜明,平长仄短,声情并茂,与淄博地区(特别是桓台)的地方语言紧密结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吟诵技巧与风格,可以成为桓台吟诵、淄博吟诵乃至山东吟诵的代表。
2、“行调”的来历及传承:
“行调”以“王佩行”先生名字的最后一字而得来。王佩行先生的吟诵,兼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且运气发声、仪态风神,始终浸润着大雅君子之风,这种吟诵方法被人们叫做“行调”。
行调起源于山东省桓台县荆家镇姬桥村。王佩行老先生是随其二祖父王在堂先生,在上私塾过程中学习的“行调”吟诵。王在堂先生是京城太学生,在国子监读过书,国子监有一套非常标准的读书方法。
王佩行之孙王昊也是从小受爷爷的耳濡目染和传授,又经过系统的学习,现在是山东“行调”吟诵非遗传承人。同时王昊也将行调传授给了他的女儿,所以说行调是传承有序的。2015年,王佩行之孙王昊,已经正式申请“行调”吟诵为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3、行调特点
行调:吟诵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及优化传承,形成了以下几个具有优越性的特点: <1>、低诵慢吟。 “行调”的吟诵讲究“低诵慢吟”,在“低诵慢吟”中,有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去赏诗、悟诗,去深刻的领会诗歌的美妙和神韵。 <2>、腔音唱法。 “行调”吟诵特别注意像京剧那样的字正腔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就是普通话吟诵中总结的规律“腔音唱法”。<3>、“依字行腔”。与桓台方言紧密结合依字行腔。每种吟诵调都与地方方言紧密集合,“行调”也不例外,用桓台话怎样说,就怎样吟诵,腔调统一,真正做到地方方言上的“依字行腔”。在这里,我们使用普通话进行吟诵。 <4>、节奏鲜明。
“行调”没有固定的曲谱,但节奏非常鲜明,完全按照格律诗对平长仄短的要求来吟诵,具有学院派的特点,能够读出格律诗真正的节奏。 <5>、调式分类与格律诗的格式相统一,体系完整。
我们中国的格律诗分为平起五言绝句、仄起五言绝句、平起五言律诗、仄起五言律诗、平起七言绝句、仄起七言绝句、平起七言律诗、仄起七言律诗,八种格式。“行调”吟诵恰好与之相对应,能够形成一整套的中国格律诗的吟诵方法,体系具有完整性。行调的八种调式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平起与仄起的区别在于低起或高起,根据入声字、韵字或语境,读法上会有一些变化。
所以吟诵时要根据诗词意境以及需要表达的情感,在不同的处理方式。吟诵的调式有规律也有变化,也是统一的。<6>、朗朗上口,简单易学。
“行调”经过几百年的磨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简单易学的风格特点,“行调”的旋律特点与山东的地方音乐有着直接的联系,“行调”吟诵的旋律是山东人骨子里的音乐,并且只要会说山东的方言,就能更快的学会乃至掌握“行调”的内涵,也能很快体会“行调”吟诵古诗文的魅力。
需要注意:
行调特点中的低诵慢吟,并不是说简单地放慢速度低声去吟诵,是要扩展开来去想象理解,它是指一种整体的意境,要抒情、从容、悠然地去吟诵和体会其中的韵味,每个字都要清清楚楚,要稳、要准,情感贴切。
4、学习行调的重要性和意义
行调的调式分类与格律诗的格式相统一,体系完整。所以学好行调,那么所有的五言和七言的绝句、律诗都可以去轻松套调,不但可以使用这种旋律去体会古诗中的美好,更便于深刻地去记忆古诗。
(二)整体要求:
1、入声字:文中“红字”为入声字。共三个入声字:“日、绿、不”。日、绿:是休止吟;不:断续吟。
2、阴调吟诵:这首诗整体充满着离愁别绪和孤寂怅惘的心情,使用阴调吟诵,深情伤感,却又似含而不露。
3、依字行腔:要字正腔圆,声音饱满。
4、平长仄短:中、柴、扉、年、孙、归等节奏点处和韵字吟诵时要拖长。和谐,充满韵律之美。
5、低诵慢吟:这样就有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去赏诗、悟诗,去深刻的领会诗歌的美妙和神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