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学习资料] 《李寒秋作品精选》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72
贡献
121000
金钱
15488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5-2-15 13: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冰凌花 于 2025-3-1 04:37 编辑

《李寒秋作品精选》一

五律对月五首

其一
窗推频祷咒,皓魄照妆奁。
弄桂幽芬染,怀君冷露添。
衣薰伤故素,烛泪妒新缣。
最羡吉祥鸟,双飞栖屋檐。

其二
瓜破传银匕,饼分堆玉盘。
何烦丹石热,自有蔗浆寒。
宝岛几时附?华庭相见欢。
风高吹浪涌,劲卒待加冠。

其三
清光匀四海,总一遣戎旃。
划界铜为柱,扬威铁作船。
戈挥征越绝,马驻刻燕然。
上国天兵至,群妖莫纠缠。

其四
刘氏恩非厚,子云眉不开。
蟾宫灵药捣,凤穴瑞符来。
屡献千金赋,犹凭万卷才。
黄门朝夕拜,久仰尚书台。

其五
江宽横锁链,镜缺盼重圆。
已足宣和富,今当奋武年。
争雄收算告,讨逆整镫鞭。
论道凌烟阁,仍崇礼运篇。

说明:前四首作为对月四首发表过,此次加上最后一首凑成五首再次集体亮相。

从古今三组子夜四时歌的风调说起

      唐代大诗人李白具备极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其诗作具备最强的文艺个性。可以说自屈原以后的历代诗人应当分为两类,李白是一类,其他所有诗人是另一类。李白诗作语言特色和文艺个性的表现力在七言乐府、五言古风、五七言绝句以及五言律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李白的诗作既高出盛唐又不离盛唐,和同时代的诗人一样,极为擅长拟情代言诗作。李白也善于向民歌学习,将普通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情感提炼雅化为诗歌,其所作的子夜四时歌四首就是这类拟情代言的民歌乐府类诗作。子夜歌原为南朝民歌,为五言四句体不拘平仄,语言流畅自然,修辞手法多用比兴和双关。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分春夏秋冬四首,在继承南朝子夜四时歌体制的同时又有创新。从每首五言四句改为每首五言六句,其平仄结构更接近于五律,最明显的是每联上下两句第二字都是平仄相对而无一例外。

      本人对李白的子夜四时歌极为欣赏,多年以后终于在2018年夏遵照五言六句格式写就子夜四时歌四首。一直在进行细微修改,主要是尽最大可能避免重字,直到去年才最后定稿。从正文后的图片可以看到,本人的两组子夜四时歌一并进行重字检测,除了叠词和作为特殊修辞格的有意重复,没有一个重字。这里再次强调一次,是否有重字并不是衡量诗作水平的最高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但认真写诗的态度所形成的良好习惯积累就是最真实的自我。写古诗没有大的好处可凭借,能有些细节性的好处作为修补也不无裨益。

      这一篇文章与上一篇古今五律两组对比不同,对李白的批评有所增加,因为李白在他的子夜四时歌中竟然同时犯了两个方向相反的错误。其一是,子夜四时歌本是民歌体,不用拘泥于任何平仄结构,不用写成律化的民歌。而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在平仄结构上有严重的五律化倾向,在春歌中“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这一联中,完全运用了五律对仗的写法。另外夏歌中“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这一联写得相当笨拙,且语气大不似民歌。其二是,李白的子夜四时歌一如李白的其他诗作尤其是其联章体诗作,时有重复词汇、意象和手法之弊。“素手”一词就用了两次,而且是在完全相同的位置上。至于其他的重字如“发”、“去”、“采”、“不”,用其他字眼替代并没有什么难度。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可以分为四个等级。最佳是秋歌,玲珑剔透完美无瑕;其次是冬歌,流畅自然明白如话;再次是春歌,雅化过头尚可接受;最差是夏歌,意思较乱表达费解。自己的子夜四时歌两组中,第一组四首基本势均力敌,每首都有佳句,整体浑成度较好。第二组中,其他三首较平淡,而第三首为八首之冠,足可匹敌李白的子夜四时歌之秋歌。这首好就好在全篇曲折回环每句都在互相照应。第一联,上句刚目送夫君坐船离开,下句就在计算并自问几月回家了。然后第二联是祷告夫君乘船出没瞿塘峡要避开危险无比的滟滪堆。最后是第三联想象自己采食木槿花的时候,夫君就应该在归船上远望故乡的山峰了。本文的重点倒也不是要在古今三组子夜四时歌中分个等级高下,而是要探讨一个严肃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古今三组子夜四时歌,都不似南朝原版子夜歌,而是呈现出唐人五言绝句和乐府的共有风调。

      读者可在搜韵或其他古诗网络平台上搜寻子夜歌,可以看出,从唐代开始历代仿写的子夜歌其实都是高度雅化的文人五言绝句。即便富有生活气息与真实情感,善用比兴与双关,其语言风格也与南朝原版子夜歌差异甚大。可见古诗的语言和风调流变,不是天才性的个人化努力的产物,而是时代潮流和语言风调长期演变的综合结果。西人文论有云,伟大的作品都是存在于伟大的传统中。对于古诗创作来说,其水准在唐代达到了最高峰,使其后的一切时代各种体裁的古诗创作都在唐人魔掌的笼罩下。今人拟古能拟到唐诗的水准和风调就是极限,再要突破唐诗的束缚直达汉魏晋宋古诗与南朝民歌的境界,恐怕脱胎换骨都未必能成功。这就是自己创作子夜四时歌以及子夜歌的深刻体会。

      文后的第三章图片是本人的子夜歌四组十六首,可以看出也是全部避免了除叠词和特殊修饰词以外的所有重字。手法上也用了比兴和双关,但也是在语言特色上不似南朝原版子夜歌,整体上归于唐人乐府型五绝的风调。可以说,原版子夜歌有一种基于真实生活和时代语言的天然美,而后代仿作的各种子夜歌都免不了陈陈相因,语言特色趋同了。原版的南朝子夜歌作为自然生成率真随性的民歌,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完美地方,后代的子夜歌在尽力求完美的同时,恐怕是把那些恰好反映时代风气、地方特色与真实性情的缺点也一并删除了。正所谓一心求巧,其巧过之;一心避拙,其拙不及。巧拙之间,得失自知,过犹不及,难乎为诗也。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本人的子夜四时歌第一组

濛雨丝丝细,嫩柳浅浅黄。远别谋货利,狂夫滞他乡。但爱梁间燕,应期巢后堂。

池沼满菡萏,何时结莲蓬?莲叶希长绿,莲花希长红。一为商人妇,生涯盼重逢。

侬摇园中桂,郎乘江上槎。江上多涉险,世务乱如麻。贫富皆天定,胡不早返家?

轻冰掩熟路,密雪压高枝。我身似翠竹,自有凌寒姿。虚庭抱素节,候君意迟迟。

本人的子夜四时歌第二组

和风传芳讯,野蒿蔓水滨。来约里巷女,作伴采新莼。羞言分离久,想念仍频频。

旧垣覆薜荔,其下种蔷薇。含芬守幽静,游子却忘归。将心托青鸟,共逐白云飞。

兰桡逆流去,几月顺流还?出没瞿塘峡,须避滟滪滩。待到食木槿,会当望故山。

屋内燃龙脑,屋外折腊梅。执手怜香冷,坐握暖酒杯。微醺独默算,客行犹未回。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重字检测

本人的子夜四时歌两组重字检测

本人的子夜歌十六首重字检测

楚汉六首

其一
吕翁多识见,筵席醉豪强。
但使交能广,焉烦业不昌?
谁曾惭沛吏,竟至羡秦皇。
二女春闺待,成双下嫁忙。

其二
耕夫鸿鹄志,富贵岂相忘?
大泽龙方跃,中原兕更狂。
扶苏先正位,张楚缓称王。
故旧来投者,还须礼命觞。

其三
虞姬持剑舞,绕帐尽悲声。
自是天遗罪,非关怒发兵。
乌骓驯尚在,白羽黯将倾。
父老江东盼,胡为久客行?

其四
海岛长怀义,无时卷骇涛。
士哀同效死,君耻再分曹。
复古西周远,朝宗北极高。
万邦重一统,应喜脱征袍。

其五
留侯颜色好,运智亦人雄。
难遇赤松子,幸随黄石公。
灭韩椎报恨,兴汉策陈忠。
莫向仙山去,仍思圣眷隆。

其六
未央何壮丽,元宰秉宏谋。
内府金银积,深宫粉黛收。
官威传四鄙,帝力惠千秋。
垂拱依文法,主臣俱免忧。

再谈古今子夜歌的风调

    上个月末就李太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和本人李不太白的子夜四时歌两组八首的对比写了一篇短文,探讨了子夜歌风调流变的严肃问题。文后附上了本人的子夜歌四组十六首的重字检测图片。意犹未尽,再写一篇短文来谈子夜歌的语言特色和风调问题,以及本人子夜歌四组十六首的创作体会。

    原版的南朝子夜歌,不管是纯粹的民间创作还是当时的文人仿作,时代语言的特征比较一致,文人的仿作稍文雅些。从流传下来的子夜歌四十二首和子夜四时歌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和冬歌十七首来看,其语言特色基本一致,就是善用比兴和妙用双关。同时代的南朝梁武帝萧衍也创作了子夜歌两首和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已经开启了文人仿作和高度雅化之路。梁武帝的子夜歌与南朝民间子夜歌相比,虽然文人趣味开始凸现,但语言特色还较为一致。而且无论是南朝民间子夜歌还是梁武帝的子夜歌,与自唐朝开始的文人仿写子夜歌相比,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备早期诗作特有的欠缺反复锤炼的特征,在总体文艺追求上还没有自觉尽最大可能追求精美巧妙的程度。

    用文学比喻的手法来解说,那就是原版的南朝子夜歌基本上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虽然这类生活场景也有天然的诗意,但并不尽善尽美,并没有完全避开真实生活中的缺陷。仿佛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场景,固然有天然的诗情画意,但各种难看难听难闻之物尽在其中。从梁武帝开始,到唐朝为高峰的文人仿作子夜歌,就如同在舞台上表演或者在绘画中再现生活场景,经过了刻意锤炼,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各种文人趣味的艺术工具,把所有真实生活中的缺陷都全部删除了,是所谓的艺术化理想化的生活再现。这种真实生活的自然化诗意与典雅艺术的理想化诗意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一切文艺作品的基本矛盾,永远都会存在。一点都不进行文艺加工,那是真实生活的原生态,虽然有天然的诗意,但还不能成为文艺经典。但是文艺加工过度,又有失真和套路化的弱点,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把握文艺加工的分寸和程度,的确是古诗尤其是民歌乐府类型古诗创作的难点,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全看创作者的天赋和妙悟。

    从古诗本身的流变来看,南朝原版子夜歌与五言古绝句处于同一生长期,梁武帝的子夜歌就开始文人化了,唐朝文人仿写的子夜歌纯粹就是文人创作的乐府型五绝,与同时期严格遵守理想平仄模板的文人型五绝相比,语言特征基本一致。这从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和晁采的子夜歌十八首(见文末)就可以看出来。当然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文人趣味和技巧特别突出就一定是艺术品位上优胜呢?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基于真实的生活细节与真实的人性表现进行综合文艺加工,才能真正打动读者。退而求其次,如果文艺加工程度不够,但有真实生活细节与真实人性表现作为支撑,还是具备一定的感人之处。再等而下之,那就是空有文艺技巧而缺乏真实生活细节与真实人性表现的支撑。至于既缺乏真实生活细节与真实人性表现的支撑,又缺乏文艺加工能力的诗作,那就不必讨论了。

    自古以来,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这话用来描述古诗创作也是成立的。梁武帝的子夜四时歌夏歌第四首的第二联“君往马已疲,妾去蚕欲饥”,被李白在子夜四时歌春歌改写为“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李白改写后语句更加通顺明白,诗意更加饱满,但两者都是在向汉代乐府名篇《陌上桑》致敬。本人的子夜四时歌冬歌“坚冰掩熟路,密雪压高枝。我身似翠竹,自有凌寒姿”,在结构上也是在向子夜四时歌冬歌的“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致敬。可见古诗中的经典意象和成熟套路总是在被后人反复引用和改写,这就是古诗创作中的陈陈相因,这也是古诗创作中的生生不息。

    自己一共创作了子夜歌二十四首,包括子夜四时歌两组八首和子夜歌四组十六首。上一个帖子重点说了子夜歌两组八首,这个帖子重点说说子夜歌四组十六首。这四组子夜歌中,整体上莲主题四首最佳,其次是四草木四首,节令八首均流于平淡。莲主题四首中,第一二首最好,四草木四首中,第二首最好,四草木四首的第二首,以女性的口吻道出,手法上用比喻和象征,明面说柳暗里说人,整体意思流畅连贯,词汇意象联系紧密。柳条属于微贱之物,触手可得顺手折来。编织成篮筐用来承物,很快就会破旧不堪被人弃用,谁又会如获至宝珍惜不已呢?这当然也就是民间青年普通女性的普遍哀怨。用柳条的柔弱不自主与柳条篮筐微贱不经用,来象征爱情短暂与生活不幸。承欢,就是承受欢爱的意思。欢也是南朝女性对心上人的爱称,承字用得也很自然,因为柳条篮框本来就是承物之用。这首子夜歌,较古人民歌乐府诗作精美巧妙有过之而流畅自然无不及,算是今人拟古拟情的第一流佳作了。

    平心而论,自己的子夜歌与古人子夜歌相比,总体上旗鼓相当。但确实如上个帖子指出的那样,“一心求巧,其巧过之;一心避拙,其拙不及”。自己的莲主题四首恨不得把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整篇统统摁进去锤炼成诗句,第四首还要致敬古诗名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可见越是往后,去古人的真实生活场景越远,古诗创作就越需要借重古已有之的经典范式,这就是今人创作古诗的必由之路。自己写子夜歌是要学习民歌乐府型古诗的写法,也是要锻炼拟情代言能力。拟情代言诗作,或借他人他物之口言己之曲衷隐情,或移情入戏以假乱真代言他人他物,相较直抒胸臆,需更高一级智慧。此种洞悉人性幽微,模拟场景情境之能力,为小说家、艺术家与战略家亟需。否则,作家只能写第一人称自述体,男作家笔下全为男性,女作家笔下全为女性;男女演员纯凭本色出演,不能角色多变,遑论性别反串?战略家仅有单线思维,有情报则不见其他,无情报则一筹莫展。凡此种种,终不免永居下流矣。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者可臻上流境界。诗性思维、文艺思维与战略思维,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共汇于原始思维之汪洋大海,此即人性之本元。知此本元,方能以虚驭实,以简驱繁,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刘禹锡语)”。能若此,可谓得道矣。

南朝子夜四时歌选十六首

春歌选四首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
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夏歌选四首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秋歌选四首
初寒八九月,独缠自络丝。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结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冬歌选四首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谁知相思老,玄鬓白发生。
朔风洒霰雨,绿池莲水结。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
严霜白草木,寒风昼夜起。感时为欢叹,霜鬓不可视。

梁武帝的子夜四时歌四组十六首

春歌四首
阶上香入怀,庭中花照眼。春心一如此,情来不可限。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朱日光素冰,朝花映白雪。折梅待佳人,共迎阳春月。
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不见佳人来,徒劳心断绝。

夏歌四首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欲知有所思,停织复踟躇。
玉盘着朱李,金杯盛白酒。虽欲持自亲,复恐不甘口。
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君往马已疲,妾去蚕欲饥。

秋歌四首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七彩紫金柱,九华白玉梁。但歌云不去,含吐有余香。
吹漏未可停,弦断当更续。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
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镜中两入髻,分明无两心。

冬歌四首
寒闺动黻帐,密筵重锦席。卖眼拂长袖,含笑留上客。
别时鸟啼户,今晨雪满墀。过此君不返,但恐绿鬓衰。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

本人的子夜歌四组十六首

莲主题四首
水生拒狎弄,花败焉乞怜?休厌侬心苦,弃留但随缘。
泥底藏贞节,入秋莫不知。妾身多灵窍,相连尽情丝。
圆叶畏风冷,泫然叹凄孤。岂甘辱浊世?宁可池中枯。
郎性严寒季,日日减温存。奴被薄冰覆,夜夜添泣痕。

四草木四首
子是北归雁,吾是南塘菱。三冬掩芳意,开春送汝行。
编笼须折柳,谁惜柔弱枝?感此微贱物,承欢能几时?
榴靥最妖娆,曷故晚结实?待嫁望蜂媒,自言宜家室。
焦思令头白,楚楚悔衰黄。诚愿荐苇席,与君铺卧床。

节令四首
向暮食清凉,明朝取新火。默坐浑忘餐,合好奚由我?
天孙投梭女,七夕踏鹊桥。凡男虽千万,孰堪配阿娇?
秋分惊促织,昼宵又平均。春分始等候,佳音总未闻。
愁绪如江潮,奔涌无暂歇。何处泊回舟?登楼问满月。

节令又四首
远眺珠阁上,依稀鼓乐声。彼遊灯影里,还忆旧岁盟?
根株本烂熳,桃红年复年。含笑招蝶舞,嬉戏趁鲜妍。
幽怀亦萌动,野荠吐纤葩。地僻少人采,对燕徒怨嗟。
河面流光焰,伴卿偎栏杆。良辰得幸遇,应恨再见难。

唐人晁采的子夜歌十八首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
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咏史四首第一组

点检登龙位,仁风布九州。庙辞催李煜,城献纳钱繆。
受俸官须考,经商税尽收。边墙非浪筑,养士自无愁。

纯诚全绛灌,戮力尚平良。典习朝仪定,宗封国祚长。
既能羞楚霸,焉用羡秦皇?紫极卿云卷,连宵宴未央。

仇深应血报,孝烈愿何如?郢路常惊梦,苏台久恨居。
发随终夜白,身乃至亲馀。试问思乡者,奚为伍子胥?

庸民怀八凯,干吏效三忠。勿阻舆情达,还期睿德聪。
躬耕尧治术,遍骋穆征功。黄竹歌声起,选锋哀化虫。

咏史四首第二组

齐秦龙虎斗,晋楚北南分。利害谁同类?亲疏各异群。
犹能存二帝,讵可并千军?稷下高才废,诸家典共焚。

非攻原幻诞,兼爱更狂荒。肉食豺狼厉,巢营燕雀忙。
素丝亡本色,白发老衷肠。世乱初心变,含悲泣染坊。

徊徨歧路口,地僻却生尘。绂冕民皆宝,林泉彼独珍。
愚夫空请福,哲士但求仁。若使怀忠信,无须事鬼神。

武将班师后,文侯与谤书。英明虽爵赐,病愧莫功居。
魏霸兵长胜。周衰礼未虚。子孙频去国,毋必哭三闾。

咏史四首第三组

戎夷唯好利,宰执可怀柔。北伐虚归梦,南漕实解忧。
城舂秦制则,殿试宋谟谋。海贡无多益,何劳造巨舟?

君明驱二厂,国泰振三纲。宝训文长在,高皇业永昌。
恩光需月满,肃气渐霜凉。龙沫休言怪,众贤娱豹房。

百官亏卓识,元首显神聪。自负回天力,谁输贯日忠?
丹心捐岂尽?赤符降焉穷?圣谕传寰内,庭中诫小童。

江宽横铁索,镜缺待重圆。已足宣和富,今当奋武年。
争雄推算告,讨逆整镫鞭。论道凌烟阁,仍崇礼运篇。

写于2023年九月下旬

从古今两组五律联章体的对比说起

    李白一直以来是本人最喜欢的一位古代诗人,其诗飘逸不群,读之令人忘俗。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写道,“李青莲自是仙灵降生。司马子微一见,即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一见,亦即呼为谪仙人。……李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 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当时读到这一段文字,认为高明之极完全赞同,但这种感觉属于泛泛而谈的整体认识。直到自己写了五律盛世八首与李白的五律宫中行乐词八首进行对比后,才真正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仙凡之别的真实差异。

    两组五律同样是八首,整体风调也有类似之处。行乐词八首重字检测除去叠词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七,重复的韵脚有衣、飞、归、楼、游(遊)五处,重复的白脚有殿和日两处。盛世八首则一个重字都没有,一个叠词都不用(两组五律的逐句对比以及重字检测图片均在文末)。盛世八首之中首句平起与仄起各半,每联出句与对句第一个字严格平仄相对。行乐词八首之中首句则全部都是仄起,每联出句和对句第一个字平仄相对并不讲究。另外行乐词八首之间关系随意,排序看不出章法。而盛世八首的排序是反复推敲的结果,有基于事理和情理的内在关系,更有综合艺术表达的自觉追求。这样看来,是不是就可以说自己的盛世八首写得比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更好呢?

    在此本人公开正式表态,当然不能这样说。行乐词八首也是本人相当喜欢的作品,创作盛世八首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向行乐词八首遥致千年之后今人对古人的敬意。李白作为货真价实不折不扣的第一流御用宫廷诗人,写这类皇家生活诗作的确有一种行云流水花团锦簇欢歌笑语金尊玉贵的皇家风范与格调。不仅行乐词八首如此,更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也是如此,连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去蜀地避难之行都被李白写成了皇家春游纪实一样(见《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虽然行乐词八首缺乏实质内容和重大意义,但诗的美学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极致的形式美和韵律美,并不一定要追求宏大或具体的现实意义。

    行乐词八首,好比是一幅幅皇家宫廷生活的连续画面蒙太奇。成群结队的宫中美女围绕着君王在唱歌跳舞吃喝玩乐,各种各样的宫廷场景在不断变化,反正就是金宫玉殿春风明月美酒鲜花的基本道具。确实行乐词八首其词汇和意象多有类似甚至重复之处,可又怎么样呢?皇家宫廷里的行乐,那些金碧辉煌锦绣夺目繁华艳丽的气势和作派当然就是大同小异,一大群宫中美女有几个撞个衫撞个脸那再正常不过了,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总而言之,行乐词八首真正的好处就在于具备纯粹和极致的诗性美,是最纯粹的诗,除了诗以外什么都不是,也不需要有诗以外的其他任何好处。

    与行乐词八首相比,盛世八首的特色在于精心锤炼题材内容,总揽古今虚实结合,文气贯通章法严密,句式多变句法讲究,避免重字不用叠词,历史神话今典古典信手拈来,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恨不得把世间万象都摁进这一组诗里,作吞吐宇宙包涵古今三才齐备五行俱全状。盛世八首当然还是属于今人难得的佳作,完全能与古人媲美,完美实现了作者的意图和表达了作者的情志,确实写得比李白更加认真严谨。认真严谨当然是一个优点,但在写诗中并不是无条件或者最重要的优点,因为认真严谨基本上就是刻意矫情的同义词,其病根就在于作者的理性已经呈现出压倒诗性之势。

    用一个比喻来结束全文。行乐词八首就好比云中自由自在的一群天马,或立或卧或动或止,皆随心所欲而顺其自然。盛世八首则像地上的一群凡马,在导演的总体安排下依次列队出场,打扮造型各不相同,举止步伐有意区分,各有各的伴奏曲目,各有各的表演项目,就是为了彼此之间凸显个性保持差异而绝不雷同。一言以蔽之,行乐词八首的好是无心之好,盛世八首的好是有心之好,仙凡之别正在于此。诗性与仙气,实质上就是一体之两面。所谓仙气,就是真正摆脱了凡俗之辈的功利算计和世俗执念,以我为主无所用心,完全生活在诗人所创造出艺术世界中的一种状态。而凡俗之辈之所以去仙已远,归根结底就是锱铢必较思虑不休为形所役为物所累为他人所左右了。

宫中行乐词八首  李白      盛世八首   李寒秋

其一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长爱武林秀,总邀文士行。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门开灵隐寺,牖闭紫微城。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桂子天香袭,琼花国色倾。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御舟安乐渡,湖内绿波平。

其二                     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奇珍缠锦树,美食列银盘。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酒上当拼醉,朋来必纵欢。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流觞犹自劝,对镜倩人看。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举世皆兄弟,焉忧远道难?

其三                     其三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吏治超唐盛,戎威并汉强。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三军扶帝辇,万姓拜毬场。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候进河清赋,先趋海晏堂。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群姝临水艳,到处满庭芳。

其四                     其四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龙床镶七宝,凤阙犒千英。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曲奏昭阳穆,灯连太液晶。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掌中娇燕舞。云外碧鸡鸣。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欲得贲诸报,酣筵尽摘缨。

其五                       其五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楼高秋月近,漏断掩珠帘。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但觉韶光速,应怜玉手纤。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征袍缝线密,战鼓督师严。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每日神厨里,殷勤祝吉签。

其六                     其六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庙谟完赵璧,边策垒秦砖。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未有殊功立,休夸共德传。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扬旌逾碛漠,揽辔下冰川。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虎旅惟钦命,鸾台讵独专?

其七                     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莫叹春容改,羊车往返频。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盐多苔盼雨,露少叶蒙尘。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本是凉收扇,何须泪拭巾?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明朝妆扮毕,覆润待均匀。

其八                     其八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饵石飞升术,和羹鼎鼐心。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仙遊还入梦,税减可搜金。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肇启元封业,终归正始音。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竹丛良友聚,谁抚五弦琴?

从唐人宋人今人三首同典故对仗五律论诗作的浑成度


       提示:这是2022年五月初在天涯社区诗词比兴版面的诗论唠嗑,当时信手打成分段贴出。不知什么原因在大中华诗词论坛没有公布过,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略作修改,基本保持唠嗑的语气原样。

  山中示弟 王维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京师雨春 吕本中
  骤雨翻檐急,残花落案频。春光一梦过,物态逐时新。
  旧识嵇康懒,兼随原宪贫。南邻鼓唤客,知是可怜人。

  中隐 李寒秋
  宫门休躁进,市井暂容身。恨自嵇康懒,嘲因原宪贫。
      平居诗结伴,独处德为邻。尚可锄蔬圃,乌能拂路尘?

      时间到了开始唠嗑,课件就在楼上。今天唠嗑的主题就是,五律的浑成度与整体性,典故运用的适宜性以及对仗在五律中的多重功能。在《2021年五律汇总三十首》里我说过,“写五律是华夏古诗入门的基本功,因为五言古雅凝练,写好五律必须具备锤打文言的能力,对作者的古文语感要求极高。同时,五律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格式,对作者戴镣铐跳舞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能力要求也相当高。从体裁演变和气韵流转的角度来分析,五律处于五绝和五古的中间状态,同时又可以视为七律的浓缩版,如果把五律的每联均看作流水十字句,那么五律和七绝在气韵上也是相通的。五律基本上处于所有古诗体裁的中间状态、均衡状态与综合状态,因此从五律最能看出诗人写古诗的真实功力。”

  相比于七律,五律由于只有四十个字,每句少了一层结构,不容易出现词汇意象过多而发散性太强的问题。相比于七绝,五律有两联对仗结构,不容易出现七绝常犯的毛病,那就是四句话很容易各说各的,互不配合。同时七绝四句又因为讲究四句整体迅捷爽利,一不小心就容易过于油滑而沦为口水诗。由于五言句式凝练,因此五律具有容易浑成的天然优势。但是五律一般意义上容易浑成的天然优势,并不等于每首五律就一定能做到全篇浑成。今人之作不必苛求,其实古人诗作也往往如此,这在唐人宋人今人三首同典故同对仗同风调的五律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说要多读古人的诗作,从古人的诗作中看出优劣得失,而不是一味冲着古人磕头。要善于发现古人的不足,是为了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一味贬低古人。最重要的是,不管最终比较的结果是超越古人、媲美古人还是不如古人,都要自觉以自己的作品为例来进行对比分析。而不是空口白话自我标榜,动不动就发老夫如何跋扈,自有情绪密码,我手写我心,绝不依傍古人等奇谈怪论,却又腆着脸把古人诗作的韵脚格式主题统统摁了个遍。如此精神分裂人格二元,虽日赋万言,又何足道哉?

  山中示弟 王维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王维算得上是唐代仅次于李杜这两位超一流诗人的第一流诗人,五律也是唐朝第一流的,但这首五律实在是平平之作。就是因为作者意图不够明显,从题目来看,这首五律到底是说自己为主重点在示,还是以其弟为主?从文本中理解,都混乱了。第一联尤其稀烂,第三联纯粹凑字,四五联空谈玄理成了概念化半概念化写作了。总而言之,这首五律基本上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因此唐人五律选本中根本看不到这首诗。

      第一联到底说什么?这里的我,是指本性本真本我的意思。王维晚年半官半隐在辋川别墅中,应该是得偿所愿了,怎么还叫吾丧我?这不自己抽自己耳光吗?对句更是无聊之极,就是其弟弱冠之年的意思。纯粹应了题目。第二联是全篇的重点,但这口气,到底是王维劝诫其弟,还是王维夫子自道?实在令人费解。莫学嵇康懒还是比较好理解,嵇康这个人恃才傲物刚肠疾恶遇事便发当场打脸毫不给人面子,搞得仇家一大堆个个对其恨之入骨。这里的懒是聪明人上等人懒散的懒,而不是蠢人贱人懒惰的懒,而且嵇康又是曹魏女婿,政治上也是树大招风,所以最后才有广陵散绝传的悲剧性结局。这一句无论是劝诫其弟还是自己警惕,意思还是明白的。

      但这一联的对句且安原宪贫就相当糟糕了。自己的亲弟弟,不劝其追求世俗成功光宗耀祖,反而劝其自甘平淡安贫乐道,完全不符合王维家族的实际情况。王维家族是名门望族,他自己的官就不小,其弟王缙还做过宰相。安史之乱中,由于王维名气太大,被叛军惦记不得不做了安禄山的伪官,大节有亏,本来朝廷要给予其严厉处罚。就是王缙平叛有功,苦求皇上愿意以功抵其兄罪,所以当局才宽待了王维。附逆这个事情是王维下半辈子的污点,其半隐半官寄情佛教的举动就是为了平息这种内疚。所以说且安原宪贫完全是言不由衷故作平淡的门面话,不管是对其弟还是对自己,统统都不能当真。何况辋川别墅耗资巨大,是原宪贫的人能住上吗?

      所以说,王维这首五律中最重要的两句话,就这么被糟蹋了。后面的三联实在是毫无亮点,纯粹在凑字数,还多凑了一联毫无必要。第三联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大概是辋川别墅周围的景色,应了题目的山中。最后两联,读后令人昏昏欲睡。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这一联纯粹是概念化写作,还妄谈玄理弄巧成拙。什么叫无所亲,其弟亲不亲?不亲还写诗相赠?最后一句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整个一诗坛自恋狂菊斋散客之乎者也老咸鱼的味道!开口闭口老夫老夫的。总而言之,王维这首五律确实是实际上自恋狂炫耀逼格,表面上苦穷卖惨扮可怜的自我中心主义劣作!其弟(不知道是哪个弟弟)在全篇中仅仅是其消费情感的道具,一点兄弟真情都不见!

      没有最劣,只有更劣。宋人吕本中的京师雨春这首五律,毛病更多。王维那首虽然言不由衷多有拼凑,但整体上的意思还是明确的,因为还有个自恋主义的隐含主线。吕本中这首五律倒好,整个一四联不搭,各说各的。看完后,都没个清晰的整体印象。

  京师雨春 吕本中
  骤雨翻檐急,残花落案频。春光一梦过,物态逐时新。
  旧识嵇康懒,兼随原宪贫。南邻鼓唤客,知是可怜人。

      前两联应了题目。问题是这个题目根本没有实际意义,没有表达作者自身情志的功能。骤雨残花这象征了什么?喜春雨还是伤残花?春光一梦过,是感叹时间易逝?物态逐时新是欣喜万物生长与时俱进?费了二十个字,作者到底是什么情志还是模棱两可。可见这写诗的功夫真差!

      旧识嵇康懒,兼随原宪贫。吕本中这首的重点在颈联。问题特别大,不在与典故本身,而在于全篇的浑成度不够与这一联的承上启下功能缺失。上面说了,前两联表达的情志模糊,是悲是喜都交代不清楚,颈联突然来了这么重的意思,都接不上气脉。而且这一联都似通非通,什么叫旧识?是很早就知道了自己有嵇康之懒?还是别人早就知道了自己有嵇康之懒?更或者是旧日的相识有嵇康之懒?话都写不明白,可见这首诗的糟糕。

      下一句兼随原宪贫,问题更大。什么叫兼随?是说自己不仅有嵇康之懒还兼原宪之贫?随字下得真是随意!尾联的可怜两字倒是应和上了贫。问题是南邻鼓唤客,又是从哪里窜出来吓人的?安排在最后一联有什么深意?前面有没有照应,所谓前后呼应。还知是可怜人,谁知谁啊?如果是自知,这个南邻鼓唤客出来干啥?如果是南邻鼓唤客知道作者,那前面根本没有伏笔,如果是作者知道南邻鼓唤客是可怜人,那前面六句写出来就跟这一联完全脱节。

      大学者王夫之说过,所谓诗必须以意率之,无意之字句就是乌合之众。吕本中这首的问题就是搞不清是悲是喜,搞不清写自己还是写别人,主观的情志和意图作者未必自己不清楚,可写出来让读者解读的文本效果就是不明不白。最重要的颈联就是前面没照应,后面不认真承接。没有起到承上启下,撑起全篇的主帅作用。反而流于一般化,混同于普通人民群众了。这首诗严格讲起来只能给二十分。王维那首最多四十分。

  下面开始重点,讲自己的五律。这是两个版本,定稿因为春末两首加上了一首咏月季五律凑成春末三首,为避免重字修改了好几处。原稿的浑成度已经很好了。首联就明确了主观情志和意图。那就是不求闻达于朝廷,只苟全性命于市井的意思。用宫门市井这两个具体的意象替代安仁守礼这种概念化表达,更符合诗家语言,所以一定要改不能迁就。

  春末其二(初稿)
  安仁休躁进,守礼暂全身。自恨嵇康懒,孰嘲原宪贫?
  闲居诗作友,独处德为邻。尚可锄蔬圃,何须拂路尘?

  中隐(最终稿)
  宫门休躁进,市井暂容身。恨自嵇康懒,嘲因原宪贫。
      平居诗结伴,独处德为邻。尚可锄蔬圃,乌能拂路尘?

      首联的意思表达完毕,紧接着就是重点自恨嵇康懒,孰嘲原宪贫。自己确实有嵇康之懒,人要有自知之明,所以我在比兴包括在其他诗词论坛以及现实中,都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懒得去交游广阔编织关系网来争名夺利,写诗也就是自娱自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圆满,所以我根本不在乎比兴妖孽珠江笑笑生杨叉庆及其马甲军团秋江月影等ID对我的长期诽谤。我还怕了他们?!对这些诗坛妖孽,我就是如嵇康一样恃才傲物刚肠疾恶遇事便发当场打脸毫不给人面子,搞得比兴和其他诗词论坛一大堆仇家个个对我恨之入骨。我在乎吗?该干啥干啥!

      恨在这里不作憎恨,而作遗憾理解。写诗的表达还是要委婉含蓄,自恨的意思是说,自己有嵇康的个性并不是什么优点,所以也不能用什么自傲的字样,那样就过分猖狂了,缪斯姐姐也不会喜欢。而孰(或)嘲原宪贫?则是真有其事。东莞城中村鸡头暗门生意小贩珠江笑笑生杨叉庆用阊门故吏这个马甲故意到我的帖子里来炫耀豪车与勾栏,典型的嘲笑原宪贫,但自己的实际生活比原宪们还是好五倍以上,所以,不能够自贬哭穷卖惨以博取他人同情,而是用孰(见、或)来实指嘲,而不坐实贫。最后为了讲究首字平仄对仗,改为了恨自嵇康懒,嘲因原宪贫。意思一样而句式创新,总体效果就更好了。

      对比唐人宋人,可见要使用嵇康懒对原宪贫这个著名典故的对仗,要写成完整的一联诗,还要承上启下,又要符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必须精心思考,反复捶打,才能达到既符合艺术标准又符合真实情况的两全其美效果。首联是颔联的前奏,颈联是颔联的展开。平居诗结伴,独处德为邻。这一联就是嵇康如何懒的具体表现,那就是平居和独处,懒于应酬巴结权贵,到处交接狐朋狗友拉帮结派横行论坛,只愿意顺从自己的内心和本我,与诗结伴以德为邻君子慎独。所以说,前三联的浑成度极高,三联都在互相解释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所以说五律的重点要放在颔联,这样前三联就好安排布局,如果重点安放在颈联,那么尾联又要承接颈联,又要全篇收束,任务太重,很难照顾周全。

      尾联就要收束全篇了。因此尾联要集中前三联的意思,就主题作一个总结。尚可锄蔬圃,乌能拂路尘?锄蔬圃,当然不是实指种菜,而是对平居市井而全身的形象化表达,拂路尘则是双重间接用典,自己不用学潘岳攀附权贵那样拜路尘然后拂拭路尘,而且路尘也有陆机兄弟游京洛染尘埃的典故。这也是对首联宫门休躁进的总结。总体说来,我这首中隐五律,浑成度极高,对仗工整妥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起到了承上启下互相解释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完成了对仗的格式而游离于全篇。三首唐人宋人今人同典故结构对仗的五律比较完毕,当然是我的最好,这有什么可以疑问的呢?

      所以说,媲美古人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古人的垃圾诗作多如牛毛,因为大家平日里只看历代诗作的精选本,所以古人的烂诗平时接触很少,除非看全本全集或者有心寻找同类型诗作来比较。只要不认真写诗,只要不全身心灌注诗性思维,只要不注意立意谋篇和炼句炼字,什么人都会写出烂诗,唐宋诗坛先贤尚且如此,何况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今人?

      总而言之,五律虽然只有四十个字,相比七律五十六个字容易浑成,但有得就必有失。无论是损失一句还是损失一联,那么五律整体受影响的程度都会大于七律的同样情况,因为要看剩下的字句对全篇的支撑度。由于七律本身的字数多,因此剩下的有效意象就多,相比五律能更有效撑起一定的主题。所以说,不要以为写五律比七律容易就可以掉以轻心,实际上,正因为五律比七律容易写,反而容易流于平淡。又因为五律字数少,即便花费了同等功力,其表现力也往往不如同等功力创作出来的七律。

      我这首中隐五律,可以给一个五六十分的及格分。算是极少的表达了自己真实情志的诗作,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自恋,最不喜欢成天把我我我三个字写进诗里卖弄。自己的诗写完后,如果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那就要自觉找出古人同主题同体裁同格式同典故同结构同风调的作品来对比,分析古人与自己差异何在?优劣得失比较如何?这样才有真正的进步。因为不管得失优劣的比较结果如何,自己的经验总结都是建立在对自己作品了如指掌的基础上,而不是空对空的纯粹理论总结。也不需要只针对古人和其他今人的诗作进行总结,他人不管是死人还是活人,其作品好坏与我何干?我总结写诗的经验首先是为了自己的进步,是为了今后把诗作写得更好,而不是首先为了他人的诗作写得更好。也没必要把古人诗作当大旗挥舞狐假虎威误人误己,或者一味冲着古人诗作无论好坏亦步亦趋磕头如捣蒜,这样做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我公开唠嗑自己的诗作以及总结经验,当然有外溢效应,围观的诗友们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至于收获大小,纯看自己的悟性和态度,这个顺其自然,我根本不求回报。比兴的某些ID,或者以比兴元老自居成天趾高气扬炫耀自己那堆假扮唯美清纯垃圾作东方不败状,或者成天骑墙闹版飞短流长造谣生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作阴阳怪气状,或者在十几米长的电线杆子上窜下跳贴豆腐干文字作码字权在手江山我有铁嘴一张板上钉钉状,凡此种种只能用杜老爷子的两句话来表达鄙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五律新作四首

海内皆兄弟,孰怜司马牛?
羞依鸡鹤立,乐伴鹿麋遊。
帝暗期微子,王明待孔丘。
三千门下士,安作稻粱谋?

禁苑栽棠棣,生辉映翠华。
群芳欣向日,二凤苦争霞。
甫为杨花赞,旋将李子夸。
春风应自笑,莫羡帝王家。

四海胡承命,三闾楚作招。
安乡需地主,并国待天骄。
北去花纲绝,南奔马政销。
犹怜君远狩,怅立太师桥。

虏运何时灭?频劳切齿人。
江南钟瑞气,蓟北笼妖尘。
奏喜风波定,讴欢日月新。
普天罗一网,编户入鱼鳞。

说明:新作五律四首,下个月将分别列入联章体五律先秦杂咏九首和秦后杂咏九首中。

五律大明五首

其一
韬奇希见用,遇主必乘时。
养晦疑汪广,图强叹李斯。
云飞蛟虎斗,景曜凤麟驰。
命定非由我,酬勋岂敢辞?

其二
朱宫歌夏日,白燕戏薰风。
卖赋千人妒,逢君一世功。
江郎才未尽,海叟寿全终。
欲问明良者,胡能久达通?

其三
戎夷唯好利,宰执可怀柔。
北伐虚归梦,南漕实解忧。
城舂秦制则,殿试宋谟谋。
远贡无多益,何劳造巨舟?

其四
臣廉驱二厂,国泰振三纲。
宝训文长在,高皇业永昌。
恩光需月满,肃气渐霜凉。
龙沫休言怪,众贤娱豹房。

其五
百官亏卓识,元首显神聪。
自负回天力,谁输柱地忠?
丹心捐勿止,赤符降焉穷?
圣谕传寰内,庭中诫小童。

说明:五首都各自发表过,此次重新组合成大明五首避免重字后集体亮相。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0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