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7-7
威望181
金钱496
贡献197
高级会员

威望- 181 点
贡献- 197 次
金钱- 496 枚
|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a 于 2025-3-6 16:39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三十八:“熊东遨诗之两解”暨熊诗我解
看了山有乔松所发《熊东遨诗之两解》,说几句。
两评都有可取,亦都有可商榷。
原诗好,大气、雅致。基本赞同后评的“雄健”说,前评之“谋篇布局、笔法运用和思想情志值得细品”所言不虚。
当然有异议:
“借登高之际神交古人,以古人之情怀抒发胸中之意志”——前半句尚可,后半句无稽。
“东南位指台湾”——谬矣!此后据此生发,一错再错。
“浣花溪畔客”指杜甫”——差矣!由此而下解析,连环错讹。
——前评错谬较多,多有溢美、浮夸、虚妄之辞。
“首联大意是崇诗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友就看开点吧”——离文本远矣。
“颈联大意是说和谐时代多老干体” ——绝非如此!
“今虽不是诗歌的时代了”——非作者之意。
——后评比前评调子降低,但有几处解析完全背离原诗含义。
解诗难,在于原作文字典雅,可以理解。亦不难,即务须忠实文本,且应整体且联系起来读,关键词语绝不能错读。
我看好熊先生此诗,顺便把我的读解提供给大家讨论:
“登高但见古人哀,何处尘埃扫不开?"
——古人登高便是哀声愁绪,哪来的飞尘(或世俗)那么难除?(登高悲鸣哀愁是古代骚人的常态,这老习惯老套路就不能抛弃吗?)在设问中开篇,“起”即凸起,反问其实就是否定,没什么可以一定要因循的,我们登临(抒怀)不蹈旧辙。首联,登凌新思维引发后联,带起全诗,造成悬念。尘埃:飞尘,这里指障眼之物。
“日月恒从江右起,水云俱向眼前来。”
——日月恒久的在这里(江右)升起并照亮,江水彩云流动奔涌尽在眼底。两句咏景物,着眼点大哉!日月云水(乾坤郎朗,云水多姿),有此,这里不能不是“福地”。登临岂能无景物?眼前尽是好天地。面对如此江山乾坤,居高凭栏者当有一个怎样的情怀呢?颔联,既是对首联的接续回答(如此之日月江云钟灵毓秀,岂能哀愁?),亦为下联埋下伏笔等待呼应(福地东南的才子是不会再弹老调的)。
“清时朝野多同调,福地东南有异才。”
——清平(太平年代)年代朝廷和百姓多为上下同欲志向一心,福祥之地东南这里尤有特出的人才。面对眼前(颔联)好山河,作为一个诗人当如何歌唱呢?颈联经回首古今而呼:诗歌要与时代同步,东南这个诗才不负人民。这是对前两联的呼应和延伸,也具体明白地回应了首联的设问。清:太平年代。同调:志向和趣味一致,这里指上下同欲上下一心。福地:滕王阁及其所在地江右(南昌)。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的滕王阁坐落在赣水之滨,古人誉其“水笔”。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东南:江西、南昌。
“寄语浣花溪畔客,山河无恙且衔杯。”
——送你一句忧国骚人(赠言一句给写旧体的骚客),天下平安你就举杯畅饮吧!尾联扣题,呼应首联。杜甫的“生前相遇且衔杯”,是强咽苦酒借酒浇愁。熊诗“且衔杯”,显而易见是发于内心的高兴、自豪和痛快。二十一世纪的诗家登临滕王阁,没有古人的思古愁绪;面对美好壮阔的复兴天地,惟有自豪、讴歌与畅饮。这便是熊氏登临的新思维,新视野,新歌赋,新主题;没有造作,绝无因袭,惟有自豪,可见时代。浣花溪畔客:浣花溪畔,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在此,是代指借喻,非指老杜,这里指诗人。衔杯:把酒杯含在嘴里,饮酒,这里为畅饮意。
诗人一次携友拜访名胜古迹登临凭栏江南名楼滕王阁感慨咏叹,诗中一反登临吟哦套路,未作过多景物描摹,绝无思古忧愁,在千百年来总是吟愁不断的福地名楼,面对已入梦境复兴正举的壮阔瑰丽,诗人讲了一个道理,劝了一杯畅饮,明确了一种责任。
突围窠臼,凭栏出新,小中见大。
诗无达诂,见仁见智。有不当请方家指正。
2021-07-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