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9|回复: 38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11 23: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5-2-18 19:39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了,今天的第一讲我们先说这么多。现在布置一下作业: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
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
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
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作业截止时间,202502月17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5-2-12 08: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5-2-12 12: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川滢滢 于 2025-2-12 12:35 编辑

      兰芷11-凡川

第一讲作业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5
贡献
34
金钱
181
发表于 2025-2-12 13: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城 于 2025-2-13 12:17 编辑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一、创作背景:
房公,即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杜甫与王琯是布衣之交,友谊深厚。公元758年房琯因董庭兰受贿案牵连被罢相之时,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上疏为其辩护,也因此失去了唐肃宗的信任,断送了政治前途。
杜甫的这首咏物诗,大致创作于公元763年。名曰“得鹅”,实乃贺友。友人房琯在罢相六年后重返朝廷,故首句称“房相”,而三句说“凤凰池”。南北朝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权在尚书之上,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诗文中多以“凤凰池”称宰相。房琯被重新启用进刑部尚书虽属尚书省,然杜甫仍以“凤凰池”代之,似有旧话重提的意思,也是望友人再有升迁的愿景。此番杜甫虽访友未得见,然仍是一副好心情,把得鹅之事写得诙谐活泼。只可惜房琯经绵州、梓潼至阆州卧病,于八月四日未及出川便辞世,终未能由凤凰池上“回首”。

二、关于用典: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一句,是诗中的核心用典之处。凤凰池,古代指中书省,象征朝廷的高官显职,此处借指房琯曾任宰相官职。“王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以爱鹅著称,有以书法换鹅的佳话。

三、艺术手法: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两句,杜甫以极简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鹅群或眠于沙滩,或游于水边,其洁白之色甚至超越了天边的云朵,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鹅的纯洁无瑕,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色彩与动态的完美结合,画面生动、富裕层次,引人入胜。

四、表达的情感:
整首诗虽以鹅为题,实则借鹅言志,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深切关怀与自我情感的寄托。一方面,通过赞美鹅的高洁与自由,杜甫间接表达了对房琯人品与才华的认可与敬仰;希望房琯重返朝廷,能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大有作为。另一方面,诗中也透露出杜甫自身对于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五、译文:
房相家西亭有一群鹅,它们或在沙滩上睡觉,或在水里浮游,鹅的羽毛比白云还洁白。远在凤凰池(中书省)上的房公应该会回望怀念你们的,但请放心,我已像当年的王右军(王羲之)一样把你们带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5-2-12 14: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蕊 于 2025-2-16 17:48 编辑

芷兰06金蕊
得房公池鹅,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得房公池鹅,房公房琯,曾任当朝宰相,与杜甫做拾遗时是好友,这首是写杜甫在阆州是去房公家得鹅的事。
起句,房相池,房宰相罢官时在家中挖了一个水池养鹅,叙事在房公家西亭边看到有一群鹅,没能看到主人,鹅主语。
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鹅或眠或泛水,鹅毛很白,比白云很白,描写鹅,一二句以鹅捕垫引出三四句句的意,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凤凰池,中书省又称凤凰池,房公曾在此办公,暗指房琯,因为回忆房相,以鹅代人,结句用了右军鹅的典故,因王右军也喜鹅,用画跟人家换得,这里杜甫用这个典说,学别人给王右军装笼带鹅,整篇欢快,前两句写地点写景,后两句转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1
贡献
143
金钱
239
发表于 2025-2-12 15: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竹梅 于 2025-2-12 15:49 编辑

芷兰-25松竹梅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房公池上的一群鹅,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鹅群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纯净的向往。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中的“房相”指的是房琯,曾任唐朝宰相,“西亭”则是他府邸的亭子,这里有一群鹅,成为了诗人的描写对象。
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了鹅的静态与动态之美,睡在沙上的安详与泛游水中的自由,其洁白之色甚至超过了云朵。
三四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1.托物起兴:诗人通过描绘鹅群的形象,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2. 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5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36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5-2-12 20:4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次作业 芷兰组~三春芳草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这说杜甫与房馆交情匪浅。 公元七六O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于是写了这首诗。 了解了这些背景就可以译文了: 题目意思应该是:房相你回京赴任了,你这鹅暂时归我随便观赏了,并非真的把鹅装笼带走了。 房相【房绾】西亭养了一群鹅,在沙地上闲眠,在池中泛水,比白云还白的羽毛,别提多可爱了。房相为了告诉我要向王右军那样提笼把鹅带走。【因为他知道我和王右军一样爱鹅也爱书法】他会从风凰池上派人捎信过来。 第一二两句为主语拆分。三四句为因果,整体为二二结构。 不知道对错,期待老师的解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15
金钱
201
发表于 2025-2-13 0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月萍(开) 于 2025-2-13 09:48 编辑

芷兰28-四月萍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5-2-13 1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33
本帖最后由 凡川滢滢 于 2025-2-12 12:35 编辑

      兰芷01一夕阳余晖

第一讲作业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地板故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

帖子

10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0
贡献
253
金钱
403
发表于 2025-2-13 10: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遇而安1 于 2025-2-13 10:20 编辑

好了,今天的第一讲我们先说这么多。现在布置一下作业: 芷兰27-随遇而安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题目:得以见到房公家的鹅。      房公:房琯(公元697-763年。)字,次律。今河南偃师人。年轻非常好学,风仪沉稳,以家族的恩荫成为弘文生。后官至宰相,因得罪权贵,而被贬高州,终在哪死去。      与杜甫是好友。 二人交情深厚,杜甫在房琯罢相后,数次上书皇帝,结果也被肃宗贬官。      该诗就是杜甫流浪在四川阆中时,去了房琯的旧居,人没了,但看到一群可爱的鹅,有感而发。 注:1.凤凰池,指中书省,这里用,因为房曾是宰相。2.右军鹅,指王羲之为山阴道士书《黄庭经》,笼鹅而收一典故。卢纶在《寻贾尊师》中“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也用的此典。       诗文 首句叙事,我在房公家的西亭池,见到了一群可爱的鹅。次句,描写鹅的静态与动态美,尤其夸赞颜色比白云还白。三句说你老兄回头看下,这简直是王右军笼回那群鹅啊!意在内心与老友聊天,表达深深的想念和怀念之情。 收藏于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13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5
贡献
320
金钱
525
发表于 2025-2-13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笫一讲作业:
芷兰23-华蓥山人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对诗解析如下:
    杜甫与房琯是好友,房琯曾为宰相,后被贬又任汉州刺史。他在汉州时,于府宅西侧挖掘了房公池。公元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得知消息赶到汉州,房琯却已离开,只看到房公池中的鹅,于是写下此诗。

•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出房琯西亭下房公池中有一群鹅,它们有的在沙洲上安睡,有的在水边浮游,羽毛洁白胜过白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白鹅眠沙泛浦的优美画面,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也体现出这些鹅的自在与美好。
•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在唐以后常指宰相之职,这里指代房琯。“王右军”指王羲之,用了王羲之爱鹅,以写《道德经》换道士鹅群的典故。诗人说这些鹅在凤凰池上应该回头看看,要告诉房琯,它们已随“王右军”,也就是自己了。诗人自比王羲之,幽默地表达自己得到了房公池的鹅,有一种自得之意,也有对房琯的调侃,同时借典故也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内涵。

    此诗表面上是写诗人得鹅之事和对鹅的喜爱,但结合时代背景和杜甫与房琯的关系,此诗也蕴含着对房琯的情感。房琯仕途坎坷,杜甫对他心怀关切与同情,诗中的鹅或许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情谊,无论境遇如何,这份情谊如同鹅之洁白纯净,始终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8

帖子

24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6
贡献
532
金钱
956
发表于 2025-2-13 17: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芷兰31-紫竹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房公,即房琯,与作者杜甫是挚友。公元757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位上罢免,当时任左拾遗的杜甫上疏相救,触怒了皇帝,致使自己也丢了官职。公元760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在府宅西侧挖了一个池子,人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城任刑部刺史,杜甫听到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友人走了,池子里的鹅还在,于是有了这首咏鹅诗。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首句点题,诗人见不到友人(房琯曾官至宰相,故称房相),却见到了主人家西亭池子中的鹅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承句进一步写鹅群的姿态, 或眠于沙上,或泛游于池中,鹅的羽毛比天上的白云还白。作者聊聊数字,却给人呈现出一幅闲适宁静轻松的画面感。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凤凰池,本为禁苑中池沼名,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这里指故相房琯应回望汉州;结句用典入诗,为报笼随王右军,为报是指代为转告,告知的意思;笼随王右军是典故,王右军指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曾官至右军职,故称王右军,王羲之性好鹅,山阴道士有鹅,王羲之书经以换之,笼鹅而归。杜甫善书法,也喜鹅,故在此诗中自比王羲之。转告老友一声,鹅我带走了。整首诗基调诙谐轻松,也反映出杜甫对房琯仕途升迁的祝贺,以及与房琯的深厚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5-2-13 18: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芷兰14-风起的地方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用典王羲之笼鹅:这里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曾写信给道士,欲以山阴兰亭换鹅。这里杜甫自比王羲之,说鹅儿连同笼子都送给他了。

‌翻译‌:
城西房公池有一群鹅,它们在沙地上栖息,在水中浮游,羽毛洁白得比云还要美。房公在朝廷时应该会想起汉州的这群鹅吧,请替我告诉他,鹅儿连同笼子都已经送给当代的王右军(即我)了。

‌译文‌:
房琯家的西池里养着一群鹅,它们在沙滩上安眠,在池水中畅游,羽毛洁白无瑕,胜过天上的云朵。房琯大人现在在朝廷里,想必也会时常想起汉州的这群鹅吧。就让我代你转告一声,这群鹅连同笼子,都已经归我这位当代的“王右军”(即我杜甫)所有啦。

‌赏析‌: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杜甫得到房琯家池塘里的鹅后的喜悦心情。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接点题,引出描写对象——房琯家池塘里的鹅群。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则进一步描绘鹅群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羽毛的洁白无瑕。后两句则巧妙运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杜甫得到鹅后的得意心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房琯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5-2-13 18: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令狐剑侠 于 2025-2-13 19:02 编辑

解析杜甫的诗:
芷兰07-令狐剑侠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公元七六○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
‌注释‌:
房相:即房琯,唐朝大臣,曾任宰相,这里以“房相”尊称。西亭:指房琯在汉州时所挖的池塘边的亭子。
眠沙泛浦:鹅群有时在沙地上栖息,有时在池塘中浮游。泛,浮游。浦,水边。
白于云:形容鹅的羽毛洁白,甚至比云还要白。
凤凰池:中书省的代称,因中书省为朝廷起草诏令之处,有“凤凰衔书”的传说,故称。这里借指朝廷。回首:回头想,这里指房琯在朝廷时应会想起汉州的鹅群。

解析:
      首先,从诗的表面内容来看,杜甫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在房相(可能是指房琯,唐代的一位官员)的西亭旁边,有一群鹅在沙滩上睡觉,在水面上游动,它们的羽毛洁白如云。这里的“眠沙泛浦”描绘了鹅在沙滩和水边的悠闲状态,而“白于云”则是对鹅羽毛颜色的赞美,同时也可能暗示了鹅的纯洁和高雅。
       接下来,“凤凰池上应回首”这一句,凤凰池在唐代是指中书省的别称,这里可能是指房琯的官职所在。杜甫在这里可能是想象房琯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会回首想起这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为报笼随王右军”,王右军指的是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王羲之爱鹅,据说他通过观察鹅的颈项来改进自己的书法。李白曾写个一首诗《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杜甫在这里可能是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有人能像王羲之赏识鹅那样赏识自己的才华。同时,“笼随”二字也可能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如同被笼子困住的鹅,渴望自由和被人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纯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杜甫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人生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即物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房琯池塘中的鹅群,寄托了自己对房琯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鹅群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       动静结合‌:诗人在描写鹅群时,既描绘了它们静态的安眠与泛游,又通过“应回首”等动态描写,赋予了鹅群以生命力和情感。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使得鹅群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      用典自然‌:诗人巧妙地借用了王羲之爱鹅的典故,将自己比作王羲之,既表达了对鹅群的喜爱,又暗示了自己与房琯之间深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感情。这种用典手法自然贴切,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      色彩鲜明‌:诗人在描写鹅群时,用“白于云”来形容它们的洁白无瑕,使得整个画面色彩鲜明、清新脱俗。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提升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鉴赏‌:
     《得房公池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趣味的咏鹅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描写手法,将鹅群的形态与生活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借用了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房琯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布局:
       这首诗应类似青螺老师讲的七绝布局的第6种:四句诗,都从叙事中融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三四句,是因果关系流水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3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7
金钱
144
发表于 2025-2-13 2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芷兰26-安兮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 公元七六○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

     一二句是实笔描写,点题了,用的是主语拆分单句流水句的句式,描述了房公池里一群眠沙浮浦的大白鹅,悠闲而美丽。杜甫也是非常喜欢这群鹅。
      三四两句用的虚笔,意思是说大白鹅啊,你们应该还记得在凤凰池上的时光吧,因为房公爱极你们,带着你们一起去到过长安啊。王右军这里暗指房公。这份情谊是很珍贵的。要知道感恩。字面上是写鹅,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相信房公看到杜甫的这首诗,也能感受到杜甫的情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八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2295
金钱
3981
发表于 2025-2-13 2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芷兰绝句21-纳兰沐馨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1.诗句解析:
起句:描述了在房公的西亭边,有一群鹅。这里的“房相”指的是唐代的宰相房琯,而“西亭”则是房琯府邸中的一个亭子。这句诗描绘了鹅群聚集的景象。
承句:鹅群在沙滩上休息,它们激起的水波如同白云一般洁白。这里通过对比鹅群与白云的颜色,突出了鹅群的洁白和宁静。
转句:诗人站在凤凰池边,回望鹅群,这里的“凤凰池”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池塘,也可能是借用凤凰的意象来增加诗句的意境。
合句:这里的“王右军”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曾任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诗人通过提及王羲之,表达了对文化和艺术的敬意,同时也可能暗示了鹅群的优雅与书法艺术的联系。


2.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鹅群的洁白与云朵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诗人通过对鹅群的观察,联想到了文化和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这可能与鹅群的优雅姿态有关,也可能与鹅群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有关。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人文关怀,通过对鹅群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44
金钱
390
发表于 2025-2-13 2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螺老师指导第一讲解析作业:
芷兰04一安然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此诗创于大约763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就是房琯。为宰相,两人关系好。
杜甫流浪在阆州时,去了房琯的旧居,人没了,只见到了鹅,房琯在阆州的家的鹅,凤凰池,指朝廷的中书省。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首句点明鹅位置在房相西亭有群。二句描于状态,眠于沙浦上如云一样白。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上,就是我来到了你原来的地方来看你,只有这群鹅还在,王右军是王曦之如何爱鹅,表示杜甫也用同样的心笼随。
全文写鹅,实则是怀念房琯,用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9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34
金钱
372
发表于 2025-2-14 1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萌 于 2025-2-14 10:35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24-雨萌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757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着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公元760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池子里的鹅还在,于是就写了这首咏鹅诗。

注释:
1. 房相:指房琯,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的宰相。
2. 凤凰池:古代指中书省,这里代指朝廷。也是房琯曾经工作的地方。
3. 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著称。用典王羲之笼鹅:这里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曾写信给道士,欲以山阴兰亭换鹅。

译文:
房相的西亭池有一群鹅,它们眠于沙滩,游于水浦,洁白如云。
鹅啊鹅,你还会记得跟随主人在凤凰池里嬉戏的时候吧?要感谢你的主人,房大人(王右军)提着笼子带你去的事吧。

鉴赏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房公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同时借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才华。

写作手法:
1. 托物起兴:首句点题,以房公池的鹅群为引子,兴起对和谐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借用典故:通过引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意更加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596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
贡献
142
金钱
227
发表于 2025-2-14 2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词三沧海月萌 于 2025-2-15 07:42 编辑

第一讲作业
芷兰—月萌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得:见到
房相:房琯,和杜甫相交深厚应回首:应记得
凤凰池:中书省,房琯曾任宰相
笼:在这里作动词,被装在笼子里
王右军:王羲之,此处用于赞美房琯。使用了王羲之书法换鹅的典故。
创作背景:公元760年房琯任汉州刺史,在当地挖出房公池。公元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城任刑部尚书,杜甫赶到汉州时房琯已离开,这首诗是杜甫游房公池时所作。
译文:在房公池西亭边有一群鹅,或在沙滩上休息活在水面上浮游,悠闲自在,白色的羽毛胜于白云。鹅呀,你应该记得昔日你的主人房相,用笼子带着你们去凤凰池嬉戏的景象吧。
结构:一二句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写景含情;三四句用典抒情,倒装,“凤凰池”和四分句都是“回首”的宾语。
主题思想:杜甫在房公池见到了鹅,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房琯,这首诗借鹅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思念,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对友人的劝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5-2-14 2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笫一讲作业:
芷兰-若筠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杜甫与房琯是好友,房琯曾为宰相,后被贬又任汉州刺史。他在汉州时,于府宅西侧挖掘了房公池。公元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得知消息赶到汉州,房琯却已离开,只看到房公池中的鹅,于是写下此诗。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出房琯西亭下房公池中有一群鹅,它们有的在沙洲上安睡,有的在水边浮游,羽毛洁白胜过白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白鹅眠沙泛浦的优美画面,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也体现出这些鹅的自在与美好。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在唐以后常指宰相之职,这里指代房琯。“王右军”指王羲之,用了王羲之爱鹅,以写《道德经》换道士鹅群的典故。诗人说这些鹅在凤凰池上应该回头看看,要告诉房琯,它们已随“王右军”,也就是自己了。诗人自比王羲之,幽默地表达自己得到了房公池的鹅,有一种自得之意,也有对房琯的调侃,同时借典故也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内涵。

    此诗表面上是写诗人得鹅之事和对鹅的喜爱,但结合时代背景和杜甫与房琯的关系,此诗也蕴含着对房琯的情感。房琯仕途坎坷,却经常帮助自己。杜甫对他心怀关切与同情,诗中的鹅或许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情谊,无论境遇如何,这份情谊如同鹅之洁白纯净。表达一种感恩的心对房琯。起承铺景,三四句转入情,鹅的情,也是人的情,物我合一。这是咏物的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5-2-15 06: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讲解析作业
芷兰08-兰心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①。
解析:
《得房公池鹅》是杜甫在汉州作的一首诗。题目“得房公池鹅”,得,即得以见到,本诗借鹅说事。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房琯对杜甫有知遇之恩,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罢免宰相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生命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反而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四处漂泊。公元760年,房琯作汉州刺史。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
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闻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离开。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由于房琯曾当过宰相,所以还以“房相”来称他。而生长在房相西池的鹅群,也就显得格外美好,故作此诗。
整首诗的主语是鹅,前二句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从鹅群的动作和颜色两方面描写这群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句仍写鹅。凤凰台,代指中书省,是朝廷重地,也是房琯曾经工作的地方。两句意思是:鹅啊,你们还记得随主人在凤凰池里嬉戏的时候吧?要感谢你的主人房大人(王右军)提着笼子带你去的事吧?
意思是,你们随王右军去过凤凰池。
这里的王右军是指房琯,因为李白的一首七绝中用过: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看完李白的,再看杜甫的,熟悉一下书法换鹅的典,然后再去理解,为何杜甫诗里用了个“笼”字?且看黄庭换鹅典故:
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为报,就是告诉你,我和你说等意思。因房相在中书,故用凤凰池指代。房琯对杜甫有知遇之恩,杜甫如果直白地表达感激之情,就显得干瘪无聊,所以用典,借鹅说事,委婉地表达言外之意。
全诗前两句描写为主,写群鹅色泽明艳,憨态可掬,语言形象生动;后两句用典写意,委婉地表达对房相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5-2-15 06: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芷兰组第一讲作业:

芷兰组-赏梅人

解析杜甫《得房公池鹅》:

原文: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杜甫的《得房公池鹅》,通过描绘房琯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背景
房琯是杜甫的好友,曾任宰相,后因政治斗争被贬。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房相西亭”即指房琯的居所。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凤凰池”则是唐代中书省的别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著称。杜甫通过鹅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句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这两句描绘了房琯池中的鹅群在沙滩上休憩、在水中游弋的场景。鹅的羽毛洁白如云,象征着高洁与纯净。杜甫通过这一景象,既赞美了房琯的高尚品格,也暗示了友人被贬后的闲适生活。“白于云”不仅是对鹅的外貌描写,更是一种象征,暗示房琯虽被贬,但其品格依然如白云般高洁。前句是后句主语,首联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两句借用了“凤凰池”和“王右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凤凰池上应回首”暗指房琯曾在中书省任职,如今虽被贬,但应回首往事,怀念昔日的荣耀。“为报笼随王右军”则借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暗示房琯虽被贬,但仍应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王羲之爱鹅一般,不为世俗所困。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6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48
金钱
249
发表于 2025-2-15 07: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龙11-凤凰 于 2025-2-16 09:27 编辑

绝句提高班芷兰组第一讲作业
芷兰18一凤凰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因战事失败被罢相,杜甫冒死上疏受牵连以至丢官,四处飘泊。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担任要职。杜甫听到消息赶来此处,人已离开。这首诗就是诗人到了房公池处创作的。由於房琯曾当过宰相,所以诗人还是以″房相"来称他。房琯凿的池称″房公池"。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看到房公池的鹅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有一群大白鹅。“眠沙”“泛浦"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姿态和在水面自在浮游的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说鹅比云还要白,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纯洁无瑕,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自由自在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向往。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以王羲之比拟(房馆),表达了房琯也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到凤凰池过的,从侧面表达房公身边之物(池鹅)也是去过凤凰池的有着独特魅力,诗人对其主人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对闲适、宁静、自在生活向往,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208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5
贡献
336
金钱
10746
发表于 2025-2-15 09: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笫一讲作业
芷兰组梅雪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杜甫游历汉州房公池时所作,与友人房琯相关。房琯曾任宰相,在汉州任刺史期间开凿西池(即房公池),池中养有一群白鹅。杜甫到访时房琯已调任离蜀,诗人借咏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幽默调侃,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自喻,暗含对房琯赠鹅的谢意与豁达之情。
句意象与艺术特色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点明地点与对象,凸显鹅群的群体之美;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以动态描写展现白鹅栖息水岸的悠然姿态,色彩明净如云,营造出清新闲适的意境。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巧妙化用王羲之(王右军)以书法换鹅的典故,既暗示诗人对房琯赠鹅的珍视,又以幽默口吻自比书圣,将历史人文意趣融入田园景致,虚实相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41
金钱
68
发表于 2025-2-15 1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一、创作背景:
杜甫的这首咏物诗,大致创作于公元763年。名曰“得鹅”,实乃贺友。友人房琯在罢相六年后重返朝廷,故首句称“房相”,而三句说“凤凰池”。南北朝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权在尚书之上,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诗文中多以“凤凰池”称宰相。房琯被重新启用进刑部尚书虽属尚书省,然杜甫仍以“凤凰池”代之,似有旧话重提的意思,也是望友人再有升迁的愿景。此番杜甫虽访友未得见,然仍是一副好心情,把得鹅之事写得诙谐活泼。只可惜房琯经绵州、梓潼至阆州卧病,于八月四日未及出川便辞世,终未能由凤凰池上“回首”。

二、关于用典: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一句,是诗中的核心用典之处。凤凰池,古代指中书省,象征朝廷的高官显职,此处借指房琯曾任宰相官职。“王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以爱鹅著称,有以书法换鹅的佳话。

三、艺术手法: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两句,杜甫以极简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鹅群或眠于沙滩,或游于水边,其洁白之色甚至超越了天边的云朵,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鹅的纯洁无瑕,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色彩与动态的完美结合,画面生动、富裕层次,引人入胜。

四、表达的情感:
整首诗虽以鹅为题,实则借鹅言志,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深切关怀与自我情感的寄托。一方面,通过赞美鹅的高洁与自由,杜甫间接表达了对房琯人品与才华的认可与敬仰;希望房琯重返朝廷,能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大有作为。另一方面,诗中也透露出杜甫自身对于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5-2-15 16: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芷兰-03南栀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公元七六○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此诗应该写于此时。


‌注释‌:

房相:即房琯,唐朝大臣,曾任宰相,这里以“房相”尊称。西亭:指房琯在汉州时所挖的池塘边的亭子。
眠沙泛浦:鹅群有时在沙地上栖息,有时在池塘中浮游。泛,浮游。浦,水边。
白于云:形容鹅的羽毛洁白,甚至比云还要白。
凤凰池:中书省的代称,因中书省为朝廷起草诏令之处,有“凤凰衔书”的传说,故称。这里借指朝廷。回首:回头想,这里指房琯在朝廷时应会想起汉州的鹅群。
为报:替我告诉。笼随王右军:这里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曾写信给道士,欲以山阴兰亭换鹅。这里杜甫自比王羲之,说鹅儿连同笼子都送给他了。
      首句点题。眠沙泛浦,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鹅悠闲自在的形态。白于云,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鹅的白。画面感很强,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凤凰池指中书省,是朝廷重地。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诗人说(房琯)你在朝中也应该时常想起你家中的那群白鹅吧,我把它们带走了。杜甫以王右军自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5-2-15 18: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芷兰组-冬日春天
得房公池鹅,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得房公池鹅,房公房琯,曾任当朝宰相,与杜甫做拾遗时是好友,这首是写杜甫在阆州是去房公家得鹅的事。
1、房相西亭鹅一群
首句,房相,房宰相,叙事在房公家西亭边有一群鹅,鹅主语。

2、眠沙泛浦白于云。
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鹅或眠或泛水,鹅毛很白,像白云一样白。同时也暗示人品的高洁无尘
描写鹅也在暗示人,一二句以鹅捕垫引出三四句句的意。

3、凤凰池上应回首,
转句、用典凤凰池,中书省又称凤凰池,房公曾在此办公,暗指房琯。
因为喜爱得到了房相家的鹅。

4、为报笼随王右军
结句 用了右军鹅的典故,因王右军也喜鹅,用书法贴跟人家换得,这里杜甫用这个典说,学王右军把鹅装笼走了,把人家鹅拿走了留首来卖乖。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5-2-15 2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珍珠 于 2025-2-15 20:25 编辑

黑珍珠作业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粗浅:
本文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作者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实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鹅群或眠于沙滩,或游于水边,其洁白之色甚至超越了天边的云朵,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鹅的纯洁无瑕,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我们仿佛看见一位50多岁须发皆白的老头子泛舟湖上,一个人对着一群鹅窃喜的可爱样子。虽然房琯已离去,诗人不过是自娱自乐,我们却看到了诗人的愉悦和幽默。
“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以色彩与动态的完美结合,画面生动、富裕层次,引人入胜。
整首诗虽以鹅为题,实则借鹅言志,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深切关怀与自我情感的寄托。一方面,通过赞美鹅的高洁与自由,杜甫间接表达了对房琯人品与才华的认可与敬仰;希望房琯重返朝廷,能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大有作为。另一方面,诗中也透露出杜甫自身对于仕途坎坷、人生无常及对生活无奈而感慨由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5-2-16 07: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0-云飞扬第一讲作业: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用典: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古代指中书省,象征朝廷的高官显职,此处借指房琯曾任宰相官职。“王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以爱鹅著称,有以书法换鹅的佳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5-2-16 08: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芷兰26-怡荣斋主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房公,即房琯,与作者杜甫即是同乡又是挚友。公元757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位上罢免,当时任左拾遗的杜甫冒死上疏相救,触怒了皇帝,致使自己也丢了官职。公元760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在府宅西侧挖了一个池子,人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城于刑部任主要职务,杜甫听到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友人走了,池子里的鹅还在,于是有了这首咏鹅诗。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首句点题,诗人见不到友人(房琯曾官至宰相,古时惯例,曾任过某职,后虽卸任,但仍以其所任最高位称其官衔,故称房相),却见到了主人家西亭池子中的鹅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承句进一步写鹅群的姿态, 或眠于沙上,或泛游于池中,鹅的羽毛比天上的白云还白。作者聊聊数字,却给人呈现出一幅闲适宁静轻松的画面感,刻画细腻逼真。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凤凰池,本为禁苑中池沼名,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这里指这鹅曾随房琯成为凤凰池上客,如今被我带走,应再回首看看;结句用典入诗,为报笼随王右军,为报是指代为转告,告知的意思;笼随王右军是典故,王右军指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曾官至会稽内使、右将军,故称王右军。王羲之性好鹅,山阴道士为得到王羲之的书法,故养了一群漂亮的鹅,王羲之见之甚喜,便按道士的要求书《黄庭经》以换之,笼鹅而归。杜甫善书法,也喜鹅,故在此诗中自比王羲之。转告老友一声,鹅我带走了。这里也表达了“这曾是凤凰池上的鹅因遇到喜鹅一如王羲之的我,也是遇到了知己,”暗示作者与房琯之间的相互欣赏和真挚友谊。整首诗基调诙谐轻松,也反映出杜甫对房琯仕途升迁的祝贺,以及与房琯的深厚感情。

创作上运用了夸张比喻和用典等多种手法,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知遇之恩和敬重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