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4|回复: 6

沁园春・立春

[复制链接]

1672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50
贡献
32317
金钱
410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4 1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5-2-4 23:58 编辑

沁园春・立春

心语轩窗

       晨雨沾窗,串珠成行,浅润湿心。看寒冰渐泮,游鱼解意;新芽暗动,寄鸟知音。拾履桥头,斩蛇山下,饮马长河涨几浔。流连处,醉轮回美景,复奏瑶琴。
      平川又欲芳林。幸不忘、晴光映晚岑。鉴冯唐易老,壮怀未已;董生三对,贤策犹斟。故岸帆迟,东君信早,莫使烟花滞柳荫。谁纵我,再追风几度,还听江吟。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4 17: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2-4 18:51 编辑

谢谢首版的词作,上片,“晨雨沾窗,串珠成行,浅润湿心。看寒冰渐泮,游鱼解意;新芽暗动,寄鸟知音。拾履桥头,斩蛇山下,饮马长河涨几浔。流连处,醉轮回美景,复奏瑶琴。”皆写时间和此时天气气候的变化,以及个人对此中景色的沉迷喜爱之情,以至于奏琴表达心情,可以理解,“浅润湿心”这句不好理解,地名也富于人文内涵,比如“拾履桥头,斩蛇山下”等等。引人想象。下片,“ 平川又欲芳林。幸不忘、晴光映晚岑。”似根据经验对春暖花开的美好憧憬;“鉴冯唐易老,壮怀未已;董生三对,贤策犹斟。”似以史为鉴给自己的流连于山川自然之间的生活找理由,即不愿被功名羁绊;“故岸帆迟,东君信早,莫使烟花滞柳荫。”言立春到来人们却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未及时能有所行动,故“帆迟”;“谁纵我,再追风几度,还听江吟。”似言自己早已沉浸在大自然的风光之中。解读的比较主观,有些地方读不太懂,不妥处还请不吝赐教和多多批评。
也写两句问好,如下:

沁园春.新年雨夹雪有感
今岁新年,多是晴天,少有雪临。看麦田万亩,根黄苗瘦,菜园葱蒜,萎弱难禁。幸起寒风,多亏小雨,夹着琼花二日吟。人人赞,纵碍走亲戚,也甚欢心。
风调雨顺如金,系无数黎民分量沉。恨贪官污吏,只图私利,奸商巨贾,都占公林。误尽苍生,掏空社稷,楚楚衣冠却是禽。谁能荡,这三山铜臭,四海靡音?

点评

您这样理解倒是出了较大偏差,首先要识别其中典故,了解了典故,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明了,根据李清照的词论,她是赞同并十分重视词中使用典故的,其他词论,对典故的使用观点大多根据需要可用,也可不用,按需使用。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2-4 2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2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50
贡献
32317
金钱
410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4 23: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5-2-4 23:51 编辑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5-2-4 17:28
谢谢首版的词作,上片,“晨雨沾窗,串珠成行,浅润湿心。看寒冰渐泮,游鱼解意;新芽暗动,寄鸟知音。拾履 ...

您这样理解倒是出了较大偏差,首先要识别其中典故,了解了典故,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明了,根据李清照的词论,她是赞同并十分重视词中使用典故的,其他词论,对典故的使用观点大多根据需要可用,也可不用,按需使用。就这个拙作而言,湿心出自《潮湿的心》,也就是悸动的心。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典故,浅润湿心就是拨动了我的心弦。古代的典故方面,拾鞋是张良,主要体现张良的智慧和谦虚,斩蛇的是刘邦,展现的是面对逆境的机智勇敢和果断,原计划换关羽的,曹操三约关羽于土山,然后关羽接受了被俘,没有自杀,寻找机会。对于关羽更是逆境,饮马 自然联想到项羽乌骓,重点是后面的冯唐,苏轼也引用过,主要说的是到老也未实现自己的壮怀,负了韶华,等到认识到自己价值,已经不堪再用了,老朽矣,董仲舒则三次向皇帝献策,实现了举儒的主张,抓住时光。这两个从一反一正来体现中心思想是 鉴古思今 春光如此美好,莫负春光。其实重要的还有一个字“岑”  意思是小山,平川里的一座差点被遗忘的小山,再小也有山峰。说点题外话:词和诗的写法差异太大,不能像诗一样直白。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既认可苏轼的才华和他写的词的影响力也批评了苏轼词风里诗的影子过重,气势有余,含蓄不足。当然李清照观点,也有她的局限性,龙榆生先生评价李清照和苏轼比较客观,总体意见是根据词的发展评价两人。讲词的味道和发展方面主要以苏轼、辛弃疾为例子,他们为词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形成了苏辛一派,当然这里面包括后来的毛。但苏轼不太通音律,这是他致命的缺陷,龙榆生在讲词的写作手法很少提苏轼,讲曲调时更是只字未提苏轼,主要以姜夔,周彦帮、李清照、柳永等人为例子。可以看出龙榆生在写作手法上还是认可姜夔,周彦帮、李清照多一些。

点评

谢谢首版的坦诚交流,说的好,基本认同您的观点,我对词确实了解不多,对词的理论更知之甚少,纵有疑问也只能待实践中去观察,归纳,判断,待将来真懂了再谈,毕竟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也是用实践验证理论的过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2-5 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2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50
贡献
32317
金钱
410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4 23: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5-2-5 00:01 编辑

所以整个词脉是 春天的活力,怎不叫人心动 (浅润湿心,再奏瑶琴)陶醉春光,春光就是机会,抓住机会是智慧的,张良,刘邦的古典也说明了机会的重要性。上阙的典故整体是围绕活力来展开的,下阕主要围绕 莫负春光来展开的。追风更是直接点出了主题。

点评

谢谢首版的坦诚交流,说的好,基本赞同。其实说活力有很多方法,没必要插入典故,比如用“风暖,水涨,花开,柳绿”等等一样可以达到效果,“拾履桥头,斩蛇山下”,纵然是真实景物也就当一般环境来看待,因为这个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2-5 1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5 10: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2-5 10:02 编辑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5-2-4 23:42
您这样理解倒是出了较大偏差,首先要识别其中典故,了解了典故,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明了,根据李清照的词论 ...

谢谢首版的坦诚交流,说的好,是我读的时候不认真疏忽了,非常惭愧,基本认同您的观点,我对词确实了解不多,对词的理论更知之甚少,纵有疑问也只能待实践中去观察,归纳,判断,待将来真懂了再谈,毕竟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也是用实践验证理论的过程。所以,对于古人的词论诗论我都是先读,然后从实践中去印证,而非直接拿来遵循,也尽量不以没有被实践证实过的理论当依据证明。比如,李清照,龙榆生,王国维,叶嘉莹等等大家,我都非常尊敬他们,但我并不认为他们的理论就是什么金科玉律,因为没有被自己实践印证他们的理论就还是他们的理论,并不是我的理论,甚至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用典的问题,您说的也有道理,用典也许有用典的好处,那是您的观点和经验,我的观点和经验是以让人读懂为第一要务,典是能不用就不用,以言浅意深为创作的语言追求,以辞不害意为基本原则,以反映生活为基本方向等等。您看,这就是我们的一些不同,但我相信想大家想写好诗词的心是相同的,那就让我们求同存异吧,何必要为了别人的理论和观点而争论呢?要谈就谈些自己的具体实践问题,这样相互取长补短不是很好吗?您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5 1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2-5 10:23 编辑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5-2-4 23:55
所以整个词脉是 春天的活力,怎不叫人心动 (浅润湿心,再奏瑶琴)陶醉春光,春光就是机会,抓住机会是智慧 ...

谢谢首版的坦诚交流,说的好,基本赞同。其实说活力有很多方法,没必要插入典故,比如用“风暖,水涨,花开,柳绿”等等一样可以达到效果,上片的“拾履桥头,斩蛇山下”,纵然是真实景物也可当一般环境景物来看待,因为这个地方容易发生歧义,您说是活力,有些人当成励志,当成尊老,当成勇武反抗等等也未可知,因为这些典故的内涵不单单仅有活力。如果有意插入典故,下片就要适当的照应,就要说自己具体真实的感受,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但是您的下片“冯唐易老,壮怀未已;董生三对,贤策犹斟”还是典故,这就发生了一个典故解释另一个典故的问题,似乎也有一个歧义解释另一个歧义的味道。就说这些,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说的对,错谬处还请多多包涵批评,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0

主题

2万

帖子

11万

积分

副首版

中华诗联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07
贡献
28504
金钱
4202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11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感佩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