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2|回复: 1

绝句十六种结尾(五)(仅供参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22
贡献
93162
金钱
12229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8 17: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句十六种结尾(五)
临去秋波,贵在传情
喜欢看古典戏剧的人都知道,表现情人分手的埸面,少不了有依依惜别、临走还情意绵绵、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当演员己走至幕边即将下场时再回头顾盼,递过来最后一束含情脉脉的眼光,这叫“临去秋波”。别小看这回眸的一束秋波,其威力却是好生了得,有时竟能使人立时销魂勾魄、筋骨松散、全身瘫软。绝句的结尾,有时也采用这种方法。
试看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的这首诗之所以能传诵千古,是因为诗里蕴藏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庄,有了“寻春艳遇”的惊奇,次年为情所驱再去南庄,却“重寻不遇”。这可是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但这一“本事”的真假,却无从考究。诗人在写作中虚构情节或场景也是常有之事。如果“本事”为真,则崔护其诗便是借“本事”而出名,如果“本事”原本就没有,是崔护先写了诗,好事者附会崔护虚构的情节而添油加醋敷演出所谓的“本事”,则后来据此编成的戏曲都应向崔护交版权费。总之,崔护的这首诗使“人面桃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和成语。而诗的结尾正扣紧“人面桃花”依依不舍,乃至怏怏离去(不见人面的失落感),临走犹转秋波(只见桃花在春风中凝情含笑)。依旧含笑的春风究竟意味什么呢?讥讽诗人的自作多情?揶揄诗人本不该错失机会?暗示小女子愿为诗人传递信息?不管怎么样,那艳若桃花的少女如今只是一个美好的追忆,连影子都不曾留下呵!世事不就是这样么,那美好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就甭想找回来。谁叫你那么粗心呢?诗人在结句里失意地咀嚼着无比的怅惘。
再看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李梦生说,“徐俯这首诗,好在越读越耐读,犹如倒吃甘蔗,渐入佳境。前两句初读很平常,但后两句一出,诗马上活了起来”(《绝句三百首》注评)。为什么后两句一出全诗即活?原来,徐俯在这里上演的也是临去秋波好把戏。春雨,燕归,桃花戏水,景色平常,兴致一般,再看小桥己被上涨的湖水漫过,春游的兴致顿时消落,正待离开时,一页扁舟“嗖”地从空朦浓郁的柳阴中摇曳而来。而诗人也就在此打住。行啦,一个秋波已送出,足够让你心头荡漾的了。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22
贡献
93162
金钱
12229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8: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 赠华兄


文:仙洲子


浪迹天涯渡晚湖,笑谈名利醉心愉。

一江秋水逝东去,身后涛声有也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