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2|回复: 15

学习老师《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五》

[复制链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1-21 0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五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2-11-04 16:03   点击:258   评论:0  


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五
——由龙家小院和诗友的一个互动引起

  总序:本文贴出之前,对龙家小院这样说:“关于怎么看这首诗和对你评论的评论,我做了个长文分析,待《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

  上篇讲到:逻辑先得有条理,然后才有秩序和各种脉络,是顺着这些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才能显现语言和思维逻辑,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用相应技术写出同样有语言和思维逻辑的诗来,评也同样照此进行。
  艺术的“梦”也是有效联想,包括合理想象,无非借用梦的似乎不受控制的色彩,比一般情况下艺术联想和想象,更富于跳跃,跌宕,更有益于表现作者一时情感所至,所需的时空转换罢了。

十九
  那么就这首诗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又在哪里?有问题,且问题依然在于怎么认识和判断是否偏题,依然在于怎么认识或解释这个“一梦”。
  这两个问题,都是你意识到,且重视了的,实际是你与作者共同面对的,都需要最先弄明白的,最应形成共识的基本客观方面,其它都不可纠缠,因为这两个问题弄不清,不仅什么都会看不准,对的也可能变错的。
  因此,除了对意思的分析,还要看对意思说得怎么样和如何说这一技术问题,并用技术问题来证明具体意思的表达效果,即,实际呈现出的语言和思维逻辑怎么样。
二十
  你虽然重视了联系生活:“如此秋菊如何能见过群芳?即没有见过群芳又如何能梦群芳?除非您写的是春菊&冬菊”,并举例证明了看法,这是好的,但由于还没有清晰认识“偏题”和没有抓住技术这一关键,便匆匆联系起了生活,这就是固执己见,不能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表现。
  如此对待问题,便很不客观,哪怕说的有可能正确,也意味你自己先“偏离题目”,过分忙于讲道理,而非紧扣“一梦”摆事实,也就很难与作者站在同一客观上了。
  这首诗,就“一梦”而言,意思是到了的,也就是能认得“括弧”,算过了“头道关”,即使这还无意义,也不能说从这上“偏离题目”。
二十一
  是内容上,语言和思维逻辑出现了不合理,才导致了你有疑问,作者也跟着说“无法用常理解释”,“您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而这恰恰反映出的,又是二人共同出现了,对艺术的理解,对技术的运用,都不合理才造成的。
  实际是,这首诗的得来,并非真处于实景之下,纵然有生活赋予的真情实感一面,让作者有能力,组织起这样的“一梦”,却因受制于自学的局限,缺乏来自艺术方面的专门引领,致使少了艺术的真情实感一面。
  即,没有理解如何运用艺术联想,进行对意象的合理虚构,以达到真实感人的效果,于是才因虚构不合理,表现为诗里的意象不和谐,又不得不反映为相应的技术问题。
二十二
  技术问题就是艺术性问题,反过来说也一样。就这首诗而言,由于对艺术性理解有欠缺,又因为没有在实地写,即使有真情实感,也会因设身处地不够,造成考虑不周,最终不得不反映为语言和思维逻辑问题,进而得不到艺术所要的,美的,毫无瑕疵的真情实感。
  颠倒过来看,“真情实感”也是有说处的。比如,再想写诗,情绪再饱满,如不能实事求是对待要表达的内容,真情实感就会打伤耗,一打伤耗就难以说是真情实感,于是少了真情实感的支撑,自觉不自觉地应付,必多于无微不至地严虑,关公战秦琼就很难避免。
  换言之,写诗为什么会出现关公战秦琼?因为诗有格式和技术,作者的真情实感不够,内容就有关注不到的漏洞,这时写诗就是硬写了,强扭之瓜自然不甜,所以就成了为写诗而写诗,如此不是东拉西扯,也是给格式和技术当附庸,怎么办?无非是跟着格式,跟着技术跑。(未完)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五
——由龙家小院和诗友的一个互动引起

  总序:本文贴出之前,对龙家小院这样说:“关于怎么看这首诗和对你评论的评论,我做了个长文分析,待《实践论:评诗求真与避免主观》。”

  上篇讲到:逻辑先得有条理,然后才有秩序和各种脉络,是顺着这些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才能显现语言和思维逻辑,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用相应技术写出同样有语言和思维逻辑的诗来,评也同样照此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的“梦”也是有效联想,包括合理想象,无非借用梦的似乎不受控制的色彩,比一般情况下艺术联想和想象,更富于跳跃,跌宕,更有益于表现作者一时情感所至,所需的时空转换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
  那么就这首诗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又在哪里?有问题,且问题依然在于怎么认识和判断是否偏题,依然在于怎么认识或解释这个“一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问题,都是你意识到,且重视了的,实际是你与作者共同面对的,都需要最先弄明白的,最应形成共识的基本客观方面,其它都不可纠缠,因为这两个问题弄不清,不仅什么都会看不准,对的也可能变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除了对意思的分析,还要看对意思说得怎么样和如何说这一技术问题,并用技术问题来证明具体意思的表达效果,即,实际呈现出的语言和思维逻辑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
  你虽然重视了联系生活:“如此秋菊如何能见过群芳?即没有见过群芳又如何能梦群芳?除非您写的是春菊&冬菊”,并举例证明了看法,这是好的,但由于还没有清晰认识“偏题”和没有抓住技术这一关键,便匆匆联系起了生活,这就是固执己见,不能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对待问题,便很不客观,哪怕说的有可能正确,也意味你自己先“偏离题目”,过分忙于讲道理,而非紧扣“一梦”摆事实,也就很难与作者站在同一客观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就“一梦”而言,意思是到了的,也就是能认得“括弧”,算过了“头道关”,即使这还无意义,也不能说从这上“偏离题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是内容上,语言和思维逻辑出现了不合理,才导致了你有疑问,作者也跟着说“无法用常理解释”,“您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而这恰恰反映出的,又是二人共同出现了,对艺术的理解,对技术的运用,都不合理才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是,这首诗的得来,并非真处于实景之下,纵然有生活赋予的真情实感一面,让作者有能力,组织起这样的“一梦”,却因受制于自学的局限,缺乏来自艺术方面的专门引领,致使少了艺术的真情实感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没有理解如何运用艺术联想,进行对意象的合理虚构,以达到真实感人的效果,于是才因虚构不合理,表现为诗里的意象不和谐,又不得不反映为相应的技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技术问题就是艺术性问题,反过来说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首诗而言,由于对艺术性理解有欠缺,又因为没有在实地写,即使有真情实感,也会因设身处地不够,造成考虑不周,最终不得不反映为语言和思维逻辑问题,进而得不到艺术所要的,美的,毫无瑕疵的真情实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颠倒过来看,“真情实感”也是有说处的。比如,再想写诗,情绪再饱满,如不能实事求是对待要表达的内容,真情实感就会打伤耗,一打伤耗就难以说是真情实感,于是少了真情实感的支撑,自觉不自觉地应付,必多于无微不至地严虑,关公战秦琼就很难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1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7
贡献
103492
金钱
1168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言之,写诗为什么会出现关公战秦琼?因为诗有格式和技术,作者的真情实感不够,内容就有关注不到的漏洞,这时写诗就是硬写了,强扭之瓜自然不甜,所以就成了为写诗而写诗,如此不是东拉西扯,也是给格式和技术当附庸,怎么办?无非是跟着格式,跟着技术跑。(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5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