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核心的文明意义
文/韩鲁珩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对落后,以至于陷入被列强凌辱和掠夺的处境,对此,有不少有着西方文明意识的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鲁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批判从竞争角度,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现实中有着很大的意义,但这些批判普遍忽略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意义,无形中贬低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对今天和未来世界文明趋势的难以估量的价值和潜在影响。从人性角度,这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完全否定是一种肤浅的认知障碍。在历史进程中,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原因以及出于统治的需要,仁义礼智信被不断的曲解,并因此而形成相应封建法规和文化陋习,但所有这些形式的歪曲并非等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原本内涵。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出自【孟子 告子上】,是中华文化的道德认知和标准,是文明构筑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正是这块文化基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存在和繁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我们运用现代哲学思维意识来解读一下仁义礼智信的真正含义。
1,仁。从根本而言,仁是人性中的社会性的透彻认识。人的社会性是人类共存需要,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仁”是同情心,同理心的具体要求,要求人们要以仁(人)为本,心怀善良,行为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千年前孟子倡导的“仁”已经包含了今天所谓普世价值观的核心成分,且具体生动。仁对今天和未来的人的社会行为都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2,义。孟子的“义”不是江湖义气,而是对仁的坚守的具体行为。义是告诉我们不仅要有正派和公平的善良之心,并且要把这种善良之心化作具体的行为。义还是人的情义表达,爱亲人,爱朋友,为亲情,血缘而挺身而出。这里必须强调,血缘和亲情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础,义就是对这个基础的深刻认知。
3,礼。礼的本质概念就是文明意识和行为。许多学者把孟子的“礼”简单肤浅的归结为文化仪式和规则,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思想含义。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进化史,文明的本质是更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对于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文明的明确意识是礼的核心。
4,智。孟子的智不仅是智慧,更包括“知”的含义。求知,认知,追求认识理解仁义的本质,自然的规律,提高认知能力就是智的完整含义。荀子的一段话可以视为对孟子的智的诠释“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5,信。孟子的信就是诚信,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几乎都毫无例外的把诚信作为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归根结底“诚信”是人类交往中最可靠,有效,彼此可以信任,有利于人类交往和彼此情感,利益等,提高社会效率的最佳行为准则。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以康德,卢梭,伯克利,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启蒙时代,理性,自由和平等现代普世价值观雏形在西方出现并且广泛传播。随着文化,宗教的演变,科学的发展进步,尼采首次提出“上帝已死”,“酒神精神”以此表达他对于工业,商业和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对传统宗教,道德和文化意识巨大的冲击的认识,以及个人自由意志,自我升华的意义。在经历尼采之后的存在主义巨大影响之后,今天西方的哲学和道德,文化意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这种多元化的状态一方面更加充分展示个人的自由意志,同时也客观上导致社会向心性的减弱,两极分化和动荡。这种分化和动荡不可避免地破坏社会和谐,造成世界和平的巨大危机。
回顾人类文明史,我们无法否认这个文明史是由战争史所构成,是在暴力中循环往返,是人类之间彼此残杀的血腥历史。人类基因中的生存本能,贪婪欲望,争斗杀戮的暴力因子一直在在人类文明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科技的局限,人类的战争可以毁灭一个族群,一个城镇,一个国家,但无法毁灭整体人类,所以各类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繁荣和文明进程。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物理和化学的革命性的突破,未来的大规模人类冲突和战争具有着毁灭世界,毁灭全人类的巨大可能和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只有找到共同或者相似的道德和文明意识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自我毁灭的人类悲剧。
今天的世界上有着众多的宗教信仰,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对其它不同的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宗教的独占性,对资源的需求,文化和地理差异,以及对世界和宇宙不同的终极解释等等导致信仰的分歧和无法融合。换句话说,今天没有任何一种宗教信仰能够被人类普遍性接受。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虽然在提法充满着普遍意义,但在具体解释中存在文化,信仰所造成的理解的巨大差异,更多是西方文化意识的简单输出,难以真正做到被普遍接受。
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在人类行为是以生存,争夺资源,最大实现物质满足为主题,富有进取,侵略性,扩张性的文明意识(笼统称为西方文化意识,海洋文明意识)是人类文明史上必然过程,也意味着文明的先进。这种文明意识确实在客观上,在一定阶段之内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但在科学极大发展,人类从整体而言已经摆脱简单生存的本能需要的时代(这里并非否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不均,依旧还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地区和人口,而是从人类社会整体物质丰富程度角度看待),西方文明意识中的扩张性,侵略性,贪婪和物质性已经成为导致人们彼此争夺,战争和毁灭的暴力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对人类的未来存在具有着极大的威胁。同样,基于贪婪,好奇,冒险以及对金钱利润无限的追逐,人类在分子生物学,基因改造,核能物理,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已经达到威胁人类自身存在的危险境地。
尽管在过去一百年,仁义礼智信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被我们自己反复批判,甚至当作我们文明落后的根源,殊不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西方文明意识由于多元化而陷入混乱和迷茫的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引导人类文明未来方向的巨大意义。人类具有两面性,个性和共性(社会性),人类离开社会性就无法存在,今天维持社会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有一个人类可以普遍接受的文明意识。从仁义礼智信的内涵而言,它不仅是一个文化意识,更是一个满足人类共性的文明意识。中华民族的仁义理智信的本质是文明,是在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文化。
不同于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和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具有广泛的文化和文明的包容性,强调个人的人性自我启迪和修养。仁义礼智信不是某个教条,教规,或者特定哲学和政治学概念,与任何宗教信仰,文化意识,政治制度都没有理念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仁义礼智信涵盖到人类社会性的共同本质,所以是未来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基本法则。仁义礼智信摈弃了人类贪欲本能,从而消除了人类彼此争斗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仁义礼智信真正表达了人的精神追求,意味着广义的,切实可行的道德自律,摆脱了今天西方文明不顾及后果的贪婪,冒险和物质欲。
在布满战争阴云,世界动荡的今天,仁义礼智信是人类找到和平,和谐,共存,面向未来的路标。倘若我们以前一直在否定我们自己文化核心价值,今天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我们自己的认知程度。当我们能够摆脱物欲,贪婪和占有的欲望,摆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潜意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留下了未来的智慧。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