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5

绝句十六种结尾(四)(仅供参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22
贡献
93162
金钱
12229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7 17: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仙洲子 于 2015-8-7 17:13 编辑

绝句十六种结尾(四).
设问反问,故留悬念
绝句是一种善于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间情感的吟咏艺术。绝句虽然短小,却要求韵味悠长、情意绵远。这个艺术效果一般都通过高超的结尾技巧来实现。以问句作结,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问句作结,可以是疑问、设问、诘问、反问。其作用在于设置悬念、故留悬念、强化悬念。有悬念就会引起人们的思考、探索、深究到底。这一系列由读者自行完成的思维过程丰富和完善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自然使诗味益加厚长。
疑问作结。
且看皇甫冉的《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婕妤怨是古乐府曲名,是东汉以后的文人借班婕妤的故事而写作的一种宫怨诗。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因文才超群、才貌双全被册立为婕妤(汉宫中女官)。后因赵飞燕姐妹得宠,在成帝面前进谗言毁她,班姬恐受害,遂自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长信宫的清苦寂寞激发了她写诗作赋的激情,成了女诗人。《怨歌行》是她最出名的乐府诗。皇甫冉的这首七绝,是借班婕妤之口,写失意宫女见到别人得宠时的幽怨。结句用了一个疑问收笔:那新承恩露的宫女眉毛画的有多长?这个质疑蕴含了诗人的愤慨。难道眉毛画的长就漂亮吗?难道那美人是因其美貌而得宠吗?难道这世上有裁决美貌的标准吗?难道?真是一句质疑,引发多少深思,含意不尽,玩味不尽。
设问作结。
且看王维的《杂诗》之二: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诗人遇到一个从故乡来的旧友,高兴之余最想知道的当然是故乡事。故乡的事情要问的肯定很多,究竟那一件是诗人最急切想打听的呢?家乡一草一木的的变化,亲人包括左邻右舍的近况,应该是久在异乡的人所最为牵怀挂肚经常惦记的事情。然而,情况有点出人意外,诗人的设问是:寒梅着花未?而全诗也就以此收结。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正是诗人手法高明之处。假如问的是亲朋故旧、风土人情之类,那就容易落入俗套了。诗不厌平常事但厌俗。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这可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但一经诗人口里说出便悬念顿生了:莫非那寒梅与诗人有特殊的关系?或者在寒梅身上另有隐喻或寄托?说不定问的是一株梅内心惦记的却是一个人。总之这是诗人有意留置的悬念,你们就猜去吧。
诘问作结。
且看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首联先设问:为何堂堂男子汉在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时局不去冲锋陷阵、报效国家?此问带有自责的意味,似乎投笔从戎乃当时势所必行之事。那么,又为何不去呢?原来,事情没那么简单。收取关山五十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书生意气的慷慨激昂和真刀真枪的沙场血战,全然不能同日而语。再说,纵使自已有戎马生涯的志向和决心,谁又会给你施展才能的机遇和条件呢?不是我李贺胆小不敢去拼,你去调查一下,凌烟阁那些功臣像(唐太宗曾叫人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里有那一个是书生出身呢?这是以诘问收结,其艺术效果比陈述句收结情感更加强烈。使人读起来觉得带有一腔愤激不平而沉郁哀怨的气势。
反问作结。
且看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留传于世的诗作不多,收录于《万首唐人绝句》中的七绝也仅得四首,而这首《凉州词》却享有盛誉而传诵千古,其奥秘在于这结尾的一句反问:古来征战几人回?清人施补华说,这一句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见《岘佣说诗》)。而沈德潜则认为,这一句是故作豪饮之辞,乃悲感已极(见《唐诗别裁集》)。其实,说是谐谑语也对,说是悲伤语也对,说是豪饮辞也对,读者完全有理由依据自己的感受去领悟。总之,此句是以反问作结,用豪放旷达的语气表达悲概而激昂的心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一读难忘。
用疑问、设问、诘问、反问而收结的绝句,容易收到气势磅礴、悬念顿生、一唱三叹、余味深长的艺术效果,是绝句中最常见到的句式。
今人诗中善用这种问句作结的极为普遍。这里略举几例。
湖南诗人林从龙有一首《过秦俑坑》,诗曰:
胆丧荆卿剑,魂惊博浪椎。
泥封兵马俑,能否慰孤危?
秦坑兵马俑如今是一道游人赏眼的文化景观,但当初却寄托了暴君秦始皇万代安宁的痴心妄想。从荆卿剑到博浪椎,秦始皇深知身处极位之危险,暴虐者始终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确保生前的地位和死后的安宁,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护驾。但统治者的愿望当真能实现么?秦王朝二世而终,兵马俑成了嘲笑暴君内心恐惧的话柄,这种场景正是揭示统治者腐朽本质的最好教材。诗人用一个诘问,便贯穿历史、洞察千古,对于那些还在做着独夫梦的人来说便是当头一棒。显然,有此一问,诗作的涵义便耐人寻味,艺术效果十分犀利而痛快淋漓。
上海诗人杨逸明有一首绝句《咏瀑布》,其用设问作结,却是用于表达自己的博大胸襟。其诗曰:
飞瀑遥倾天上湖,雨丝风片满崖珠。
心泉也有三千尺,能向秋山一泻无?
咏瀑布,有李白的诗在,再怎么张扬刻画,也难以超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那一博大景象所营造的境界了。但此诗别出心裁,用的仰慕,用的渴求,反衬瀑布可以随意一泻千山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痛快,这便营造了另一个博大的景象。这一问句作结,从精神层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既表达了自己的广阔胸怀,也赋予了瀑布伟岸的人格。是以此诗便凭借结尾的一个设问,成为可以比肩李白诗的杰作。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22
贡献
93162
金钱
12229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洲子 于 2015-8-7 17:26 编辑



七绝 秦怀秋韵


文:仙洲子


秦怀秋韵雨烟重,灯火迷离紫气浓。
隔岸纵然笙舞好,醉舟何处觅归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22
贡献
93162
金钱
12229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 回乡偶感

文:仙洲子


旧日村颜已作尘,似曾相识福门新。
今朝岁老归乡里,能有谁家认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245

帖子

54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6
贡献
1486
金钱
1882
发表于 2015-8-8 11: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雪 于 2015-8-8 11:57 编辑


题图和韵:


深入浅出巧墨匀,

一堤美景水中浸,

小艇泊岸迎宾客,

试问兰台可有君?


psb454.jpg

点评

微风荡漾绿波匀,垂柳低眉湖里浸。欲借清流迎远客,兰台旧友隐寒君。(新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8 1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22
贡献
93162
金钱
12229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风荡漾绿波匀,垂柳低眉湖里浸。欲借清流迎远客,兰台旧友隐寒君。(新韵)

点评

老师真绝!学生敬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8 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245

帖子

54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6
贡献
1486
金钱
1882
发表于 2015-8-8 12: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1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