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3

古风楹联二十三期【新月组】毕业论文贴

[复制链接]

569

主题

138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绝十期版主兼第十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77
贡献
1619
金钱
41106
发表于 2025-1-14 22: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楹联二十三期毕业论文贴

0

主题

143

帖子

11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275
金钱
478
发表于 2025-1-15 15: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行字结缘】古风二十三期毕业论文
-----白衣胜雪
    人生有太多巧合,冥冥中注定要在古风跟各位老师和同学相伴一程,看似偶然,实为必然。这里有良师授业,有同窗共勉。一路走过来,虽然学艺不精,但还是领略流水对的风采、两行字的魅力,幸甚至哉。
   
楹联学习之路充满艰辛挑战,但也给我留下不能磨灭的美好回忆。凭借一份执念,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总算不负初心。一年时间,虽然愚钝,但也收获颇丰。在此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如果能为以后的同学提供一点点启发,那也算是我对古风的小小回报
   
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也要联,一定要形对意联。什么是形对呢?形就是指平仄相对,字数、词性、结构、节奏一致。意联,就是上下语意关联,情景要交融,上下围绕一个主题,切记不能各说各话。

    对句还要注意色调一致,不可时隔,不可景隔,更不可意隔。总体来说就是我们对句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围绕一个主题来拓展宕开。

     怎么能做到不隔?还能关联紧密呢?我的经验就是首先要理解出句人想表达什么,我们对句上下围绕一个主题,把自己置身在上联的语境当中,想想在那个时间,地点,在那个情景之中,你会做什么,会想到什么,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就顺这样的思路对句,这样就不会隔。切记对句要形对意联,即使只是形对了,意不关联,也不算对联,那是对字啦。

下面是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一园春雨杏花红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此联出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且气势豪放。那么这种修辞的手法和豪放的气势自然成为应对的特殊“关联点”。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4、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不是这个思路。 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

     一路走到今天,从基础学习到对句、出句,再到成联,我都是很认真的完成每讲的作业,坚持每天做练习。到了最后的酬唱阶段虽然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但是为了对自己有更高的提升,我邀请了新月组雪落老师,感谢美女老师的不吝赐教,一路历练让我出对句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下面是我学联期间的小小收获,不是展示我的作品有多好,是要以此证明勤能补拙的道理,也是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启示,勤奋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出句:
云歇草庐同榻卧【白衣】
雨扣虚窗听彻夜【白衣】
散发操舟云外隐【白衣】
联袂五湖春访遍【白衣】

点缀春山梅抱雪【白衣】
事春聊借一壶酒【白衣】
年来点检诗囊瘦【白衣】
莫负鸥盟舟问路【白衣】
对句:

篱角初闻香一味【雪落】
鬓间斜插艳无双【白衣】

云溪偶遇衔花鹿【雪落】
幽谷时闻牧鹤声【白衣】

超世无关青白眼【雪落】
出尘不抱利名心【白衣】


鸥声诉尽浮沉事【雪落】
帆影望穿今古人【白衣】

鹭栖沙渚惊归棹【雪落】
月落烟村迎钓翁【白衣】

闲听竹雨尘嚣远【雪落】
久沐松风耳畔清【白衣】

成联:

题李清照
白衣胜雪
如梦令中,醉花阴下,开婉约先河,词留千古真才女;
一身清骨,万缕家愁,悼江东项羽,魂系苍生大丈夫。

枕头
白衣胜雪
能引南柯入梦,庄子迷心,高卧言无困惑;
莫论败絮其中,绮罗其外,躺平尽可养身心。

尘埃
白衣
几度漂浮,俗世庸人多困扰;
一朝落定,清心化外证虚无。

白衣
虽七秒缘,若教相忘江湖,原非易也;
守一方水,但得频传尺素,岂不善哉。


赠雪落美师
白衣
雪做肌肤,梅如风骨,身段娉婷西子貌;
落笺小字,似水文心,诗词婉约易安才。

    古风网校的教学和师资,均是由学院的各位校长以及历届师生们无偿支持和提供的。在此,我心怀感激之情,将以传承古典文学为己任,发愤图强,继续提升自己,以期为古风的教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在此祝愿古风学院能广开黉门,广纳才子,为中华国粹的传承、五千年文化的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3
金钱
138
发表于 2025-2-10 19:5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楹联二十三期毕业论文
新月一21泰山:

       说到论文,不知为何物也,我只能说说在学习对联中的感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进古风二十三期学习对联已将近一年了,临近毕业之际,诸多感慨涌上心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感觉自己还什么都没学会,这就毕业了,有点蒙圈,也有很多不舍。
       提起毕业,心中总有点酸酸的感觉,想起刚来古风那会,跟师友们都还不熟悉,这转眼就要分离了,心中真是五味杂陈。想起与师友们一起学习的日子,想起刚进来时的情景,想起为对个句子,而煞费脑筋的那些日日夜夜;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感觉真的很对不起她们,这一年来,常常拿生活中的琐事作借口,没有好好用心的学习,辜负了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在此深表愧意!
        在这里,再次感谢古风,感谢东风校长,小魔女班长,非初言老师,相忘老师,风起老师,……,以及许许多多为古风的教学管理呕心沥血的老师们,如果没有你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也就没有可能,有这么多的学子弘扬我们的国学…….

       在来学对联之前已学过一些诗词,平仄倒还不是难事,只是对句,总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只因基础太差,又因俗中之事落下很多,每次勉强凑上作业,偶尔有空去群里看到师友们流水对对的哗哗的,从内心里是无比的羡慕,唯恨自己太笨,辜负了老师们的教诲,辜负了自己的期望。不管怎样还是坚持到了毕业。下面大家就跟我一起了解流水对吧……

一、初识流水

        所谓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例如: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看是不是上联说一半,下联说一半?上下联紧密结合,如行云流水,上流下接,是不是很美。

一)对联基本六要素: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当,
3)结构相称,
4)节奏相应,
5)平仄相谐,
6)内容相关。

二)对联十忌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不是联病)。
3)忌失对   
4)忌失替
5)忌孤平  
6)忌隔(隔景,隔意)
7)忌三平、三仄尾   
8)忌头重脚轻
9)初学用僻典  
10)忌同声收尾、同声落脚

三)流水对的八大关系:
1)连贯关系(顺承)   
2)递进关系   
3)条件关系    
4)假设关系
5)转折关系   
6)选择关系   
7)因果关系    
8)目的关系

四)对联的三多四心
三多:多看,多练,多想。
四心:静心,恒心,细心,信心
好,大致了解了流水对的基本要领,那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对句吧。
析联对句:
析联:就是先要充分理解出联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明白了出联者的意图,才不至于跑偏。
例如:
一朵桃花簪绿鬓=Z

        不用说,这是一个暖意融融的春天,这个句子很好理解,一朵桃花簪于鬓上,一看到这个联,就恍如看到一个鬓角簪朵桃花,亭亭玉立的美人立现眼前,那么,既然理解联意。那么要怎么应对呢?啊有了

一朵桃花簪绿鬓=Z
几分羞色泛红腮【泰山】
一个美丽的姑娘,或者小媳妇,与花儿相映,略显几分羞色,是不是一幅很美的画面……

2)论炼字的重要性:
例如:
临溪汲水担春色【联友】

        这个句子拿到以后,当时第一个反映,就是好美,但是怎么相对呢?苦思半天无果,忽然想起校长的六字箴言秘笈:为什么?然后呢?由此想到担春色干嘛呢,既然是春色,那肯定有香味吧,既然有香味,是不是有蝶会来分香呢?有了

临溪汲水担春色【联友】
有蝶追香到陌头【泰山】

        正自我感觉良好,回扣到位,但是,刚发到群里的,就引起老师们的争论,有说回扣好的,有说主语偷换了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敲定,决定修改成“遇蝶”因为“有”改成“遇”,是“担春色”回来的时候,必然会遇到羡慕之物,“遇”有巧合,而不是刻意,而“有”似乎知道会有东西倾慕而至,有点过于刻意了,且主语也不协调。

临溪汲水担春色【联友】
遇蝶追香到陌头【泰山】
看看,这样上下联是不是也协调了呢?是不是好看多了呢?一字之差,是不是差别很大呢

浅谈关联点:
        关联点是指句子的关联之处,很多句子的关联点都不是一个的,有的是两个甚至有三个关联点。那么,我们在应对的时候,如何做好关联呢?

a:景物及景物与人的关联

       景物及景物与人的关联就是指:相同季节、相同画面、寓意,以及景物之间的相互应衬。
例句:
又见桃花开小院【联友】
不知燕子去谁家【泰山】
不知人面在何方【泰山】
这副联的第一个对句是说看到桃花开满小院了,却不见燕子回来,心中满是疑惑,思量燕子到底是去了谁家呢,上下联都是以春天的物象桃花燕子来关联的;
        第二个对句看到桃花盛开,想到了心中的那个他(她),花都开了,人怎么还不回来呢?上下联是由盛开的桃花这个物象而联想到人来关联的。

b:触景生情的关联:

        触景生情的关联就是指:景联情对的关联手法,关键点在于景(或物象)有明确的情感指向,应对的情感需要与上联的景(或物象)相互衬托、和谐。
例句:
羌笛缘何听彻夜【联友】
家山一别又多年【泰山】
这个就是由寂夜笛声,想起自己孤身在外漂泊多年的乡愁情绪的关联。

c:态度与行为的关联:

        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是指:态度是行为的初始,行为是态度的延展。这样的关联方式,会让句子非常流畅。关键点在于:态度与行为的统一性。
例句:
待我来年无俗事【落霞】
开田一亩种梅花【泰山】
无俗事,种梅花这个就是态度、行为的互相关联方式,此种方式也可用于两种不同行为、不同态度的选择。

浅谈切入点:
        切入点也就是找到合适主题的一个点,来拓展上联现有的情、景、人、物,从而让联句成为整体。这个点必须能够使上下句衔接起来,可以是互相映衬、主题说明、承接流转、对比选择等衔接形式。说白了,就是从上联中找到下手的地方,然后选取适合的关联点来表达。
例句:
一曲阳关催客步【泰山】
这个上联说的是唱着别离的歌,没说是什么季节,没说是要去哪儿,也没说是自己要远行呢?还是要送别谁呢,心情是怎样的呢?没有说明,只是给出了一个意境的框架
那么,对句可以考虑从“一曲阳关”这个让人肝肠寸断的别离之歌切入,也可以从踌躇难行的“客步”切入,如何选择,取决于你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对句:
一曲阳关催客步【泰山】
几行小字赠伊人【红霞.】

一曲阳关催客步【泰山】
几行老泪湿青衫【红霞】

一曲阳关催客步【泰山】
千般别绪上心头【红霞】

        第一个对句以客步为切入点,说明了要远行的人是谁;第二个对句和第三个对句,都是以一曲阳关所隐喻的愁绪为切入点,一个是把愁情的程度表达出来,一个只是含蓄的说,明明愁,却不明说愁,明明伤心的涕泪欲流,却只说千般别绪上心头……

        通过上面的对句大家可以看出,对句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切入点。切入点的不同,也决定了主题表达是否稳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72
金钱
108
发表于 2025-2-16 19: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我的撰写成联的体会
新月-20云中朵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结束了在古风的楹联学习之旅。感谢各位师友给予的帮助。将近一年的学习,体会很多,在这,我想谈谈我自己对于成联创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于成联,我认为,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宗旨的,它给予创作者最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刚接触对联不到一年的我, 开始对成联是充满了畏惧的。我记得我的第一幅成联。
锤子
文/云中朵
看平时独坐闲窗蜗角,闷如牛犊;
得一日堪为重任龙头,猛若神兵。
说到锤子,我的体会就是,平时都丢抽屉角落,闷不做声不起眼,偶尔用一会倒排上了用场。巡着这个思路过去,我是“战战兢兢”的写下了这幅对联,当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当然,我理解的是,老师的鼓励。但是,当时老师说了一点,你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一写的吧?没有事先谋篇布局。我当时听了,才开始意识到,哦,原来其实成联也是和以前写作文一样,需要谋篇布局,也就是先立意,设定一个主题,才开始创作的。
所以今天,我想从立意开始,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
第一,首先一幅成联的立意太重要了,可以说,是决定一幅成联水平高低的灵魂。确定好立意,作者就可以客观、主题鲜明的确定好自己需要表达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
   如我的一幅成联,题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
文/弱水三千
不惑悄来临,看浮华于世,虚名懒问沏清茶,得三分简静;
人情寥领略,教佛系在心,学友闲聊书小字,留几许从容。
我的构思是,要表达经历风雨人生人生,看淡虚名,佛系在心,从容淡定的状态。所以,我先从自己过了不惑之年开始,上联写经历,浮华于世,虚名懒问。下联提到佛系,书小字,于是结局有了从容二字。
第二,确定好主题,构架谋篇。
整幅对联必须脉络通顺,有层次感。我的体会是,可以由景入情,或者时间顺序铺开叙述然后主题升华。
面具  
文/云中朵
身在江湖,人前常笑容满面;
心牵生计,腹内多烦忧千般。
上文作了铺垫,人在社会之中,必须时常保持状态,人前笑容满面。但是下联就转到人心里的各种牵挂和烦忧,只有自己能够解决与消化了。
人到中年
文/云中朵
不惑悄来临,看浮华于世,虚名懒问沏清茶,得三分简静;
人情寥领略,教佛系在心,学友闲聊书小字,留几许从容。
我的构思是,要表达经历风雨人生人生,看淡虚名,佛系在心,从容淡定的状态。所以,我先从自己过了不惑之年开始,上联写经历,浮华于世,虚名懒问。下联提到佛系,书小字,于是结局有了从容二字。
逝去的爱情
文/云中朵
前尘回首,缘我多情,已是人千里,惜承诺幻成故事;
今日怆怀,为谁等待,方知梦一场,叹时光老去红颜。
从初相遇说起,多情、承诺,下联再说梦一场,时光老去。
第三,推敲文字,组织语言,注意诗家语运用,适度用典。
我认为,成联一样还是遵循联律通则,工整的对联达到我所喜欢的审美。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根据文章的结构去不段推敲文字,从表现力、工整度、美观度等方面去调整,还需要注意诗家语的运用,适当用典会增加一幅对联的内涵和观赏性。
桃花
文/云中朵
丽影夭夭,香风十里,崔护诗中生眷念;
芳姿灼灼,红雨漫天,唐寅扇里落相思。
这里“拉人头”,用了崔护诗,唐寅桃花扇,用典。
匆匆那年
文/云中朵
跋涉千里,还是那条路,那座桥,却经已行人变换;
遥思往年,纵然这阙歌,这般景,又为何热泪连绵
创作的时候,我语言比较匮乏,阅读积累的较少,导致好多时候语言不够精美细致。
在学习对联的路上,我的进步空间还是很大,以后还要继续向各位师友继续努力学习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