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10

对栗泽甫《对湖南电视台原台长挽琼瑶联的粗浅看法》的...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发表于 2024-12-25 1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栗泽甫《对湖南电视台原台长挽琼瑶联的粗浅看法》的商榷意见
                    孙则鸣


  最近联友转来栗泽甫〔邺下村童〕先生的《对湖南电视台原台长挽琼瑶联的粗浅看法》〔原载邯郸市国学研究会会刊2024年第22期〕,此文认为欧阳常林先生“挽琼瑶联”的平仄声律、对偶以及措辞都有错误,从而断定它是一副“不入门”的对联,并奉劝欧阳先生“补一补楹联基础知识这门课”。窃以为,栗先生的具体批评意见大都正确,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特别是“琼瑶联不入门”之论根本不敢苟同。试简论于下。


  一、关于《挽琼瑶联》的平仄失律

  栗先生谓《挽琼瑶联》有十九处平仄失律,试具体分析于下:
笔走|龙蛇,大作|传世|,尤记|还珠|霸屏|,惠泽|电视|湘军|琼瑶|剧,缘分|跨海|恩与|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除1之外,全为大拗句〕
名誉|两岸|,高山|仰止|,独创|至美|绝仑|,唯留|潇洒|人生|翩然|梦,尊严|离世|诗伴|魂!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除2之外,全为大拗句〕
〔按:1、下划线表句内“平仄失替”的节点;2、着重号表上下片“平仄不相对”的“节点”和“句脚”;3、粗体字表平仄不相对的“句脚”;黑体字表“平仄不相对”的“联脚”〕。
  上述平仄失律可归纳为四类:1、联脚〔情与魂〕同平,违背了“楹联联脚应当上仄下平”的最基本的要求;2、有八个联句的“节点”平仄失替,变成了拗句〔按:栗先生说“走、蛇两字平仄失替”是误判〕;3、有三对句脚〔世止、屏仑、剧梦〕的平仄没有相对;4、有七对“节点”〔走誉、记创、视洒、军生、瑶然、海世、与伴〕的平仄没有相对。——换言之,此联是一副不符合“律体对联”平仄规范的“拗体对联”。
  认为拗体对联“不合格”者并非栗先生一人,而是以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编写者为首的很大一部分学者的共识;类似的批评文章在历年《对联》杂志里不止一篇,诗联论坛中的批评帖更是比比皆是。尤有甚者,历届楹联作品征集或比赛中,许多作品,不论其艺术水准如何出色,常常因一字平仄不协,就被斥为“病联”而拒之门外。这种现象,我们可称之为“唯律联论”。


  二、本人对“唯律联论”的批评

  文体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拗体联是不是合格对联,应当由古代对联创作实践〔特别是对联黄金时代“清末明初”的创作实践〕来印证。本人曾据此写了两篇反驳论文。
  2008年,一剑小楼春等十几位联友把民国时期黄涵林编著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里的平仄声调进行了考证和标注,本人据此写作了《<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分析报告书》〔原文请参见中华诗词论坛“诗艺创新专栏”和中国诗词论坛“孙则鸣诗联研究专栏”〕。此文采用王力的律拗标准分析统计了《选萃》908副名联的律拗格式:1、全部为律句的“律联”240副,仅占总数26.4%;2、拗句在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准律联”231副,占总数的25.4%;拗句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拗联”441副,占总数的48.6%〔按:本文数据来自于最近详细校对后的修正稿〕。可见完全平仄入律的律联的比例相当小,而非律联占有绝对优势。本人还据此写作了《评联律界的“唯律联论”》,进一步阐述了律句的声律风格是“流美婉转”,而拗句的声律风格是“刚健沉着”,根据不同诗情选择相应的声律风格应当是最理想的境界;我国的唐诗古近体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对联,无一例外。最后结论是:“对联是律体联与拗体联并驾齐驱、相互补充的文体,可以盖棺论定了”、“偏瘫式的‘唯律联论’,一开始就让拗体联新作胎死腹中,根本没有出生的机会;长此以往,‘对联文体’将永远只是残山剩水的半壁江山”、“可以认为,恢复拗体联在对联文体中的合法地位,是对联形式理论拨乱反正的重中之重。”此文已经发布在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杂志2024年五月〔下〕号上,并上传到了本人的公众号“遥远的筑声”里,大家可自行参阅。
  上述两篇文章,从律句和非律句比例的角度证明了“拗体联”在对联中的重要地位,至于上下片的“联脚”、“句脚”和“节点”失对的合理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本文将趁此机会,提供具体数据,彻底论证这三种声律格式的合理性。
1、上下片联尾平仄失对。栗先生指出:楹联最基本的要求,上联末字仄,下联末字平。此联上联末字是平声字“情”。只此一点,断无可能再以任何借口为作者辩解。比如“不以词害意”“句中自对”“清人有时也不严格讲究平仄”等等。
必须指出,“对偶”和“平仄声律”都属于修辞范畴,而修辞只管说话“好不好”,与说话“对不对、通不通”无关。可见任何对联形式法则都只有“好不好”之差,不存在“对不对”之别,从而不存在任何“绝对不允许违背”的教条了。例如,袁世凯逝世之后,有人送去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后人评述说:此联隐含“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之意,从而在对联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又因其别有深意,又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经典,至今已经绝响百年。对联最严格的“字数相等”法则况且可以出现违背的特例,更遑论其他了
  就“联脚上仄下平”而言,合理法度应当是:律体联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拗体联可以稍微放松;且只要其它艺术特色出众,还可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联”。以《选萃》908副“名联”为例,联尾同平同仄的“名联”就有八副之多,且其中七副是多用拗句的拗联,只有一副律体诗,后者若有人将之视为拗体联,又有何妨?
  2、上下片节点的平仄失对。由于拗体联和准律联占有优势,上下片节点平仄失对者自然很普遍。如《选萃》908副名联中,有节点平仄失对者500副,占总数的55.1%。
  3.基于同样原因,两分句以上的对联,上下片内部句脚平仄失对者也很普遍。但因内部句脚远比节点少〔如两句联只有一个内部句脚,节点却以四至六个为常态〕,故失对的比例也相应降低了。《选萃》两分句以上的对联711副,有内部句脚失对者77副,占总数的11%。且随着分句的句数增多,其失对比例也迅速递增:两分句联占3.9%,三分句联占8.8%,四分句联占15.4%,五分句联占24.1%,六分句以上的长联占36.6%。
  最有代表意义的是,《选萃》中与《挽琼瑶联》相类似的四类平仄失律俱全的名联竟有三副〔刘树屏两副,蔡锷一副〕以蔡锷的《挽海珠三烈士》为例:
才如|硕果|,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旃|;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除1之外,全为拗句。〕
公等|饮弹|,我亦|吞炭|,念|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全为拗句〕
  ——这种形式格局与“挽琼瑶联”如出一辙的作品已被古代学者誉为“名联”,“挽琼瑶联”虽然并不出色,也不至于成了“病联”吧?
  当然,一味写作拗体联也是不对的。合理的方向是,在写作大量律体联的基础上,不排斥拗体联的合法地位,还要朝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体裁的境界努力,这才是正道。


  三、关于《挽琼瑶联》的对偶失律


  栗先生对《挽琼瑶联》对偶的批评失误多多。现将其六条批评意见逐一评述于下:
  1、如果将名誉之誉看做活字(相当于动词),虽然词性上与走字相当,但走与誉都是仄声,没有相对。评:此条根据词性和虚实死活的分析,认为“誉”与“走”不失对,是唯一正确合理的评论。其余五条,只字不提词性和虚实死活,是不专业的分析方法;正因为不专业,所以失误多多。
  2、两岸对龙蛇,也太宽了。评:“太宽”根本不属失律,正确结论是死字“两”与实字“龙”失对;
  3、传世与仰止,不工。评:“不工”更不属失律;正确结论是实字〔名词〕“世”与活字〔动词〕“止”失对。
  4、惠泽与唯留对不上。评:此为误判。“惠泽”是合成式动词,“惠”与“泽”的词性〔或虚实死活〕是很难细究的,正如形容词“马虎”中的“马”和“虎”很难细究是一个道理。“唯留”是动词性词组,故此例为宽对。
  5、电视与潇洒,勉强算对上了。评:如何区分“勉强对上”与“不勉强对上”?为什么可以算“勉强对上”?不作具体分析是不妥的。
  6、琼瑶与翩然对不上。评:此条亦为误判。虚实死活是可以互变的,互变法则之一是“实字和活字作修饰语时变死字”;“翩然”是死字,实字“琼瑶”充当定语也变成了死字,故可对。
  综上所述,《挽琼瑶联》除“两对龙”和“世对止”外,其余均不失对。然而,李政道博士指出:“绝对的对称会显得呆板而无生气,对称中有一点不对称,往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艺术与科学都是对称和不对称的巧妙结合”。因此,在工对的陪衬之下,个别字失对在古代优秀偶句中比比皆是。请参看拙文《关于古代宽对法则“死对死”的补充说明》〔原载《对联》杂志2024年10月下〕。由此可见,《挽琼瑶联》根本不存在对偶中的失误
  恕我直言,栗先生写作对联也许是好手,而对于对偶形式规范的研究尚待提高。


  四、关于《挽琼瑶联》的用词不当
  〔一〕栗先生说“琼瑶虽然是笔名,嵌入挽联也显得不够严肃”,此论不敢苟同。
  嵌名挽联是古今大众喜见乐闻形式之一,除受封建王朝“避讳”压制而不能嵌帝王和父母名之外,其余嵌名挽联比比皆是。开明君主唐太宗就不避讳,韩愈也撰《讳辩》驳之,故现代人也逐渐不讲究避讳了。事实胜于雄辩,古今许多名家的嵌名挽联就是明证,试举几例:
  1.吴恭亨《挽宋教仁联》:……,故报民国开幕奇男子以赫赫千古;/……,孰若遯初先生死刺客之轰轰四闻。〔遯初为宋教仁的别名。〕
  2.章太炎《挽孙中山》: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3.康有为《挽谭嗣同联》: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按:复生为谭嗣同的“字”。
  4.郭沫若《挽鲁迅联》: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5.端木蕻良《挽许地山联》:未许落花生大地;/不教灵雨洒空山。按:汪毅夫教授赞曰:“是联将两个名字 (许地山、落花生) 和两个名篇 (《落花生》 和《空山灵雨》) 熔于一炉,天衣无缝,亦是专记其文学成就的挽联。
  6、易中天《挽父〔庭源〕联》:庭训犹在耳边如东湖风蛇山雨;源泉永存心底是汨罗水岳麓云。按:谢介龙曾撰《易中天悼父嵌名挽联》赞美此联,还发表在《对联》杂志上。
  吴恭亨是清代联论名家,章太炎、康有为、郭沫若、易中天都是古文大咖,连父亲之本名尚可嵌入,咱们有什么理由指责嵌以他人笔名的挽联“不严肃”呢?
  〔二〕栗先生认为“笔走龙蛇一般用来形容书法,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形容其钢笔书稿,不能算贴切。”此论则有缺乏语文常识之嫌。
  众所周知,词义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比喻义是引申义中的一种;运用率不太高的比喻义只出现在比喻句里,运用率很高时就会编入词典。
  一般字典中只是解释了笔走龙蛇的的本义,但《百度教育|汉语》就明确指出:笔走龙蛇的本义是“可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比喻义是“比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并举例说明:1. 解放以来,你笔走龙蛇,写出了一部接一部长篇小说,出了一本又一本散文集。2. 一次,妻子下班回家,我正一手搂着孩子,一手在稿纸上笔走龙蛇。
  《小知 探索》则进一步指出:“笔走龙蛇”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被用来形容书法作品的风格,还常被用于比喻其他需要运用笔法的技艺,如绘画、写作等。比喻绘画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网文《黄胄:笔走龙蛇点画出心》是介绍黄胄的《速写选集》评论文章,所展示的26副速写中,11副没有字,10副署上了黄胄的名字,只有5副才有简单的题词。可见“笔走龙蛇”完全是在形容黄胄的画风。
  区分本义与比喻义的方法是比对上下文,《挽琼瑶联》的“笔走龙蛇”究竟形容什么,难道不是明摆的吗?


  五、当代学者对本人对联声律主张的反响


  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当代对联名家逐渐认可了本人的上述主张。
  首先,2024年2月18日,湖湘七子之一的鲁晓川先生在公众号《巧妇难为无米“饭”,平仄学问一字师》的前言里指出:“我觉得对联之所以要讲究平仄和谐,基本追求是让联句读起来‘变化有致,和谐动听’——与之相应的联意,大概也是和谐优美的。但如果作者是想用对联表达激越,纠结的情感呢,平仄安排是不是也可相应调整?这是掌握平仄基础知识以后的问题,也值得思考。”〔重点符号为我所加,下同。〕
  其次,同为湖湘七子之一的邹宗德先生在2024年湖南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楹联是汉语言的至美形态》里,明确把对联中的“骈句”与“散句”对举,把“律句”和“非律句”〔即拗句和王力的古句〕对举,并认为这四种句式都是“成熟的、规范的”的联句。
  再次,尚佐文先生在2024年《联律通则》学术会议获奖论文《对联句式与格律关系浅说》中,更是旗帜鲜明批评了当代联律界“一方面追求对仗工整、声律谐和,有时一处平仄不协就被视为‘病联’;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平仄不拘、对仗不工的对联得到联家认可,甚至被称为佳作”的不合理现象,进而主张合理的对联句式可分为六种:律式句式、骈文句式、散文句式、白话文句式、仿词曲句式、古诗式句式。其中的“散文句式、白话文句式、古诗式句式”和部分“骈文句式”和“仿词曲句式”都是平仄不拘的“非律句”。
  三位联家的论述是对本人联律主张的的有力支撑。本人坚信,随着联律理论和创作的不断深入,律式联与拗式联平分天下的局面将逐渐成为联律界的共识。
  稿毕于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2-25 13: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12-25 13:37 编辑

拿一副很失败的对联争论,没有意义,失败在哪,明明很容易使平仄谐和的,而没去做,致使拗得语调十分不谐。又没有拗出哽咽感或者哀伤感。拗就没有意义。如果拗出适合挽联的特殊语调来,就是佳品,可我读了好几遍,没有感觉,读起来很不顺。说明联作者要么不懂,要么故作玄虚。对联的根本是要 语调适合朗诵出某种情感。不管什么理论,读不起来就是失败。
我试着调整了一下(仓促未仔细推敲,只是理了理平仄)很容易把平仄理顺,只能说明原联作者未上心。
龙蛇笔走,大作频传,荧屏尚记还珠,总领湘军霸看琼瑶剧,翩然跨海同恩泽;
巷陌名扬,高山仰止,继者难翻绝顶,唯留蝶梦犹燃自在情,体面归天念倩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5: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文章里已经说得很清楚:

最有代表意义的是,《选萃》中与《挽琼瑶联》相类似的四类平仄失律俱全的名联竟有三副〔刘树屏两副,蔡锷一副〕以蔡锷的《挽海珠三烈士》为例:
才如|硕果|,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旃|;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除1之外,全为拗句。〕
公等|饮弹|,我亦|吞炭|,念|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全为拗句〕
——这种形式格局与“挽琼瑶联”如出一辙的作品已被古代学者誉为“名联”,“挽琼瑶联”虽然并不出色,也不至于成了“病联”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5: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位联友与我的对话。供先生参考:


  联友:
  欧阳常林这副对联,撇开格律来论,我觉得也不行。不值得孙老师为他辩护,和刘树屏、蔡锷联不可同日而语也。抝语联我并不反对,但必须看他意境之有无深浅。


  孙则鸣:
  问题是栗先生并不是批评此联写得不好,而是批评它不合格
  评论一副对联写得好与不好,无关宏者。但把一副合格的不出色的对联斥为病联,对于联律研究却是很不正确的。而这一错误观点已积重难返了。

点评

这个病不病,看所站角度,比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虽然字数都不同,但读起来很顺,妙在这个凯字是个上声,与后面的阴平千字完美搭配,语调并不阻塞。而且与感情色彩非常契合。如果是个去声字,问题就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5 1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2-25 16: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4-12-25 15:10
  我的一位联友与我的对话。供先生参考:

这个病不病,看所站角度,比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虽然字数都不同,但读起来很顺,妙在这个凯字是个上声,与后面的阴平千字完美搭配,语调并不阻塞。而且与感情色彩非常契合。如果是个去声字,问题就大了。这副挽联最大的问题是语调阻塞了,最严重的一句是:独创|至美|绝仑|,很破坏挽联的氛围。如果是播音员来读,很难播出完美的语调和悼念相契合,说严重点,根本朗诵不出完美节奏来。还有  惠泽|电视|湘军|琼瑶|剧,唯留|潇洒|人生|翩然|梦,在第六字处由于连续四平,只有强行插入一个较大的暂停换气才能读得起来,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句读。从是否适合朗读,这个角度来说,说病似乎有些道理。所以,我认为多从几个方面考量,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也从事过电台有关工作,从朗诵角度考量得比较多。所以我很难相信这是个从事电台工作的台长写出来的。

点评

这副拗体联的确写得不咋的。但其格律不等于不合格。这才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5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6: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2-25 16:29 编辑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4-12-25 16:21
这个病不病,看所站角度,比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虽然字数都不同,但读起来很顺,妙在这个 ...

这副拗体联的确写得不咋的,我在论文中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但其格律不等于不合格。这才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6: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2-25 16:48 编辑

我们必须知道:声律属于修辞,修辞只管说话好不好,不管说话对不对。有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材。第二个人虽然是蠢材,但不等于把女人比作花比错了。道理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02

帖子

2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1
贡献
655
金钱
1111
发表于 2024-12-25 19: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蛇笔走,大作频传,荧屏尚记还珠,总领湘军霸看琼瑶剧,翩然跨海同恩泽;
巷陌名扬,高山仰止,继者难翻绝顶,唯留蝶梦犹燃自在情,体面归天念倩魂!

笔走龙蛇,大作传世,尤记还珠霸屏,惠泽电视湘军琼瑶剧,缘分跨海恩与情;
名誉两岸,高山仰止,独创至美绝仑,唯留潇洒人生翩然梦,尊严离世诗伴魂!

我只说1、笔走龙蛇、龙蛇笔走就不合适。
2、恩泽、恩与情,琼瑶对中华有什么恩,一派胡言。
3、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请问琼瑶有什么高山仰止的了。
4、其余的各有各的看法,我不评论。你们真有那感情我不置喙,但挽联要考虑观众的看法,不要留下说辞。什么(继者难翻绝顶)、什么(独创至美绝仑)
5、我认为对联不要凑字,字减到不能在减为好。两联的缺点是,你们真有那么多的感情吗?基本都是咸余,无话凑话。

我写的,任你们评说。
卿去无花益男
我来愧感大音

点评

请不要断章取义,我发的对联有个括号说明,我试着调整了一下(仓促未仔细推敲,只是理了理平仄)很容易把平仄理顺,只能说明原联作者未上心。 龙蛇笔走,大作频传,荧屏尚记还珠,总领湘军霸看琼瑶剧,翩然跨海同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6 0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2-26 06: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12-26 06:24 编辑
一笑间 发表于 2024-12-25 19:32
龙蛇笔走,大作频传,荧屏尚记还珠,总领湘军霸看琼瑶剧,翩然跨海同恩泽;
巷陌名扬,高山仰止,继者难翻 ...

请不要断章取义,我发的对联有个括号说明,我试着调整了一下(仓促未仔细推敲,只是理了理平仄)很容易把平仄理顺,只能说明原联作者未上心。
龙蛇笔走,大作频传,荧屏尚记还珠,总领湘军霸看琼瑶剧,翩然跨海同恩泽;
巷陌名扬,高山仰止,继者难翻绝顶,唯留蝶梦犹燃自在情,体面归天念倩魂!这是我发的全部内容。我并没有创作一个对联意思,只不过根据原对联的意思,理了理平仄而已。只是想说明平仄很容易理顺,原作者未用心,你就把它当作品进行展示。即使展示也要先看括号里的说明吧!是何用意? 不嫌事大?再次申明,此联并非我的创作(其表达的思想是原联的,从调整一词就能看出,并非创作,只不过把原离世调整为同义词归天等,只是为了平仄,意思还是原联的),只是说明原联的平仄很好理顺。再说,我已经明确说明了只是仓促理顺下平仄,你拿我那联分析感情真的假的有什么意义?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02

帖子

2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1
贡献
655
金钱
1111
发表于 2024-12-26 09: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笑间 于 2024-12-26 09:17 编辑

我没有断章取义,我给你说个现象。每天早晨路过一小区大门,都会有一个、两个,有时三四个女的在盲道上等车。那么你认为她们碍事不?你让她们把脸和我对面了,你会认为这就不是碍事的问题了,是礼让的问题了吗?    就比如你对那个对联的调整,调整了平仄就不是联成立不成立的问题了?

笔走龙蛇,大作传世,尤记还珠霸屏,惠泽电视湘军琼瑶剧,缘分跨海恩与情;
名誉两岸,高山仰止,独创至美绝仑,唯留潇洒人生翩然梦,尊严离世诗伴魂!

这联最大的问题是他个人的挽联,个人的情感问题,用(名誉两岸、高山仰止)(大作传世)就不对了,好像是全体国人都认可作挽似的,你认为呢?

改个平仄,就像背脸变对脸,不是碍事改变了。不要认为对脸后就是让别人拐弯就是自然的事。

你明白了,这对联应该是让人读出是他个人的挽联,不要好像是他代表别人也一起敬挽是的。  你说你调整它干嘛?

点评

我高兴调着玩,胡搅蛮缠我从来不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6 13: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2-26 1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12-26 13:15 编辑
我只是不相信一个台长连起码的声律知识都不懂,调着玩,看是不是非要那么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