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15

《词论》 李清照 附翻译和解析

[复制链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发表于 2024-12-25 07: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江咆哮 于 2024-12-25 08:37 编辑

       为正本清源,今天我不谈个人理解和观点,防止无休止的追问,乃至探求本人隐私。先上一篇最简短却非常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李清照原文,当然也有其局限性,但如果连李清照都全盘否定,则词休矣。

词  论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 “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 之词。语虽甚奇,所谓 “亡国之音哀以思” 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7: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现代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7: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郎,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郎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 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郎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 众人都嘲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郎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郎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 更是其中的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像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全都是不可再会雕饰的诗罢,而作为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得词中三味。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像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像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7: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篇《词论》的解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具有重要的词学价值:
       强调词的独特性:李清照提出 “词别是一家” 的核心观点,明确了词与诗的不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在协音律、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简单地将诗的创作方法和标准套用于词。这一观点对词的独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人们对词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重视词的音律:文中详细阐述了词的音律特点,指出词要分五音、五声、六律,还要分清浊轻重,强调了词在音韵上的严格要求。她批评了一些词人如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虽学富五车,但所作小歌词往往不协音律的情况,体现了她对词的音乐性的重视,也反映了词在当时作为一种可歌的文学形式的特点。
       关注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历代词人的评价,李清照提出了词的多种艺术标准。如要求词要高雅,不满柳永 “词语尘下”;要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 “有妙语而破碎”;要典重,不满贺铸的 “少典重”;要铺叙,不满晏几道的 “无铺叙”;要故实,不满秦观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 “尚故实而多疵病” 等。这些评价反映了她对词的艺术风格的全面考量和追求。
       体现文学批评精神:李清照以其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和独立的批评精神,对当时及前代的词人进行了大胆而中肯的评价。她不因其人地位高或学问大而盲目推崇,而是从词的专业角度出发,客观分析其优劣,这种批评态度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8: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江咆哮 于 2024-12-25 08:14 编辑

结合例词的解析: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以及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系统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以下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合理性:
      协音律方面
      批评苏轼等人不协音律:李清照认为词应协音律,如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而苏轼等人的词 “往往不协音律”。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该词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等词句豪迈奔放,但从词律角度看,其在平仄、押韵等方面相对较为自由,与传统词律的严格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自身作品严守音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严格遵循了词的音律规范。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平仄相间,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且通过这种独特的韵律安排,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凄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尚典雅方面
       批评柳永词语尘下:李清照不满柳永 “词语尘下”,认为词应具有高雅的格调。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虽在情感表达和铺叙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但其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等句,语言较为直白通俗,在李清照看来可能略显低俗。
      自身作品典雅含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用词清新自然又不失典雅,通过对日暮、溪亭、藕花、鸥鹭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意境,展现出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铺叙方面
       批评晏几道无铺叙:李清照指出晏几道作词 “苦无铺叙”。晏几道的词多写爱情和身世之感,情感真挚,但在叙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相对不足。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虽词句优美,意境深远,但在叙事上较为简略,缺乏对事件和情感的细致铺陈。
       自身作品善用铺叙: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则是善用铺叙的典范。如词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从天气、饮酒、大雁、黄花、守窗等多个方面层层铺陈,将词人内心的孤独、凄凉、愁苦等复杂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
       故实与情致方面
       批评秦观少故实,黄庭坚多疵病:李清照认为秦观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 “尚故实而多疵病”。秦观的词多以情感细腻取胜,但在引用典故和史实方面相对较少。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为题材,主要通过对爱情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打动读者,典故运用较少。
      自身作品情致与故实兼备: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既包含了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等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又有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等对自身现状的感慨,将个人身世与历史变迁相结合,既有情致又有故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对苏轼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她的《词论》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江咆哮 于 2024-12-25 08:38 编辑

1 肯定苏轼的文学地位和才华
李清照在《词论》开篇即历数诸多词家,对苏轼在词坛的地位给予了肯定,将其与李璟、李煜、柳永等大家并列提及,认可了苏轼在词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这表明她承认苏轼在文学领域尤其是词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和重要地位。

2 批评苏轼词的音律问题
李清照强调词 “别是一家”,对词的音律要求极为严格。她认为苏轼的词 “往往不协音律”,如苏轼的一些词在平仄、押韵、声调等方面未能严格遵循词的音律规范,这在李清照看来是不符合词的创作要求的。

3 认可苏轼词的创新精神
尽管对苏轼词的音律有所批评,但李清照也不得不承认苏轼对词的创新贡献。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传统词的题材局限,将诗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引入词中,使词的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李清照虽未明确褒扬,但在其对词坛创作的整体认知中,也能看出她对苏轼这种创新精神有所察觉和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8: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对柳永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她的《词论》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8: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 肯定创新与协律
       变旧声作新声:肯定了柳永在词调创新方面的贡献。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对旧有的词调进行了变革和创新,增加了词的写作手法,发展了宋词的词调和文体,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创作出了《乐章集》,在当时名声很大。
      协音律:认可柳永的词在音律方面的和谐规范,能够很好地配合音乐演唱。在当时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词传唱之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柳永词在音律上的成功。
2 批评词语尘下
       内容低俗:认为柳永的词虽然在音乐性上有优势,但在内容和语言上较为低俗,不够高雅庄重,有 “词语尘下” 的缺点。例如柳永词中一些描写男女情爱的词句较为直白艳俗,如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等。
       格调不高:从整体格调来看,李清照认为柳永的词缺乏一种高雅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达到她所认为的词应具有的庄重典雅的标准

点评

易安批评柳屯田语多尘下并不是指要达到她所认为的词应具有的庄重典雅的标准吧??? 语多尘下之意大抵上应是指柳屯田之词常有粗俗甚至于是色情低下的用语,这样媚俗的用语超出了文化人的一般认知,但要说到易安认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5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2-25 20: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

五声则是指五类声母类型,包括唇、舌、齿、牙、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2-25 2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

所谓郑、卫之声是指跟雅乐对应的民间之音,换句话来说是俗文化,此类俗文化多表达男女情事甚至于艳情,风格比较淫靡,故有词媚言长之谓。

个见,此处直译不如意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2-25 2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25 20:58 编辑
南江咆哮 发表于 2024-12-25 08:30
1 肯定创新与协律
       变旧声作新声:肯定了柳永在词调创新方面的贡献。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对旧有的词调 ...

易安批评柳屯田语多尘下并不是指要达到她所认为的词应具有的庄重典雅的标准吧???

语多尘下之意大抵上应是指柳屯田之词常有粗俗甚至于是色情低下的用语、或题材,这样媚俗的用语或题材超出了文化人的一般认知【说题材可能更准确】,但要说到易安认为或主张词应具有的庄重典雅的标准之语可榷,所谓诗庄词俗或诗庄词媚,又所谓词别是一家,都庄重典雅的话别是一家就矛盾了。

至于后来的吴文英、姜夔等主张清真则是另码事了,但这清真所指的是风格,跟庄重典雅也不是一码事

点评

谢谢,我申明过了,这些不是我的观点,是某出版物的原文。全文照抄的,五音我呀发觉不对头,但为了保持原貌,全文未改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6 0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0

帖子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19
金钱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05: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江咆哮 于 2024-12-26 06:53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12-25 20:34
易安批评柳屯田语多尘下并不是指要达到她所认为的词应具有的庄重典雅的标准吧???

语多尘下之意大抵上 ...

谢谢,您说得很对,通过您的补充,更完善和准确了。我在行文开头声明过了,“今天我不谈个人理解和观点,防止无休止的追问,乃至探求本人隐私。” 发的这些不是我的观点,是某出版物的原文。全文照抄的,五音等我也发觉不对头,但为了保持原貌,不加入个人观点,全文未改动。包括附的翻译,赏析内容等都是书中原文。为什么发这个声明,因为昨天有人问了一些不恰当的内容(涉及隐私和人身侮辱)。当然我也有自己的观点,写了个新词学十讲,现在仅作个人教案,正在考虑是否公开发表。

点评

期盼佳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26 0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2-26 09: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咆哮 发表于 2024-12-26 05:51
谢谢,您说得很对,通过您的补充,更完善和准确了。我在行文开头声明过了,“今天我不谈个人理解和观点, ...

期盼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2-26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郑声淫之淫,个人认为含两义,一是淫艳,二是淫奔,即不合法度之谓,故易安大有指摘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以诗为词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