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5

七律 冬至赏析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856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一壶诗梦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9
贡献
7796
金钱
10489
发表于 2024-12-19 18: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 冬至赏析

1114

主题

856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一壶诗梦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9
贡献
7796
金钱
1048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8: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856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一壶诗梦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9
贡献
7796
金钱
1048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8: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翻译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856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一壶诗梦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9
贡献
7796
金钱
1048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长年为客流落异乡的杜甫每逢岁时节令都会生发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冬至》抒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856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一壶诗梦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9
贡献
7796
金钱
1048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赏析
首联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正因为自己是“长为客”,久滞旅途,所以时光一年年的流逝,才更让诗人心生悲愁,故下一句诗中有“穷愁泥杀人”之语。这样直露地抒写,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样直扑人面,一下子便把读者摄入一种愁苦、阴冷的氛围之中。
颔联便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
颈联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856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一壶诗梦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9
贡献
7796
金钱
1048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18: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尾联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
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
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8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