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从莺啼序看传统诗词创作九(声调排列) 》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察吴文英另两首词“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近玉虚高处,天风笑语吹坠”,从句法看,仿佛也难判断此处“细”字是该处理为韵脚,还是该搁为暗韵,但从包括用韵在内的格式一致性上看,另两首都没有在此增韵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说明,此处的句法是自由的,完全视语义情况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的韵不属于基本韵,其有无亦是自由的,还远远够不上词调格式、结构中不可变通的关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仿照填词也就毫无必要在此处过分纠缠。这也说明,此处原来的曲调是允许它的词,做出这般变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可见龙谱在此处的处理是强于钦谱的,故陆词“交亲零落如云”句中“亲”字是否藏韵则不必拘泥。同样,龙谱把《沁园春》处理为“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也还是较妥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钦谱《凡例》中所说韵“有短韵藏于句中者”,认识更早的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不惟读之可听”,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句子中有无藏韵的听读感受,唯“不可以为闲字而不叶”这句话,也因此迎刃而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联想到前面说的“逗”上用韵问题,还可以有这样的疑问:上首陆词“交亲零落如云”中“父亲”二字是不是逗上用韵呢?它在形式上与所谓“二字逗”的“试问”、“谁知”、“哪堪”、“岂料”有何不同?二字逗的“岂料”与“又岂料如今馀此身”中的三字逗“又岂料”有何不同?甚至这里的“又”单独作为一字逗来看更会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例如下面毛泽东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看”字,是不是与后面“遍”、“染”有韵的相互呼应效果呢?人可以不这样认为,却不能否认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毛泽东这两首《沁园春》,不论声调排列还是领字拈声,都与上面古人之作有差异,且此二首对照亦有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钦定词谱并不能将其完全归入哪一格哪一式,然细考又未出古人词调大致结构之外。再品读“携来百侣曾游”与“江山如此多娇”两句,因用声用韵一致,作用人的听觉也如出一辙,但品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并逐句分几个层次体验,前者带韵的节奏顿挫感和后者不带韵的节奏顿挫感有显著不同,前者句子之间的音响照应密不透风,后者则疏疏宕宕,因此二者各给人带来不同的听觉美感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与前面辛词“青山意气峥嵘”与陆词“交亲零落如云”,通过比较而带给人不同的听觉感受又明显地一致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3、声调排列和韵
声调排列和韵之于词,既是词调关于形式上的格式问题,也是词汇选择、情感抒发、意趣表达等关于艺术上的功能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是词调本身带来的,是创作的皮毛,后者是人赋予的,是创作的精华。毋庸置疑,声调排列和韵都有节奏停顿和听觉截断的形式美感意义,也有结构上起承转合的语言功能意义,还有语义分割和意趣使然的技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重意义,都不是简单地框于具体的一格一式就能够满足的,必定要通过在一定的允许空间内加以适度为我所用的个性变化,才能体现词的价值,乃至艺术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词只具有词调的属性,并非代表它的全部,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意义,还只是停留在物质包装阶段,仍处于死的境界,称不上有活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之外,它更应是表情达意、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的工具,这才是词的活的境界,也是千百年来词的这种艺术形式生命力之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声调排列和韵的这三重意义都指向它们的功能,共同作用于人的创作实践,因而就出现了形形的声调排列变化和用韵变化的情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形,是从词调应有的空间到达它活的境界,进而产生一首首生动具体的词的必然结果,否则一首词要么流于简单的格式化而味同嚼蜡,要么与词调关系不大,似是而非,只好另当别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三重意义中,韵和声调排列的不同在于,声调排列组成词调的结构以适应曲调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反映不同的词调属性,是词调决定声调排列的结构,而不是相反;韵必须通过声调排列,才能具有影响词调结构的功能,才能加强或改变词调结构围绕起承转合的美感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韵既服从于词调结构本身,是声调排列自然的结果,也服从于词调空间所赋予词的个性化要求,是主动用韵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调排列所关系的是词调属性及其意义,它的美感依曲调的美感而存在,韵则是声调排列听觉美感的直接体现,既是对曲调美感的加强,也是声调排列听觉美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之外的那些不从词的创作出发的声调排列,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听觉美感效应,但已经和词这种语言艺术形式不再相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秦以来,古乐府一直是采集、改编和仿制民间音乐、曲调和诗歌的机构。这让词调始从以带有曲调这一演唱形式的烙印的面目而传承下来,及至有自度调配词、自度词配调现象出现,也未逃出词调与曲调的这一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词的最根本的特点。这与现代作词作曲现象中所谓“词配乐”的情形,形式上是恰恰相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歌词可以由不同的曲作家配上不同的“调”,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乃至完全不同的音乐样式,这是歌词留给作曲的空间。相反,在一个“调”下,配以不同的歌词,其歌词本身的内容、风格、情调也许千姿百态,但演唱起来其旋律和节奏应该是大同小异的。这一“大同小异”的存在,正是曲调留给词调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马金星作词,吕远作曲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泉水叮咚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相同的乐句内,演唱时就有“这就是我愿他时刻紧握手中枪”,“这就是我在他身边轻声歌唱”,“那就是我日夜祝他身体健康”等几种情形,且句子内部字数、声调、节奏也不尽相同,但均不至于影响演唱和听赏的和谐感受。这和传统填词的道理无疑是相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