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从莺啼序看传统诗词创作八(韵的认识) 》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看几首能够反映这方面用韵情况的词例。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全词两仄韵、两平韵,却四换韵,然而通过两两照应,用韵的规律清晰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虽是不同的词牌,却与上首一样,四换韵,尽管韵的交替不同,但丝毫不影响韵与韵之间的呼应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永《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这是平仄韵互叶的一首词,单从上片看,“觉”不能作韵,尽管与“梢”乃至远一点的“摇”有些联 系,同韵不同声,但很难找到它存在的规律,听起来总觉得是孤立的,不和谐,可是经过下片“了”字的照应,韵的意趣就妙不可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例子很难说哪个是基本韵,哪个不是,从规律看都是基本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炯《定风波》: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明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上首《西江月》不仅“了”和“觉”互叶,还因与“朝”、“醪”、“梢”、“摇”虽声调不同而韵相同又可算平仄通叶的话,那么这首《定风波》平仄韵之间显然是不相干的,然而其中韵的呼应关系却是不能否认的,不过是一种交错押韵的关系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词要押平声韵,当然要由平声互叶,但上片“去”、“宇”却另以去声自相互叶,下片“合”、“缺”以入声自相互叶,因而出现了与基本韵迥异的用韵状况,然而倒增加了几分格外的意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钦谱《凡例》注意到了,韵“有间入仄韵于平韵中者,有换韵者”这些现象,却未能清晰指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及其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一首词在基本韵之外,出现了另一部分同韵的字,是值得谨慎对待的。毋庸置疑的是,韵的作用在诗词中都是相通的。故在上面吴文英《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横塘棹穿艳锦)一词中,反复出现的除基本韵之外的同韵字,既应当引起注意,又不可一概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羽”、“雨”不外用字巧合而已。“处”“舞”如非巧合,未尝不可看做韵,却不能视为增韵,因为与全词的韵不一致。“处”“舞”也不能视作与基本韵的平仄互叶,因为全词找不到这样的用韵规律,而应该视为类似“夹韵”的一种填词意趣,也就是既可增强曲调的抑扬顿挫的紧密照应感,也可增强填词技巧性的韵,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携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上片“士”、“气”互叶,下片“雨”、“炭”不叶,同一曲调,同一作者,同一位置,与上一首比较,不尽相同,词的意趣又发生了变化,这类用韵情况,非词之定式,而是意趣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上片“望”、“了”不叶,下片“士”、“处”不叶,两两都成了与韵毫不相关的句子,还是同一个曲调、同一个词调,同样的位置,似乎又回归了它基本的面貌。
由此看来,只有基本韵才是词的必不可缺少的韵。这是词与词,作者与作者创作的最小公约数。夹韵不是词所必需的韵,但它对词的意趣有帮助,是不应该被随意漠视的。同理,增韵也似乎可有可无,也不属于词必不可少的韵,但不能否认增韵也和夹韵一样,都是不应漠视的创作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前后片各六仄韵,除此,作者无一处对韵的增减嵌夹,用的都是曲调允许内不可再少的基本韵,给人以简洁、利索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与上首对比,曲调未变,词调依然,又是同一作者,除了上下片各六处基本韵,还增加了“柱”、“浦”、“处”、“古”等与基本韵同韵的字,顿然强化了词的沉实、凝重和顿挫感。试问哪个作韵,哪个不作韵?其实都是韵,都能给人带来某种感受。这种感受无疑是词的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是不应当小视,抑或鄙视的现象。更在于,这种现象如果没有影响到词的和谐,又何必去对照谁的模式去硬性做出某些无意义的规定呢?不过作茧自缚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3、莺啼序韵的运用
宋词出现的增韵和夹韵现象,其实和后来兴起的元曲允许嵌入衬字现象一样,它们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不可从一首作品、一个作者出发而不顾更普遍规律地画地为牢,我们应将其视为不同作品表现出的不同的艺术意趣,反映在创作上的正常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带来的就是,词创作的多样性及其句法的相对灵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莺啼序以仄声置韵。按平声主扬,仄声主抑及莺啼序自身特点,莺啼序这一词牌以凝结、亢郁、沉抑、悲惋、容量大而取胜,语言平实紧促,兼叙兼诉,悲喜皆可融于一词,宁铿锵顿挫也不绵软松慢,宁伶俐婉转也不轻佻宣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从以上16首莺啼序词例就能体会得到。因而,除基本韵之外的仄声置韵,是其最应当引起关注的一个特色,特别是涉及到声调可平可仄以及句法变化时,尤显词的技巧意义和趣味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钦谱以吴文英《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横塘棹穿艳锦)》第一段“听银床声细,梧桐渐觉凉思”的“细”字为韵,而对照龙谱则视同“听银床、声细梧桐,渐觉凉思”,“细”不为韵。再如赵文《莺啼序·寿胡存齐(初荷一番沃雨)》最后一韵:“待看佐汉功成,伴赤松游,恁时未晚。”其中“汉”字,亦非不是“短韵藏于句中者”。这也说明,句法如果不同,对韵的认识是有很大影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句法、声调、韵往往是合而一体的运用。比如在什么地方置韵,有时要调整句法,有时要调整声调。置韵,即用韵,包括增韵乃至减韵。当然,句法的变化,声调的变化,不一定就意味着置韵,只能说句法和声调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置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刘辰翁两首词为例。《莺啼序·感怀(匆匆何须惊觉)》第三段“此生不愿多才艺。功名马上兜鍪出,莫书生、误尽了人间事”,将两个四字句的句法调整为一个七言律句,并改第七字平声为仄声,进而增加一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刘辰翁《莺啼序(闷如愁红著雨)》第三段“古人已矣,垂名青史,谓当如此矣”,则将第二个四字句声调翻转,由仄仄平平变平平仄仄以获得仄声,进而增加一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词接下来置韵的方法,更是复杂。“又谁料浮沈,自得鱼计。赏心乐事。良辰美景,细雨湿香尘,未晓又止。莫教一鴂无聊,群芳亹亹”,按吴词,此处两韵,分别由三字逗领出四个四字句。刘词则将这两组句子重组,同时减少两字和改变原来韵的一个位置,在做了较大句法变化的基础上,借前韵第九字仄声增加一韵,又借第十三字仄声将原韵调整过来,然后借后韵第九字仄声增一韵。这种置韵方法,如手术刀似的泼辣大胆而又不失精雕细琢般审慎微妙,令人顿觉意趣盎然,风格扑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辰翁的另一首词《莺啼序(愁人更堪秋日)》,也别有风致。第一段5韵,逗上触韵;第二段5韵,“苦”为增韵;第三段9韵,句、逗皆有触韵,增“斧”、 二“误”、“处”、“与”5韵;第四段句6韵、逗、句各增一韵,如“古”、“部”。全词用韵多达25处,增韵过半,超乎常式。
莺啼序之所以出现诸多增韵现象,则还是在于它的容量大、乐段长,韵距远,要适合各式各样的情感意趣的表现,增韵是难免的。这一定程度地证 明,用韵的确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增减和调整的,这是词的意趣、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时也和词家所选韵部的宽窄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词林正韵》第三部:平声“四支”等,仄声“四纸”等,用这些字作韵,在任一词调里,要想在句子中不触韵是很难的,因而有意无意为之,只要对词调没有损害,抑或还能增加意趣,是应该认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4、韵的美感意义讨论
韵是诗和词共同的重要特征,或曰主要特征,因而它让诗和词不但具有古代韵文总的美感,也具有诗歌自身独特的美感,却不具有区分诗和词这两种诗歌形态的功能。韵对诗行或词调有调节作用,如停顿与转折,但韵对诗和词在声调上、语气上、节奏上、句法上的关联,分别是不同的。相同的是,韵都是作为一种美感呼应而存在着,总之是诗和词这种语言艺术的重要“韵味”表现。推而广之,任何具有这种“韵味”的事物,都会具有一定这样的艺术美感。
诗词是能给人以美感的。尤其它的形式美感如何,甚至直接决定了它到底是一篇普通的文字,还是诗或词。那么诗词的这种美感来自于哪里,又是怎么来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须证 明,这种美感,一是来自于汉语言这一音节文字,独有的节拍特性和声调组合的节奏特点,一是来自于诗词本身各自固有的无法摆脱的结构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都是唐诗宋词这种语言艺术形式不可或缺的。前者让诗词中的语言能够以高低、快慢、强弱、长短等节奏形式有规律地呈现,而给人以或松或严的律感,并因此铿锵婉转,后者让这样的呈现以某种结构形式进行,并进而形成诗词独特的旋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词而言,曲调的音乐属性决定了它的结构特性,使它不仅具有一定的调式、旋律,而且还具有歌唱性。诗摆脱了曲调的影响,尽管具有语言本身的的魅力而与词相通,却不得不以另一形态而与词并驾齐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律,是事物有一定规则的循环往复以及这样的特性。它于曲调,则为音律,即音高的选择和排列;于词调,则为词律,即声调和韵的选择与排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能给人以音乐美感,都离不开调式、节拍、节奏以及按一定间隔的起伏顿挫和前后呼应。随着一定曲调的起伏顿挫,语言的声调和韵,附和着曲调节拍的强弱、快慢、长短而不断调整其自身的排列和组合,就形成了相应的词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