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1

[转载] 沧浪诗话评注,揭秘诗坛巨匠的犀利点评与独特诗论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0
贡献
3241
金钱
4762
发表于 2024-11-25 15: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鸣声韵 于 2024-11-25 15:58 编辑

沧浪诗话评注,揭秘诗坛巨匠的犀利点评与独特诗论
作者:陈超敏



严羽的生平资料很少,《宋史》里没有他的传记,其他记载也很零碎,要了解严羽,现时较重要的文献有《全闽诗话》《福建通志》和朱霞所写的《严羽传》。他的生卒年份也不能确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考其大概,他大约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至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之间,卒于宋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之前,他是南宋晚期的人物,不过还未亲眼看到南宋的战乱与灭亡。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邱。他的先祖世居华阴,唐末五代时,他的远祖来到福建,在樵川莒溪上定居,这个地方是沧浪之水的出处,因而严羽自号“沧浪逋客”。严羽的个性很特别,朱霞《严羽传》说他“为人粹温中有奇气”,他有着丰富的诗学知识,喜爱与人论诗,其论往往非常独到,在戴复古《祝二严》诗中也提到他的才华与个性:

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

严羽对诗歌了然于胸,“天姿高” “历历在肺腑”,这是当时的诗坛名家戴复古的看法。不过,严羽“奇气”似乎也意味着他论诗的口吻颇为激烈,“持论伤太高”即是说他的论调也许与时人不合,也许有点口气过盛,可能不被时人接受。严羽终身隐居不仕,然而,他的“隐居”并非躲在山林中不见他人。他热衷于与友人相聚论诗,与同族的严参、严仁都有诗名,时号“三严”,与上官伟长、吴梦易、黄裳、李贾等人友好,最著名的是他与江湖诗派的关系。他与戴复古的关系密切,戴复古对他非常欣赏。严羽、戴复古、王守文等曾一起论诗,这次聚会促使戴复古写下南宋诗论中十分重要的《论诗十绝》。严羽论诗主张扫除美刺、独任性灵,诗惟兴象与韵趣,以盛唐为宗,这一论说得到时人尤其是闽南一带人士的支持。

严羽的著作有诗集《沧浪吟卷》及诗论《沧浪诗话》。


现时《沧浪诗话》一书包含五部分,分别是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现时一般认为《沧浪诗话》成书于严羽,诗话中的五部分为他亲自撰写和编定,以“辨、体、法、评、证”这种较为完整的体系讨论诗歌,有别于一般诗话闲谈式的松散体制。然而,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些学者如张健认为《沧浪诗话》这部书是后人编定的,严羽确实写了诗辨、诗体等篇章,但应属单篇论文,诗法、诗评甚至可能不是“篇”,而是他在其他作品或论诗时的“言论”,被后人收录成篇,《沧浪诗话》这个书名也是明朝才有的。这两种说法,其意义多在于“诗话何时由松散变成体系化”上,但不影响严羽诗论的理论性。无论其真实情况如何,从明朝直至现在,《沧浪诗话》一书已包括五部分,简略介绍如下。

诗 辨
辨是申辩、辨识的意思。在文章上,中国古代的辨也是论,刘勰《文心雕龙》云“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用以明辨是非,论说真伪。《沧浪诗话》 “诗辨”论说诗歌奥义,是严羽诗论的核心部分。在这里,严羽用“以禅喻诗”的方式,提出了著名的“兴趣”说、“妙悟”说、“诗主盛唐”、“诗有别材别趣”等,他亦反观宋代诗坛弊端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等,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诗 体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诗体”一词并非单指“诗的体裁”, “体”是“体格”“体制”,是体裁也是风格。简单而言,它是“诗长得怎样”,是“诗的面貌”。要分辨和描述“诗的面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可以从时代、诗人、艺术风格、体裁等方面入手。《沧浪诗话》“诗体”部分大概有两点。一是标举诗歌风格,如“以时而论” “以人而论”,就是举出时代风格和诗人风格;二是标举体裁、格式,如“古诗律诗”“杂言” “押韵方式” “对仗方式” “杂体”等等,是诗歌物质上的排序和面貌。《沧浪诗话》“诗体”篇非常重要,它列举的时代诗风,对编写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诗 法
诗法并非只是写诗的方式,它是“写诗的要点”,进一步而言,是“如何写出好诗”。譬如诗话中提到的“除五俗”“参活句” “注要发句” “不需多用典” “不需太贴题”等等。《沧浪诗话》“诗法”部分不如“诗辨”和“诗体”具有系统性,它是“诗话”式的,即是条目式的言论,一条与另一条之间没有系统性的联系,不过,整篇贯穿了严羽的诗学观念:诗需意象玲珑、有韵味,反对宋诗的生硬和用典过多等等。

诗 评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部分,用现代术语来说,近于文学批评。如“诗法”一样,它也是分列条目而言,并无具体系统,其评论依据自身的思路和批评格局,即是诗需有“兴象韵趣”“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汉魏晋盛唐为诗”等等,因此,这些诗评时时会被后人反驳。读者有时同意其观点,有时不同意,这是必然之事,批评本来便是争战之地,批评家你来我往,在争持中显示各自的逻辑思路和结论,思路越多,眼界便越开阔。譬如严羽说唐诗高于宋诗,原因在于唐以诗取士,这很有道理,但在现代学者的研究下,发现这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文学批评并不是“真理”,而是“观点”,在不同的观点中思考艺术、人生,这是一个不断开拓的疆域,大家策马奔驰,在不同的观点中找寻自我的路向,这也算是阅读文学批评的一种意义。

考 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方法及运用的一门学科,考证是其中的一部分。文学作品经过抄写、传刻、时间流转或佚失,往往出现多种误差,比如说某诗歌错系某诗人名下,又或在一首诗中窜入另一首诗的句子,又或一首诗有两个以上的版本或伪作,或行文中有讹脱衍倒。《沧浪诗话》“考证”部分便是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严羽通过版本对比和推理思考,期望分辨真伪。考证的方法有许多种,有从古代文献着手,有从金石碑刻着手,有版本上的对比,有内容上的考据……大抵而言,中国古代考证方法可分两类:实物考证和推理考证。实物考证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实物如金石碑刻、文献、竹简布帛,以及一切可见的实物来做考证。推理考证是运用逻辑推理去断定文学作品之真伪,如诗人风格、语言行文、时代术语、避讳等等。严羽《沧浪诗话》“考证”部分,基本上也沿用这两种方法。


《沧浪诗话》有其特别之处,其中一点是“以禅喻诗”。“禅”是什么?“禅”是“禅那”之略称,意译是“思惟修”“静虑”,即是思维上的研习,让心和体皆处于寂静,亦即是佛教常说的“三摩地”“三昧”(意译就是“定”)。“禅”最初之意,是“禅定”,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打坐、数息,使人心境和身体止于一境而不散动。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禅”的意义就是“禅定”。后来,在南朝梁武帝时代,达摩祖师从天竺到达中国,他的佛法讲究静坐默念,外表上一如禅定,所以他开创的宗派便被称为“禅宗”。其实,“禅宗”的重心并不是“禅定”,而是“心悟”。相传,达摩的祖师爷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迦叶尊者。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讲道“拈花微笑”,迦叶尊者立即领悟佛理。因此,禅宗继承这个传统,不主张念经研习,而是因一些事件、行为而领悟佛理,故基本教义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以说,“禅宗”的“禅”便是因“直觉”“感性理解”而顷刻开悟,这种独特的禅义并非印度佛教的,而是在中国本土发展出来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便是采取这个含义,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体会到严羽认为诗歌与禅宗直觉式的感性理解有着共通性,诗歌并不以逻辑理解,而是以直觉式的感性理解为主,透过意象如“夕阳无限好,只是以近黄昏”来感受诗意,这韵味说不清道不尽,但可以通过感受来理解。严羽以此分辨诗歌的高低好坏,并且使用很多佛门术语和比喻,来说明和评论诗歌。

然而,严羽“以禅喻诗”,只是由于禅、诗两者具有某些共通性而作出比喻,务求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奥妙,而并非说禅和诗是相同的东西。但以禅喻诗,并非他的首创。在宋代,诗人学佛之风非常盛行,许多诗人如苏轼、赵蕃等都有“学诗如参禅”的说法。坊间也有很多类似的说法。不过,严羽将此融会贯通并成为系统性的理论,是十分高明和有见地的。


《沧浪诗话》的出现,自有原因,它是针对宋代诗坛流弊而作,在理解它之前,必须先理解唐宋诗歌和诗坛,才能明白它的用意。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出现了李白、杜甫这一对光耀千古的诗坛双璧,还有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韩愈、李商隐、贾岛等大诗人,还有笔走偏锋的李贺、卢仝、孟郊等等,这真是一个诗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以意象为主,感情充沛,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都是千古名句。唐诗极美,美在丰盛、意象、感情,它“神来、气来、情来”,有一种说不尽的韵味。唐诗这一高峰,要攀登甚至超越它,对后继者来说,无疑极为艰难。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从这句话,可以体会个中无奈。

唐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华美雕琢,盛唐神气情兼备,中唐直白世俗,晚唐孤清绵丽。到了北宋初期,诗人学李商隐、学白居易、学贾岛,不过只能学而不能超越,唐诗式的诗歌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宋诗人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创造出新型“宋诗”──一种以清雅、平淡、老练为主要风格,兼有议论、用典、尖新语言结构为手法的诗歌──这与唐诗可算是截然相反。一时之间,人们对这样的“宋诗”趋之若鹜,以学习黄庭坚为本而开创了江西诗派。从北宋横跨南宋,好诗当然很多,但过于强调某些东西便容易走向极端。江西诗派强调诗法,尤其是用典等,因此,南宋时弊端丛生,出现了严羽所说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问题。南宋诗人纷纷想办法解救,其方法是回归唐诗,向唐诗学习,又出现了“四灵派”和“江湖诗派”,它们大概是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诗歌风格,但成效似乎并不显著。严羽《沧浪诗话》便在这个背景之下出现,它一方面对抗宋诗流弊,提倡“兴趣”“韵味”和“汉魏晋盛唐诗歌”,另一方面针对四灵与江湖派的营救不力,提倡“神气情”兼备的“盛唐诗”,因此《沧浪诗话》中多有针对宋诗、江西诗派、四灵、江湖派的语言,大有视之为敌的味道。因此,阅读时必须谨记:诗话的某些批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严羽《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它的理论对明清两代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在诗歌发展史观、美学风格,还是诗歌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发扬,尤其是明朝中叶的诗坛,甚至可以称之为“沧浪时代”。现在把它的影响略述如下,作为本书的参考。

唐诗分期
严羽《沧浪诗话》把唐诗分为五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大历、元和、晚唐,这是一个非常卓绝的见识。他认识到唐代国力、社会特征以及时代转变对诗歌的影响,以作品的时代风格作为唐诗的分界点。明代高棅承继了他的观点,把大历、元和合并在一起,在 《唐诗品汇》当中确立了著名的“四唐说”,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对明代而言,这一唐诗分期理论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诗歌风尚,是明代诗文复古和诗宗盛唐的推手。对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而言,这仍是最优秀的唐诗分期理论之一,当代学术界仍使用此理论,以研究和撰写唐代诗歌史。

诗歌风格
严羽诗论有一种崇古的思想,“以汉魏晋盛唐为师”、诗歌在于兴象与韵趣。明代面临“台阁赞颂”与“以理入诗”两大问题,因此,在明代中叶,由严羽提出的这种崇古、复古的思想被全面推行,成为前后七子诗歌理论的重心,以求革除明代诗坛的弊端。明代中叶前七子如李梦阳、何景明等,崇尚古调,当时的诗坛领袖李梦阳说“诗至唐,古调亡矣。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矣”,他主汉魏六朝的古调与唐调,反对宋诗,要求诗歌真情与高古,对民间非常重视。后七子如王世贞、李攀龙等创作拟古诗,以学习古诗的高处,他们高度赞扬唐诗的情多兴浓。明代诗歌复古甚至有“诗必盛唐”之说,他们对宋诗的态度也与严羽如出一辙。

诗歌理论
严羽《沧浪诗话》提出了诗歌惟在妙悟,惟在“兴趣”──兴象与韵趣的理论──他说诗歌要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那诗味不落言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说到底,他追求的是“诗意”。他强调诗歌要有那可解而不可解的特殊韵味,重点在于感情寄托于景物上,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景物中飘然有诗意。这样的美学要求承传于清代王士


中国古典诗歌理论著作,格局较庞大而具有体系性的,有刘勰《文心雕龙》、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等等。相对于其他著作,严羽《沧浪诗话》坐落于诗歌艺术美学之上,侧重于讨论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性”。中国古典美学由《庄子》出发,经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诗歌“滋味”“韵味”说,再结合禅学的感性理解──“悟”,凝结于《沧浪诗话》的“兴趣”“妙悟”“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理论体系上;另一方面,《沧浪诗话》又针砭宋诗的流弊,清晰地指出宋代诗坛的弊端,提倡回归盛唐诗歌以自救,因此,严羽《沧浪诗话》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时代价值。

《沧浪诗话》最初附见于《沧浪吟卷》后,明清两代诗人都说曾见过宋、元本,但现今皆不见,故不论。就现时来说,以明朝正德年间尹嗣忠版本为最早,又别出《说郛》《津逮秘书》二本,后来各种翻刻大都不出此三个版本。此外,还有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一书,它全文收录《沧浪诗话》,其先后排序和内文与以上三本有些差异。本书版本据《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津逮本,并参考郭绍虞的《沧浪诗话校释》,补出一些津逮本没有的内文。

本书引用不少诗歌作为说明和范例,如没有特别注明,则一律使用以下版本:
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

唐诗──《全唐诗》,中华书局。
宋诗──《全宋诗》,傅璇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00

主题

274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0
贡献
3241
金钱
476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2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
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