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6|回复: 79

学习老师《谈诗的情感的运用二》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1-18 1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谈诗的情感的运用二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4-25 19:32   点击:1004   评论:1  
五绝 以诗代序
诗者有专情,呻吟充不成。出言文所化,难是小心声。


写诗与诗的情感
——拙文《谈诗的情感的运用》第三部分(一)

1、怎样认识实践性话题。
这一段是应诗友的疑问所加。本文又是一个实践性的话题,而实践性的话题是着实不好讲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少人愿意讲和不敢讲的原因。这上面,一是不能照本宣科,二是实践体会若不够或不深,最终还是免不了又讲成了照本宣科,何况实践性的话题总是要能说就得能做,且对所说的内容必须进行不折不扣的贯彻,而不是做些旁的。
没有贯彻,别人就见不到所说的有什么具体实践上的价值,除了让人知道一些东西,还等于看不到具体怎么办。事实上,这既需要亲自实践的本领,也需要实际教学本领,更重要的还是在这两个本领中有极强的带徒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并有过切身带徒的经历和经验。本人也是因为这几样都不缺,才大敢讲这些。
这也是我的工作作风。我当教师,带教师,教学治学和管理团队都离不开这个作风。比如,指导老师教课,有些理念、方法要是做不来,我就得上台演示,还要有立竿见影的实效,带老师出去讲课,面对生疏的环境和学生,也要保证他们立马进入角色和有教自己学生一样的效果。这其实跟怎么讲写诗的实践性话题,是一个性质。
讲实践,没法讲别人的。别人的再好,一讲就讲成了知识和理论以及别人看不见的见闻。讲实践只有让人看到具体演示和一边进行一边讲解才是讲实践。比如,或自己演示,或带人出去观摩,除此别无良方。
这些都是修养。有些人看不惯用自己实践来讲写诗,认为是自吹自擂。这是偏见,也是他自己不知不觉固化下来的判断事物主观好恶和客观见识上的局限,会让他排斥很多该吸收和可能成为自己本领的东西。
一个人的偏见,包括成见,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相对较长时间里在情感、认识和生活经历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结果。
偏见是片面的认识和这样的情感倾向及其价值观,成见是难以改变的固化了的习惯性认识和这样的情感表现及其价值观。二者是相互助纣为虐的关系,偏见是成见的肇源,成见是偏见的安乐窝,二者都可能滋生于某种偶然的印象,然后又滋生出更多的偏见和成见。偏见和成见都是僵化的。
要想避免偏见和成见,并在出现偏见和成见时能够顺利改变之,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很重要,特别在自小开始的学习生涯里,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打下什么样的情感和认识基础,形成什么样的审美心理和修养习惯,几乎决定了一个学生的一生。
应该承认,还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要多得多,而且随着功利教育的越来越根深蒂固,恶性循环也是显见的。比如,教作文的老师不会写文章,教艺术的老师不懂艺术,教诗歌的更是只会照本宣科地进行所谓“欣赏”,实际就是为了迎合考试死记硬背。
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因为也同样习惯了说而不做,不仅看不惯以说做结合见长的教学,甚至因嫉贤妒能,反而要千方百计拆墙脚、拖后腿、说风凉话。
自吹自擂与讲实践无关,这个好分辨。就是看,一个人是把自己写的诗讲成了欣赏,还是讲成了对自己所说内容的贯彻。
前者貌似讲写诗,实际是把自己的诗推销成了欣赏,是向别人炫耀,方向是自私的,其目的是把本无必要充作煞有介事,或许让人有所学到什么,也都是有害的,这种有害是性质决定的,不在有无知识本身,而且说的也多是人云亦云的话题,有理论也是空洞的,即使把这看成讲实践,也离不开老鼠搬家似的微不足道的所谓“实践”,无实际借鉴价值。这种情形才是自吹自擂。
后者则力图把对各种实践知识与规律的感悟,结合实际体会贯彻出来而演示给人看,这是对一个人专门修养过程和个性化体验的阐述和总结,是把实践性话题当课题来讲,总针对的是明显的人所不能之处和写诗的不合理现象,着眼的是实践的具体过程和纷纷杂杂的来龙去脉,所在意的是写诗的真谛和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而无心于以欣赏来看待自己写的诗,又因为毕竟欣赏与实践是两码事,在涉及欣赏时反而要转借别人的例子。
这样讲实践,体会和经验总是独到而个性的,既有别人认识不到的东西,也比别人认识到的东西更深刻,就不可能是单靠语言从知识到知识说出来的,而是实际做出来的,因而远离了纸上谈兵,才称得上讲实践。
这就知道,对待任何事情如果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少了应该有的分辨力和有效学习能力,就会让“囫囵吞枣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糊涂性学习,或选择心态排斥性学习占上风,如此得来的任何收获都逃不出盲人摸象,反而给形成偏见成见铺好了温床。
顺便几句。有些诗友说,不好意思在拙文下留言,认为有给拙文添乱的感觉,还有的说,既想得到本人的回复又怕被说破,毕竟人无完人。
故,再次申明,本人写什么东西都不怕评论和留言,也欢迎这样的交流和沟通,所反对的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特别是故意冒话,充大头蒜,有意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地说话,以及在别人那里用惯了又想对我一用的做法,我这里没有这种市场。
至于对诚心诚意抱着谦虚交流的态度来互动,怎么留言和评论本人都不介意,再至于诗友要面子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唯求真之处实无法两全,这恰恰是写诗这种艺术行为要人加强修养,进而脱胎换骨的地方。
2、写诗所要的情感。
说实在话,对一个搞教育或懂得教学的人,只要他能够信手拈来地写诗,手里不攥有别人以为的所谓“写诗捷径”是无法想象的,其实很多人想要的就是这个。
殊不知,这是要不去的。一是修养出来的本领,虽然概括成知识是可能的,却无法跨过修养把知识直接变成别人的能力,二是也没有人会把修养得来的东西拱手送给不愿修养的人,谁也不愿意用从规律中的获得去做违反规律的事,否则就算不上有真正的修养,因为这是助纣为虐。
跨过修养进行知识传输是存在的。比如,当今的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这种情形,基本上是把趸来的知识从一处到另一处的搬家行为,故不懂得把知识和修养联 系起来,也不懂得这样的珍惜,
还是实在话,讲实践就必须结合修养来讲,如果不这样,即使将修养得来的所谓“捷径”随处赠与,离开了它形成的规律基础,也还是用不来,因为单靠写诗本身上的一点门道是无法驾驭的。推而广之,这从目前学校教育所造就的大批文而不化的所谓“人才”身上,就可见诸一切。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诗的地界,竟多数是一边写诗和发布言论,一边又不懂得何为写诗真学的原因。所谓:本无 修养,又怎有修养之明?
再例如,本人写给任一留言的回复,基本都有随之而来的即兴写诗跟上来,且很少不是格律诗,应该说,其“捷径”是一窥便知的,可为什么还没人真正学得来?
不是学不来,也不是学不会,是想学而修养跟不上,其实就是情感跟不上。情感问题就是修养问题,修养问题也是情感问题。情感是修养的基础,修养是情感的培植和修炼过程。
不要说:我不情愿写这个,不情愿写那个。来个情愿的怎样?最终证 明什么都不情愿,该学的学不来,反而痴迷于呻吟和憋诗,就等于实际没有写诗的普遍敏感,也就没有真正的写诗能力,至少是有显著局限的。
或可问,没有写诗能力,写出来的“诗”怎么算?应该说,可能是诗不假,权可算个会写诗而已,无非懂得了一点写诗上的门道,还不能算真正的能够随时随地,像说话那样熟练地表达作者自我。
不能熟练地表达自我,而又恰恰一次两次偶然地,乃至更多次地就能了,这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是看得出来的。比如,假灵感和天赋之名来逞虚荣,图炫耀,赶时髦,搞迎合,追名利等等。
说到底,这些都指向了人的具体情感怎么样的问题,即情感的表现和性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映,是这些在冥冥中制约着写诗、写诗能力和写诗的倾向,或曰价值取向。
回到本文第二部分的“附记”。这一大段认识和叙述,显然不是人云亦云地谁都能轻易说出来的,也不是谁都认为正确和有同感。这得来于一系列的生活和情感积淀,既需要对相应历史深入一点的认识和相应经历,也需要抛开个人恩怨和耳闻目染的外界影响来冷静看待,更需要长时间体察社会变迁和对各种民情舆情的了解和分辨,其中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这些,让本人有了“不做愤青人,休无讽刺心”的态度,也有了“世间多困惑,头上富风云”这个观察,才敢以“但凡常警醒,岂可苟生存”这个价值观念来提醒人思考,也才因此有了“写诗的针对性、有用性和有效性”,并同时顺理成章地形成了“除却糊涂客,谁容眼里针”这个很带有情感的判断。
这些态度、观察、思考、判断,结合起来就不仅仅是对生活简单的反映了,而是对作者做人和修养的自觉不自觉的概括,其中的情感因素想无中生有,或想忸怩,也都是做不来的,这就自然而然让写诗有了更广泛的价值。
写诗就是要这样来对待和运用情感,并以真实的生活和认识为情感的前提,这时的情感也才是真实的。有了真实的情感,再回到反映真实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认识上,生活和情感就同时有了自然的提升。
写诗正是对这个提升的表达,而不是别的。这意味,写诗也就不是与生活和日常情感平行似的表达而毫无见地和生发。这也是“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
也正是因为写诗是这个性质的,通过写诗,一个人对自己和一首诗对他人,才有了修身养性的作用,这实际上既避免了对生活和个人情感的无谓复制,也避免了因生活和生活感悟跟不上而自我情感拔高现象,还使作者想表达的生活对他人有了意义,更使个人情感在境界上得到了一定升华,有可能就成为了对他人有感召力的大情感。
3、情感与创作。
接下来,就再以上面拙诗“以诗代序”为例,看看具体创作中怎么运用情感。
“一闲生是思,稍有便成诗”,无疑这在说本人的一种生活和这样的情感方面。没有这样的生活和一贯专注的情感,包括没有因此形成的这种能力,是不好这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说?比如,第一句,仅从上面能有这个“附记”里这多认识便可得到证 明,亦可参见近期拙文《写诗之立于何》,或拙作《七律雪耻》下“附记”。第二句则可从本人在这个网的实际表现看得出来。这样的证据,就是这两句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基础。
可见,这两个诗句并没有专门玩弄表面技巧而单单在“普遍规律”上以为能事,恰恰是专注于本人生活和情感的,唯“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这个声调格式规律,以及还选择了对仗效果,是把其当做工具来用又离不开这类工具的“挂角一将”而已。
这全同用语言说话,绝不能把语法当重点,但也不能说话没有语法的道理。有谁见过哪个人在一般说话中,是把语法当重点的?除非这个人有人格缺陷,或说话本身就语言不过关。
实际上,评价一个人写诗,也是不以初学来判断的,而是看他在学会运用诗的形式以后,到底是怎么表达的,是把形式放在前面,还是把生活和情感放在前面。
把形式放在前面和顾不到形式,是初学阶段的两种极端表现,二者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对技巧掌握程度上的差异。这两种情况还都谈不上写诗的评价。
写诗的评价是艺术评价,只有把技巧熟练运用得自然退居其后而让人不知不觉时,才有机会从艺术的层次来关注和反映生活,并进行各种情感的酣畅淋漓的表达,这样的写诗才有的评价。
就艺术而言,艺术与生活跟情感是直接联 系,既不是用生活和情感给形式填空,也不是用生活和情感不得不附着之。形式对创作只有工具性质,对不同形式的创作也仅有类属划分作用,除此无它,不能把形式本身当做艺术。
形式是艺术性的范畴,具有一定的欣赏性,但艺术不等于只有艺术性。形式与技巧都是艺术性的代名词。
再看拙诗后两句:“要我头颅止,请从劳体时。”这两句有追求技巧的痕迹吗,所谓“为技巧而技巧”?这两句表达的仅仅是生活和情感,是与生活和情感的直接联 系,来不及迂迂回回、拐弯抹角与一些无用的“技巧”挂钩,否则就没法这么表达。
这说明,写诗和其它艺术一样,无法靠形式来直接代替艺术,也就无法直接把形式当做艺术的表达,而只能与生活和情感是直接联 系。在这个联 系中,艺术性不过是工具,手段,媒介,过程,像有些人特别强调的所谓“意境”、“意象”等也无非起的是载体作用,最终还是要靠生活和情感来证 明表达的是什么、艺术的美在哪里。
换个说法是,拙诗这两句是用语言来对生活和情感的直接概括,与所谓“起承转合”,包括“前后呼应”、“押韵”、“粘对”等写诗知识和技巧,包括是否营造意境,是否植入具体意象,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即便使用了一些技巧,也是出于对怎么选择和运用工具的考虑。
这就是前面说的:“写诗有怎么表达的一面,这是普遍规律,对谁都一样,谁写诗都要尊重这个;同时写诗也毕竟有分谁来表达的一面,这是诗的个性化规律,是这一面才赋予了写诗活生生的生命。”所以,也就不能“每个人都想来试一试普遍规律方面,却又不无掩盖和掩饰作者真实生活的倾向。”
4、情感与技巧。
说来说去,不以浓烈的情感对待生活,就不懂得感悟生活,就不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认知和想法,包括想学习也不一定能够有热情学得进去,这种情况下想写诗就只剩下了一味寻求和探秘写诗的技巧,以为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个捷径,而这恰恰对写诗是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让人终不知诗为何物,到底是用什么写成的。
诗的技巧不过是怎么用的问题,知道一下足矣,这里面没有写诗的奥秘。那些千方百计想从这里寻个门道,然后挂上几句自以为是的语言,就敢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做法,无异于幼稚的妄想。
再引近期一首拙诗为例,《五律·与人言》:
诗句多佳语,心言本作风。并非唇舌事,一意赚人瞳。
满欲耽神笔,难凭眼耳聪。情怀无大美,雅俗妄玲珑。
单看这首诗的对仗,技巧上怎么看?是本人不懂对仗,还是不会对仗的变化?不懂得对仗和对仗的变化能否这么运用对仗?哪个敢否定这种对仗在律上的特征?读起来是不是律味很浓很和谐,且尤显得与此诗的情调意趣相得益彰?要想否定这首诗冠以“五律”二字,是不是得用窠臼成见说话?
写此诗在对仗上的难度,明显是高于成见的,这又怎样?为显示此否?这恰恰方便了表达,也降低了表达犯宁的难度,有什么可显示的?
不妨就改回去,如这般:
诗句多佳语,心言本作风。舌唇非正道,眼耳亦浮功。
满脑耽神笔,一身挠痒虫。情怀无大美,雅俗妄玲珑。
前后一比,意思完全一样,甚至本人感受还不如不改,若非此不可,除了满足成见,又有何实际意义?
所以说,写诗不是以技巧为能事的,“情怀无大美,雅俗妄玲珑”才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对写诗技巧,不会时可以学一学,练一练,露出点痕迹或破一点律都无可厚非,但从此就出不来,而顾此失了实际生活和真挚情感,则是芝麻西瓜分不清地愚蠢了,哪怕是故意这么做。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1: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诗的情感的运用二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4-25 19:32   点击:1004   评论:1  
五绝 以诗代序
诗者有专情,呻吟充不成。出言文所化,难是小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与诗的情感
——拙文《谈诗的情感的运用》第三部分(一)

1、怎样认识实践性话题。
这一段是应诗友的疑问所加。本文又是一个实践性的话题,而实践性的话题是着实不好讲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少人愿意讲和不敢讲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上面,一是不能照本宣科,二是实践体会若不够或不深,最终还是免不了又讲成了照本宣科,何况实践性的话题总是要能说就得能做,且对所说的内容必须进行不折不扣的贯彻,而不是做些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2: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贯彻,别人就见不到所说的有什么具体实践上的价值,除了让人知道一些东西,还等于看不到具体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2: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这既需要亲自实践的本领,也需要实际教学本领,更重要的还是在这两个本领中有极强的带徒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并有过切身带徒的经历和经验。本人也是因为这几样都不缺,才大敢讲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2: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我的工作作风。我当教师,带教师,教学治学和管理团队都离不开这个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3: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指导老师教课,有些理念、方法要是做不来,我就得上台演示,还要有立竿见影的实效,带老师出去讲课,面对生疏的环境和学生,也要保证他们立马进入角色和有教自己学生一样的效果。这其实跟怎么讲写诗的实践性话题,是一个性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实践,没法讲别人的。别人的再好,一讲就讲成了知识和理论以及别人看不见的见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实践只有让人看到具体演示和一边进行一边讲解才是讲实践。比如,或自己演示,或带人出去观摩,除此别无良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修养。有些人看不惯用自己实践来讲写诗,认为是自吹自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偏见,也是他自己不知不觉固化下来的判断事物主观好恶和客观见识上的局限,会让他排斥很多该吸收和可能成为自己本领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偏见,包括成见,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相对较长时间里在情感、认识和生活经历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偏见是片面的认识和这样的情感倾向及其价值观,成见是难以改变的固化了的习惯性认识和这样的情感表现及其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是相互助纣为虐的关系,偏见是成见的肇源,成见是偏见的安乐窝,二者都可能滋生于某种偶然的印象,然后又滋生出更多的偏见和成见。偏见和成见都是僵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避免偏见和成见,并在出现偏见和成见时能够顺利改变之,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很重要,特别在自小开始的学习生涯里,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打下什么样的情感和认识基础,形成什么样的审美心理和修养习惯,几乎决定了一个学生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承认,还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要多得多,而且随着功利教育的越来越根深蒂固,恶性循环也是显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教作文的老师不会写文章,教艺术的老师不懂艺术,教诗歌的更是只会照本宣科地进行所谓“欣赏”,实际就是为了迎合考试死记硬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因为也同样习惯了说而不做,不仅看不惯以说做结合见长的教学,甚至因嫉贤妒能,反而要千方百计拆墙脚、拖后腿、说风凉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吹自擂与讲实践无关,这个好分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看,一个人是把自己写的诗讲成了欣赏,还是讲成了对自己所说内容的贯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貌似讲写诗,实际是把自己的诗推销成了欣赏,是向别人炫耀,方向是自私的,其目的是把本无必要充作煞有介事,或许让人有所学到什么,也都是有害的,这种有害是性质决定的,不在有无知识本身,而且说的也多是人云亦云的话题,有理论也是空洞的,即使把这看成讲实践,也离不开老鼠搬家似的微不足道的所谓“实践”,无实际借鉴价值。这种情形才是自吹自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者则力图把对各种实践知识与规律的感悟,结合实际体会贯彻出来而演示给人看,这是对一个人专门修养过程和个性化体验的阐述和总结,是把实践性话题当课题来讲,总针对的是明显的人所不能之处和写诗的不合理现象,着眼的是实践的具体过程和纷纷杂杂的来龙去脉,所在意的是写诗的真谛和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而无心于以欣赏来看待自己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又因为毕竟欣赏与实践是两码事,在涉及欣赏时反而要转借别人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讲实践,体会和经验总是独到而个性的,既有别人认识不到的东西,也比别人认识到的东西更深刻,就不可能是单靠语言从知识到知识说出来的,而是实际做出来的,因而远离了纸上谈兵,才称得上讲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5: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知道,对待任何事情如果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少了应该有的分辨力和有效学习能力,就会让“囫囵吞枣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糊涂性学习,或选择心态排斥性学习占上风,如此得来的任何收获都逃不出盲人摸象,反而给形成偏见成见铺好了温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几句。有些诗友说,不好意思在拙文下留言,认为有给拙文添乱的感觉,还有的说,既想得到本人的回复又怕被说破,毕竟人无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7: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再次申明,本人写什么东西都不怕评论和留言,也欢迎这样的交流和沟通,所反对的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特别是故意冒话,充大头蒜,有意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地说话,以及在别人那里用惯了又想对我一用的做法,我这里没有这种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7: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对诚心诚意抱着谦虚交流的态度来互动,怎么留言和评论本人都不介意,再至于诗友要面子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唯求真之处实无法两全,这恰恰是写诗这种艺术行为要人加强修养,进而脱胎换骨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7: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写诗所要的情感。
说实在话,对一个搞教育或懂得教学的人,只要他能够信手拈来地写诗,手里不攥有别人以为的所谓“写诗捷径”是无法想象的,其实很多人想要的就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