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63

古风诗十律绝班翠竹组考试贴

[复制链接]

569

主题

138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绝十期版主兼第十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77
贡献
1619
金钱
41106
发表于 2024-11-18 1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夕阳燕 于 2024-11-20 20:31 编辑

考试时间: 2024年11月19日晚上 20:00到20日晚上20:00,考试时间 24小时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请将 “组别+学号+姓名” 清楚地写在试卷上,便于统计;
2、要求卷面整洁,禁止重复提交试卷,以免占楼层;
3、提交试卷的时间须在20日晚20:00分之前;延时1分钟扣1分
4、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取消考试成绩!
希望大家考试沉着应对,祝贺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5;解说颔联。(2分)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2)光寒梅影瘦~(3分)

(3)城河春早发~(3分)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2)月落泉。(2分)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0

主题

97

帖子

7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81
金钱
283
发表于 2024-11-19 2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林火山 于 2024-11-20 19:52 编辑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翠竹09-风林火山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入声字:不、礴、拍、雪、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分别展开;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红军不惧怕长征的艰难困苦,万水千山都不足为道。在红军的眼里起伏的五座大山只不过是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就像一颗泥丸。金沙江水拍打悬崖也温暖,大渡桥上冰冷的铁索也不在乎。当军队爬过了岷山,看着皑皑的白雪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解说颔联。(2分)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细小的波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也不过是颗泥丸。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暗喻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答:比就是类比、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
   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1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3  )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3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2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3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2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实实实虚虚虚实,实实实实虚虚实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虚虚虚实虚虚虚,虚虚实实虚虚虚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戏水鱼跃门
(2)光寒梅影瘦~(3分)
        气肃月华清
(3)城河春早发~(3分)
        楼船夜迟行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星分翼轸七八颗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燕子双飞百姓家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满园新绿春始发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有客至增半壁辉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世味经年北海樽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狂风暴雨交加夜,庭花减去三分春。
(2)月落泉。(2分)
清风明月松间照,木叶摇落下石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初冬
文/风林火山
草木飘摇杨柳僵,枫丹银杏满城黄。
寒深露重沁肌雪,霜白烟笼着厚装。
蛩影无踪蛰虫伏,冬眠动物囤粮忙。
北风已到春随至,一览梅花留段香。



点评

第3大题扣一分,共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33
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24-11-23 11:30
似乎在映射人生,这一点难能可贵。 中二对仗,从句意结构看尚有瑕疵。 从联句表达看,欠缺凝练,蕴藉不足。 评分为16分  发表于 2024-11-23 10:46
诗奴老师评:阅:全诗布局,无误。 全诗布局,为分总。 全诗意脉,前三联的分述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尾联的转合却见蕴藉之处。虽临初冬,却深知冬天时光的短暂,要在这短暂的时光里珍惜梅花的绽放时刻。似乎在映   发表于 2024-11-23 10:45
第五题:1+1=2  发表于 2024-11-21 2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5

帖子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96
金钱
185
发表于 2024-11-20 11: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11 当年凌月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礴、拍、雪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第一联,“起”,长征艰苦。
第二联,“承”。远征虽难但却只等闲
颔联细讲难,腾细浪,走泥丸之艰难
颈联,第三联,“转”描写路中风景。金沙江,大渡桥。
尾联,七八句,“合”。长征快结束之后。“三军过后尽开颜。”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首联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颔联细写具体的困难,颈联继续写,尾联点名主题
5;解说颔联。(2分)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但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但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夸张,比喻和对偶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则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1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2)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  2)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2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3)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1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趋林鸟鸣涧
种药云定松

(2)光寒梅影瘦~(3分)
光寒梅影瘦
响乱雪声斜
(3)城河春早发~(3分)
城河春早发
岸树夏多景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春上枝头三两点
漏传雪里万千层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海棠半落春情薄
杨柳初开好梦尽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一地深红秋殆尽
满园浅碧景尤知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无梅居少三分雅
有月色全万里清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浮生半世南柯梦
逝水当年北雁秋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风雨苍茫听不尽,此山借送减春情
(2)月落泉。(2分)
秋风不及水霖月,夜雨终至花落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忽逢夜雪
隔窗听断木竹声,江渚清暝映月凝
云暗风歇初殆尽,天明日暖渐犹成
三更炊黍屋檐上,半夜灯前绣帕屏
雪里瘦梅开欲满,邻人唤我扫门迎

点评

第3大题空白没有做作业0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34
尤其首联的描述,能让读者第一时间入境,难能可贵。 中二对仗,云暗对仗天明,过宽。三更对仗半夜,合掌。 从联句表达看,表意精准度不够,凝练程度欠缺。 评分为15分,[从格式音律已失三分,尤为可惜!]   发表于 2024-11-23 10:49
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竹”字,“歇”字,出律。清,暝,映,凝,一句中四个字韵母相同,有失音律美感。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首联颔联描述大环境,颈联尾联表达人文。意脉清晰可辨。尤其首联的   发表于 2024-11-23 10:48
第五题:2+2=4  发表于 2024-11-21 23:12
第四题:1+1+0+0+0+1+0+1=4  发表于 2024-11-21 2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6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9
贡献
136
金钱
259
发表于 2024-11-20 15: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07—杨梅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答:不、只、磅、拍、铁、索、雪。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答:起承展转合。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答:首联总起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颔联和颈联细述所经历的山水是怎样的艰险及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尾联写长征胜利后那种无法言表的喜悦之情。
5;解说颔联。(2分)
答: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暗喻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答:比就是类比、比喻。是诗词写作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明喻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借喻 )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 暗喻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以事起兴)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兴中含比)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以物起兴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实实实实虚虚实,实实实实虚虚实。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虚虚活实死死活,虚虚虚实活活活。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近水鱼戏欢
(2)光寒梅影瘦~(3分)
        风静月华浓
(3)城河春早发~(3分)
        堤柳燕争喧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香凝阶下有无中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菡萏轻摇逸兴浓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半竿落日暮将来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有酒客来一醉归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回首空怀宋玉秋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小楼一夜又风雨,摧落残红减却春。
(2)月落泉。(2分)
俯瞰云中一轮月,娇羞玉影栖落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七律•无题
翠竹07—杨梅

卷地朔风生晓寒,冰绡莹透覆漪澜。
昏鸦向晚投栖去,冻雀空林觅食欢。
满目寂寥闲弄笛,一襟风月独凭阑。
为君吹彻梅花落,相忆春山梦里看。

点评

第三大题扣一分得分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37
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无误。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清晰可辨。 中二对仗,尚可。 从联看不乏精彩之处,尤其是首联和颈联。唯一不够完美的是颔联的表达。 评分为1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0:50
第五题:2+1=3  发表于 2024-11-21 23:13
第四题:1+2+3+1+2+0+0+3=12  发表于 2024-11-21 23:00
二大題 4+2+0+2+2+2+0=12  发表于 2024-11-21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21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3
贡献
548
金钱
802
发表于 2024-11-20 15: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翠竹12~高山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答:不,只,礴,拍,铁,索,雪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颔联承接“千山”,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俯瞰五岭和乌蒙山这两个典型的高山峻岭,以点带面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
颈联承接“万水”,诗人还是以点带面选择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长征图”。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5;解说颔联。(2分)
答:诗人写“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是诗人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腾”和“走”的动态化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既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反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比喻,夸张,对偶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答:比就是类比,比喻。是诗词写作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做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
一般在写诗中有两种表达手法。1,通过恰当的比喻,把要表达的抽象情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2,用景物来抒发主题情感,但不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一般运用在绝句中。
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兴就是起,是诗的开端,是最初触发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篇头起兴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1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2)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  3)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2)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3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1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实     实虚死虚活  实  实 虚死虚活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虚死实虚死     实    虚死实虚死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山野石挂天
(2)光寒梅影瘦~(3分)
           暗火酒香浓
(3)城河春早发~(3分)
           漠地冻晚裂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鸟鸣咲夜五六声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大雁回归夏夜暖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满山普绿夏正浓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青枣出水一点羞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寻觅天涯意中郎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风急雨落三千丈,不减春颜万物生。
(2)月落泉。(2分)
晚月娇媚轻曼舞,惊鸿艳艳落清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七律·冬日歌
寒冬入北枝头落,百艳枯蓬万物烊。
冷雪铺平山满路,冰川挂树夜光霜。
行人裹袄眉间锁,大道朝南盼太阳。
饮酒三杯身体暖,迎新节日喜红妆。

点评

三大题扣一分,得分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39
从联句表达看,不够准确且凝练程度一般。 评分为14分[分述减于表达和对仗]  发表于 2024-11-23 10:52
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无误。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由首联颔联大环境描述转入颈联尾联的人文。清晰可辨。 中二对仗,过于勉强。   发表于 2024-11-23 10:52
第四题:0+0+0+0+0+0+0+0=0  发表于 2024-11-22 20:09
第五题:1+1=2  发表于 2024-11-21 2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7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173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11-20 16: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03(大漠孤烟)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平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军过后尽开颜。
平平仄仄仄平平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答:不,礴,雪,拍,铁,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答:这首诗首联总起,颔联和颈联排开描述,尾联概括总结。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答:这首诗意脉完整,通畅。二三联对仗工整,有序。整首诗大气磅礴,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解说颔联。(2分)
答:五岭虽然逶迤而去,却像奔腾的细浪。乌蒙虽然气势磅礴,但在红军的脚下,也如同小小的泥丸。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答:比,就是比喻,比拟。兴,就是抒发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明喻)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借喻)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 暗喻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以事起兴)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兴中含比)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以物起兴)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答:梨花院落溶溶月(实实实实虚虚实),柳絮池塘淡淡风(实实实实虚虚实)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答:无边落木萧萧下,(虚虚实实虚虚实)不尽长江滚滚来。(虚虚实实虚虚实)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答:望月人醉心
(2)光寒梅影瘦~(3分)
答:水碧柳枝柔
(3)城河春早发~(3分)
答:山涧鸟空鸣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答:鱼翔水底万千条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答:微雨方收月夜凉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答:半江浅碧水空流。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答:荒草园添几处闲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答:战鼓三军北伐心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答:桃林一夜西风雨,晨起潸然已减春。
(2)月落泉。(2分)
答:寒光疑是天边月,夜半悄然落玉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答:
七律·冬
冬至山村入晚屏,冰光云影寄寒情。
千山鸟尽霜花重,万径人稀烟雾轻。

翠柏盘枝荫北岭,红梅含蕊绽芳琼。

灵台一点归天籁,掩卷凝闻落雪声。

点评

三大题扣一分,得分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40
从表达上看,尾联的一点不知为时间词还是量词。为时间的可能性较大,如此不失为新颖。 评分为17分。  发表于 2024-11-23 11:03
第六题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无误。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首联颔联,虽然时令如此。 颈联尾联,但是仍然拥有令人欣慰的如此这般美景。 清晰可辨。 中二对仗,颔联可圈可点,颈联北岭对仗芳琼见弱。   发表于 2024-11-23 11:03
第四题:1+0+2+2+3+1+0+1=10  发表于 2024-11-22 20:18
第五题:2+2=4  发表于 2024-11-21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5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26
金钱
227
发表于 2024-11-20 16: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06-夏日茉莉
一1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空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
不,只,拍,铁
3起承继转合
4
首联,红军对待长征态度:不怕,等闲
颔联,翻山越岭都只是小事
颈联,江河也阻挡不了步伐
尾联,岷山千里雪是令人欣喜的壮景,三军翻过岷山后长征取得胜利
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联是写山,以比喻手法却将五岭 乌蒙 戏称为 细浪 和 泥丸 ,从而形象地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冲天豪气。
6
暗喻
二1
比兴,就是比喻和兴起的合称。比 :即比喻,用具体直观的事物来描绘所要表达的人或物或情,使其更生动形象。比有明喻 暗喻和借喻。

兴 :即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用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时“兴”也带有比喻的作用。兴有以物起兴 以事起兴 兴中含比。
2
(1)1明喻(2)2暗喻(3)3借喻
(4)2以事起兴
(5)3兴中含比
(6)2以事起兴

1梨(实)花(实)院(实)落(半实)溶溶(虚)月(实),柳(实)絮(实)池(实)塘(实)淡淡(虚)风(实)。
2无(虚)边(半虚)落(半实)木(实)萧萧(虚)下(半实),不(虚)尽(虚)长(半实)江(实)滚滚(虚)来(半实)
四(1)趋林鸟鸣涧-近寺钟入心
(2)光寒梅影瘦-酒冷客心愁
(3)城河春发早-堤岸夜来香
(4)春上枝头三两点-莺飞树叉七八只
(5)海棠半落春情薄-紫燕双飞鸟语浓
(6)一地深红秋殆尽-三杯玉露意还浓
(7)无梅居少三分雅-有酒人多半刻愁
(8)浮生半世南柯梦-世事无常浪迹人

1风雨减春
黄昏细雨和风伴,湿透红花半减春。
2月落泉
可怜皎皎水中月,疑是银盘落碧泉。

七律   盼雪

神州各地风光异,冬日吾乡甚似秋。
杏染层林枫舞蝶,桂香院落菊飞虬。
遥思北国琼英舞,俯瞰平湖翠影幽。
但有寒霜催雪到,围炉也学煮新醅。

点评

三大题扣0.5分。得分9.5  发表于 2024-11-23 18:41
从表达看,首联的总起不如直奔主题。颔联不乏精彩之处,落枫如同蝶舞,菊花卷曲如同飞龙。极具形象化。 然琼英和雪字判断为重意。 评分为17分  发表于 2024-11-23 11:01
第六题,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醅字,在本句中,解释为酒,那么当属于十灰韵部。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首联总起颔联即时场景分述,颈联转尾联合。首联颔联,时下如此,颈联尾联,想及如此。清晰可   发表于 2024-11-23 11:00
第四题:0+2+2+1+2+1+0+3=11  发表于 2024-11-22 20:28
第五题:2+2=4  发表于 2024-11-21 2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8

帖子

15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
贡献
395
金钱
643
发表于 2024-11-20 18: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翠竹组01-静水秋意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答:雪,礴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答:起承展展转合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
(2分)
答:起:先总说红军不怕困难,
承:中二联细说如何不怕困难
转:另起新意,合,战胜困难,三军笑开颜

5;解说颔联。(2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比喻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1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2)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3)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2)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1)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1)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梨花(实),院落(实)溶溶月(半实)
柳絮(实)池塘(实)淡淡风(活虚)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无边(活虚)落木(半实)萧萧下(半实)
不仅(活虚)长江(全实)滚滚来(半实)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回首草含青

(2)光寒梅影瘦~(3分)
        冰冻雪花飘

(3)城河春早发~(3分)
        两岸早萌芽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柳含青色万千条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柳絮全飞别恨多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半篱黄菊色犹浓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有竹庭中一片清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余岁四时山水情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庭中风雨刚刚过,菜园减色是春寒

(2)月落泉。(2分)
请看山顶溶溶月,已落庭中一冰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七律,供暖
文/静水秋意
冬到农家不用愁,碳媒已改电分忧。
家家干净室无味,户户清闲人有休。
昔日烟熏奴咳喘,今朝屋亮体宽柔。
费钱虽是平常事,财力决于规划谋。


点评

三大题扣一分,得分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42
第六题,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无误。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清晰可辨。 中二对仗,尚可。 从联句表达看,缺乏凝练 整体表达,欠缺含蓄。 评分为14分   发表于 2024-11-23 10:58
第四题:2+1+0+0+1+0+0+3=7  发表于 2024-11-22 20:37
第五题:2+2=4  发表于 2024-11-21 23:16
二大題 5+2+0+0+2+0+0=9  发表于 2024-11-21 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0

帖子

46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43
贡献
1253
金钱
1724
发表于 2024-11-20 19: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尘有梦 于 2024-11-20 19:45 编辑

考试时间: 2024年11月19日晚上 20:00到20日晚上20:00,考试时间 24小时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请将 “组别+学号+姓名” 清楚地写在试卷上,便于统计;
2、要求卷面整洁,禁止重复提交试卷,以免占楼层;
3、提交试卷的时间须在20日晚20:00分之前;延时1分钟扣1分
4、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取消考试成绩!
希望大家考试沉着应对,祝贺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




[古风诗班十期毕业考试卷]
翠竹15-红尘有梦




第一题:例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标注出这首诗的平仄(题目除外)(15分)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
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丸。
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寒。
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颜。
平。




2;找出诗中所有入声字(题目除外)(2分)
入声字:不,只,礴,拍,铁,索,雪。


3;分析出这首七律的布局排列。(2分)
《七律·长征》的布局排列精巧严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联开篇点题,以直白的语言,展现红军不畏长征艰苦,奠定全诗英勇无畏的基调,总领全诗。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该联紧承首联“千山”,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进一步写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联则紧扣“万水”,选取长征中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个典型战例,“暖”字既写出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寒”字则烘托出战斗的惊险悲壮。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尾联描述红军翻越岷山后的欣喜之情,“更喜,尽开颜”递进一层,展现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后即将胜利的喜悦,使全诗到达高潮。


整首诗按照“总起-分述-升华”的结构布局,层次分明,逻辑连贯,生动展现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4;简单说一下这首七律的意脉。(2分)


整首诗的意脉清晰流畅,起承转合自然。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磅礴气势总起全诗,点明红军对长征艰难的无畏态度,奠定全诗基调。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承接首联“千山”,将山岭比作细浪、泥丸,以夸张手法突出红军视艰难如等闲的英雄气概。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转而写长征中的“万水”,通过“暖”“寒”二字,既表现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进一步升华情感,用“更喜”“尽开颜”等词,张显红军历经艰难即将胜利的乐观喜悦之情,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5;解说颔联。(2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该联紧承首联“千山”,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将五岭山脉比作细浪,乌蒙山比作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红军在崇山峻岭间行军的大无畏精神,进一步渲染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6;说出颔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2分)
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第二题:
1;分别说出什么是“比兴”?(5分)


“比”和“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两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下是对比兴的分别介绍:



“比”即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出下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兴”的作用主要是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或启发联想等。


2;选择题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运用的是( 1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运用的是:(  3)
1:明喻  2:借喻  3:暗喻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2分)
运用的是( 3 )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分)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2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5)《和子由渑池怀旧》(2分)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3  )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6)西塞山怀古》(2分)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首联运用的是:( 2)
1:以物起兴  2:以事起兴  3:兴中含比


第三题:将下面的句子,逐字标注虚实死活。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实实实实虚虚实,实实实实虚虚实。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虚虚实实虚虚实,虚虚实实虚虚实。
第四题: 对出下列出句,(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词性对等、结构对等、修辞手法对等)



(1)  趋林鸟鸣涧~(3分)
对句:寻香蝶吻花
(2)光寒梅影瘦~(3分)
对句:风瑟路人稀
(3)城河春早发~(3分)
对句:别院燕初啼
(4)春上枝头三两点~(3分)
对句:燕啼廊下六七声
(5)海棠半落春情薄~(3分)
对句:杜宇频啼别意浓
(6)一地深红秋殆尽~(3分)
对句:几行雁字泪婆娑
(7)无梅居少三分雅~(3分)
对句:有月诗添一味幽
(8)浮生半世南柯梦~(3分)
对句:往事三千过眼云




第五题:将下列短句拆分成两个七言句(要求主语置前句,谓语宾语置后句。要符合平水韵,但不需要对仗。)


例句:月/映/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风雨减春。(2分)
忽来一夜风兼雨,满径残红又减春
(2)月落泉。(2分)
本是溶溶天上月,不知何故落山泉


第六题:题一首七律,题材与冬天有关,题目自拟。要求平水韵,韵部自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不得无端起怨情。(20分)


七律.冬
文/红尘有梦


冬临大地韵无穷,素裹银装接阙宫。
冷落千山飞鸟绝,塑封万里断舟蓬。
围炉夜话深情满,踏雪寻梅诗意融。
冰上欢嬉童趣拾,何思春日暖阳中。



点评

三大题扣一分,得分9分  发表于 2024-11-23 18:42
第六题,诗奴老师评:阅:全诗格律,无误。 全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全诗意脉,首联颔联描述大环境,颈联尾联转入人文。清晰可辨。 中二对仗,尚可。 从联句表达看,缺乏凝练。 评分为16分   发表于 2024-11-23 10:56
第四题:2+3+3+3+3+1+3+3=21  发表于 2024-11-22 20:42
第五题:2+2=4  发表于 2024-11-21 23:17
二大題 5+2+0+0+2+2+2=13  发表于 2024-11-21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6
贡献
9
金钱
15
发表于 2025-4-17 06:5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重新注册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