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诗 李加呈 1、立春 柳钓春湖日渐长,东风送暖入山乡。 梅花破雪枝头笑,竹叶驰情月下狂。 旧梦如烟怀靖节,新诗似酒醉潘郎。 自当烦恼抛尘外,静待千红满野芳。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自秦代以来,古人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起点,甚至新年的开始。春归人间,温风解冻,草本先知,大自然与人类一起希冀着春天的来临。 2、雨水 春雨如酥润物华,东君着意绘新花。 风摇嫩柳千枝舞,水映夭桃万朵霞。 紫燕玲珑栖老屋,黄莺婉转绕新笆。 山川渐醒生机溢,田野抽青牛影斜。 ==雨水时节,鸿雁北归,雨雾初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润物无声的好雨过后,烹茶燃香,临窗小坐,微微凉意中已能嗅到大地回暖的气息。 3、惊蛰 一声乍响蛰虫醒,万物苏萌草色青。 雨润桃花红胜火,风吹柳絮白于翎。 田间麦穗翻金浪,山半烟林展翠屏。 春共惊雷催迅节,新犁破土布芳馨。 ==惊蛰古称“启蛰”,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为“惊蛰”。此时春雷乍响,草间蛰虫潜出,万物生长的时节开启了帷幕。北方迎来春耕农忙,人们正用辛勤劳作换取年尾的收成。 4、春分 今天昼夜两均匀,万物争荣各自芬。 却看木兰花灿灿,又闻蜀客影醺醺。 山川秀处应陶醉,草色新时可采芹。 最是人勤田畈里,耕翻泥土筑劳勋。 ==仲春时节,繁花似锦,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煦暖的春天。汉代《春秋繁露》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线上,昼夜长度相等。玄鸟梁间,春和景明里,人们重又活跃在田野河畔。 5、清明 暖雾霏微思祭祖,坟埏翠柏两边开。 纸灰飞逐悲情戚,烛火荧燎泪酒哀。 父母九泉应快乐,子孙四海展高才。 今宵难忘先人德,梦里相希又一回。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节气共通的就是“清明”。在此时祭祖扫墓的风俗,相传是来源于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礼”。天朗气清,桃花盛开,正是踏青插柳、游园赏花的好时节。 6、谷雨 细雨无声润绿枝,山农播种正当时。 声中布谷催芳节,垄上茶姑展丽姿。 一缕粿香何意故,千家烟火为畴痴。 牡丹半岭摇风景,把好心情寄谢池。 注:粿香,谷雨食芋荷粿,是浙西农村的习俗。 ==谷雨是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在明代《群芳谱》中写道:“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时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7、立夏 霞开露洗绿阴浓,燕蝶纷飞各有容。 月季飘香迷远岫,牵牛绽放映长松。 风吹麦穗金波丽,雨润桑田翠影重。 节序轮回皆是画,尽多诗韵在千峰。 注: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吕氏春秋》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此时北斗七星的柄指向东南方。在“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的暮春初夏,开启了虫与草的时节,大自然正蓄积着能量,等待热情的释放。 8、小满 栀子花头蜂正忙,衔来蜜汁井闾藏。 荜门种乐凄风远,心际栽欢边色芳。 但看千田盈淑气,喜云五谷满囷仓。 春归莫叹红英落,且把鲜甜寄陌桑。 ==小满未满,是麦类作物开始灌浆,尚未成熟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丽日暖风之中,或许清粥小菜、桃李瓜果即可带来小小的满足。 9、忙种 屋角涂林色炳明,田家忙种事农耕。 晨烟浓淡迎霞彩,暮笛悠扬伴鸟声。 垄亩躬行心未倦,泥沾衣袖意犹诚。 苍生为食何言苦,一笑丰登看太平。 ==“芒种”二字所反映的是农业物象,此时正是有芒类作物成熟,亟待抢收的季节。“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池边阵阵蛙鸣声唱和着采菱人的曲调,合奏着夏日的交响。 10、夏至 夜短当应惜日长,蝉鸣蛙噪唱山乡。 随风稻浪欣欣舞,沾湿荷盘款款扬。 茉莉丛中多烂漫,泡桐树下好阴凉。 但观美景闻天籁,醉入黄粱梦未央。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日。“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树已成荫,浮瓜沉李,蝉鸣鸟唱,在最长的日光下,万物也繁茂到极致。 11、小暑 暑蒸天地日炎顽,风赖荷香绕碧湾。 蝉噪高枝声不尽,云行远岫势初闲。 深林叶密难遮火,曲路泥融易染斑。 幸有清凉消汗气,幽居静室自心颜。 ==《说文》中解释:“暑,热也。从日者声。”小暑之名,源于人们对天气的身心感受。鱼跃莲蓬,荷鹭相伴,采菱争渡,戏水消夏。暑热虽已来临,却是荷塘中最热闹的时节。 12、大暑 海天万里看青翰,入夜风清意未阑。 月照千山槐影寂,花飞五丈忍冬姗。 关河寂寞征鸿少,道路崎岖瘦马难。 独坐幽怀何所似,一帘疏雨落江干。 注:亦称"青庄"。信天翁的别称。 ==大暑,是伏热天极盛之时。“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静夜品茗,临窗摇扇,是大暑节气里的恣意自在。若是黑云四合,大雨滂沱,更是暑热顿解的酣畅淋漓。 13、立秋 黄菊初开暑渐收,金风送爽入高楼。 蝉鸣老树声犹切,雁过晴空影自悠。 遥眺霜枫萧瑟里,静思岁月短长愁。 炎凉世事皆如梦,且把闲情付水流。 ==立秋宣告着秋天的来临。《后汉书》中记载:“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白郊。”秋来雨后天高,可得半日清爽;风凉夜半,更可以体味到一盏香茶为伴的快意。 14、处暑 新凉早晚伴轻风,仰望高空鸟阵匆。 膝上琴添金缕曲,心中凤唱击梧桐。 荷残叶落池塘瘦,菊绽枝摇院圃丰。 莫叹时光催岁老,且将诗意寄苍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处,止也,暑气到此而止矣。”凉风一至,秋雨如丝,夏虫静默,月光清浅。“一点新萤报秋信”,暑热渐消时最宜邀朋唤友,共话青灯夜雨。 15、白露 荻荡秋深舟缆桩,轻风吹皱一条江。 岸边杜宇鸣音偶,水上渔翁划楫双。 帆影移时波影动,笛声起处月盈窗。 幽怀欲诉凭谁语,独对清辉万绪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行学说中,“秋属金,金色白,”秋露与秋天在此同归白色。烟波江上,雁声阵阵,最是思乡情切之时。落叶梧桐,晴空一鹤,也是诗情满碧霄的意境。 16、秋分 今个昼夜两平分,不热不凉爽意熏。 枫染层林红似火,菊香幽径灿如云。 奈何岁月浮烟过,若此风情景趣纷。 漫道秋诗吟冷句,山村美奂醉心君。 ==秋分这一天,太阳再度直射赤道线上,昼夜长度相等,寒暑平衡,秋色自此平分。宋代谢逸《点绛唇》词中写道:“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道不尽的是如水秋夜的微凉。 17、寒露 渊镜照霞秋色观,斜阳影里雁声寒。 天连远树苍茫淡,风卷平波潋滟姗。 红叶飘零随逝水,黄花摇曳倚回栏。 谁将画笔描新景,点染斑斓一片丹。 ==此时,“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残荷满池的萧索和菊有黄华的繁盛,是此时节别有异趣地消与长。菊放九月,花傲秋霜,满城金黄,所以农历九月也被称为“菊月”。 18、霜降 露华凝淡叶初删,霜染林峦景更娴。 野水寒塘鱼自在,荒丘败草蝶飞还。 风吹竹海千重浪,日照桑麻万里山。 雁过长天声色杳,乡愁一片落尘间。 ==“白露为霜”时,秋色已深。大自然用浓墨重彩写尽“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酣畅淋漓。明代高濂的《四时幽赏录》中写道:“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飘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 19、立冬 万里苍穹遍碧烟,蛰虫入土正深眠。 寒山寂静凝清气,冷树萧疏挂玉绵。 独步幽林寒韵拾,闲吟古调热心牵。 相逢世界尘嚣去,正好题诗写玉笺。 ==立冬为冬季第一个节气。秋冬相交,不周风至,万物以藏。此时虽然已经入冬,地表还保持着余温,无风晴日,常有宜人的感觉,所以被称为“小阳春”。 对酒觥筹,围炉夜话,是初冬时节的酣畅与温热。 20、小雪 细雪初收天欲雨,寒枝未动树犹明。 风摇叶底青浮玉,云锁峰头绿染晶。 远岫半披银缕重,深山几叠碧丝萦。 遥看岭外层霄尽,何处飞来一片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瑶花初至,向晚落日西斜,寒鸦归林,将小熏炉藏入怀袖之中,冷暖自知。 21、大雪 雪铺山岭裹银屏,万木千枝玉蕊婷。 旷野风吹寒色重,荒村雾绕冷霜青。 琼花乱舞迷归路,皓霰纷飞掩旧庭。 独倚轩窗思远客,心随瑞叶到长亭。 ==“大者,盛也。”雪至此时而盛。典籍文章中多见与雪有关的描述。明代高濂的《四时幽赏录》写:“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回重重雪色。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描摹出江天雪霁的旷然 图景。 22、冬至 阴极阳升冬至临,寒风凛冽冷霜侵。 冰封万里山川寂,雪覆千村草木沉。 青竹腰弯磨韧性,腊梅枝直笑稠林。 围炉煮茗思亲友,把盏倾杯话古今。 ==“至,极致也”,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冬至为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由此进入“数九寒天”。此时古人绘“九九消寒图”,每天画梅花一瓣,八十一天后共画成九瓣梅花九朵,也刚好迎来大地春归。 23、小寒 莫叹冻树锁江津,万物含光始唤春。 山托枯枝头绣翠,水推瘦石岸生神。 一年淑景匆匆过,四季芳菲款款轮。 今日围炉茶几盏,窗前屋外正翻新。 ==《说文》中解释:“寒,冻也”。此时,冷气积而成寒冻,深冬已至,望春可期。松、竹、梅傲骨迎风,经冬不衰,有“岁寒三友”之称。自小寒始至谷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应花期而至。冬去春来,二十四番花期过后,已是春色满园。 24、大寒 苍天有意四时调,雪舞江河别样娇。 冷彻玉壶苏武泪,冰侵铁骨沈郎腰。 寒山照眼犹愁寂,野水连云觉路遥。 几点红梅枝顶立,春风已渡万安桥。 注:指南朝梁沈约。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尾,寒气至极而转阳。腊月过半,便开始祭祀祖先,除旧布新,准备迎接新春的来临。一年终章,岁月更始之时,炉暖灯温正待游子归期,鹊登梅梢已兆春之将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