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作者/葛晓音 提要:从杜甫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和抒情基调而言,杜甫七绝另有“别趣”,主要表现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生机和人居环境中的雅趣,尤其突出地呈现了诗人放达幽默的性情和风致,以及对深层审美感觉的追求。同时他追溯到七绝的源头,突破传统作法的禁忌,以各种“创体”辟出“异径”,体现了杜甫对七绝表现原理的独到认识。尽管这些探索有得有失,但能充分发掘出七绝的表现潜力,并在盛唐七绝推崇情韵的传统审美标准之外开出“趣多致多”的新境界,为中晚唐和宋人展示了七绝发展的广阔空间。 关 键 词:杜甫七绝/抒情基调/别趣/异径
历代诗论对杜诗各体的评价中,绝句的争议最多,已经形成杜诗艺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相关评论和研究或是将五绝和七绝混为一谈,或是认为五绝数量太少,只论七绝。因此实际上褒贬的焦点都集中在七绝。笔者认为五绝和七绝的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创作传统和体式特征也不尽一致,为此曾将五绝别而论之,本文专论七绝。由于今人研究的思路,大都是以古人的争议为起点,阐发杜甫七绝题材内容的开拓、形式风格的创新以及语言声调的变化等各方面的特色,为杜甫的“变体”辩护。有关论述已经相当详尽,本文不拟重复。只是疑惑杜甫在七绝中的所有这些开拓创变和特色,同样也见于他的其它诗体,那么这些“变调”“创体”与七绝的体式独特性究竟有何关系呢?杜甫创变的意图是否希望七绝这种体式也能承担起类似五七言古体和近体的表现功能?这些问题尚罕见明确的回答。为此笔者拟从杜甫创作的情绪状态入手,探索其七绝的抒情基调和情趣表现与其它各体诗歌的异同,以求辨明杜甫究竟如何认识七绝这一体式的表现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