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7|回复: 22

《当代联家论“非律句”和“病联”在对联创作中的合法...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发表于 2024-11-17 16: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1-19 10:08 编辑



    《当代联家论“非律句”和“病联”在对联创作中的合法地位》
            孙则鸣


  本人在2017年4月写作了《“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分析报告书》一文,采用“大样本数据统计法”研究古代名联的创作实践,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古代优秀对联创作一直是以律句为主的“律式联”和以拗句为主的“拗式联”平分天下的局面。本人还在《诗词赋联形式通论》〔2020年〕进一步批评了当代联律界“唯律联论”的重大错误,并论证了律式联和拗式联平分天下的合理性:律句的声律风格是流美婉转,拗句的声律风格是刚健沉着;律式联相当于近体律诗,拗式联相当于古体诗;根据诗联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声律格式,这才是声律理论的正道。今年,本人又写作了《评联律界的“唯律联论”》,此文又在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杂志2024年五月〔下〕号上发表。
  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当代对联名家认可了本人的上述主张。
  首先,今年2月18日,湖湘七子之一的鲁晓川先生在其公众号《巧妇难为无米“饭”,平仄学问一字师》的前言里指出:


  平仄初步知识——这里是一分钟浅说——我觉得对联之所以要讲究平仄和谐,基本追求是让联句读起来“变化有致,和谐动听”——与之相应的联意,大概也是和谐优美的。
  但如果作者是想用对联表达激越,纠结的情感呢,平仄安排是不是也可相应调整?这是掌握平仄基础知识以后的问题,也值得思考。


  其次,同为湖湘七子之一的邹宗德先生在今年的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楹联是汉语言的至美形态》里旗帜鲜明地指出:
  
  联的美是全方位的,美的蕴涵越丰富,楹联的品位就越高。一是工整之美,对仗是楹联的核心规则。二是语言之美,楹联采用多种修辞技巧,触摸汉语言的声音、形体、色彩、结构、分量、品质,领略汉语本身独特的声、音、义的综合美、立体美,将汉语言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三是绝对之美,一副楹联的上下联巧妙到天衣无缝、空前绝后的佳妙程度,就称之为“绝对”。四是兼容并蓄之美,楹联句数不限,句中字数无定,联句句法十分复杂。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名联分析,成熟的、规范的联句,主要由骈句、律句、非律句和散句等各种句法组成,这种楹联就像一首新诗,楹联新诗化也是一种创新。五是浓缩的精华之美,楹联短小精悍,却文采斐然,精彩绝伦,真是美到极致了。
  
  邹先生旗帜鲜明地明确地把“骈句”与“散句”对举,把“律句”和“非律句〔即拗句和古句〕”对举,并认为这四种句式都是“成熟的、规范的”的联句,实际上与本人把律式联和拗式联平分天下的主张一脉相承。
  
  再次,尚佐文先生在今年《联律通则》学术会议获奖论文《对联句式与格律关系浅说》里说得更直接和一针见血:
  
  《联律通则》修订稿在原有基础上斟酌损益,寻求最大公约数,更趋合理,为全国各地对联评审提供方便操作的规则,应该说是成功的。但如果以普适性标准,使之能涵盖对一千多年来海量对联作品的解释、赏析,则仍有缺憾。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充分认识对联句式与格律之间的关系,未能区别对待不同句式在适用格律方面的不同情况。
  修订稿第十条“避忌问题”之(3):“仄起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虽然用了“尽量”二字,似仍以此为适用于所有对联之“律”。按避免尾三仄、尾三平,是近体诗格律的要求,前人对联中不合此“律”的不在少数。如曾国藩题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联“高花风堕赤玉盏鳞。”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吴步韩五十自寿联:“臣朔未可俳优畜;蒙为逍遥游。”下联尾三平。《楹联丛话·胜迹》载伊墨卿太守题焦山松寥阁僧堂联,称之“杰创”:“龛收江海气;碑出鱼龙渊。”下联尾三平。这些对联,是“病联”吗?古人不以为病,今人有何资格将其归入“病联”!
  对联脱胎于骈文和律诗,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词曲、古体诗、古文乃至白话文的句式特点。融合文句与诗句,是对联的一大特点。这些来源不同的句式,如果硬要统一于一个细密的联律,会与母体产生格律和语感上的冲突。
  
  接着,尚先生具体介绍了对联常见五种句型的声律特点:1、律式句式。其声律特点是:“二二为节”,节点平仄交替,近似于近体诗的律句。2、骈文句式。其特点是平仄声律比近体诗“宽”;3、散文句式和白话文句式,其特点是无“格律要求”。3、仿词曲句式,其特点是“使用领字和衬字”,“这些领字和衬字不纳入声律约束”。5、古体诗句式。其声律特点是“在平仄上没有约束。
  
  尚先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从遵守整律的严格程度来说,律诗句式最严,骈文句式次之,散文句式和白话文句式又次之,古体诗句式除句末外,句中平仄无规则可言。对联出律的例子很多,但极少出在律诗句式上。杂用律诗句式与文句的对联,往往诗严文宽,对比鲜明。
  只有区别对待不同句式,才能解释对联创作中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追求对仗工整、声律谐和,有时一处平仄不协就被视为“病联”;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平仄不拘、对仗不工的对联得到联家认可,甚至被称为佳作。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不同句式在格律方面尤其是声律规则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一味强调联律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罔视对联不同句式在适用规则上的不同,有如溶油于水,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实践上将造成误读和误导。
  
  不难看出,三位联家的论述,是对本人联律主张的的有力支撑。本人坚信,随着联律理论和创作的不断深入,律式联与拗式联平分天下的局面将逐渐成为联律界的共识。
            2024年11月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7 17: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遵守整律的严格程度来说,律诗句式最严,骈文句式次之,散文句式和白话文句式又次之,古体诗句式除句末外,句中平仄无规则可言。对联出律的例子很多,但极少出在律诗句式上。杂用律诗句式与文句的对联,往往诗严文宽,对比鲜明。
  只有区别对待不同句式,才能解释对联创作中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追求对仗工整、声律谐和,有时一处平仄不协就被视为“病联”;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平仄不拘、对仗不工的对联得到联家认可,甚至被称为佳作。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不同句式在格律方面尤其是声律规则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一味强调联律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罔视对联不同句式在适用规则上的不同,有如溶油于水,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实践上将造成误读和误导。
------------------------------

平仄协不协是形式上的问题,佳作不佳作属于内容上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7 17: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臣朔未可俳优畜,蒙庄能为逍遥游。”

是律联吗?非律联论不论三仄脚、三平尾有意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7 17: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先生旗帜鲜明地明确地把“骈句”与“散句”对举,把“律句”和“非律句〔即拗句〕”对举,并认为这四种句式都是“成熟的、规范的”的联句,实际上与本人把律式联和拗式联平分天下的主张一脉相承。
--------------------
“非律句〔即拗句〕???或者反过来说,拗句即非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7 18: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1-19 10:52 编辑

王力先生在《诗律余论》明确指出:“讲诗律必须区别一般和特殊、正格和变格。如果过于强调特殊、以例外乱正规,那就简直无诗律可言。”,必须区别一般和特殊、正格和变格、例外和正规,这便是理论的科学性;王力先生同时也把近体律诗中的正格和变格、正体和变体给分别清楚了:讲律诗必须分别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是正格,也就是近体诗的一般作法。正格很重要,特别是对初学的人来说,若不讲求正格也就无从掌握诗律。第二是变格,变格只是变通一下仍然合律,这是赵执信所谓“拗律”和“变而仍律”。赵氏虽然讲的是平仄,但是对于押韵和对仗,也可以由这个原理类推。第三是例外,不构成格律。具体说来是这样:
     1正格就平仄说:五言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句子第一字不论,仄平脚的句子每字就须论;七言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句子一三不论,仄平脚的句子第一字不论。就押韵说:必须严格地依照平水韵;就对仗说:律诗中两联用对仗。
     2.变格就平仄说:可用各种拗救,又仄仄脚可以连用三仄收尾,如果倒数第五字用平声的话。就押韵说:可以起句借韵;就对仗说:可以在颔联和颈联当中只用一个对仗,又可以共用三个对仗,只有尾联不对。
     3例外就平仄说:用古体诗的平仄,如“昔闻洞庭水“昔”字仄声、“八月湖水平”仄平脚的律句倒数第四字不能用仄声等等。就押韵说:用了通韵实际上是出韵又叫落韵;就对仗说:彻首尾用对仗。
---------不知这几位先生认不认王力?也不知这几位先生是不是连赵执信都不认?

“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斷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謂之拗句”。
----------------不知孙先生对李汝襄的这段话怎么看,是不是连李汝襄的仄平平仄平謂之拗句的如此拗句句式一律归为非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9: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1-19 09:41 编辑

本人的《评联律界的“唯律联论”》的主旨是古代优秀对联创作中,既有律句为主的律体联,也有大量夹杂拗句的“拗体联”〔或称“平仄自由联”

本文引述的鲁晓川、邹宗德和尚佐文先生的论述,应当都有类似的观点吧?我说他们三人的文章是对本人观点的支持,也仅此而已。明眼人都应当看得出吧?若这一点都看不出,真令人无言。


至于他们的具体论述中若有其它不当的措辞和论述,应当与我无关吧?朋友们不去质问他们,却反过来质问我,岂不是挑水走错了码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把本文的主旨重复一遍:

  不难看出,三位联家的论述,是对本人联律主张的的有力支撑。本人坚信,随着联律理论和创作的不断深入,律式联与拗式联平分天下的局面将逐渐成为联律界的共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1-19 10:06 编辑

我曾经与邹宗德先生讨论过。邹先生把律句与非律句对举,是有原因的,王力的《汉语诗律学》里有两种提法,一是律句与拗句对举,二是律句与古句对举。邹先生的“非律句”包括了拗句和古句。请大家参看本人的其它论文。本文的主贴将据此作一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1-19 10:33 编辑

所以你们几位最好先把一些基本概念和联体厘清,律句与非律句对举是律句与古风句,拗句含拗而仍律的变格律句和非律句,也包含两个特拗句,平平仄平仄是准律句,而仄仄平仄仄却不是什么律

避三仄脚和三平尾是针对律联而论的,跟非律联没有毛线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研究众说纷纭,有可能有必要t统一吗?强求一致是无理取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研究众说纷纭,有可能有必要统一吗?强求一致是无理取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0: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研究可以众说纷纭,但不能一桶浆糊

点评

王力的古风句,绝大部分是拗句,少量准律句。你自己才一桶浆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19 1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11-19 10:35
学术研究可以众说纷纭,但不能一桶浆糊

王力的古风句,绝大部分是拗句,少量准律句。你自己才一桶浆糊。

点评

王力的古风句含准律句??? 你是没读过《诗律余论》还是读不懂??没看见王力承赵执信而把赵执信的‘拗而仍律’归为变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19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有可能有必要统一吗?又什么叫强求一致是无理取闹?

理论版要是强求于一致的话,孙先生的帖子还会在理论版存在吗?可以明确告诉孙先生的是,虽然不同意你的一些高论,但不妨碍你发表意见;同理,不论你发表什么高见,任何人都有质疑你的权利,也有批评你的权利,把质疑和批评叫无理取闹吗?

如果你只想得到认可和恭维的话,对不起,孙先生可以在诗艺创研或中国诗词论坛孙逐明专版里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这里的理论版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版既允许争鸣也鼓励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0: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1-19 11:03 编辑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4-11-19 10:44
王力的古风句,绝大部分是拗句,少量准律句。你自己才一桶浆糊。

王力的古风句含准律句???
你是没读过《诗律余论》还是读不懂??没看见王力承赵执信而把赵执信的‘拗而仍律’归为变格???
孙先生也可以去读读赵执信的《声调谱》,看看赵执信会不会把平平仄平仄标为古诗句或者非律句、古风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5: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1-19 15:48 编辑

  王力的声律理论漏洞百出〔也不想想,如果不是漏洞百出,我在《对联》杂志上发那么多的批评文章,对联杂志的编者怎么会发表?〕

  先生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从不考虑王力先生的声律理论是否有错误。只知道照本宣科重复王力先生的错误言论。道不同不与为谋,我与先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辩论的。我与先生的讨论到此为止。

点评

你在《对联》杂志上发那么多的批评文章就能证明王力的声律理论错误?怎就不是《对联》杂志的错误?怎就不是《对联》杂志只重虚名的错误? 报章、杂志看重虚名,这样的现象我见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19 1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6: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1-19 16:57 编辑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4-11-19 15:43
  王力的声律理论漏洞百出〔也不想想,如果不是漏洞百出,我在《对联》杂志上发那么多的批评文章,对联杂 ...

你在《对联》杂志上发那么多的批评文章就能证明王力的声律理论错误?怎就不是《对联》杂志的错误?怎就不是《对联》杂志只重虚名的错误?
于声律理论,我所举的不只王力,还有赵执信等人。。。

报章、杂志看重现时人的虚名,这样的现象我见多了,你的所谓声律理论,纯属一家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7: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我早说过,吃不到嘴的葡萄是酸的。


  第二、先生的批评文章,从来都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从来看不到先生自己说点什么。这种两脚书柜式的文章,哪是做学问的料?


  


  

点评

说得太对了,我的格律文论就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赵执信怎么说、王渔洋怎么说。。。又岂敢象先生一样关起门臆说一气? 我做不做学问没所谓,重要的是先要理解古今之大家的理论,连古今之一众大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19 1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7: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文章我自己经常在文内声明:纯属一己之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一己之见,至少是在做研究,而不是两脚书柜吧?

点评

问题是先生连两脚书柜都不如而只会拿《对联》杂志发没发表去唬人,不信但回过头去看看几大诗词论坛先生能唬住谁? 我的文章我自己经常在文内声明:纯属一己之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有此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19 1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8: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4-11-19 17:02
  第一、我早说过,吃不到嘴的葡萄是酸的。

说得太对了,我的格律文论就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赵执信怎么说、王渔洋怎么说。。。又岂敢象先生一样关起门臆说一气?

我做不做学问没所谓,重要的是先要理解古今之大家的理论,连古今之一众大家的理论都理解不了又谈何研究?

点评

  温先生说:“我的格律文论就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赵执信怎么说、王渔洋怎么说。。。”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孟子·尽心下》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温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非是食古不化、人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20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19 18: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4-11-19 17:10
   我的文章我自己经常在文内声明:纯属一己之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一己之见,至少是在做 ...

问题是先生连两脚书柜都不如而只会拿《对联》杂志发没发表去唬人,不信但回过头去看看几大诗词论坛先生能唬住谁?

我的文章我自己经常在文内声明:纯属一己之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有此态度就好,继续发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4
贡献
1618
金钱
33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0 08: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4-11-20 15:23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11-19 18:14
说得太对了,我的格律文论就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赵执信怎么说、王渔洋怎么说。。。又岂敢象先生 ...

  温先生说:“我的格律文论就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赵执信怎么说、王渔洋怎么说。。。”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孟子·尽心下》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温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无非是食古不化、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照本宣科、教条主义!算哪门子的《文论》呀!


  我的反驳帖子到此为止吧。

点评

问题是孙先生连古都没食下多少,却何来谈研究云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20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4-11-20 08: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4-11-20 08:15
  温先生说:“我的格律文论就是王力怎么说、李汝襄怎么说、赵执信怎么说、王渔洋怎么说。。。”

问题是孙先生连古都没食下多少,却何来谈研究云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