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3

第二节  词中韵腹韵尾的情感作用(网校)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1-11 16: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4-11-26 09:17 编辑

第二节  韵腹韵尾的情感作用一、元音的情感作用
  词的韵字的情感色彩与元音的口型关系
  格律诗是吟诵文体,因此韵字的情感色彩不大突出,而词与古风、曲一样,是与音乐结合的文体,因此韵字的情感色彩就非常明显。
  
  声母虽也有感情抒发作用,但在诗词中作用不算大,韵母才是重要的。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发音方式,被叫做四呼(与“四等”有别)。四呼分别是: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大约起于明末清初)。但在宋代的韵图中,只有开口合口两呼。每类又分洪音和细音。“四呼”是把“开口”分为两类——开口和齐齿,“合口”分为两类——合口和撮口。开口洪音称为“开口呼”,开口细音称为“齐齿呼”,合口洪音称为“合口呼”,合口细音称为“撮口呼”。
  现代汉语有关知识:
  1.现代汉语拼音中,有15个韵母属于开口呼,分别是-i(前、后)、a、o、e、ê、er、ai、ei、ao、ou、an、en、ang、eng(不包括ong,因为这里元音o实际发音为u)。
  2.齐齿呼,发音时,上下齿几乎是对齐的。现代汉语拼音中,有9个韵母属于齐齿呼,分别是i、ia、ie、iao、iou、ian、in、iang、ing。
  3.合口呼,发音时双唇合拢,呈圆形。单韵母u和以韵母u开头的全部复韵母、鼻韵母,称为合口呼韵母。现代汉语拼音中,有10个韵母属于合口呼,分别是: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ong。
  4.撮口呼,凡韵头或韵母是ü的韵母叫“撮口呼”。现代汉语中,有5个属于撮口呼的韵母,分别是ü、üe、üan、ün、iong。iong为什么归入撮口呼?北大的《现代汉语》是这样写的。“……ong和ueng本来是一个韵母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语音系统来说,ong和ueng只是同一个韵母出现在不同条件下,应该根据实际读音归入合口呼。iong的实际读音开头往往带有圆唇成分,归入齐齿或撮口两可。汉语拼音方案根据字母形式归入齐齿呼,如果从语音系统整齐考虑,应该归入撮口呼。”
  押韵在声母与韵母中属于韵母。押韵结构分三部分:韵头、韵腹、韵尾。从韵的情感上说,韵头可以不计。因此要分析的是韵腹和韵尾。
  1.韵腹由六个元音构成:a、o、e、i、u、ü//ia、ie、üe、ua、uo。
  2.有韵尾的:ai、ei、ao、ou、/iao、iou、uai、uei//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6: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口呼可表大喜与大悲。
  开口呼是主要元音为a而没有韵头的韵母。开口呼的感情外张,而合口呼的感情则比较沉郁。开口呼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感情,当然不是绝对。带a的音节,表大笑或大悲的情感。比如读扬字,嘴巴咧开,发“扬”这个音的时候可以同时微笑。但是如果你读鱼时,试试能笑着读不?因此开心的感情首选是开口呼。
  开口呼一旦用在表达悲愁的诗中,一般都是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直到把那种愁全部的宣泄出来为止。
  【一】.a韵
  因开口,易表大笑或大悲的情感。诗歌用韵的开口度大小,与其所表达的情感程度密切相关。并具有潜在的配合关系。大开口度韵腹为韵脚的字,其情感表达的程度是很强烈的。
  麻韵,①喜悦快乐-----a;凡佳、咍韵的韵语,②又都有悲哀的情感——ia、a;大喜大悲,嘴巴都容易张开发声。③a,ia,ua适宜表现盼望的感情,因为盼望的感情发声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例1   天净沙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韵小桥流水平沙韵古道凄风瘦马叶夕阳西下叶断肠人在天涯韵
  ⊙⊙●●○○ ⊙○○●○○ ●●○○●● ⊙○○● ●○○●○○
  1.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2.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5.鉴赏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1)、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2)、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①第一层次是两组图片。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
  既像六张组成一组的风景照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又像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
  前三张图片,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这是一组自然风景,描画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感到,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接下来,三张图片,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是一组多么熟悉的凡世风光。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怎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联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凄凉景中突幻化出一个乐景,以乐景来写哀情,更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层次由五张图片组成:古道、凄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那个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形成游子的背景。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
  
  6.写作特点
  (1)构思组材上的特色
  ①无一“秋”字处处“秋”。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这种写法是古典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我们的作文中也常用这种手法:称为咏物诗中的“咏物谜诗”,也称“避题诗”,即有意避开诗题,把题目拿掉就是物谜诗了。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这种咏物诗,诗面上绝不能提及本物(谜底),近似隐语,所以可视为诗谜。诗可看作谜面,题目可看作谜底。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别具一格。
  避题诗与一般的咏物诗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咏物诗或写景或借物抒情,不必句句紧扣所述之物,借物抒情的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煮酒论英雄,不在酒中在论上,因此这种咏物诗放得开收得拢,语言容易生动,又可以情动人,因此容易写,也易出精品。避题诗则因为受题目限制,句句都要紧扣题目不放,偏了一点便转移了视线,读者就猜不出谜底。它在描绘外形上,虽然与一般咏物诗无二,可以做到生动,但是因为不能借物抒情(借物抒情便走题了),因此它难于发挥,情感难于生动,所以避题诗比一般的咏物诗难写多了。而这首词情感却非常生动。它是怎样做到的呢?因为它虽不借物抒情,却能寓情于景。
  ②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看似景语却都是情语,成功之处就在于抓住“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也是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则水到溪成,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凄凉的风景并没有一以贯之,中间插入一段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的风景,造成强有力的反衬,使整篇缩张有致,情感翻腾。曲中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又是心中景,把心中的故乡景故乡情融入其中。这样虽不见一字抒情,全曲却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境界。
  ③使用众多密集的浓浓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而马致远此曲居然一连选用了11幅图像,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2)艺术特色
  ①大量的名词组句。
  ②句句韵。抱韵。
  ③鼎足对、列锦对、列品对。
  
  7.知识点
  (1)、避题诗(见上)
  
  (2)、元曲与宋词
  1. 元曲与宋词词牌的标准命名法的不同
  词牌的标准命名法,是“词牌名”+“标题”,如《念奴娇•怀古》。
  曲要在前面再加上个“宫调”,是“宫调+曲牌+标题”这种结构,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当然,散曲的标注有时没有这么严格,如《天净沙•秋思》,就省略了“宫调”,只有“曲牌名”和“标题”,与词牌命名便没什么区别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混淆词和曲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如果知道“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自然就不会把这首作品认为是词了。
  
  2.宋词小令与元曲小令的区别
  元曲中的“小令”是指单支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
  元曲“小令”与宋词的“小令”不同。宋词的小令也称短调,一般专指一首词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的;一首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词称为“中调”,九十字以上的称为“长调”,则都不能称为“小令”。
  但曲中所谓“小令”,并不计字数的多少,只要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调曲子都称“小令”,如长达百字的《百字折桂令》等也称为小令。
  
  3.元曲的三种形式
  基于戏曲结构产生的散曲,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最像词的小令。它跟词的形式差不多,不分上下阕。词的小令,也不分上下阕。这两者的区别就是音乐,“词牌”和“曲牌”。
  第二种是套数。是同一个宫调的多种“曲牌”,连缀起来,表现一个意思。形式上像是成套的小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种叫带过曲。带过曲,其实就是同一宫调的小令,连续多写几首,如同组诗一样,就叫带过曲了。
  我们平时接触得最多的自然是挂曲牌的小令,因为和词牌小令实在是非常像,何况词牌、曲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并不大在乎,所以当我们只看文字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散曲小令和词牌小令。
  
  4.怎么区别元曲与宋词
  元曲是在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它们的体裁十分相似。要想从体裁上具体来区分宋词和元曲,首先是看它的标题用的是词牌还是曲牌,像这首《天净沙》就属于曲牌。
  当然也有些曲牌也见于词牌,这时就要比较词与曲的句法。相对而言,词句用字的字数要求比较严格,同一词牌相同位置句子的字数无差别或差别不大,且很少使用“衬字”,而曲句正好相反,可以大量加入衬字,往往原本三五字的句子,可以扩展到十数字。另外就是用韵不同,词的用韵依然沿用诗韵,有平上去入之分,而曲的用韵,采用的是十三辙的中原音韵,没有入声韵。
  
  5.词入曲与元曲入词
  词入曲很多,多于元曲入词。元曲入词的有《梧叶儿》《天净沙》等。所谓元曲入词,指的是它的本身是元曲,并不是词。但明清之人借元曲的谱当词谱用,于是收入《钦定词谱》《词律》等词谱中。比如人问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曲还是词?
  答:曲。
  又问:下面一首《天净沙》,是曲还是词?
  天净沙•春  碧海蓝天(廖江)
  燕穿秀户帘栊。蝶沾娇蕊芳丛。醉景庄周晓梦。花间吟诵。记曾明月初逢。
  注:词林正韵第一部
  答:词。
  
例2  思帝乡   唐教坊曲名单调三十六字,七句五平韵   温庭筠  
  花花韵满枝红似霞韵罗袖画屏肠断句卓金车韵回面共人闲语句战篦金凤斜韵惟有阮郎春尽读不还家韵
  ○○  ●○○●○  ⊙●●○○●  ●○○  ⊙●⊙○⊙●  ⊙○⊙●○     ⊙●●○○●  ●○○
  注释   筠:yún(竹子的青皮)。卓:超高。战篦:装饰在妇女头上微微抖动的篦子。阮郎: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阮郎本指阮肇。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用韵法同《天净沙》先美景(喜)后忧思(悲)。
  o、e(歌韵)字数少,略讲。
  有人认为e也是齐齿呼的,说歌韵半开半闭,不开不闭,所以有难耐的感觉。歌韵可以表达欢喜,也可以表达悲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6: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齐齿呼
  牙齿对齐的发音方式。齐齿呼是主要元音为i和韵头为i的韵母(说法不同,有认为e也是齐齿呼)。带i的音节,表微笑或伤感或中性的情感。一般表达的感情是淡淡的、不温不火的。淡淡的愁,淡淡的喜。愁不会愁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喜不会喜得“漫卷诗书喜欲狂”。比如,一般“徵”音的韵部表达的感情是淡淡的喜淡淡的愁。
  【二】i、ei、ui
  支思微齐等韵,其特点是喑哑,也就是不响,比较适合的是“萎而不振”。隐微、细腻,四支韵多以写感怀为题。-----i/ei。因此押四支的通常较伤感。口型半开半闭,不开不闭,不温不火,放不开。因此只能表示淡淡的愁,淡淡的喜。凡微、灰韵的韵语,又都可含有气馁抑郁的情思——ei、ui。ei,ui,适宜表现冷漠的感情,因为冷漠的情感发声,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i)(零韵母)适宜表现憎恨的感情,因为憎恨的感情发声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例1   潇湘神   始自唐刘禹锡咏湘妃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刘禹锡  
  斑竹枝韵斑竹枝叠泪痕点点寄相思韵楚客欲听瑶瑟怨句潇湘深夜月明时韵
  ○●○  ○●○  ●○⊙●●○○  ●●●○○●●  ○○○●●○○
  
  例2   回波乐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李景伯     
  回波尔时酒卮韵微臣职有箴规韵侍宴既过三爵句喧哗窃恐非仪韵
  ○○●○⊙○  ○⊙●●○○  ⊙⊙●○●●  ○⊙●●○○
  注释  《回波乐》起句皆用“回波尔时”四字,除第三句外,其余各句皆押韵,一体押平韵,一体押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6: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合口呼(闭口呼)
  是主要元音为u和韵头为u的韵母。北大的《现代汉语》有所补充:“……ong和ueng本来是一个韵母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语音系统来说,ong和ueng只是同一个韵母出现在不同条件下,应该根据实际读音归入合口呼。iong的实际读音开头往往带有圆唇成分,归入齐齿或撮口两可。汉语拼音方案根据字母形式归入齐齿呼,如果从语音系统整齐考虑,应该归入撮口呼。”闭口的音,最多只能表达愤恨、努力,但是不能表达明朗的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带ong、u的音节,表伤感,根本笑不出。
  【三】u、uo
  鱼虞等韵,含蓄、缠绵、深微、深情----ü。适宜表现怀疑的感情,因为怀疑的感情发声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凡鱼、虞、模韵的韵语,还含有日暮途穷、极端失意的情感——ü、üe、üan、ün、u、uo;韵母是ü的韵母叫“撮口呼”。撮口呼的发音特点是双唇相搓,脸上看不到一点张力,所以一般表达的感情很少有开心的。闭口的音u,最多只能表达愤恨、努力,但是不能表达明朗的积极进取、奋发图强。表伤感,根本笑不出。o,e,uo适宜表现恐惧的感情,因为恐惧的情感发声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U,0适宜表现忧郁的情感,气弱声低,口腔窄小,气息迟缓。
  例1  庆宣和  单调二十二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   张可久  
  云影天光乍有无韵老树扶疎韵万柄高荷小西湖韵听雨叶听雨叶
  ○●○○●●○  ●●○○  ●●○○●○○  ●●  ●●
  注释  扶疎: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例2  醉吟商 双调二十九字,前段三句两仄韵,后段三句三仄韵  姜夔
  正是春归句细柳暗黄千缕韵暮鸦啼处韵   梦逐金鞍去韵一点芳心休诉韵琵琶解语韵
  ●●○○  ●●●○○●  ●○○●     ●●○○●  ●●○○○●  ○○●●
  
  (四)、撮口呼
  凡韵头或韵母是ü的韵母叫“撮口呼”。现代汉语中,有4个属于撮口呼的韵母,分别是ü、üe、üan、ün。撮口呼的发音特点是双唇相搓,脸上看不到一点张开,所以一般表达的感情很少有开心的。ou、iou(iu)也是撮口呼,它的口型越来越小。
  撮口呼的音,平声凄凉冷落,仄声尖锐惨烈。撮口呼一般是表达忧愁的感情,比如十一尤是撮口呼,“iou/ou”这个韵母,口型由开到闭,在做韵脚拖长的时候,其发音既悠长又柔和。所以,用尤韵作的诗,是不可能奋发图强的,尤韵的诗,大多表达忧愁、思念的缠绵情绪。如果你这首诗感情是愁的,首选便是十一尤,这样吟唱起来的时候面部表情和表达的感情就相协调(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一些是表达正面的情绪的,但是也都比较舒缓、平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或者比较压抑、有力,比如辛弃疾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古时ü、u相通。
  
小结   元音的情感可分四组:a/o、e/i/u、ü(古时ü、u相通)。
表示大喜大悲用a;表示一般的喜悲用o、e;表示淡淡的愁,淡淡的喜用i;
表示浓浓的或压抑的忧愁、思念多用u、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