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2

【词课】阴阳四声在词中运用总结

[复制链接]

50

主题

2702

帖子

8839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诗林晓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0
贡献
2743
金钱
3099
发表于 2024-11-9 03: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心语轩窗 于 2024-8-22 08:45 发布


       我以前发帖就说过,愿意与爱好者交流一些阴平与阳平的组合心得,包括仄声的上去入的组合使用心得,一直欠着账,没有再发,总不能等到明年吧,原因是怕我个人的观点,好多朋友会不认可,于是,我把龙榆生先生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创作中的心得,总结一下,发出来与诸君共同学习。   
       总原则,写好后按照你选择的韵,如词林正韵,就都按词林正韵的读法,默读3遍,感觉不顺的地方,就要修改了。下面正式行文。
    (一) 首先是平声的阴阳:
    (1)词中平声用字,有阴阳之分。人声自然音节,到音当轻清处,必用阴字(相当汉语拼音第一声,但不完全等同),音当重浊处,必用阳字(相当汉语拼音第二声,但不完全等同),才合腔调。所以阴字配轻清,阳字配重浊,此当是管弦家相传的老法。
    (2)词尾平声用韵,最好阴阳交替,使韵轻扬和抑下,形成情感起伏。最好避免三连阴或三连阳用韵。
    (3)词中断句,阴收则宜阳起,阳收则宜阴起。按照乐理,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浑然一体。
    (4)平声与仄声搭配,阴平宜与上声配,阳平宜与去声配。(按汉语拼音理解,1与3配,2与4配,1表示第一声,如:知否,很和谐,期望唱出来就不和谐了。)
    (5)当辨声之阴阳,又当辨收发音之口法。取声取音,以能协为最终目的。如:“琐窗深”。“深”字意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唱出来才好听。此三字都是平声,为什么这样?其实因为五声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明是鼻音的缘故。
    (6)如果你是曲爱好者,注意南曲与我们平常说的阴阳正好相反,现在的昆曲就是南曲发展和继承而来,如:情,我们认为是阳平,南曲中是阴平,使用规则一样。
    (二) 接下来是仄声法则:
    (1)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即“领字”或“领格字”。这一个字具有领起下文、顶住上文的特等任务,作为长调慢曲转筋换骨的关纽所在,必须使用激厉劲远的去声字,才能担当得起。用入不宜,用平、上不可。
    (2)在取逆势的句法中,第一字也有十之八九是适宜于用去声字,才会感到气力充沛,音势劲挺。
    (3)使音韵抑扬有致时上声宜和去声相配,两上两去当避。即上去,去上,当避去去(但不能看得太死);上声舒缓和软,其腔低;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
    (4)当激厉劲远的情感一定要连续振起时可用去去,但一首词宜少用。
    (5)当表达抑郁情怀,达到迫切短促一发即收的效果时可用上入、去入。
    (6)把握去声字“激厉劲远”的特性,在适当的句子中间安排去声字,增强了声情上的激越感。a)在上三下四的特殊句式中把去声字用在句首或中腰第四、第六字的。b)四字相连作“平平仄平”的句子,其第三字都该用去声字,才能将音调激起。
       该规则词曲通用,格律诗也可参考,因为格律诗主要是吟咏,有些不必注意,如果是要唱出来,或者音律更和谐就需要参考了。非正式讲义,所以都没有举例说明,如果,有机会,适当时候我把自己的一套讲义可以公布出来。有需要的爱好者可以私下无偿索取。
       该内容适合已经熟练掌握格律诗,以及熟练掌握词牌的感情色彩和怎样表达感情色彩与音韵谐和的创作者学习。比如起承转合还没掌握好的爱好者,比兴手法还没有掌握的爱好者,以及还不熟悉词牌的感情色彩和词谱音韵关系的爱好者,建议先不要学这个。比启蒙高一些,比专业理论低很多。相当于围棋爱好者的三段吧。

6919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九州拾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85
贡献
19322
金钱
40303
发表于 2024-11-10 18: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赞。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590

帖子

3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诗乐亭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40
贡献
10137
金钱
11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1-24 06: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给先生敬茶!搬走搬走,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