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9|回复: 18

[阅读与欣赏] 太史公自序

[复制链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发表于 2024-11-8 01: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静之声 于 2024-11-8 20:20 编辑

太史公曰①:“先人有言②:‘自周公卒五百岁而生孔子③,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④:‘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⑤,诸侯害之,大夫壅之⑥,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⑦,下辨人事之纪⑧,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⑨,建封禅⑩,改正朔⑪,易服色⑫,受命于穆清⑬,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⑭,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⑮,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⑯:“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⑰,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⑱,而论兵法;不韦迁蜀⑲,世传《吕览》;韩非囚秦⑳,《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太史公说:“先父曾经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孔子出生,孔子死后至今又有五百年了,到了继续圣明时代,考定《易传》,续写《春秋》,以《诗》、《书》、《礼》、《乐》作为衡量事物的根本的时候了。’这番话的意思就在这里吧!意思就在这里吧!我怎敢谦让呢?”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仲舒说:‘周朝的制度衰落废弃,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推行王道,诸侯们妨碍他,大夫们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用,自己推行的王道不能被施行,于是把在此之前二百四十二年中发生的大事记述出来,加以评论褒贬,以此作为天下行事的标准。他贬责天子,针砭诸侯,声讨大夫,这些都只是用来阐明王道罢了。’孔子说:‘我想只把是非挂在口头上,不如表现在具体的事件中那样更为深刻明显。’《春秋》这部书,上能阐明三王之道,下能分辨人世的伦理纲常,解释疑惑难明的事理,辨明是非,判断犹豫难定的事情,颂扬善良,唾弃邪恶,推崇贤良,鄙视不肖,延续即将灭亡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的世系,修补弊端,振兴衰废,这些都是王道中的重大事情啊!《易》阐明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运行规律,所以长于变化;《礼》规范了人间的伦理纲常,所以长于实行;《书》记载了过去帝王的事迹,所以长于政治;《诗》记述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的千姿百态,所以长于韵致;《乐》产生于人们的和乐之情,所以长于陶冶性情;《春秋》明辨了是非曲直,所以长于治理人民。因此,《礼》用来约束人的行为,《乐》用来抒发人的和乐之情,《书》用来道明如何治理政事,《诗》用来表达人的心意,《易》用来说明变化,《春秋》用来阐明道义。拨乱反正,没有比《春秋》更切合需要的了。《春秋》全文几万字,其中有明确指导意义的只有几千字,万事万物的分合变化之理都在《春秋》之中。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的事件有三十六起,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诸侯逃亡失国的数不胜数。考察导致这样结果的缘故,都是由于失去了礼义这个根基。所以《易》中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所以说:‘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在很长时间内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治理国家的人不能不通晓《春秋》,否则前面有谗佞小人却不能看见,背后有乱臣贼子却不能知道。做臣子的不能不通晓《春秋》,否则就不能知道日常事务要怎样办理才算恰当,遇到事情就不能随机应变、因事而动。作为君主、父亲而不通晓《春秋》要义的,必然会蒙受首恶的名声。作为臣下、儿子而不通晓《春秋》要义的,一定会因篡上弑父而被诛杀,落个死罪的名声。他们实际上都以为是在做好事,却因为不懂得《春秋》的要义,受到凭空加给的罪名也不敢推卸。由于不通晓礼义的要旨,就会到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君不像君,就会受到臣下的触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失去人伦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行为,是天下的大过错了。把天下的大过错加给他们,他们只能接受而不敢推卸。所以《春秋》是礼义的根基,礼在过错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法是在过错发生之后加以惩处;法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的防范作用却不易被人了解。

”壶遂说:“孔子那个时候,在上没有贤明的君主,在下不能被任用,所以才作《春秋》,为的是将文辞流传下来让后世能够判断行为是否符合礼义,并且希望《春秋》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某一帝王的法典。现在您在上遇到了圣明的天子,在下能够保守您太史令的世职,各种条件都已具备,各项事情都有条不紊地安放在了适当的位置上,您所论述的,是要阐明什么呢?”太史公说:“嗯,嗯,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听先父说过:‘伏羲氏极为纯朴厚道,他作了《易》的八卦;尧、舜德泽四海,《尚书》对这加以记载,礼乐也由此而兴起;商汤、周武王的功业盛大显赫,诗人们予以歌颂。《春秋》褒扬善良,贬斥邪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的盛德,赞美周王室所施行的礼仪教化,它不单单是讽刺而已。’从汉代兴国以来,到当今圣明的天子,已经得到了天降祥瑞,举行了祭天地的大典,改革了历法,变更了衣服和器物的颜色;天子秉承天命,降下无穷无尽的恩泽。与我们有着不同风俗的海外国家,都是经过了几重译文,叩开我们的关塞之门请求进献贡品,朝见我们的天子,这样的国家多得说不完。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明德,仍然不能够将心中的仰慕感激之情都表达出来。况且,士人贤能而得不到重用,是主宰国家的人的耻辱;主上圣明而他的盛德不能宣扬于天下,是有关官员的过错。再说我曾经担任太史令,把圣明天子的盛大德行丢在一边而不去记载,埋没了功臣、世家、贤大夫们的功业而不加以记述,这是废弃了先父对我的教诲,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我所说的记述过去的事情,只是将他们的世系传记进行归纳整理,并不是去创作,而先生把它与《春秋》相提并论就不对了。

”于是我就编写了这些文章。过了七年,我因替李陵辩解而遭受灾祸,被囚禁在监牢之中,于是喟然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已然残废,再没有什么用了!”平静下来仔细思量一下,又说:“《诗》、《书》中含蓄隐约的文义,都是作者出于要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必须深思的地方,从前西伯被拘禁在羑里的时候,推演出了《周易》;孔子在陈、蔡遭受困厄,却写出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于是赋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这才著出《国语》;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却论著了兵法;吕不韦因罪谪居蜀地,他的《吕览》却得以传世;韩非在秦国被捕入狱,却写下了《说难》、《孤愤》两篇;《诗经》三百篇,大都是贤人为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气而写出来的,这些人都是由于心意有所郁结,有志难展,空怀抱负,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情,想以此作为后世的借鉴。”于是,我终究还是记述了尧唐以来的事情,从黄帝开始,至武帝获白麟那年为止。

解读《太史公自序》讲述了司马迁之所以撰写《史记》的初衷。一般人作序,都是写在书籍的开端,而《太史公自序》则附在《史记》的末尾,如同自作列传。《太史公自序》也可看作是《史记》的宗旨纲领。此篇以自问自答作层叠法,中间以六艺作陪,以礼义作主,以《春秋》作线,充分反映了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文中记述《史记》草创未就而横遭腐刑之事,愤懑不平之气溢于纸面,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通篇气势浩瀚,宏伟深厚,行文波浪起伏,曲折萦回而脉络分明。








208

主题

279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1
贡献
3009
金钱
3942
发表于 2024-11-8 19: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猪GPS不会读春秋

点评

这篇文章需要耐心读,我也是读一段然后再读下面的译文对照,反复多次增加理解。 司马迁作史记受孔子作春秋的影响很大,但春秋和史记有着巨大区别,春秋更像是“经论”,史记则是历史的记载。 说春秋是经论的原因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8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4

主题

5万

帖子

2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东方文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645
贡献
61311
金钱
750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1-8 2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了一遍,作者作序可见用心良苦,行文感慨抒怀,谢谢诗兄分享,辛苦

点评

都是古文观止收录的,大家经常读读对古文和古人的思想熟悉一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9 01:14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需要耐心读,我也是读一段然后再读下面的译文对照,反复多次增加理解。

司马迁作史记受孔子作春秋的影响很大,但春秋和史记有着巨大区别,春秋更像是“经论”,史记则是历史的记载。

说春秋是经论的原因主要在春秋的主要目的是以史论事,论是关键,历史本身不是重点。春秋更多是表达了孔子等的政治意识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01: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24-11-8 20:12
仔细读了一遍,作者作序可见用心良苦,行文感慨抒怀,谢谢诗兄分享,辛苦 ...

都是古文观止收录的,大家经常读读对古文和古人的思想熟悉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主题

206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45
贡献
2452
金钱
7327
发表于 2024-12-11 1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醒我们要上交古人,知其1文、2人、3世之变与不变。//

点评

汉语写诗,汉语(文化)是必然必须的基础,所以要继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2-12 00:26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长信 发表于 2024-12-11 13:27
谢谢提醒我们要上交古人,知其1文、2人、3世之变与不变。//

汉语写诗,汉语(文化)是必然必须的基础,所以要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主题

206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45
贡献
2452
金钱
7327
发表于 2025-3-25 1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5-3-25 11:59 编辑

《史记》在每篇本紀、列传的末尾,太史公會加上他個人幾句<太史公曰>的總評。而在《史记》已成書矣,太史公(BC145~86) 年近六十,馬齒增益,便沿例對整卷的《史記》撰寫了一段較長的縂評,當作“跋”,而其名曰“序”- -一如任何寫作者在成書之後才請師友寫的該書之序。
>
【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意在與讀者共同思來者,把歷史的長度-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主題-的史識,用在可斬決此刻的【現在】,就必改變我的未來。//
>
又,往事:60年前就讀中文系時的大一暑假作業之一是圈點完《史記》全冊。於下學期開課的班上議題即是:<太史公曰>的總評,有必要嗎?轉成現在,可以是:詩集出版的前夕,序與跋是實際有必要嗎?//
   *參-台灣大陸年輕人最大的差別,根本不在思想上!他一番話... = 纪实人间= #十三邀 #腾讯视频 #罗翔= https://lihi.cc/vkG7H


点评

学习历史的关键就是不要学习篡改的历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6 00:59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00: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长信 发表于 2025-3-25 11:02
《史记》在每篇本紀、列传的末尾,太史公會加上他個人幾句的總評。而在《史记》已成書矣,太史公(BC145~86) ...

学习历史的关键就是不要学习篡改的历史。

点评

英国哲学家罗宾·乔治·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6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主题

206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45
贡献
2452
金钱
7327
发表于 2025-3-26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5-3-26 17:17 编辑
寂静之声 发表于 2025-3-26 00:59
学习历史的关键就是不要学习篡改的历史。


提供参考:
英国哲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罗宾·乔治·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中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点评

真实的历史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人物行为的真实记录,不该是写作者的杜撰和个人意识。 历史不仅是人类史,也包括自然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6 20:25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20: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寂静之声 于 2025-3-26 20:28 编辑
林长信 发表于 2025-3-26 17:09
提供参考:
英国哲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罗宾·乔治·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中提出:“一切历史都 ...

真实的历史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人物行为的真实记录,不该是写作者的杜撰和个人意识。
历史不仅是人类史,也包括自然史。历史和历史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事件和过程,历史观念是有关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点评

谢谢保持交流。 > 历史不仅是真实的人类史,也包括真实的自然史。 每当我人在一谈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事件/过程(例如人类史中的司马迁、自然史中的三叶虫)时,既然没有实体在手之时,则所交谈的就都必须是一种抽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6 22:5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主题

206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45
贡献
2452
金钱
7327
发表于 2025-3-26 22: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5-3-26 22:58 编辑
寂静之声 发表于 2025-3-26 20:25
真实的历史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人物行为的真实记录,不该是写作者的杜撰和个人意识。
历史不仅是人类史, ...

谢谢保持交流。
>
历史不仅是真实的人类史,也包括真实的自然史。
每当我人在一谈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事件/过程(例如人类史中的司马迁、自然史中的三叶虫)时,既然没有实体在手之时,则所交谈的就都必须是一种抽象(无实体)的概念与思维与观念(含认识和思考)。
据实的推理与思辨,就不会是杜撰和个人意识,而系参与讨论的人们可以共同获得的结论。例如:《管子/牧民-四维》称:礼/义/廉/耻;又《管子/牧民-国颂》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我等后生同意并支持的【物质真实】之外的,人类从历史上学得的【理念真实】与教训。
何以管子在那个时空中会产生此“思想”,是必然的吗?是发愤作之而【得通】其道的吗?史也。//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发表于 2025-3-30 14:0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5-3-30 14:01
这只是nie

这只是太史公自序中的中间的节录。

点评

诗友如果有全文请附在这里。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31 0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主题

402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81
贡献
4563
金钱
6939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0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5-3-30 14:03
这只是太史公自序中的中间的节录。

诗友如果有全文请附在这里。谢谢。

点评

我手上有《古文观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31 12:27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最后一篇。篇幅太长,字数太多,打字太累,表遗憾。我可以用其他方法上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31 0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2
贡献
1014
金钱
2710
发表于 2025-3-31 07: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之声 发表于 2025-3-31 03:43
诗友如果有全文请附在这里。谢谢。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最后一篇。篇幅太长,字数太多,打字太累,表遗憾。我可以用其他方法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主题

279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1
贡献
3009
金钱
3942
发表于 2025-3-31 1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邱淑宝 于 2025-3-31 12:28 编辑
寂静之声 发表于 2025-3-31 03:43
诗友如果有全文请附在这里。谢谢。

我手上有《古文观止》,太史公自序就是叔叔发出来的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4

主题

5万

帖子

2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东方文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645
贡献
61311
金钱
750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3-31 20: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人该不是针对诗兄这个发的图片吧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